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七零骄棠绽西洋> 七零骄棠绽西洋 第159节

七零骄棠绽西洋 第159节

  现在的时间正好是中午十二点三十分。
  而此时,边防团。
  谢宥川已经有两年没有休假回去了,按照他的级别,上级首长给他批了四十五天的假期。
  宿舍里,男人摘下手上部队统一配发的手表,又从抽屉里拿出那块海鸥牌手表,对照部队钢表,从美国时间调成国内时间。
  正要将换下来的手表放回抽屉里,瞥见照片一角,他眸色微暗,拿了出来。
  照片上是姜沅牵着一个外国女孩的手,站在钢琴前提着裙摆微微鞠躬。
  她身穿华丽的礼服,身段婀娜,脖颈线条优越。
  在天生有肤色优势的白种人面前,皮肤瓷白细腻,丝毫不输。
  他的抽屉里除了那本姜沅翻译的战争论,还有很多沈昭托邱疏寒带回来的照片。
  这些照片分成几份,其中一份寄给了他。
  有姜沅和沈昭独处时的拍照,也有两人一起在街角咖啡厅外面的合影,还有姜沅和她几位外国朋友的合照,那位外国女孩就是其中之一。
  这些照片他反复看过很多次,每次看到心里就会瞬间宁静下来。
  重新将照片收好放回抽屉里,谢宥川开始整理行李。
  首都机场。
  邱映雪特意请了假过来,就连沈临也从分军区赶了回来。
  夫妻俩在机场外和谢家人汇合,沈临跟谢璋对视一眼,都没忍住笑了。
  “宥川给我打了电话,说今天下午的火车,这次会回来住一个半月。”虞黎华挽着邱映雪的胳膊,“不过他是赶不及过来接阿沅了。”
  “没关系,你们能来已经十分有心了。宥川这两年特意没回来就是为了这次长假吧,这孩子虽然平时不爱说话,但是心思细腻,我们都看得出来。”邱映雪想到即将能见到女儿,眼角眉梢都是笑意。
  两对夫妻说说笑笑往里面走着,太久没见姜沅,每个人心里都很期待。
  比他们更早到的是人民日报以及各大新闻社的记者,从集训办那里得知首批留学生即将回国的消息,谁也坐不住。
  有人脉广的也早就从国外的渠道得知纽约时报已经报道了这件事。
  最令他们讶异的是,其中年龄最小,最有可能留美深造的华大高考状
  元姜沅,竟然义无反顾回国了。
  她放弃了很多高校实验室和顶级研究所开出的优渥条件,选择在国家人才最紧缺的时候回国,这无疑令人热血沸腾。
  不过记者们心里也有些忐忑,这次回国的人数有多少?哪怕是纽约时报也并没有详细报道。
  而那些并没有海外人脉关系的记者就只能靠自己的猜测。
  “你们说这次会有多少人回国?”
  “十几二十个吧,可能最多三十。”旁边电视台的记者扛着摄像机,他们来之前被上面再三叮嘱过,这次只能拍侧影和背影,不能直接拍到留学生们的脸。
  “我看能有二十个就不错了。”另外一个记者觉得他们太乐观,不过现在每年国家都派留学生出去,能回来一部分也是好的。
  “来了来了。”看到清一色的西服和黑色呢子衣,还有同样款式的帽子和皮包,有人激动道,“就是当初那批留学生!”
  只有他们穿的才是这种服饰,后面的留学生款式都不一样了。
  “帽檐压低点。”集训办的张主任沉声道,“你们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回国后会直接进研究所,其中有许多保密机构,不要泄露太多信息。”
  听到他的话,所有人动作整齐划一,拉低帽檐,姜沅还将围巾往上拉了一些,几乎遮住了半张脸。
  在华盛顿机场他们被媒体拍的照片已经由联络处和相关媒体报社沟通好了,不会将正脸公开发表在电视和报纸上。
  他们在集训办主任和两位领队的访问学者带领下,不紧不慢往出口方向走。
  有媒体试图冲过来也被机场的保卫科的人拦住:“同志,请保持距离,不要靠近队伍。”
  相机的快门声不绝于耳,记者们问的话也没有得到留学生们的回应,只有集训办的张主任在笑呵呵打着太极——
  “嗯,感谢大家对留学的同学们的关注,他们的归国也承载着祖国未来的希望,祖国和人民可以放心,这批留学生们一定会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先进技术努力报效祖国。”
  “至于留学生们的安置问题,我这里不便透露太多。”
  他们的出现和大批的媒体记者也引起了机场其他乘客的关注。
  现在能乘坐飞机的要么是国营大厂的领导又或者是其他单位的干部,都不是简单人物。
  所以看到这边有动静,下意识凑了过来想看看发生了什么。
  “是首批赴美留学生?”有人认出他们来,数了一下,惊呼出声,“五十二个人!是五十二个人!他们全部都回来了!”
  “不可能吧。”有人下意识反驳,认真再数一遍,不管他们怎么数,确实是五十二个人。
  “天呐,他们真的都回来了!没有人选择留在国外……”
  这是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他们的举动也为后面的留学生做出了榜样,意义非比寻常。
  这次没有人再冲上前想要过去采访,所有人不约而同鼓起了掌,大声道:“欢迎海外游子回国!”
