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都市言情>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179节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179节

  「和九三粮油合作的10万亩有机大豆基地,后续还要拓展到30万亩,需总投入3亿元。」
  「1.2亿购买九泉和嘉峪关之间的戈壁,后续改良保守每年0.3亿。」
  「丰凯农机鲁省基地扩建,西北基地升级改造,海外轮拖生产基地建设,没有5个亿搞不定。」
  「阿魏戈壁200万亩土地垦荒,以及凿洞穿山等引水工程建设,单土地整理和引水工程今年就需要近20亿,到产生效益至少还得投入近10元。」
  「猎鹰农业的猎鹰小镇,以及60万亩退化草地补播,需要1.2亿。」
  「沙海农牧每年固定投资2亿……」
  郭阳脚步停下,
  「一共是45.58亿。」
  「算上河西乳业未来两三年的投资57亿,已经超过100亿元。」
  「而且,有部分项目还是需要持续投入的。」
  会议室里的众人不由咽了咽口水,老板说的数据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单听着这一连串的投资。
  就让人心潮澎湃。
  郭阳环顾一周,沉声道:「你们怕了吗?」
  一片沉静。
  「或许你们有些人现在正在想,集团有没有能力拿出这麽多钱?」
  郭阳眼神看向某个方向。
  财务负责人华林清看到老板的眼神示意,也向众人介绍起了集团的经营状况。
  「苜禾农牧全年预计营收16亿元,净利润8亿元。」
  「天禾种业全年预计营收15亿元,净利润9亿元。」
  「丰凯农机全年预计营收5.5亿元,利润1.7亿元。」
  「全王生物全年预计营收3.2亿元,利润0.1亿元。」
  「河西乳业全年预计营收2.5亿元,利润1.2亿元。」
  「沙海农牧……(忽略)。」
  「此外,股权融资收入10.92亿元,微光投资的股票和房产增值收益约4亿元。」
  「集团全年收入约57.12亿元,净利润约24亿元。」
  「微光投资的股票和房产铺面原始价值约15亿元……」
  会议室里的人基本都是集团总部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河西乳业的高层。
  很多人还是第一次如此直观的听到这份财务数据。
  以往,这些都是保密的。
  或惊讶,或振奋,或踌躇满志,每个人脸上的神情都或多或少有了变化。
  只用了短短3年时间,
  从无到有,
  从零到数十亿营收的庞然大物。
  他们是嘉禾的一份子。
  除了最顶层的高级管理人员,很多集团总部的中坚管理人员都是从3年前就进入了嘉禾。
  有的是苜禾农牧的财务,有的是天禾种业的行政,有的可能是某个基地里面的技术负责人。
  成立集团总部时,他们因为熟悉某个版块的业务,而被组合到了一起。
  这些人心中的认同感也是最高的。
  中途加入的高管也不是没见过钱,比嘉禾大数倍,大几十倍的企业他们都呆过。
  但利润率如此之高的农业企业,还真是活久见!
  郭阳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来缓冲心中的惊讶和喜悦。
  冷静过后。
  这些人也琢磨了起来,尤其是高层团队,他们对财务数据也最为敏感。
  一算帐,
  钱还是不够!
  但有了刚才那一长串数据的支撑,嘉禾众人也就有了底气。
  算上各个公司的贷款,以及后续的营业收入,和各种投入。
  哦,还是有缺口。
  但不急!
  战投部的苗兰春问道:「嘉禾还要继续融资吗?」
  其馀人也正襟危坐。
  郭阳扶了下座椅,坐下后笑道:「大胆的往前冲就是了,有我给你们做后盾,如果有需要,天禾和苜禾还可以继续融资。」
  嘉禾众人倍感鼓舞。
  y利和m牛是吧!
  早就看不惯伱们了。
  是时候让世人见识见识什麽是真正的牛奶了!
  外界只知道河西牛奶卖得贵,知道其品质好,但不知道到底有多好。
  外界以为河西牛奶成本高,利润也微薄,但全产业链发展的河西乳业成本随时能降下来,还能降到让人瞠目结舌的程度。
  会后。
  郭阳看着城市上空巍巍雄壮的祁连雪山,孤独而又让人神往。
  耳畔不由想起金戈铁马的声音。
  上层的争论早已有了结果。
  导师翁立新也第一时间告诉了他。
  这次博弈要论受益最大的,河西乳业还稍微差得有点远。
  嘉禾真正的大杀招是苜禾农牧,种子的销售限制放开了,关于民间大规模改良盐硷地的规程也在制定。
  无非就是如何收费,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加强监管,严禁私自盗矿丶盗采砂石之类的。
  毕竟西北那麽大,还有沿海盐硷地区,谁也不知道地下有没有埋着未发现的资源。
  之所以这时候大举布局奶业,除了生产丶物流丶成本控制等各方面准备好了之外。
  也是因为嘉禾有了更为充沛的资金来源。
  卖种子。
  第180章 以种子做支撑
  也许是为了利益。
  也许是为了不让苜禾1号种子外流,高层一直把苜禾1号当作战略性武器对待。
  即使当初新闻报导,也着重提的是盐硷地改良的效果。
  对苜禾1号的报导仅限于吃盐,至于到底是如何吃盐,能吃多少盐,对土壤有多大提升。
  这些都很少提及。
  只有少部分学者知道些内幕,在有意的封锁下,社会公众是不太清楚的。
  但由于奶业缺乏蛋白,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也或许是为了减轻大豆命门的压力。
  总之国家在加大宣传苜蓿的优质蛋白和优质纤维功能。
  在所有的农业生产中,苜蓿是被迫使用最劣质土地的作物,昂贵的地租已经占到了苜蓿生产成本的一半,总收入的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要在民间大力推动使用苜禾1号来改良盐硷荒地。
  种子自然得顺势涨价了。
  八九十年代的西部拓荒潮,国家开始在疆省实施延长土地租赁期限丶扩大荒地开发自主权限等一系列特殊政策。
  通过宏观引导和直接参与,吸引农民和社会各方面力量,驱动了疆省水土资源开发的历史车轮。
  来自各行各业的老板们将从未有过的对土地的热情丶希望丶信心,连同倾家荡产的积蓄和巨额的贷款,一起洒向西部边疆的亘古荒漠。
  然后,与当地村夫老农一样,年复一年期盼收获季节。
  而今这一情形将再次出现。
  只是上次汇聚的成千上万的拓荒者是冲着轻飘飘的棉花来的,而这次却是冲着牧草之王来的。
  所以,种子该卖多少钱?
  30元每斤?
  做梦去吧!
  当初200元卖给兵团都是给的友情价!
  现在,至少300元起步,再加工清洗筛选一次,精选的种子卖500元每斤。
  或许还可以高点?
  妥了!
  就这样干!
  就现在一年10万亩制种田,生产2000万斤种子,那也是七八十亿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