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想起前天林如海和她说的事,贾敏问道:“听说瑚儿和珠儿都定亲了,不知是哪家闺秀?”
  按理说,这种消息她去问自己的母亲史太君更合适。但母女二人见面之后,就一直在说张夫人的事。史太君执迷不悟,贾敏一怒之下,直接提前告辞出来了。
  见她问到自己头上,张夫人就猜出了几分,却并没有说破,只当姑嫂闲话家常,笑道:“瑚儿定下的是我娘家嫂子的亲侄女,那姑娘我见过,是个知书达理的,做事也颇有章法。
  珠儿那边,是二老爷做主定下的,是国子监祭酒李家的女儿。弟妹不大满意,想让她娘家侄女嫁过来,却又不敢在二老爷面前直说。”
  贾敏道:“二哥虽平日里糊涂,这件事却做得不错。如今天下承平,已经不是勋贵们耀武扬威的时候了。
  老太爷在世时高瞻远瞩,让哥哥们都读书学礼,走科举入仕。虽然这一辈只有东府敬大哥哥考上了进士,也算是个不错的开端。
  既然要改换门庭,从前相好的那些勋贵上的人脉,最好就不要再过多牵扯。
  再者珠儿要读书举业,娶个文官家的女儿红袖添香,夫妻两个的感情也更好不是?”
  不想张夫人闻言,却嗤笑了一声,说:“妹妹也不是外人,那些糊弄外人的话,我也不在你跟前说了。那李守忠虽是国子监祭酒,却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
  他家的女儿虽然识字,平日里却只读《女四书》、《烈女传》等书籍,其余诗词歌赋一概不学,她大约是做不了红袖添香的事了。”
  至于贾珠的为人,不必张夫人多说,贾敏也知道几分。
  若论在读书上的天赋,贾珠比其父贾政强,所以小小年纪,却已经中了童生。
  但也正因如此,贾政夫妇对他的期望极高,一心想着让他超越大房的贾瑚,日常教导十分严苛。
  也许是生活环境太压抑了,贾珠最不喜欢的就是规规矩矩的女子。他身边的丫鬟,越是举止轻浮的,就越得他喜爱。
  反倒是那些守着规矩劝他保重自身、体谅父母的,他当时不会说什么,事后却会找借口赶走。
  那些举止轻浮的,又让贾政和王夫人不喜,看见一次便换一次。
  可以说,自贾珠知人事起,伺候他的丫鬟就没有一个能在他身边待够半年的。
  眼见他要成婚了,按照贾家的规矩,贾政和王夫人各自替他选了一个房里人。
  王夫人希望儿子身边能有个替自己说话的人,便选了个身姿如柳,眉眼如画的,只是脾性温和绵软,跟个面团差不多。
  贾政选的那个容貌只是秀丽,性情却过于板正。
  这两个房里人,明眼人都知道贾珠会喜欢哪个。若是珠大奶奶性情过于规矩无趣,再有貌美的丫鬟从中搅和,只怕夫妻两个是处不好的。
  “这……”
  贾敏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张夫人拍了拍她的手,劝道:“儿孙自有儿孙福,况且还是别人的儿孙,咱们就别跟着瞎操心了。”
  贾敏点了点头:“嫂子说得是,儿女之事最不好开口,还是个人顾个人吧。”
  说多了别人不领情不说,日后有哪点不顺的再反过来怪你,那才是叫了撞天屈呢。
  姑嫂二人又说了阵闲话,贾敏便告辞出来,又往荣庆堂辞了贾母,顺便见了见来请安的二房姑娘探春,便坐车回去了。
  回到家里,和丈夫说起娘家的见闻,林如海听得皱眉:“难不成岳母当真是年纪大了,糊涂了?”
  当年他们刚成婚的时候,贾母也不这样呀?
