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丫鬟 第101节
被救的人家纷纷上门感谢,但他们送来的厚礼,蒋羡“忍痛”全部退回去了,就像娘子说的,头一年就收受贿赂,自以为自己做的小心,但万一被御史抓到,日后便是污点中的污点。
蒋羡还顺藤摸瓜,把这些拐子们的上线找到,又在一个窝点救出二十多个人,跑了的拐子则发了海捕文书。
此事大快人心,锦娘也欢喜不已。
自然也有哭笑不得的事情,被蒋羡救下的还有富商之女,那富商想让女儿进门做二房,服侍蒋羡和锦娘,还要陪嫁丰厚嫁妆以身相许。
据说蒋羡当场往后退了一步:“老员外,你这是报恩,还是害我?”
富商不解,这不是好事儿么?
蒋羡回来才对锦娘道:“明明是救人的好事儿,反而还要增添些风流,让我的名声都不好了。”
锦娘想此人是个事业脑,这事儿蒋羡要的是考评,若真闹出什么风流韵事,旁人大做文章起来,反而不美。
而蒋羡觑着妻子的脸色,才松了一口气,还好她信了,否则她若不信,觉得自己只耽于情爱,可怎么办?
第90章
阳春三月, 锦娘从驿站收到罗大的信件,剖开信里的夹层,里面还夹带着金梁桥铺子的赁钱和两个庄子的银钱, 一共是六百贯的。她甜水巷铺子的赁钱在五月份才能收租, 所以现下只有两处的银钱。
但这也够了,锦娘让蒋羡先去提钱:“我手里原本有四百两现银,如今家里送了六百贯, 咱们不如拿些钱在此地置办个庄子, 买些良田、果园。”
“咱们怎么又有这么多钱了?”蒋羡还想问锦娘,她之前不是说只有二百多贯要用一年, 到了去年年底才帮他买了一双皮靴,今年这就又有一千贯了。
锦娘点头:“是啊, 还有呢, 我的观音坐莲台的佛像画好了, 我还绣了佛经在底下,这幅我让陈小郎问过,能卖二百多贯呢, 再有我甜水巷铺子那边还有二百多贯没送过来。”
蒋羡想起自己刚领的俸禄, 忍不住摇头,“娘子,我这做官了,还是得靠你养啊。”
“胡说,我赚的那四百两, 人家不就是看在我是你娘子的份上才请我做全福娘子的么?”锦娘眨了眨眼。
蒋羡感叹:“娘子可是比我有钱多了。”
锦娘笑嘻嘻的:“那你要陪我去看看田亩, 我虽然了解了不少,但是总觉得只是纸上谈兵。”
选田可是重要的事情,不能够随意, 况且,锦娘又道:“你现下做亲民官,不是也得了解民生疾苦么?”
“好,娘子说什么,我绝对支持。”蒋羡举双手支持。
买田这不是一时的事情,得细细察看,锦娘则给自己裁几尺缎子给自己做一件新衫,这缎子还是顾家送的,都是最时兴的缎子。
至于筠姐儿和宁哥儿各做两套,便让悯芝做。悯芝如今有了身孕,正好也不必出门,锦娘只管让她好好养着,只做些针黹。
她先做了一件嫩黄地兰花暗纹的抹胸,再做一件天青色缎子领抹绣玉兰花的对襟长褙子,下边银红的裤子配白纱裙。
这是现下吴县最时兴的穿法,嫩黄配天青色,她手艺好,可以省下绣匠的钱来。
锦娘不喜欢有钱就挥霍,她父母当年就只是有点小钱,她就能读书识字在汴京典房,让她学刺绣学做工都比别人要强几分,只是最后没什么嫁妆给她,她也辛苦。如今锦娘也希望能够替女儿存一份嫁妆,不会让她将来过的太辛苦了。
自然,现下她也是为了她们夫妻,钱财不投资那等太过冒险的,虽然获利大,但容易打水漂,还不如买些土地宅子来的实惠。
阿盈则道:“娘子,你为何不打一顶金冠子啊?”
