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118节
随着种业政策的解绑,欧美种企相继活跃了起来。
而这时的先锋公司一下子拿出了几十个能适应华夏市场的玉米品种。
2004年通过审定的先玉335更是其代表之作,以黑马之姿在国内迅速扩张。
最高峰时,种植面积也超过了4000万亩。
同时,这也是当时利润最高的单一品种
而同一时期,郑单958又延续了两三年的辉煌,待先玉335赢取了广大农户的信任后,又转而走向衰弱。
在郭阳的前世,先玉335在华夏大地上畅销了十几年之久。
更是在种界掀起了此起彼伏的声音:
「外资入侵或急起反击」,
「市场沦陷或恢复失地」,
「跨国公司攻城略池」,
乃至于华夏种业姓中还是姓洋。
但除了搅起了一圈圈激情跌宕的舆论涟漪外,先锋公司还给国内的育种专家们深深的上了一课。
暂时抛开国界的成见,
先锋公司进入华夏,从设办事处,建立公司,深入调研,开展研究,培育品种。
瞬间过去了十几年。
经过坚持和努力,终于培育出了先玉335系列玉米杂交种。
贫穷的农民渴望增产增收,远虑的政府担心『粮食安全』,种业老板期盼获取丰厚利润。
先玉335是先锋公司在华夏土地上培育的适合华夏农民种植的品种。
对农民来说,就如同天上掉下的馅饼,因为它能增产增收。
相比之下,国内的育种氛围就浮躁多了。
育种研究五年为一周期,要申报课题丶争取经费丶应付检查丶评比验收;
要承受一年一报告丶三年一大结丶五年出成果的压力;
还要追求提级丶升职丶涨工资的目标。
所以育种立项时更愿意承担『桃三杏四梨五年,种枣一年就见钱』的课题。
更有快捷者,比着瓢,画个葫芦,直接引用材料,套搬育种方法。
一两年就吆喝着,类郑单958,类先玉335上市了。
先玉335的选育则是另一番场景,规范化丶程序化丶数据化的商业育种平台。
有预见性的育种,资源共享,育种目标紧贴市场,经费充足,方向明确。
每个杂交种商业化前至少要经历100多个试点和200多个农民地块种植试验。
育种人员也没有争经费丶评职称丶报成果的困扰。
兢兢业业,专注研究,耐住寂寞,经受失败。
十年磨一剑,一出手即风风火火,遍地开花。
同样的,郑单958丶农大108和掖单13等国产优异品种,也都是在专注研究,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培育出来的。
以郑单958为例,其育种者从事玉米育种20年,没有育出优秀品种,没有高级职称,甚至没有相应的福利待遇。
退休后,其在没有经费支持的情况下继续研究,没有试验场地。
最终,在基层一家农场育成了郑单958,此后,连续9年居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第一位。
郭阳沉思着,
郑单958,先玉335。
这是天玉1号当前和未来的强力竞争对手了。
未来10年,国内杂交玉米种子的头把交椅只会在这三者中诞生。
说实话,郭阳有绝对的信心。
他对郑单958太熟了,
对其优缺点了如指掌!
至于先玉335,虽然比郑单958品质更好,产量抗性更优异。
但才上市推广的品种,也只配捡拾天玉的残羹剩饭了。
玉米种业的王者只能有1个。
天玉1号!
……
「谁有958,今年准发家」,徐小雪嘴里不停地念叨着。
回到城市的她,又恢复了都市丽人的模样,青春靓丽,肤白貌美,曲线婀娜多姿,惹人注目。
只是其精神状态好像还没从乡下带回来。
用句不太雅观的形容,仿佛一条在乡下住了一个月,又突然回到城市的狗子。
既放心不下不下村里的鸡鸭鹅,也心疼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就这麽没了。
快到公司时,
徐小雪看了看隔壁的京城德农公司,员工都像打了鸡血似的,忙个不停。
不由有念了念,「谁有958,今年准发家。」
近来,离开鲁省后,她又先后跑了豫省,徽省等黄淮海玉米主产区。
如今又回到了京城,期间从经销商口中,听到的最多的就是这句顺口溜。
这是这两年种子市场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从去年开始,市场上的郑单958就一直供不应求。
一个种子托起一家企业。
拥有郑单958授权的几家公司都赚了个盆满钵满,大大小小的经销商也都分得了一杯羹。
虽然她也看到了很多其它优异品种,比如给她留下了较深印象的天玉1号,以及先锋系列杂交种。
还有一些老品种,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品种,以及鲜食玉米品种。
纷纷活跃在玉米种子市场上。
但这是郑单958的时代。
推广区域从黄淮海丶东华北,再到西北春玉米区,已成为豫丶冀丶鲁等省区的主栽品种。
而且它的『星途』还处在黄金时期。
她有预感,
郑单958今年的种植面积很可能会超过6000万亩!
这绝对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单个玉米品种种植面积能上千万亩的,比大熊猫都还稀有。
国内去年的玉米种植面积才3亿多亩啊!
郑单958占全国播种面积的近五分之一。
徐小雪在种业周刊已经工作三四年了,恰好亲眼见证了郑单958的崛起。
那时国内玉米种业连续多年的老大都还是登海种业。
登海公司老板本人选育的登海11号丶登海9号,那时还在市场上大把大把的捞金。
但从2001年问世之初,郑单958就引起了激烈的品种权争夺战!
经过几轮竞价,最终由四家公司联手叫出了1500万元的天价!
2002年时,郑单958就对登海发起了挑战。
2003年,一举完成超越!
如今,更是在市场上快速推进,挤兑得登海丶沙洲等国内玉米种业的品牌企业痛不欲生。
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量明显萎缩,难以立足。
登海公司的盈利更是惨遭逆转,陷入了亏损!
先锋公司也不行啊!
徐小雪不无自豪的想着。
一粒种子寄家国!
一个强势品种的出现改变的不只是一个企业的命运,
还有整个国家的农业布局。
『懒玉米』迎来了它的时代!
徐小雪手中的笔洋洋洒洒的挥洒着,文章浑然天成!
感谢订阅!
第133章 去河西
(ps:45丶46两章调整了下单价:天玉1号,70元/公斤;先玉335,60元/公斤;郑单958,6-9元/公斤。)——
徐小雪端坐在桌前,卯足了劲儿,似要把稿纸写透。
县城丶乡镇丶农村里的所见所闻,一点点的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