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75节
「菜不好种啊,辛苦不说,棚里湿气又重,还得认认真真的干,在沙漠栽树多好,那麽多人,想歇口气总有机会的。」
而另一边,老丁的温室里。
栽培槽里已经装好了基质,夫妻两人正手脚飞快的栽着苗,进度是肉眼可见的变化着。
一上午的时间过去,拉的一驴车辣椒苗将将栽完,夫妻两累的够呛。
「苦归苦,但每挣一分都是自己的。」老丁这样给妻子和自己打气道。
而像老丁夫妇这样,愿意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的移民家庭有近三百户。
一时之间,温室区里,辣椒丶番茄丶黄瓜丶架豆等各种蔬菜苗开始供不应求。
陆汉斌不得不联系天禾种业从其它地方调苗过来。
与此同时,陆汉斌也定下了剩馀两百个日光温室的用处。
「就这样吧,购买一批细支岩黄芪丶柠条锦鸡儿丶沙拐枣和白刺等草种,在温室里进行育苗,第二年在沙漠里进行实生苗移栽。」
参会的众人面面相觑,两百个温室,近千万的投资,就拿来育草种?
「为什麽不拿来种蔬菜,已经有很多农户不看好了,我们再不带头,农户们跑路了怎麽办。」说话的是负责温室种植版块的李齐,四十岁出头,在天禾种业呆了不到三个月,便被调到了民勤。
「李经理,伱能保证种蔬菜就能赚钱吗?」陆汉斌沉着的问道。
蔬菜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的人工是天量,农户干自家活和公家活可是完全不一样的积极性。
「至少不会亏丶能回本,温室里育苗沙生植物不是纯亏吗?」
「但有了这片植物,明年边缘的这片沙漠就能完全固定住了。」
陆汉斌知道有很多人会打他的小报告,但这些人根本就不了解老板的心思。
在沙海农牧动作频频时,省里也协调景电管理局陆续调来黄河水,红崖山水库再次绽放了生机,下游的渠道里也有了来水。
苜禾农牧承接的生态修复工程也有条不轨的进行着,节水改造丶关闭机井丶实施生态移民丶古河道治理等等。
生态治理之路漫长,但在苜禾和沙海农牧的持续高强度投入之下。
郭阳的自然能量肉眼可见的有了增长。
……
五月的九泉,沙漠里的胡杨林,枯木逢春,野草也从泥土里窜了出来,绿意盎然。
在双桥和元坝的夹子荒滩上,一片片紫色的花悄悄盛开。
远远看去,绿丶紫相间的花海开在蓝天白云下清新秀丽,仿佛铺了一层厚厚的绿紫色地毯。
但凑近一看,很多又矮又稀疏的地块就显露了出来。
张伟穿了件黑色短袖,消瘦的面孔显得意气风发。
不远处的机耕道上,两台芬特930和数台农机一起,蓄势待发。
「老板,这一大片苜蓿都要还田啊?」
郭阳看着已经有些成型的农机队伍,眼带笑意的调侃道。
「听财务说,你们农机春耕外出服务,算上机械折旧才刚好持平,这不得再给你们加点担子。」
张伟悻悻的摸了摸头,「这行的门道有点多,订单好接,但就是赚不了几个钱。」
「不急,赚钱的事以后再说,你们先把活给干了,和各地的农场建立好联系,打好关系。」
这两年农机的补贴政策还没下来,专门从事农机服务的人少,所以订单好接。
但也因为没有补贴,导致农机的回本之路漫长,有的甚至到报废也回不了本。
张伟说道:「大多数农场还是挺愿意和我们合作的,我们的农机先进,干活效率高,质量好,对他们也是好事。」
站在一旁的向天山将长袖往上捋了捋,日头渐升,温度高了起来。
「其实这些苜蓿也勉强达到了刈割的标准,拿去喂肉牛羊还是没问题的。」
郭阳笑盈盈的看着老向,「没有产量,品质也不够好,还是直接还田吧!」
「像你这样的老板还真少见,别人都是早早的希望有收益,而你却一点也不急。」
「目光要长远。」郭阳说道。
他想到了陆汉斌,最近有很多人在明里暗里的告状。太年轻,能力不足,凭白让公司亏钱,各种说法都有。
郭阳却不太在意这些,犯错是早有预料的,惊喜的是自然能量的增长速度在意料之外,想必陆汉斌也在坚定不移的执行他的策略。
向天山说道:「苜蓿还田的确是好事,腐熟过程中也能释放大量养分,提高土壤肥力。」
「对,先还田几万亩。腐熟发酵两个月,到时候苜禾1号也收获了。」