“你呀,不知道那金冠子多贵,就是田娘子那顶八两重的就要四百贯,我的当年打的时候还要四十二贯呢。有那些闲钱,我还要存下来以备不时之需。”锦娘摇摇头。
想到这里,锦娘手中做着针线,说真的天天做厌烦疲倦,隔一段时间做,还有点兴奋,锦娘开始绣领抹。
外头有人递了一封梅红的帖子过来,锦娘打开一看,竟是通判娘子的,这是请她去昭德寺赏花。
“难得,竟然请了我。知军大人年初回京述职,如今平江军都是由通判代理,卫娘子可谓是先声夺人啊。”锦娘笑道。
阿盈最喜欢打扮入时了,连忙撺掇锦娘道:“娘子不打金冠子,总得做些时兴的冠子带吧?”
锦娘想来也是,又让人套了马车,专门去了绢花巷,金银冠子她不打算再做了,想做像生花的冠子。只是进去了几家,都觉得太过繁复,要不就老土了,好在有一家的荷花冠子做的极好。
阿盈忙上前问价:“不知这一顶荷花冠多少钱?”
“您看咱们这荷花冠子底座饶了两圈的珍珠,荷花顶上也缀了一颗珍珠,给您说个实诚价,最低六贯,要不然我这价卖不起。”掌柜的见进来一位年轻妇人戴着帷帽,身边跟着下人仆从,立马就喊了一个价。
锦娘虽然喜欢,但不是冤大头:“这圆熟的小珠子我在汴京就买过,一颗五十文,两浙路的湖州就产珠,你们做生意的恐怕买的更便宜。加上你这么点绢纱,三贯六钱,我就直接买了。”
掌柜的欲哭无泪:“娘子,算你有见识,但这冠子您还的价也太狠了。”
“我这个价钱已经是很公道了,我也是诚心跟你买啊。”锦娘看这珠子也不是什么名珠,就是很普通的珠子。
掌柜正欲说话时,见一青年女子走了出来,她约莫十七八岁的年纪,头上簪了几朵绢花,很是素雅好看,她身条极长,倒生的秀丽。
“东家。”
原来是这女子才是东家,她原本神情淡淡的,就跟见到客人还价,司空见惯似的。只是没想到看到方妈妈,立马上前道:“方妈妈,未曾想在这里碰到您,真是有缘。”
方妈妈见了她,倒是有些尴尬:“是蔺娘子啊。”
说罢,又在锦娘耳边耳语几句。
锦娘方知原来这就是今年元宵节被拐子掳走的富商之女,当时还要自备嫁妆嫁给蒋羡做二房,吓的蒋羡赶紧阻止了。
这边方妈妈又介绍道:“这是我们娘子。”
蔺娘子连忙请了锦娘去内室坐,锦娘和蒋羡成婚之后,丈夫比她小几岁,又生的这般俊俏,怎么可能没有这样的事情。只是多半人知道他已经成婚,便作罢了,如今蒋羡已经做官了,要做二房送美人的肯定会多许多。
甚至有人觉得人家家里没有妾侍通房,女人名声不好,反而劝女子接受。
可这种事情,锦娘不是相信蒋羡是相信自己。
故而,她对蔺娘子还很正常:“不曾想是你家的本钱,俗话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蔺娘子经此一遭,日后必定否极泰来。”
蔺娘子却十分尴尬,她早年许了一门亲事,那男子却死的早,故而今年元宵原本欲放花灯求良人不曾想被拐子拐走了。她被拐走的那一刻,简直是万念俱灰,没想到后来峰回路转被县尉救下。
蒋县尉据说出身名门,少年进士,人又英俊,虽说有正室,但他们这样的子弟,便是三妻四妾也是寻常,蔺娘子没有太在意,岂料天下还真有那等只对老婆好的痴情种子?蔺娘子不知蒋县尉正妻是何等人,今日却偶然道左相逢。
