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原本脸上就红,这会儿更是红到了脖颈处,还有蔓延到趋势。
  最后,还是佩瑶上前把人解救了出来,拉着她跑回自己的院子去了。
  进了佩瑶的卧室,两个小姑娘齐心协力把门关上,靠着门大口喘息,纷纷表示大姐姐们太可怕了!
  得知佩瑶不止一次被人捏过脸,不止一次经历过她今日的遭遇,林黛玉顿时就觉得她比自己更惨,从心理上更亲近了几分。
  等缓过劲来之后,佩瑶隔着门问自己的丫鬟:“他们没追过来吧?”
  丫鬟忍笑道:“郡主放心,奴婢派人在院门口守着呢,保证没人进得来。”
  说是丫鬟,但因佩瑶年纪小,这些伺候的人最小的也比她大了七八岁,算是保姆一类的,哄孩子都很有一套。
  两个小姑娘很轻易就信了,佩瑶吩咐丫鬟们把她的玩具都搬出来,两人坐在波斯进贡的毯子上玩耍。
  “你会解九连环吗?”
  佩瑶觉得黛玉和自己一样聪明,那些哄小孩儿的玲珑球、布老虎、泥叫叫,根本就不是他们这种天才儿童喜欢的东西。
  于是,她直接就拿出了九连环、孔明锁,还有瑶光专门让人给她做的十幅拼图里的第三幅。
  至于前两幅,没有任何难度,就别在林妹妹面前献丑了。
  林黛玉不语,只是接过孔明锁,一口气展示了九种解法。佩瑶的眼睛直接爆出光来,小手一推,
  立刻把一堆孔明锁推远了。
  “来,咱们玩拼图吧。这一副是江南园林,一共有三百九十八块组成。你从小在江南长大,对那边的园林构造比较熟悉,肯定比我拼得更快。”
  她的话语里用了点小小的心机,但林黛玉却没有上当,并不为了和她争胜就急着拼,而是先抓着拼图碎片仔细看了看。
  大约过了一刻钟,她肯定地说:“这是明代建造的康山草堂,爹娘带着我去那里玩过。”
  她还特意把翻看时挑出来的一堆拿给佩瑶看:“你看这些碎片,拼出来正好是草堂内的三十间套房。”
  说完又退出另外一小堆:“这是主楼,高三层。站在这楼上,可以俯瞰长江,赏梅、赏荷、赏桂、赏菊,四季皆有景色可赏。”
  说得佩瑶都神往了起来:“等我长大了,一定要找机会去扬州,看看这个康山草堂的实物。”
  林黛玉笑道:“扬州不止有康山草堂,还有影园、休园,这两个和康山草堂一样,都是前代留下的。
  本朝立国之后,扬州的官员、富商又先后修建了个园、何园、徐园和逸圃。每一个都很漂亮,漂亮得都不一样。”
  佩瑶羡慕道:“你去过的地方好多呀,不像我,只去过皇宫和几处行宫。”
  林黛玉也羡慕地说:“我只去过皇宫,娘还不让我乱看,行宫更是没去过。”
  她说的是刚入京时,贾敏作为外命妇入宫拜见,应皇后身边女官的暗示,把林黛玉也一起带上了。
  后来的事情就人尽皆知了:林黛玉这个小神童被皇后看上,大肆夸赞之后,指给了晋王次女怀嘉郡主做伴读。
  第118章 贾敏的病情晋王府宴请林……
  晋王府宴请林家诰命和林大姑娘,仿佛是一个信号,打开了贾敏母女入京之后的社交圈子。
  原本这些该是贾敏的娘家荣国府来做的,但自从贾代善去世之后,贾家该轮到贾赦夫妻当家做主,老封君史氏却偏心小儿子,非要让次子媳妇王氏来料理家务。
  长媳张氏自然不乐意,但她当初生贾琏的时候伤了身子,这些年身体一直不大安稳。史太君打着为她好的名号,又占着长辈的身份,一定要让王氏管家,张氏也不能强行和婆婆对着干。
  回娘家和母亲商议过后,张氏干脆就放手让王氏去做。
  反正家里的爵位已经由贾赦继承了,王氏若是做得好,那就是在替她管家,她也正好省了心修养身体;若是王氏捅出了娄子,那她正好名正言顺地把管家权给收回来。
  到时候她占据了舆论的高点,便是史太君这个婆婆也无可奈何。
  打定主意之后,张氏就对外宣城自己旧疾复发,大夫说需要修养,把管家权交给了婆母史太君。
  ——管家权可以从史太君手里交给王氏,却不能由张氏直接转交。
  张夫人留下对牌离去后,史太君脸色有些不好,对心腹赖嬷嬷说:“我这个大儿媳呀,不愧是大家出身的,真是一点亏都不肯吃。”
  ——她这分明是看不上王氏,连“识人不明”的名头都不想担。
  事实证明,张氏的未雨绸缪并非杞人忧天。
