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都市言情>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136节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136节

  熊泽征树想摆谱,但看着虎视眈眈的竞争对少,狼多肉少啊!
  岛国,南韩,还有中东地区,常年都是苜蓿进口大户。
  何况是如此优质的牧草,能来的都是消费得起的,再想想国内还在蔓延的狂牛症。
  熊泽捏紧了拳头,
  大和民族忍得下这口气!
  确认了价格后,便是分配订单数量。
  余小川心里早就有了数,产量总共8万吨,除了供应周边的,苜禾自用的……
  「头茬的苜蓿草料能出口的在7万吨左右。」
  7万吨,还不够眼前这群饿狼塞牙缝呢。
  岛国每年的苜蓿草料进口量就超过了300万吨,南韩80万吨,富裕的伊斯兰国家资源缺乏,同样也是进口大户!
  余小川很乐意看这群人争抢。
  果然,来自沙特的纳赛尔直接加价了。
  「我出420美元每吨。」
  「同样出420美元每吨。」
  「430美元。」
  有人想放弃了。
  余小川这才笑眯眯的说道:「说好的按国际交易规则,价格还是410美元每吨,订单的数量则是平均分配。」
  「不行。」
  「不可以。」
  「数量太少,我跑这麽远折腾干嘛。」
  「对啊,我就是冲着高品质的苜蓿才来的。」
  「价高者得。」纳赛尔起哄道。
  余小川说道:「第二茬最快只需要一个月就可以刈割了,要多少有多少,
  伱们可以先下订单,我们负责发货,等这批货到了,下一茬也刚好可以刈割了。」
  「这麽说,以后我们也可以不用来了,直接电话或者网络沟通就行了?」
  「那当然。」
  ……
  坐了十几个小时的车,郭阳全身疲乏,西北这地儿,交通一直是大问题。
  这让他买私人飞机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同时也惊醒,
  现在已经是2005年了,民用无人机也即将迎来大发展。
  也不知道大疆成立了没有。
  即使没成立了,嘉禾也得提前布局了。
  无人机植保是未来农业的趋势,也是嘉禾集团必须得抓住的机遇。
  到了九泉,
  郭阳还没得及歇会儿。
  就收到了苜禾农牧传来的好消息,这一茬的牧草卖完了。
  一次性拿回2870万美元!
  第148章 国际市场
  2870万美元!
  郭阳初听闻时,也恍惚了神。
  这时候的1美元相当于8.19人民币,换算过来就是2.35亿元!
  这还只是头茬牧草!
  郭阳回忆着这些年苜禾的发展经历。
  2002年改良盐硷地时,苜禾农牧投入了约2亿的工程费,加上当年的其它费用约0.3亿,合计2.3亿元。
  2003年,柴油价格上涨,滴灌设施筹备建设,日常的植保管护,绿肥还田当年每亩种植投入约600元。
  其次是牧草加工厂房的建设,以及从呼图壁引种了2000头奶牛。
  以上,2003年投入约2亿元。
  同时因为是才改良的第二年,还是种植的普通苜蓿,靠着二次牧草压缩技术,才勉强实现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相抵。
  最终2003年的亏损约2亿元。
  2004年,苜禾营收达1.3亿。
  其中牧草营收0.7亿元,
  其次是200万斤苜禾1号种子,因为农业部出面协调,嘉禾获得了五原县近百万亩盐硷地的分期流转建设权。
  200万斤种子则以30元每斤,出售给了各地的盐硷地和中低产农田改造项目。
  苜禾1号种子营收0.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种子款大半没收回来。
  除此之外,奶牛场主要以青年牛和牛犊为主,营收基本忽略不计。
  2004年的营收1.3亿元看似还可以,但当年的投入也不少。
  首先是20万亩滴灌设施彻底完善,良好的灌溉条件也为今年牧草的高产丰产奠定了基础。
  其次,收购了两家本省的乳企,同时奶牛场也在持续的引种和扩繁。
  最后,新增了不少农机和机械设备,以及秋季20万亩盐硷地全部翻耕,重新播种苜禾1号。
  最终,04年苜禾的亏损维持在2个亿。
  三年下来,苜禾的净投入超过6.3亿元。
  如果没有集团总部的注资,苜禾现在可能还靠着银行贷款在勉强维持。
  但这一情况在今年彻底扭转了。
  头茬10万亩牧草的销售收入就达到了2.35亿元。
  今年不需要翻耕,10万亩能刈割4茬,即使后面3茬产量下降,每亩按0.6吨算,那也是18万吨啊,近6亿元!
  还有10万亩的种子田,2000万斤种子!
  按30元每斤算就是6亿元。
  全年营收预估约14.35亿元!
  郭阳知道这种算法不准确。
  按我国一贯的尿性,量越大,价格越低。
  但苜禾1号目前主打的是国外市场,是和美利坚,加拿大,澳洲,西班牙,智利的牧草企业争抢市场。
  论品质,苜禾1号不输任何国家,此外,产量高也是一大优势。
  唯一的竞争压力来自国内,今年生产的2000万斤种子一旦投入市场,明年就会迎来苜蓿草产量大爆发。
  但至少今年苜禾农牧是稳的,抛出水分,保守预估营收也能破10亿。
  怎麽也能把前几年的投入成本全部收回来了!
  3年实现盈利!
  郭阳回忆着前世接触过的那些大农业种植模式,三年盈利,很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都不敢这麽写。
  而苜禾却切实的做到了。
  这种案例万中无一!
  在郭阳的记忆里,
  更为常见的是,投资农业前开奥迪进去,三年后开奥拓出来。
  ……
  回过神来,郭阳原本疲惫不堪的身体恢复了些许精力。
  他想起兵团当时以100元每斤的价格买了2万斤苜禾1号种子。
  不知现在如何了。
  拨通余小川的电话。
  「余经理,兵团的苜蓿是怎麽处理的,苜禾有没有帮他们销售?」
  兵团?
  刚送走外商的余小川一愣,脑海里浮现出邹庆那精明的模样。
  「他们已经卖完了。」
  「卖完了,没出口?」
  「没有。」
  余小川捋了捋所了解到的情况,解释着,
  「今年国内各地草场产草量都不高,牧草很抢手。」
  「兵团也是畜牧大户,给了1.2元每公斤的价格,兵团的职工也都愿意就近处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