不曾想人家开口就是安慰她,蔺娘子先称道一声好心胸,又偷偷打量锦娘,见她二十多岁的年纪,脸上薄施脂粉,只觉得肌光胜雪,眸光潋滟,端看脸只觉得清雅可人,颇有书卷气,再看体态却是隆胸纤腰,与相貌完全相反,真是样样都长在了男人的命门之上。
蔺娘子有些自惭形秽,只干笑:“您说的是,奴家也希望能承您吉言。”
锦娘也不是什么人生导师,但是怕她被掳走后,有心理创伤,倒是忍不住多劝解了一句:“蔺娘子年纪轻轻,体貌康健,家资富有,你如此鲜亮明媚之人,将来必定也能有鲜亮人生。”
蔺娘子愣了一下,笑容漾开了来。
锦娘就准备告辞,蔺娘子立马要把方才锦娘看中的珍珠荷花冠送给她,锦娘哪里能白要,一定要出钱,要不然就不要了。
好说歹说,蔺娘子只肯收下三贯,多的就不肯收了。
荷花冠买到手后,锦娘又去绣巷转了一遍,这毕竟是她的老本行。苏绣真是瑰宝,锦娘逛的流连忘返,见人家有的在绣双面绣,之前她没功夫研究,现在借着要买绣品看人家绣,她似乎觉得也不难。
她看到双面绣常用的针法包括绕针、抢针和滚针,那绣娘起针时,将线尾剪齐,从上面刺下,又在离针二三丝处起针,将线抽剩少许线尾,正式下针时将线尾压住,连线几次短针,将线尾藏没,使正反两面都不露线头。
再有她们绣的习惯把针垂直,不刺破反面的绣线,确保双面针脚、丝缕、针迹点滴不露,达到两边一致,天衣无缝。
锦娘自然也不吝啬,买了一把双面绣的扇子和一把双面异色绣的扇子。原来所谓双面绣,最主要的便是藏针。
出了绣巷之后,锦娘又去了附近的果子行,给两个孩子带了两份樱桃煎,自个儿则买了些荔枝、新胡桃、嘉应子和金桔。
她不知道别人家孩子是如何,便是她自己小时候,如果爹娘出门去,每次回来的时候小孩子都会期待爹娘带些新鲜的东西回来。
故而,她出门一定会给孩子们买些吃的,甚至是丈夫她也没忘记,买了几盒点心回去,也算是满载而归了。
很快就到了去昭德寺的日子,这次她们要坐船过去,锦娘今日穿的是几年前做的芰荷装,当年她做芰荷装的时候,完全以《离骚》中的“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抹胸是韶粉色莲瓣状的,外面则是荷叶绿色的对襟罗衫,底下则是比浅粉要稍微深一点的菡萏色,如此层层叠叠,又配上荷花冠,连宁哥儿今日都闹着要锦娘抱。
可外面天还微微有些凉,锦娘里面穿了一件绵裤,外面则把自己貂鼠的貉袖披在外面。
包娘子还未见过有这样的衣裳,一看就价值不菲,不是普通的绣匠能够做的出来的。甚至把田氏今日穿的衣裳,都比下去了。
以前蒋羡初来,锦娘低调谨慎为主,现下蒋羡办了几桩大案,受到上面褒奖,这又有不同了。锦娘做人依旧低调,但是却不会太过小心了。
她们坐的是一条画舫,能欣赏到沿岸的风光,桌上的小几摆着果碟点心。岸边杨柳依依,锦娘忽然似有所感,她还能帮蒋羡做一套柳叶的纱绸袍子。
还是出来好,出来会有灵感。
画舫上包娘子正和田娘子打双陆去了,锦娘突然发现田娘子虽然有许多好东西,但是却没有铺子和田亩收入,似乎多半出自于她的箱笼之中。
她曾经听蒋羡提起过,这田娘子的夫君韩主簿也出身世家,也有些办事能力,但只是个站干岸的,左右不得罪,端着世家子的身份,平日催收税款,县里的河工赈济都是蒋羡带着梅县尉在办。