  张氏出身清流世家,父兄都是文官中的魁首。王氏却只是工部六品主事的太太,身上连个敕命都没有。
  妯娌两个的社交圈子不说天差地别,也是毫不相干。
  王夫人一开始手忙脚乱,后面也没长进多少。
  主要是王家的女儿不读书,张夫人嫁过来之后带进来的那些人脉,都是颇通诗书礼仪的。
  说句不好听的,人家当面骂她,她都听不懂,更别说和人正常交往了。
  一来二去的,王夫人也烦了,干脆就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多方拉拢贾家和王家的世交,也就是勋贵武官人家。对于那些文官,人家看不上她,她也不去拿热脸贴冷屁股。
  林如海是文官,不管贾敏出身如何,为了丈夫和女儿的前程,她入京之后需要积极交往的,也得是文官清流人家。
  史太君也知道如今的贾家暂且不能对女儿有所助益,也就干脆没提带女儿认人的事。
  又过了半个月,从内阁传出圣人旨意,除林如海礼部左侍郎之职。过了年之后,又有旨意降下,命林如海兼任翰林院侍讲学士,逢三逢五入文华殿为太子启蒙讲书。
  当今太子讳周,年方四岁,和晋王府的怀嘉郡主同岁,比他的女儿林黛玉大了一岁。
  太子徒周入学,也就意味着和他同岁的堂姐徒佩瑶也到了入学的年纪。林黛玉虽然才四岁,但也得承担起伴读的责任,跟着佩瑶进宫,每五天才能回家一次。
  四岁的孩子过于年幼了,哪怕黛玉再怎么聪慧懂事,也难免思念父母。
  休沐的时候,佩瑶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瑶光入宫时又当闲话说给了太后和皇后,圣人又从皇后那里听了一耳朵。
  许是为了给文臣施恩,圣人大手一挥,干脆就让林如海逢二的时候也给公主、郡主们讲学,好让他们父女能够相见。
  对此,林如海自然是感恩戴德,不但办差越发用心,对皇子、公主们也是倾囊相授。
  跟着林如海学了两个月,佩瑜就听从母亲的吩咐,开始试探着找林如海请教一些官场上的事。
  当时林如海也没想那么多,只以为是小姑娘们好奇,就推最为活泼大胆的怀懿郡主来问。
  他随口讲了些浅显的,意在让这些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小姑娘们知道人心险恶,日后莫要轻信于人。
  但佩瑜自然不会满足于此,已经入学了几个公主也不会就此止步。
  随着他们请教的问题越发深入,林如海意识到:只怕是圣人让他们入尚书房的恩典,养大了这些皇室贵女的野心。
  这种事情他可不敢擅做主张,只好当时搪塞了过去,事后面见圣人时,隐晦地说了出来。
  他心里暗暗叹息:皇子争权都会被圣人忌讳,更何况是公主和郡主?只怕今日过后,公主们入上书房读书的特权,就要被取消了。
  其实他挺能理解圣人的心思。
  圣人好歹还有一个儿子,他膝下却真的只有林黛玉一个女儿,只好把女儿充作男儿教养,聊以蔚怀罢了。
  但他却从来没有想过,让自己的女儿将来也能像儿子一样入朝为官。
  想来圣人也是这个心思。
  却不想,得了他的禀报之后,圣人却没有如他想象中的一般动怒,甚至用一种古怪的眼神看着他。
  林如海背上一寒,迅速意识到,恐怕自己是误会了什么。
  正在他思索之时,就听见圣人悠悠道:“林卿忠贞,朕早已知晓。却没想到,卿是如此的奉公守法,真就半点骨肉私情都不念。”
  骨肉私情?
  他父母都已仙逝,现有的族人也都出了五服,能和他称得上“骨肉私情”的,除了女儿林黛玉,再也不做他想。
  圣人为何要说这些?为何要在这个时候说这些?
  虽然听圣人的语气,好像并未动怒,他却不会傻乎乎地以为圣人是在夸奖自己。
  语气虽然平常,可话里话外的意思,分明是在嘲讽他过犹不及。
  难不成……
  一个从不敢想的念头忽然闯入脑中,林如海猛然一惊,顿时就明白了过来。
  ——却原来,养大皇室贵女的心,就是圣人的本意。
  那么,他的女儿作为郡主的伴读,之后岂不是也有机会入朝为官?
  这……这……牝鸡司晨,当真荒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