  贾敏冷笑道:“她才不糊涂呢。当年父亲还在时,她就几次三番想废长立幼,要把这荣国府的爵位给了二哥。
  只是父亲更疼爱长子,再者大哥自己虽然没本事,跟在太子身边却十分听话,眼见是错不了的,母亲才一直没得逞。
  等到后来太子登基成了圣人,大哥的地位更加牢靠,母亲嘴上也不敢提了,但心里却始终觉得二哥吃亏。”
  既然心爱的小儿子吃了亏,那自然要想方设法贴补贴补。
  她自己的梯己,日后必然要把大头留给贾政,肯定是不愿意动的。让王夫人借着管家之便从公中捞钱,才是多捞一两是一两。
  林如海道:“只盼日后别闹出来,不然大家脸上都不好看。算了,不说他们家的事了。
  再过两天就是玉儿的休沐日,孩子这么久没回家,可得多准备些她爱吃的。
  对了,她不是想出去玩吗?到时候我请个假,咱们一家子到城外承天寺去。那里不但景色壮丽,斋菜也是一绝,咱们带着玉儿一起去尝尝。”
  贾敏点了点头,提起女儿,她脸上不由自主就露出了笑意。
  夫妻二人絮絮叨叨说了许多关于女儿的事,只觉得人生就此圆满了。
  第121章 元春参选女官等到第二年……
  等到第二年春日,圣人正式传了中旨,在五品以上勋贵和三品以上高官的女儿中,选拔十二到十七岁的,充入掖庭以为女官。
  女官还没选完,皇后又从坤宁宫传出懿旨,放了一批二十五以上的宫女出去。
  每个宫女赏银二十两做盘缠,无论是自己谋生也好,还是回乡和亲人团聚也罢,朝廷都会酌情给予帮助。
  瑶光早就从皇太后那里得到了消息,求着皇太后给了一份名单,上面列的都是懂得一些基本推拿养生之道的宫女。
  等人被放出去之后,她就派人把名单上的宫女都请到别庄里来,问他们愿不愿意在她这里再就业。
  “我准备开一个养生馆,愿意留下的,会有大夫来教你们刮痧拔罐、艾灸温灸、足浴足疗、药浴熏蒸、经络养生等技术。
  每月底薪一两银子,每服务一位客人,还根据客人的消费情况有提成,多劳多得。若敢有人从中克扣,只管来王府找我,严惩不贷。”
  这些宫女都是在宫里打磨过的,经的事多,见识也比寻常人强,晓得“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
  听她说得这样好,反而没人敢信了,彼此相好的站在一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先开口说话。
  对此,瑶光早有预料,被人晾着冷场也不以为意,笑道:“想来你们在宫中也听过我的名号,如今京城里最大的珍珠生
  意、银耳生意和琉璃生意都是我的。
  经商的人,最讲究的就是诚信二字。说句不怕你们吃心的话,莫说区区一两银子,便是十两一百两,对我来说也不算什么。你们觉得,我会为了一月那几两银子诓骗你们?”
  这话不好听,却是大实话。宫女们听了这一席话,提着的心里反而放下了几分。
  有个大胆的上前一步,躬身行了礼,问道:“这么好的价钱,有的是人愿意来,王妃为何要找我们呢?”
  “因为你们有基础呀。”瑶光坦言道,“你们可以相互问问,我找你们来可不是随便找的,而是提前从皇太后那里要的名单,知道你们多多少少都懂些养生推拿之术,教起来好入门。”
  见许多人的神色都松懈了下来,瑶光又道:“留不留全凭自愿。你们既然到了我这儿,就算是与我有缘。不管愿意走的还是愿意留下的,我都有十两银子奉上。
  要走的,就算是给你们添的盘缠。若有意留下的,那就是庆祝你们入伙,咱们日后合作愉快。你们考虑考虑,半个时辰之后我再派人来问答案。”
  说完便起身走了出去,跟在她身边的人也都出去了,只把这些宫女留了下来。
  一开始没人敢说话,怕有人在门外偷听。
  可时间久了,终是有人忍不住了,问了一句:“你们怎么想?”
  这句话就像是滚油锅里滴进了一滴冷水,整个人群轰就炸开了,议论声嗡嗡地形成了一片音浪。
  半个时辰之后,燕姑姑垂手走了进来,笑眯眯地说:“想来诸位有认识我的,我姓燕,原是宫中女官,后来被选做晋王妃陪嫁。
  如今蒙王妃恩典,已经立了女户,养下一个女孩来。母女二人每月也有几十两的进项,一辈子都吃用不尽。
  王妃是个宽厚的人,给了这么个好机会。错过了这个村,可不会再有这个店,诸位莫要自误。”
  说完之后,她也不在给众人反应的时间,立刻便道:“愿意留下的到我左手边来,急着回乡见父母的到我右手边来。”
  这时,有四个小厮抬了两张桌案进来,一边放了一张。又有两个穿着绫罗,头戴金簪与通草花的丫鬟,捧着笔墨纸砚,分别坐在了两张桌子前。
  有人早就想好了要留下,立刻就走到左手边。那桌后边的丫鬟笑眯眯地说:“这位姐姐进前来,登记姓名、年岁与籍贯。说说自己擅长什么。”
  也有下定决心要走的走到右边,那边却只需要登记姓名和籍贯,让他们留个手印,就可以到门口领银子走人了。
  听见“领银子”三个字,这种人才往门口看去。就见不知何时,门口一堆了两只箱子,打开的那一口里面全是白花花的银子,十两一锭的雪花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