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105节
第119章 天麦1号
一直以来,无论是最初的苜禾,还是现在的嘉禾集团。
郭阳都牢牢的掌控着绝对的股权。
留住员工的核心手段也是优厚的待遇。
至于股权激励,企业不缺钱,也不需要靠这种手段去招人留人。
但随着企业面向全世界发展,这种局面也亟需改变,用股权激励留住核心高管,用股权交换弥补企业的不足。
和向天山聊了会儿后,
郭阳随后又关注起了天麦1号的推广进展。
天麦1号种子价值30点自然能量,特优性状为筋度高,蛋白质含量高,适合于加工高筋面粉。
而河套平原也素来享有「天下黄河丶唯富一套」的盛誉。
河套地区不仅地势平坦,而且天然具备黄河灌溉之利,历代都以水产丰美丶物产丰盈着称。
阴山脚下,黄河水边,悠久的农耕文化孕育了千年古郡五原。
五原县地上无山丶地下无矿,最大的资源就是黄河水润泽的230万亩水浇地,这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宝藏,是「八百里河套米粮川」的核心地带。
小麦也是五原县的特产之一。
别看嘉禾集团旗下目前最火的种子是苜禾1号,销售额最高的是辣甜椒等蔬菜种子。
但郭阳从未放弃对主粮种子的布局,天玉1号,天麦1号,以及新近购买的天豆1号,产品矩阵已成雏形。
而经过两季时间的扩繁,
天玉1号的口碑已经逐渐发酵,在某些群体中引发了巨大反响。
今年的天玉1号才开始收货入库,销售部门就已经预感到了市场上的暗流涌动。
与之相比,天麦1号似乎还默默无闻。
但在天禾种业副总经理瞿阳看来,天麦1号的市场推广潜力明显更高。
也因此,在天椒1号丶赤红1号和天玉1号的种子进入畅销的节奏后,瞿阳主动请缨来到了五原。
现在天禾的推广重心转移到了天麦1号上。
路边的小面馆里。
郭阳拉着老向和瞿阳来体验了一番五原本地的臊子面。
「要想知道五原小麦好不好,还是得自己来体验一番。」
向天山闷头吸溜着面条,沉浸式的体验着,对种子的话题充耳不闻。
很快老向便梭完了面条,点评道:「这哨子面面条细长,粗细均匀,臊子鲜香,红油浮面,汤味酸辣,筋韧爽口,一看这面粉就不错。」
瞿阳也细细品味面条的滋味,「河套地区小麦主栽品种为永良4号,是1984年津门下乡知青邱志新培育的。
面筋值高,河套小麦生产的河套面粉也一直是品质的代名词,是国内唯一可以和美利坚和加拿大优质小麦竞争的品种。
从目前的推广面积上看,这的确是天麦1号的劲敌。」
郭阳笑着问道:「天麦1号加工的面粉与之相比怎麽样?」
「那当然是天麦1号!」
「品质优势太明显了。」
专心吃面的向天山也停了下来,「比这还好吃?」
「虽然做法不一样,但天麦1号给我留下的印象难以磨灭,而且从筋度和成份上比,天麦1号也远远胜出。」
向天山古怪的瞄了一眼郭阳,嘉禾出产的种子在营养成份含量上就没输过。
苜禾1号也是这样。
瞿阳还在思考着,「现在要考虑的是该怎麽去推广,五原老百姓对永良4号的认可度太高了。」
郭阳说道:「不是五原老百姓认可,而是市场对河套小麦的认可度高,有市场自然就有需求。」
「嗯,现在就是要把市场抢过来。」
「没有客户原始积累,把市场抢过来并不容易,但我们可以创造市场。
天禾的目标是销售种子,但嘉禾的目标是要探索优质强筋小麦的产业发展模式,产业链包括「制种-种植-收储-加工-品牌营销。
从产业链来说,我们和五原小麦的距离并不遥远,五原小麦产业链各方面都比较薄弱,大多以原粮形势外销。
加工也集中在面粉方向,以小型加工厂为主,缺少生产高档面粉的设备和技术,加工水平和品类有待提高。
食品加工也主要是面条丶面包丶馒头等,小作坊居多,没有品牌优势。」
瞿阳点点头,意识到老板其实早就把想在了前面。
他还停留在卖种子的层面,但老板已经在从另一个层面在思考问题。
向天山也认真的听着。
近一年没见,他对郭阳的变化是体会最深的。
沉稳了,
做事情也不再纠结细节。
以前改良盐硷地时,会亲自指导驾驶农机,播种育苗时也要在现场盯着,恨不得时时刻刻都呆在一线。
活像一个地道的农民。
但现在呢?
