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174节
「现在的牛奶都是奶粉兑的,什麽时候能像北方人那样尽情享受天天喝鲜奶的口福就好了。」超市里选购牛奶的女士被采访时说道。
「古城丶伊利丶蒙牛为了降低成本,三家乳企达成协议。」
「是谁让百姓的消费雾里看花?又是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将农民的利益轻易践踏。」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那些利欲薰心的制假者,已全然遁失了人性的良善。」
正当巴氏奶派大肆呐喊丶呼吁时,巴氏奶的代表之一光明又后院起火了,
「某省电视台通过暗访调查光明某分公司。」
「万万想不到印象中的高科技乳品原来是这样做成的。」一名在街头被采访的民众说道。
伊利丶蒙牛等高温派的口舌也趁势反击。
「乳品质量差是因为原料奶质量差,农牧民希望多赚钱,还往牛奶里掺水。」
「农民饲养技术落后,奶牛病发率很高,要麽花钱让牛吃抗生素,要麽乾脆连这个也免了。」
「坚持『生产』,所以在进入生产线之前90%以上的原奶就污染严重,有一些还是高度污染。」
「超高温消毒加工才能保证牛奶的品质。」
河西乳业还只是个小透明,上桌的资格都没有,且河西乳业两种加工工艺都有,只能默默地看戏,苦练内功。
事实上,大型乳企都是这样,各种工艺都有,只是侧重不同。
比如,德隆畜牧此前生产的奶粉大包其主要客户就是光明,所以巴氏奶派的代表光明也是生产还原奶的。
撕逼大战如火如荼。
民众走上街头接受采访,媒体忙着蹭流量,各路奶业专家纵论奶业热点,企业忙着打价格战。
网友忙着吃瓜看戏,同时又十分的担忧。
期间,又时不时的混入一些看似相关,但又格格不入的草业新闻。
国粮以3.5亿元和国开投以罗钾10%股份+2.5亿现金各承受苜禾农牧5%股份。
苜蓿出口岛国26万吨,签订6亿元外汇订单。
草业,在国民社会经济生活中,远远没有产生应有的影响。
但盐硷地改良的噱头,国资猎手的入股,大额的外汇订单,夸张的盈利,引发了投融界的关注,商界媒体的报导,草业企业的深挖,以及网友的猎奇。
让苜禾农牧接连两次引起了社会群体的关注。
畜牧业和奶业也为之一愣,
这小老弟什麽时候跑出来的?
但草业与奶业相比,就只能算是小虾米。
各大型乳企虽十分重视奶源基地的建设,但通常都是设置收奶站,以汽车为交通工具,边走边收。
即使是伊利,也是农户分散饲养丶公司集中挤奶的模式。
草业丶畜牧业丶奶业,明明只有一墙之隔,却偏偏又结合不到一起。
奶业的撕逼依旧继续,但又时不时的聚在一起。
华夏奶协在京城主办了『承诺乳品质量安全,规范奶业行业行为』的新闻发布会。
会上奶业七巨头发出了倡议:让消费者吃上放心奶!
就在这时,华夏畜牧报刊登了苏国洲的文章,并慢慢的发酵。
起初奶业巨头们还不以为意。
你草学的专家跑来我奶业发牢骚是怎麽回事?
乳品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的硝烟从未停止过,连实力雄厚的国际乳业品牌都接连遭遇滑铁卢,败退华夏。
奶农被逼得倒奶杀牛,自家饭碗都快掉了,哪还有心思给牛吃好的?
都在挖空心思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在华夏,能吃上牧草的奶牛都是投胎的时候,阎王爷看你长得像牛头马面,格外开恩,让你投了个好胎。
哪家牛不是啃秸秆长大的啊?
不过草业是小老弟嘛,当哥的不和你计较。
奶企准备冷处理。
但草业人不干了啊!
苜禾农牧的出现让他们看到了翻身的机会。
国内奶业近几年安全问题频发。
不是草业不争气,岛国丶南韩丶东南亚丶中东等国的客商都不远万里来华夏采购苜蓿。
除了苏国洲外,其身后的草业协会也陆续在媒体上发生。
直指奶源问题。
「饲料结构不合理,奶牛没有得到充足且平衡的养分。」
「原料奶乳蛋白率低。」
「体细胞数高,细菌数高。」
辉煌种业的吴峰在看了报导后,就联系了草业分会的几家发起单位。
通过各自的渠道宣扬苜蓿等优质牧草对奶牛饲养的重要性。
但最终影响力有限。
就在这时候,辉煌和外商的优质牧草供应订单终于签订了下来。
其高达1亿元的总金额让吴峰倍感振奋。
他迫不及待的拨通了郭阳的电话,辉煌的订单都出来了,苜禾怎麽还没动静?
「郭总,苜禾这次和外商的订单出来了吗?草业协会急需苜禾农牧来撑场子啊!」
奶业的混战郭阳一直关注着,也明白吴峰的意思,笑道:「花了些时间。」
「主要还是场面太小。」
「苜禾把今年包括采种后所有的牧草产量,五原项目以及五原群众的苜蓿草都打包出售了。」
吴峰眼睛一亮,「有多少?」
「协议上签的是11.2亿。」
郭阳略带遗憾的说道,五原第一期嘉禾和地方合计50万亩盐硷地改良。
因为担心过不了冬,只能收割最后一茬了。
不然产量还能再多20万吨。
吴峰连连说道:「够了,够了,要一起发?」
郭阳沉声道:「对,嘉禾负责去联系,陇省,蒙省,草业协会,畜牧,农民日报,商界和投融界,有渠道的都用上。」
第177章 华夏奶牛不配吃苜蓿吗
郭阳叫来宁小婧,让其配合宣传部门,将辉煌和苜禾农牧的订单信息整合一下。
然后联系各大媒体和网络平台发表。
苜蓿,或者说牧草,给国人留下的印象太少了。
想了想。
郭阳又给导师去了电话。
「老师,最近草业协会有啥动静没?」
翁立新平静的说道:「草业协会准备起草一份报告,会递交到g务院,有几位草业科学家准备在上面签字。」
郭阳心中一凝。
从苏国洲教授下场后,草业分会虽时有专家下场,但终究还是停留在媒体层面。
对奶企来说,就如同隔靴瘙痒。
国家级别的标准他们都能操纵,用作互相攻击的武器。
舆论闹得再大。
怎麽改,还是这群人说了算。
所以,最根本的办法还是从顶层入手,只可惜瞿阳至今还没有抓住足够多的案例。
缺乏类似『三聚氰胺婴儿奶粉』事件的助推,这份报告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还有待验证。
郭阳说道:「苜禾农牧和外商又签订了苜蓿出口的定单。」
「有多少?」
「苜禾11.2亿元。」
郭阳能听到手机里传来的惊讶声,又说道:「辉煌也签了1个亿的订单。」
翁立新赞叹道,「辉煌还真是好运啊!」
「嘉禾在写材料,准备给草业再加一把火。」
「好!材料写好发我一份!」
通过联系各种人脉资源和渠道,苜禾农牧和辉煌种业大张旗鼓的补了个外贸订单签约仪式。
九泉和陇省本地的媒体都来了。
至于远处的,嘉禾也将准备好的材料发了过去。蒙省日报,草业分会,畜牧协会,商界,经济观察等媒体。
对于这些媒体来说,就是顺手的事。
唯独农民日报,因为级别高,郭阳还稍微费了番功夫才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