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120节
第134章 取胜之道
种业周刊本期关于玉米种子的内容除了徐小雪提供的素材外,还有很多更详细的资料。
比如农业部公布的,上年度玉米种子种植面积排名,市场占有率排名等等。
而这一榜单上,
郑单958,遥遥领先,种植面积占有率接近20%,且今年预测其将增长到30%。
排第二丶三的只有可怜的5%左右,天玉1号和先玉335则是没有在这一榜单上。
但在价格榜单上,二者却是摇摇领先,荡起一片风波。
某省,农科院。
一阵嗤笑从办公室传出来。
「哈,真是卧龙凤雏啊!」
「先玉335是先锋公司的产品,有外资背景卖得贵也就算了,天禾种业哪来的底气定那麽高的价格。」
「70元/公斤,他怎麽不直接去抢钱呢?」
「如果这价格还能大卖,抢钱也没有他轻松。」
「有这价格,何须大卖,只要能推广三四十万亩,有个百万公斤的销量,那利润就了不得了嘞。」
在众人热议时,一名研究员冷不丁的说了句。
「天禾1号年前的订单就不只百万公斤了吧。」
气氛冷了下来,良久,才有人问道:「老王,你从哪得知的消息,莫不是被诓骗了吧。」
「去市场上看看就知道了,天禾的种子经销提前启动了,农民也挺愿意提前签单。」
……
九泉,沙洲种业。
准确的说是沙洲-先锋种业。
谢方林依然是分公司的总经理,他也看到了种业周刊的报导。
前几年沙洲的经营十分的压抑,说它不大吧,他又是西北玉米种业的领头羊,在河西走廊掌握了几十万亩优质玉米制种基地。
说他大吧,却只有区域性的小品种,困居一地。
直到先锋集团入局后,沙洲才算是有了全国性的大品种。
先玉335,
就是他们的杀手鐧。
看着榜首的郑单958,谢方林对德农公司充满了艳羡,一个好的品种可以支撑6-10年。
先玉335虽然比郑单958更具有优势,但制种产量还没上来。
还得加大推广。
随后他又看了看天玉1号。
去年,天禾生产了60万斤天玉1号玉米种子,让他如鲠在喉,警惕了起来。
但随后仔细一想,60万斤种子,推广面积最多就六七万亩吧。
连沙洲的牙缝都赶不上,
今年更是大幅提价,
每公斤70元?就这麽想压沙洲种业一头?
先玉335敢卖高价,一是因为有独特的品种特性,二是产量少。
天玉1号今年的制种产量大幅增加了吧!
还敢卖高价,要是库存积压可就有好戏看了。
……
种业周刊的文章在天禾种业没有引起任何涟漪。
除了严群和郭阳会偶尔看看,天禾的生产技术团队一忙心思的扑在了工作上。
在黑省,在蒙省……
天禾的技术团队散落在了全国播种面积最大的几个省区。
郭阳到了五原,
原本是想看看盐硷地改良项目的,自然能量积累的速度近来慢了点。
但恰好,天禾种业在五原要举办一场种子展销会,他便调整了行程。
时间进入3月的尾巴。
但五原的玉米播种时间通常在4月下旬,天禾的经销提前了。
示范田里,技术人员还在准备着,就有农民不耐烦了,这些人是被乡邻拉着来的。
「干嘛要换品种,郑单958不好吗,上午收了麦子,下午就把玉米种上了,连肥也下了,多省事。」
「是啊,种子一播,就等收获了,其馀时间就出去打工,一个月2000元不香吗?」
去年试种过,有过体会经历的人也不少。
「等着就是了,还能坑你不成,这里头门道多着呢,以后你有了发财的地儿,也得多想想我,别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
「豁牙子,玉米1亩地千把斤,全卖掉也就千把块钱,扒扒成本,就落几百块钱,发啥财。」
豁牙子也不恼,同村的李大嘴帮过他几次忙,两人关系好。
他这辈子从未出过县城,没啥见识,但常年在地里刨食,对地里的变化比别人敏感。
去年,天禾在这里相中了一块田,选做了试验田,种玉米新品种,也向村民推销了种子。
70元每公斤的价格过于昂贵,亩产3000斤听着也像在吹牛。
但包括豁牙子在内,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尝试。
买了种后,
之后的一年里,豁牙子经历了场完全不同的种植体验。
天玉的示范田里,现场会就没停过,从播种现场会,田间管理现场会,收获现场会。
每项措施都是一环套一环。
全程跟着学就是了。
收获自然也是极其喜人的。
豁牙子说:「天玉1号每亩能多挣六七百呢。」
李大嘴笑道:「豁牙子,这还没到晚上,咋就开始说醉话了,多挣六七百?是总共挣六七百吧!」
「别不信,伱看看我这豁子,去年地里挣了钱,就去县城补好了。」
「还真是,补了好啊,不然,人家亲嘴,还当是含了奶头。不过,豁牙子叫习惯了,怕是改不了口。」
「叫吧,叫吧,叫啥都成,别叫爹就行。」
人群中,议论声不停。
有农民不耐烦了,但随着示范田围着的人越来越多,自然是不愿意走了。
又过了会儿。
技术人员才把现场布置好。
随后便是一通详细的技术介绍,不少农户皱起了眉头。
天禾似乎又把栽培模式搞复杂了,但好像又感觉哪里不对。
直到……
「一粒种子一棵苗,天玉1号种子发芽率在98%以上,整齐均匀,一播全苗,无需间苗。」
「示范田共50亩,每个环节都举行了现场会,经过测产,去年的平均亩产量达到了3066斤。」
「不少人去年都全程来看过,种植模式和成效都清楚,也有人跟着做了,产量应该也很喜人。」
全场哗然。
李大嘴撇撇嘴,示范田?
高声说道:「都知道种子公司示范田的产量高,又有几个农民能种出来。」
「是啊,现在玉米能产1000斤都算高产了。」
「我去年产了有九百来斤。」
「3000斤,晚上枕头垫高点,梦里啥都有。」
技术人员说:「你可以问问,不少人去年都全程来看过,种植模式丶成效都清楚,也有人跟着做了,产量应该也还可以。」
「有没有出来说说啊?」
没多久,就有脸熟的庄稼汉子应和道:「我去年照着天禾的方法做了,亩产有2100多斤。」
「我,去年也产了2000斤。」
「2100斤。」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现身说法,很多人不淡定了。
「我去年种的郑单958,啥也没管,产了800多斤。」
「我产了800多斤。」
「去年遭了倒春寒,很多玉米都减产了。」
人群中,郭阳笑了笑。
这就是郑单958的劣势了。
正常来说,郑单958亩产在1000-1500斤左右,也具有亩产1800斤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