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都市言情>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102节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102节

  这是打算全种草啊!
  人群中一片惊叹声。
  陆陆续续的有人跟着下单了。
  邹庆也松了口气。
  种草是上级下的强制任务,完不成,他这个小领导也别想干了。
  ……
  一个电话。
  郭阳就匆匆的赶到了京城,随后直奔农业部大楼。
  「陈司长,是什麽事啊,催得这麽急?」
  陈司长快步走在前面,「等会儿你就知道了。」
  郭阳也有所猜测,事情肯定是和苜禾1号有关。
  但是好是坏,还很难说。
  如果有人要摘桃子?
  嘉禾集团有反抗能力吗?
  会议室里,已经做了不少人。
  大部分郭阳都只混了个脸熟,但组织会议的林部长他却是熟的。
  找到铭牌位置,径直坐了下来,会议就开始了。
  「郭总,苜禾1号对开展盐硷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丶守住耕地红线丶端牢华夏饭碗具有重要意义。」
  「用行内的话说,就是划时代的品种。」
  「经过部里的研讨,最终决定苜禾1号种子依然由你们把控。」
  郭阳心一惊,意思是部里还曾设想过剥夺苜禾1号吗?
  林部长继续说道:「部里计划推动全国范围内的盐硷地改良项目,希望嘉禾集团能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嘉禾一直没有逃避过社会责任。」
  「所以我们才第一时间通知了嘉禾。」
  林部长指向了一位中年男子,意味深长。
  「这是华夏种子集团的易总,他们对种子也很有研究。」
  「但我们最终还是选择相信嘉禾,相信郭总是企业家,而不是资本家。」
  郭阳沉默了半响。
  华夏种子集团,从改开后就一直是国内种企的榜首,后世并入了国化集团。
  根正苗红吗?
  但跟正苗红的背后也有很多人被境外势力收买了。
  「郭总也不要多想,还是谈谈我们接下来的盐硷地改良计划吧。」
  郭阳细细的听着。
  按农业部的设想,平均每年需要改良和开荒一千万亩的盐硷地,十年后,全国耕地面积增加一亿亩。
  而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种子。
  苜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生产足量合格的种子。
  每年至少需要2000万斤,也就是需要10万亩的草种生产田。
  「这些种子由部里统一分配,价格可能不会太高。」
  「作为补偿,嘉禾可以在滨海选几块好点的盐硷地,部里会帮着协调流转。」
  谈到流转土地,郭阳顿时就精神了。
  相比谈论政治,他更喜欢土地。
  土地才是他的小甜甜!
  而且他的口味与众不同,最喜欢重口味的土地。
  难度越大,意味着自然能量的收获更丰富!
  郭阳政地有声的说道:「林部,嘉禾更喜欢做有挑战性的事。」
  「要啃就啃最硬的骨头!」
  「将那些被称为不毛之地的重度盐硷地,变成丰收的沃野,才是嘉禾的追求。」
  满场讶然,像是看疯子一样的看着郭阳。
  这是和重度盐硷地杠上了啊!
  也有人充满敬意,我做不到,但不妨碍我敬佩这类人。
  林部问道:「嘉禾有意向的地点了吗?」
  「没有。」
  畜牧业司的陈司长说道:「我倒是有个推荐的地方。」
  「蒙省的五原县有近100万亩的次生盐硷耕地,还有100多万亩的盐硷荒地无人问津。」
  第117章 河套腹地
  蒙省五原县?
  郭阳一时没反应过来在哪儿。
  好在很快就有人拿来了几幅地图,有全国的,也有五原县的。
  陈司长在地图上指出了五原县的位置。
  「五原县地处黄河几字弯外侧,河套腹地,阴山脚下,现有耕地面积230万亩,是巴盟主要的粮食产区,以种植小麦丶玉米丶葵花为主。
  近几年,当地常年超量引用黄河水灌溉,造成土地盐硷化十分严重。
  人均土地的一半受盐硷危害,土地产出极低,严重影响着当地农民的家庭收入。
  五原县已经在鼓励农民种草,对种草农户进行补贴,引进了草颗粒生产线,和加工企业签订订单合同。
  现有的50亩以上的连片种草示范田超过50个,种植面积也达到了1万亩。
  但仅靠县里的力量是有限的,撂荒的土地依然年年增多。
  郭总不是喜欢啃硬骨头吗?我想五原县应该合你口味。」
  郭阳盯着地图看了会儿,大脑飞速运转。
  这确实是块硬骨头!
  盐硷地面积超过了200万亩!
  但显然,作为自治区商品粮主产基地,现有的100万亩盐硷耕地是不可能给嘉禾的。
  至于100多万亩盐硷荒地,郭阳又仔细看了看五原县的地理图,顿感棘手。
  「陈司长,五原的盐硷荒地并不是完全连片的吧!
  应该是分散在各个村镇,由于盐硷过重,村民撂荒而逐渐形成的盐硷荒地。
  而在盐硷荒地的四周,就是农户们耕种的低产盐硷地。
  所以看似有100多万亩盐硷荒地,但这个村子撂荒2000亩,另一个村子有1000亩。
  等改良好了,
  村民又该跳出来了,地方政府也就有了收回土地的契机。
  最终嘉禾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骨头太硬了,很可能崩坏了牙口!」
  郭阳连连摇头。
  百万亩确实很诱人,但企业需要付出的人力丶物力丶财力都是巨大的。
  农业部想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带领当地群众脱贫奔小康。
  但于企业而言,存在着太多未知的风险。
  郭阳自然得趁机提条件。
  陈司长说道:「政策上肯定有扶持,当地政府也会大力配合。」
  郭阳试探着问道:「采用怎样的运作模式呢?农户的土地流转给嘉禾吗?」
  陈司长沉吟了下,说道:「涉及的农户太多。」
  郭阳瘪瘪嘴,
  土地不是嘉禾的,嘉禾又何必要去趟浑水呢?
  正色道:「只有土地集中流转,才方便统一经营管理,才能走规模化丶集约化丶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
  这时,林部长敲了敲桌面。
  「盐硷地改良是国家战略,部里也打算打造一批盐硷地改良典型项目区。
  五原县就很典型,盐硷丶沙化等土地问题严重,又是自治区的商品粮基地。
  坚持土地集中流转是正确的。
  但不一定全部交给嘉禾,地方也可以采取种植大户流转丶村集体合作社等形式集中经营管理。
  嘉禾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引领者的作用。
  毕竟大多数农户对盐硷地改良技术没什麽研究,对苜禾1号更是极为陌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