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都市言情>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63节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63节

  是疆省境内最大的奶牛场。
  经过农业部的介绍,郭阳来到这里进行参观考察,苜禾的奶牛群体也是时候扩大了。
  呼图壁种牛场的董事长名叫陈廷,是名年近六旬的中年人,身材略微的发福,穿着件厚厚的大衣,正带着郭阳在四处参观。
  牛场,饲草种植基地,乳品加工车间,混合饲料加工厂,有机肥厂,牛胚胎生产基地……
  一路看下来,郭阳感觉不需此行,问道:「陈书记,你们场现在每年能向周边提供多少头奶牛种畜呢?」
  陈书记笑着说道:「除去我们自己留着更新换代的,每年提供大约2000头奶牛种畜。」
  郭阳皱了皱眉,「这数量不多啊,农业部可是给我说你们场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种牛场。」
  「怎麽,我们这2000头奶牛种畜,郭总难道想全部包圆了。」
  「是有这样的计划,就是数量可能不够,苜禾现在就有近20万亩牧场。」
  陈书记乐呵呵的笑着,「年轻人可不要好高骛远,2000头奶牛种畜可不少了,全西北你很难找出第二家。」
  郭阳不置可否,认为这话多少有些吹牛的成份,蒙省可也是畜牧大省。
  陈书记看他这副模样,想了想,便又带头来到了室外的草场上。
  凛冽的寒风吹在脸上,割得人生疼。
  「郭总,伱可知道奶牛的繁育有多艰难,呼图壁能走到这步可也是历经了磨难。」
  郭阳想着这两天看到的种种完善的设施,说道:「我对呼图壁也挺好奇的。」
  陈书记望着面前的广阔苜蓿草地,然后又指了指身后的牛场,才倏然畅想道:
  「当年牛场所在地是一望无际的芦苇滩,潮湿寒冷,野狼出没,一批从内地拖家带口支援边疆的创业者,两家人合住一间地窝子。」
  「靠国家配给的有限口粮维持生活,一天干16个小时工作,挖渠排硷丶开荒种地。」
  「奶牛以放牧为主,饲料就地索取,营养状况较差,牛只居住的是一顶简陋的芦苇棚。」
  「条件的艰苦无须多言,那个年代的人自然能够克服这些困难。」
  「但技术的欠缺却不是短期就可以解决的,当时的干部工人中有95%以上是初次接触奶牛。」
  「1955年,从京城引进了200头黑白花奶牛,年单产奶量只有214千克。」
  「而到今年,种牛场拥有两千多头奶牛,一千多头肉牛,每年向附近县市的农牧民提供近3000头种畜。」
  「荷斯坦奶牛群的产奶量更是提升到了8700千克,足足提升了几十倍。」
  看着陈书记忆往昔的模样,郭阳也莫名的感到动容。
  苜禾最终定下了呼图壁今年80%的奶牛种畜,另外20%是留给农牧民的份额。
  缺口很大,郭阳不由想起农业部提及的对于进口种牛的税收和资金优惠政策。
  犹豫再三,还是决定不给洋鬼子送钱了。
  他有精品奶牛基因种质。
  缺的不是好牛,而是数量。
  第75章 奶业
  奶牛场的发展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
  由于长期的封闭,我国在优质高产奶牛繁育技术方面总体落后于世界领先水平20多年。
  奶牛数量少,品种差,单产低。
  全国两千多家乳品企业大部分都没有形成自己的奶源生产基地。
  但国内这几年的经济发展形势越来越好,国民的消费能力丶对奶制品的需求也是快速增长。
  2001年,农业部发表了《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奶牛进口的关税大幅降低,此外,还有有一系列的项目资金扶持。
  从此,我国掀起了新一轮的进口奶牛高峰。
  全国各地都在大规模进口奶牛,通常都是以千和万为单位,来势凶猛。
  想到这,郭阳好奇的问道:「陈书记,国家现在政策这麽好,你们这两年就没有进口奶牛的计划?」
  陈书记眯了眯眼,道:「怎麽,苜禾有进口奶牛的计划?」
  郭阳没有急着否认。
  看他这样,陈书记叹了口气,「这两年国内进口奶牛过于疯狂了,市场利好加上地方政府为了政绩,纷纷给补贴,贷款贴息,来刺激农牧民购牛。」
  「哦?怎麽说?」郭阳也想通过畜牧企业来了解一些行业内幕。
  「市场过于疯狂,今年还没结束,用于进口奶牛的隔离场业务就已经排队到了明年底。」
  说到这,陈书记瞥了眼郭阳。
  「所以,即使苜禾农牧要进口奶牛,排队也得等上一年时间。」
  「而且今年和明年农业部已经批准的从新丶澳两国的进口奶牛数量就超过了11万头。」
  「但据我们掌握的信息,澳国共有奶牛180万头,但一类优种只有50万头,而我国进口的大多都是二类三类。」
  「有些企业为了赚钱,花高价从国外进口奶牛,结果却引进不少劣质奶牛,有些是整群买进来,进来后还要面对适应性问题。」
  「一些牛商甚至弄虚作假搞假系系谱,这样的牛用作种牛风险很大,会把全国的奶牛繁育体系搞乱套。」
  看着陈书记忧心忡忡的样子,郭阳也知道国内这两年奶业虽然大踏步发展。
  但繁华背后的隐忧却也不少,比如说南方地区倒奶事件频频发生。
  因为本地乳企限量收购,鄂省奶农将5万多公斤的变质牛奶倒进农田;金陵奶牛将奶站拒收的鲜奶倒入鱼塘;川省华西乳业将白花花的牛奶成吨成吨的倒入下水道。
  郭阳继续试探着说道:「呼图壁如果这两年不进口奶牛,那西北最大的种牛场地位堪忧啊。」
  陈书记笑着说道:「呼图壁也有进口奶牛的计划,农业部已经批准了我们进口3500头荷斯坦奶牛。」
  「公司也已经派出了专业技术员跟随进口代理到国外去逐头摸查,大概100头牛里面才能挑出10头来,装船前还要再筛选一次。」
  「除此之外,我们明年会利用现有的高产奶牛良种,生产高产奶牛优质胚胎1800枚,通过胚胎生物工程技术,直接移植到农户饲养的奶牛上,生产出500-600头高产奶牛。」
  郭阳讶然,他参观过呼图壁的胚胎生产基地,但这就能应用了?