正想着,见齐娘子身边的女子捧了一杯酒水过来:“娘子,请吃酒吧。”
锦娘一看,竟然是侯县令的妹子,侯三姐儿。这姑娘听说是她母亲的遗腹子,比侯县令小了二十几岁,如今到了将笄之年,据包娘子说箱笼都带来了,可能想到吴县寻摸人家。
她遂笑道:“怎么好让姑娘替我把盏子,你坐下,咱们且说说话。”
侯三姐腼腆坐下。
锦娘知晓她是姑娘家,不好多说话,又寻着些家长里短和她说话。
说话间,就到了昭德寺,这也是一座古刹。众人又坐轿子上去,到了一处大殿,锦娘又跟着出了十两的香火钱。通判夫人请了众人进去坐下,锦娘以为还和之前一样,反正做个陪衬就好,等会儿她得溜出去自己逛逛。
没想到通判夫人对锦娘却异常礼遇,不仅对她道:“县尉娘子真是和蒋县尉郎才女貌十分的般配。”
锦娘笑着谦虚几句,又听通判夫人问起:“听说你还有一双儿女,不知可曾许配人家没有?”
“孩子年纪太小,并没有。”锦娘虽然没有受宠若惊的感觉,但想着应该是因为蒋羡之故,只是现下要做亲,她也不愿意,亲事是结双方之好,也要儿女们自己愿意。
通判夫人见锦娘说完不再搭话,言辞间更热切几分,她当然是打听到蒋羡乃是刘计相的外甥,姑母还是扬州窦家和杭州府周家,可谓是姻亲遍地。自然,这些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蒋羡进士出身,家中殷实,她见到锦娘五次,每次穿的衣裳戴的首饰完全不同,都看起来名贵异常。
即便蒋羡日后仕途一般,姻亲不得力,就凭这份殷实,结亲肯定没错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通判夫人这次的抬举,从此县衙里称呼她就是县尉娘子,直接否认了同为县尉娘子的包娘子。
这包娘子平日无事还要生三分事,原本她和锦娘关系还算不错,可后来同时做县尉娘子,真是处处比不得人家。
尤其是杨都头浑家与她吵架时也嚷嚷:“你也只与我们这般斤斤计较,对我们颐指气使了,看人家县尉娘子,那才是真的县尉娘子呢。从不打骂咱们,对咱们客客气气的,怜贫惜老。不像有些人,穿上龙袍也不是太子,上不得高台盘。”
包娘子一拍桌子,对巧儿道:“我这次若不制服她,她还当真以为我是好欺负的。”
巧儿也不喜欢杨都头的浑家,刚来的时候还被欺负过,主仆二人也慢慢定计。
说到最后,包娘子道:“说到底也是那魏娘子的事,她也真是的,处处都要压制别人,比别人强。”
若她能让那魏氏出一回丑就好了。
**
锦娘从昭德寺回来之后,见蒋羡在家,就把通判娘子的言下之意说了,蒋羡听她嘴巴翕翕合合,什么内容他没听到,只觉得想亲她,因为她今日实在是太美了,就仿佛坐着莲台下凡的仙女似的。
他这么想的,也这么做了,锦娘被他青天白日的抱到内室,都无语了:“色魔。”
二人云雨一番,蒋羡最后情到深处,想起锦娘不想有身孕,最后还是抽身出来……
事后,他才与锦娘道:“你想的是对的,通判虽然现在位置比我高,但将来又不一样了,再者结亲还得日后等孩子们长大再说。”
像他大哥娶了许氏之后,许氏总觉得名不符实,日夜催逼大哥侄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