「那我们就开始干了。」
农机的轰鸣声此起彼伏,紫花苜蓿翻压还田,需要先用割草机械将地上部分切割下来,在地表形成覆盖层,随后才将其翻压至地下。
在10来台农机的相互协作下,还田工作有条不轨的进行着。
自然能量增长的速度又提升了,但郭阳想购买紫色等级的种子,这还远远不够。
第90章 牧草压缩
获得种子商店快一年时间,郭阳也只是大概了解了自然能量的获取规律。
二十万亩盐硷地的工程治理,粗略为1000亩地获得1点自然能量。
近半年,虽然有深层土壤盐分的返涌影响,但苜蓿草对土壤也有改良作用,为他提供了二十二点自然能量。
此外,6.3万亩沙漠的初步治理,红崖山水库周边植被恢复,沙漠古河道的治理等。
也为他提供了70点的自然能量。
加上前期剩馀的,现在共有自然能量101点。
而这些都是持续性的,随着生态条件恢复的越好,能量就越多,直至完全停止。
随着第一批紫花苜蓿还田,也意味着其馀的苜蓿也可以开始刈割了。
尘封许久的克拉斯青贮机械再次亮相。
6月初,蓝天白云,微风徐徐。
连片的苜蓿草流青溢翠,花蕾摇曳,一台台收割机穿梭其中,绿地毯变成条纹毯,像是在大地上作画。
收割后的苜蓿草经过晾晒,随后被打捆机打包。
经过处理的苜蓿乾草,营养保留完整,口感也极佳。
……
疆省,生产建设兵团,某间办公室内。
「领导,各团场的报告又来了,请示剩馀的苜蓿地也翻耕了种棉花。」
「冬天不是才翻耕了吗?现在整个兵团可就不到二十万亩苜蓿了!」
「现在苜蓿价格不稳,种棉花的净收益要高出70%~100%呢。」
领导连连哀叹,「急功近利,急功近利啊!棉花要施用大量化肥,又没有苜蓿轮作养地,长久以往,土地就废了!」
那人也无奈的说道:「苜蓿的占地时间太长了,第三丶四年才能高产,团场的人均耕地面积也在下降,职工都不情愿草田轮作。」
「兵团历来重视绿肥和饲料生产,最高峰时,苜蓿种植面积近150万亩啊!」
「主要还是经济效益太低了,都快比不上小麦和玉米了。」
领导突然想起一事,「去年陇省有家企业改良盐硷地种紫花苜蓿,现在怎麽样了?」
「苜禾啊,今年产量应该不高,行情又不景气,也不知还能不能坚持下去。」
「关注下吧。」
……
苜禾,会议上,向天山介绍着今年的情况。
「预计头茬的苜蓿乾草亩产量在80公斤左右,产量不高,但十几万亩也至少有1万多吨的乾草。」
销售部的经理名叫余小川,三十来岁,「不多,本地的养殖场就能消化。」
向天山问道:「今年行情如何?」
「一级苜蓿乾草,本地价约750元/吨,魔都和京城的价格在1500元/吨左右,粤省那边可能还要高些。」
参会的众人思索着,按目前的产量,即使一年收四茬,也是铁定亏损的。
余小川仿佛明白众人的心思,补充说道:「还要看产品等级,二级乾草550元/吨,三级只有400元/吨。」
众人的心凉了半截。
苜蓿乾草和草粉的等级主要是根据粗蛋白质含量和含水量来划分的。
一级乾草捆的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18%,二级16%,三级14%;含水量都不得超过14%。
九泉乾旱少雨,含水量肯定没有问题。但土壤可全都是盐硷滩改良出来的生土啊,营养成份能高到哪里去。
果然,坐在会议室角落的一个年轻人,提供了养分数据。
「根据测验,只有最好的几块区域粗蛋白质含量在16%左右,勉强能达到二级乾草的标准。」
完犊子!
所有人不自觉的用馀光观察着郭阳的神情,不敢胡乱说话。
有人问道:「销往魔都和京城呢,会不会好点?」
余小川摇了摇头,「外运成本太高,运到京城和魔都,运费每吨都要五百元。」
向天山想了会儿,「加工成草粉和颗粒怎麽样?」
「苜蓿草粉都是作蛋白质添加料,加入配合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低,也卖不上价,而且,公司目前的草粉加工设备就老板从国外引进的那一台。」
会议室冷寂了下来。
产量低,三级乾草居多,运费成本奇高,加工能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