  「呼图壁已经完全掌握了胚胎生物工程技术???」
  陈书记平静的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我们1988年就开始这项研究了啊!十几年的努力也该有成果了。」
  郭阳也冷静了下来,心想,毕竟是农业部推荐的,有点东西也很正常吧。
  但他也留了个心思,与呼图壁的合作范围可能还得扩大些。
  「陈书记,从新丶澳两国进口奶牛的价格能否透露一些?」
  陈廷犹豫了会儿,但想到苜禾农牧的资本实力,还是决定和盘托出。
  「在奶牛进口初期,新丶澳两国的18月龄以上的带犊青年牛的价格才300美元出头,但现在已上涨至近500美元每头,国内的到岸价也达到了1100美元。」
  郭阳算了算,觉得这个价格虽然高,但好像也还能接受。
  却他却见陈书记摇了摇头,颇为难受的说道:「但进口的牛到农户手上时,至少也得1.8万元-2万元。」
  郭阳也愣住了。
  差价有点离谱啊!
  这是直接翻倍了吧!
  郭阳疑惑的看着陈书记,却只见他摇了摇头。
  「有些中间环节的费用没人能省。况且呼图壁对质量把关严,价格也不会便宜多少。」
  「只是农户承担的价格贵也就算了,但质量也让人十分存疑。」
  「农户引进后又不是作为育种用牛,而是生产用牛,一头牛产6胎,产不出多少奶,效益很低,六七年后牛就又淘汰了,成本都收不回来。」
  「国外的月亮真就比国内的圆麽?」
  「进口的奶牛存在问题,进口的美利坚奶粉亚硝酸盐也超标3倍多。」
  ……
  离开了呼图壁,郭阳又带着团队马不停蹄的到了蒙省。
  巴盟农垦,这是一个独特的以农牧渔业为主产业的企业。
  前身是五十年代的农林牧场丶劳改农场。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疆省丶黑省丶云省丶宁省等地的农垦一样,成为一支稳定边疆丶建设边疆的骨干大疆。
  郭阳等人到这里时,同样和巴盟农垦谈妥了明年1000头的奶牛种畜购买协议。
  而且巴盟农垦正值管理体制改革的时期,新上任的领导班子大刀阔斧推行了一系列政策。
  同时巴盟也与澳国签约了2000头奶牛进口项目,技术人员已经出国选牛。
  第二批进口计划也已经上报农业部。
  至于巴盟的资金来源,除了自有和专业银行对口扶持外。
  郭阳也从农户散播的消息中得知,巴盟农垦先后与蒙牛公司丶汇源饮料签订了奶牛贷款协议。
  蒙牛公司给巴盟农垦承诺每头牛提供6000-8000元的担保贷款。
  虽然两者的目的不同,一个是买牛,一个是找奶源。
  但苜禾农牧和蒙牛乳业在这一刻也算是接上了轨。
  蒙牛乳业自1999年7月成立到2002年,短短三年时间,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便由第1116位上升到了第4位。
  此时的蒙牛年销售额达到了20亿,但距离前两位乳业品牌伊利和光明的50亿以上销售额仍存在较大差距。
  此时,华夏乳业的三巨头还是京城三元丶蒙省伊利和魔都光明。
  京城三元凭着几十年历史和地缘优势,获得无可辩驳的霸主地位,在当地超过70%的市场份额,令挑战者难破其门。
  魔都光明占据着国内最大的城市消费群体,2001年也一举问鼎国内乳业排名的首位。
  与魔都光明和京城三元相比,来自蒙省的伊利没有一个几千万人口据守的市场为其撑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