越发像个企业家,掌舵着嘉禾这艘巨船。
郭阳并不知道两人怎麽想的,继续说着正在开展的推广工作。
「改良盐硷地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除了苜禾的20万亩荒地,其馀的盐硷地涉及到了大量的村庄和农户。」
「嘉禾可以利用政府推动土地流转的契机,依托合作社丶村集体规模化推进天麦1号推广。」
「由天禾种业统一供种,统一栽培技术,嘉禾同步成立面粉加工企业,引进面粉生产线和制粉车间,种植户直接与加工厂对接,统一收购,统一仓储,实现强筋小麦优质优价。」
瞿阳说道:「这需要很多的资金吧。」
郭阳笑了笑,「嘉禾现在资金充沛,正是扩张的时候。」
「国际上的四大粮商在加工领域的布局都十分深厚,adm公司是全球第一大制粉公司,日产量在1.3万吨以上。」
「而我国小麦生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在小麦加工上目前还没有形成巨头,现在入局也不算晚。」
「不只是五原,豫省丶鲁省等地也是同样的策略。」
瞿阳说道:「豫省倒还好,品种杂乱,缺乏可长期利用的强筋小麦品种,天麦1号更好推广。」
「要不,先去豫省?」
「不,河套地区小麦是国内的尖子生,当得起扛把子的称号。」
「要做就做最好,先把这里的种子市场拿下。」
面馆里人来人往,郭阳三人吃完面还赖在店里闲坐了会儿。
卖面的老板听着三人的聊天,不以为是。
熟不知五原小麦的格局迎来了改变。
从面馆出来。
郭阳三人又趁热打铁去看了看暂定的天麦1号种植基地。
基地目前正在改造中,面积总共6500亩。
由惠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经营管理。
第120章 大会战
惠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友联村,也在此次盐硷地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范围内。
而且由于天禾的介入,友联村的改造进程提前了。
当郭阳几人来到友联村时,为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只见农田里有人在清理田间积土,渠系里有人衬砌混凝土,农田道路两旁也有人在植树垄道,各种机械设施更是数不胜数。
瞿阳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场景,喃喃地说道:「这得有多少人?」
新民镇副书记刘军和惠民种植合作社的代表杨小兵联袂走了过来。
刘军不无自豪的介绍道:「现在县里搞农田大会战,仅友联村日出劳力就达到了3000人。」
「一个村有这麽多人?这是怎麽组织的?」
向天山连忙发问,苜禾也有盐硷地改良的经历,出动人数也不少,但那是20万亩啊!
而且苜禾的工钱从不拖欠,人工成本高昂!
镇上有这个财力吗?
刘军说道:「友联村几十年来一直没有任何配套,渠路弯曲不畅丶田地杂乱无章丶有灌无排水害严重。
今年国家启动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镇上开了大会,全员出动,全民会战。
为了调动群众积极性,镇里将全镇五年农田建设的整体盘子和每年建设计划发到农民手中。
让大家清楚自己村自家地哪年搞,搞多少,同时将全镇北片6个村丶南片9个村分为两个会战单位。
实行借钱还钱,借工还工丶借物还物,分片跨区实施和分片协调丶集中使用丶周期平衡的筹资投劳办法。
一个村搞开发,片内其他村群众齐上阵,现在借出的工和钱,在以后本村搞开发时,别村进行相应偿还,避免一村农民势单力薄难筹资的局面。」
郭阳听了,也不得不表示佩服。
对于国内基层的组织能力他从来没有怀疑过,但亲身体会到了又是另外一种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