  “欢迎海外游子回国!”
  人群中的赵静敏看到那抹纤细单薄的身影,几乎是第一眼就认出了她来。
  赵静敏不由想到以前,好友周然找到她,希望她能帮帮这个温和但却坚韧的小姑娘。
  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她竟然已经成长到了这样的地步。
  从小县城走出来,一步一步,走到了现在。
  此刻赵静敏也十分庆幸,自己一直坚持职业道德和操守,没有对此置之不理。
  看着那个步伐坚定稳重的女孩,她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留学生们走的是另外一条通道,去外面堵他们也是没用的,记者们见不到他们的身影了,赶紧回去整理相机的影片准备发刊文报导。
  他们争分夺秒,谁都想最快发行,而留学生们在任何一家报纸上占据的都是头条版面。
  看到熟悉的父母以及谢家的叔叔阿姨,姜沅和其他同学告别:“我不去集训办了,以后有时间再聚。”
  他们下飞机前都互相留了联络地址,方便以后联系感情,这一期留学生在彼此心里的重量完全和其他批次的不一样。
  他们在国外互帮互助,早就成就了深厚的友谊,姜沅在他们心里就像自己的小妹妹一样。
  在国外,每当他们听到她有所成就时,都会由衷的为她开心。
  “去吧去吧,”徐思文朝她挥手,“小姜同志,回家吃你最惦记的酸辣鱼吧!”
  高冷的成玉也扬起手臂挥了挥和她告别。
  集训办的主任看到姜沅的家长,还是过去打了声招呼。
  “沈军长,邱主任,你们为国家生了一个好女儿啊!”他握住沈临的手,语气真诚道。
  邱映雪却不自觉红了眼圈。
  生而未养,女儿也不是他们培养出来的,她实在问心有愧。
  谢璋接过姜沅的行李箱,见小姑娘脸上清减不少,说:“今晚两家人一起聚聚吧,我让徐姐去沈家做饭,我们一起热闹一下。”
  自从姜沅不在家,宥川也不回来了,老爷子和老太太嫌家里冷清也不爱来,妻子更是成天在研究所。
  谢璋有时候偶尔有空回家,家里就他和徐姐面面相觑。
  徐姐甚至好心道:“表弟啊,要不你还是去部队吧。”
  谢璋听完哭笑不得。
  集训办主任和沈临还有谢璋寒暄完,看着姜沅,目光和缓道:“小姜同志,你这段时间就在家里好好休息等组织安排吧。你的户籍如今不在华大了,这些都要重新落实,等你的去向确定后再来集训办公室办理交接手续。”
  姜沅点头:“我知道了,张主任。”
  张主任朝她笑了笑,说了句“好孩子”,转头带领其他同学去了车上。
  回去的路上几位长辈都对她嘘寒问暖,邱映雪心疼道:“是不是在国外吃得不好,我听你弟弟说,你在学校都舍不得吃喝。”
  “没有呀。”姜沅摇头,不想让他们担心,“食堂里的厨师约翰是我的好朋友,每次他总是给我分量很足的餐食,还会精心为我准备甜点。”
  她笑眯眯道:“这两年我的生日蛋糕都是他亲手做的,比外面买的还要好吃呢。”
  “我们阿沅不管走到哪都是最受欢迎的。”虞黎华慈爱地看着她,“可以跟我们说说你的留学生活吗,我们想多了解一些。”
  姜沅点头,慢声细语缓缓道来。
  邱映雪一直握着女儿的手没有松开,前面开车的沈临心里即有见到女儿的喜悦也有对她独自在外的心疼。
  同时也很佩服她能力。
  家里有几封纽约时报的报纸,上面都是关于她的信息。
  女儿又在专业领域取得了什么成就,进了学校的物理实验室,奥莱斯大学的校长以及教授们亲自为她拨穗并且夸赞她是学校的骄傲。
  这些他都知道。
  同时也清楚,一个东方小姑娘在国外能取得这些成就,属实不易。
  所以更加心疼女儿,她在国外的生活绝对不像她嘴上说的那么容易。
  旁边副驾驶的谢璋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阿沅这么优秀,我们都为她感到自豪。”
  沈临颔首,握紧方向盘,沉默不语看着前方的路。
  听完她说的话,邱映雪和虞黎华互相对视一眼,都悄无声息叹了口气。
  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报喜不报忧,有时候会让她们觉得,孩子心里还是不怎么愿意跟她们交心。
  也许是她从小经历的事太多了,内心早就筑起了高墙。
  邱映雪眼底的怜惜满得快要溢了出来,她以前是在国外留过学的,更加知道其中的艰辛和不易。
  等过了一阵,虞黎华想到那篇学术论文,忍不住道:“阿沅,你和燕教授……是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自从她看到发表在前沿物理洞察期刊上论文后,一直困扰
  着她。
  虞黎华算起来要比燕教授小几岁,但是同为科研界的人,她以前是听过这位的名头的。
  其实邱映雪对燕教授的了解更多,因为她在国外留学时,他早就被伯纳赫博士收为学生,年纪轻轻就进入了美国顶级实验室。
  当时立志想做科研的留学生们无不以他为榜样。
  只是邱映雪万万没想到,这位传奇人物竟然还会和她的女儿有所羁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