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北宋小丫鬟> 北宋小丫鬟 第81节

北宋小丫鬟 第81节

  “娘子说的在理。”蒋羡很清楚家有贤内助自己多么恣意。
  不过,锦娘有些疑惑道:“父亲既然成亲在即,怎么能给咱们田地呢?”
  蒋羡笑道:“自然是表姨母那里为了堵他的口,许诺给了他一百亩的庄子,大伯父说成这桩亲事,知晓我们六房钱财紧,也拿了些钱出来。”
  锦娘叹道:“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既然父亲给我们五十亩地,我们也不能泰然受之。父亲的婚服我让咱们绣铺的绣娘帮忙做,再有新娘的盖头、婚服,我也一并送去。”
  蒋羡心道娘子真是厚道,他爹当然是想白嫖这些,想让锦娘的绣铺帮忙做这些,但是被他一顿倾诉,主动掏钱给他,娘子心里倒是过意不去了。
  “罢了,娘子想的很周到,我打发人跟父亲说一声。”蒋羡唤来刘豆儿,让他去蒋家说一声去。
  好在九月生意算不得很好,锦娘也和朱绣娘一起做这些,二人在九月底做好后,蒋羡亲自送过去。要么说远香近臭呢,天天在一起生活的许氏,蒋六老爷就觉得她太过小气,也不如锦娘大方,看人家送来的这些,若在外头买,恐怕好几十贯呢。
  蒋羡颇会说话:“儿子媳妇为了做这些,这个月的生意都没有顾上,还让儿子送二十贯来,说为了庆贺父亲大婚。”
  蒋六老爷的财礼二百贯是由蒋大老爷出的,郑家女虽说也有些家世,然则三十九的年纪,嫁妆也不厚,蒋家六老爷则是娶续弦,自然不能比肩原配。
  但定礼这些还是要许氏备下的,许氏自然不高兴,虽然面上不表现出来,蒋六老爷又不是傻子自然也听到话,对许氏有些不满。
  再看锦娘送的这些和钱,也知道小儿媳妇心地宽厚,为人贤惠。
  “这要为父如何言语呢?到时候等成婚那日,让你媳妇把筠姐儿喊来,我有东西送给她。”蒋六老爷笑道。
  蒋羡忙道:“她小孩儿家家的,哪里能偏了您的东西。”
  蒋六老爷摆手:“我看筠姐儿是个有福气的。”
  父子二人说了几句,蒋羡又去拜见从闽中回来的大伯父,几人好一番叙旧。
  许氏闻得锦娘送来婚服,一边庆幸省了一大笔钱,一边听公爹夸那魏氏,似乎有贬低她的意思,心中有烦恼的很。
  这公爹这般年纪的人,还临老入花丛,再娶一房,自己都当家作主了,还得供着一个新婆婆,真是憋闷的很。
  许氏的心情,锦娘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她们夫妻如今与蒋六老爷与亲戚一般,平日不在一个屋檐下,自然也不必要日日相对,没这么多事儿了。
  又说刘家大郎君寻到家中,说刘计相听闻蒋六老爷新娶妻,想起蒋羡,让他和蒋晏一起去刘家读书。蒋晏已经拜入连襟丈人门下,倒是替弟弟应承下来,蒋羡也知晓哥哥好意,遂和锦娘说了一声,还道:“我恐怕要住到那边去。”
  锦娘点头,又道:“那我就跟你把夹衣袍褂准备好,你要什么再差人回来取就是了。”
  不过,锦娘不解:“怎么刘计相又让你上门读书了?”
  蒋羡不好说其中缘由,这肯定是刘大郎君帮忙说项的,他素来是个热心人。之前荀大娘子大闹一场,大抵后来见他成婚生女,知晓自个儿和刘大郎君并无首尾,于是松了口,现下便有这等契机。
  好在锦娘不是刨根问底之人,见他不语,倒也不多说什么,只把他行李打理好,又拿了五十贯给他,蒋羡推说不要。
  锦娘却道:“钱是人的胆子,我知道你不是乱用钱的人,但在人家家里要加个菜,打个赏,送点礼什么都要钱。”
  这些钱赚起来不容易,生意一般的时候,两个月能赚五十贯都不错了,但锦娘很清楚,自己若是钱财上太紧,让蒋羡抠抠搜搜的,万一让他走入歧途就不好了。
  见锦娘一直为他忙来忙去,他从背后搂住妻子:“娘子,我舍不得你。”
  “你也不要舍不得我,只不过莫三心二意就行,青楼少去。”锦娘有些促狭道。
  蒋羡听完连忙呵她的痒痒:“好啊你,还打趣起我来了。”
  比起自己,他更担心娘子才是,蒋羡心道。
  锦娘却是正经的道:“你看,我把你每日换洗的一套,从亵裤、褙子、夹衣、罗袜这些都装在一起,一共整理了七套换着穿。我知道你是汗脚,所以鞋子给你多带了两双,袜子带了十双。平日要按照我搭配的穿,若胡乱搭配就不好看了。”
  自从和娘子成婚,钱财从未发愁过,衣裳也是真的多的穿不完,他知晓这是娘子的功劳,很是不舍的道:“今日我替娘子洗头。”
  锦娘含笑点头。
  不说二人夜里抵死缠绵,白日锦娘醒来时,蒋羡已经去了刘家,她则想着昨夜的情形,回味了一二,又去次间看了女儿,才去铺子里。
  她中午不必与蒋羡一起用饭,正好在铺子里书画,还能够耗费更多心思在制衣上。不得不说成亲之后,繁杂的事情太多了,想有片刻安静都难。
  甚至蒋羡离开三日左右,锦娘就已经非常习惯自己一个人睡了。
  可蒋羡却是非常不习惯,刘家当然对他不错,亲自拨了个小院子让他住,刘计相对他的学业也是非常上心,刘大郎君也是帮他结交众人。
  面上他自然表现得很得体,可私下他却怎么都不舒服,一般中午他都是和娘子一起吃饭,再去看看筠姐儿,如今却是自个儿一个人用饭。
  这些事儿自不必说,再有娘子要去大相国寺寻常都是自己作陪的,他们还去鬼市,会仙楼一起玩……
  他一面告诫自己大丈夫不可沉溺于儿女私情,可一面是真的想娘子。
  尤其是娘子最喜欢他帮她洗头了,自己不在,娘子的头发肯定洗不好。若是头发不舒服,娘子肯定一天都不好过。
  却说刘夫人原本就颇喜欢蒋羡,如今蒋羡住进来,她倒是很开怀,若非蒋羡在守孝,怎么着也让他夫妻一道住进来才是。
  故而,蒋羡稍加撺掇,刘夫人又差人请锦娘上门说话。
  锦娘还不知晓是丈夫在中间胡闹,以为刘夫人见自己,倒是十分郑重,如今正是秋天吃大闸蟹的时候,她找黄太太那里挑了两篓肥大的螃蟹,两盒精致的橙丁蜜饯、两盒玫瑰饼,再就是送给刘夫人和荀大娘子的披帛。
  听闻锦娘要来,荀大娘子也是专门过来瞧,她倒是想知道蒋羡的妻子到底如何。
  锦娘也是头次来到吏部尚书兼三司使的府邸上,只觉得自己不能够给蒋羡丢脸才是,因此一路举止端庄,不敢随意东张西望。
  进门见到刘夫人和荀大娘子,忙行礼请安。
  饶是荀大娘子如此挑剔的人,见了锦娘也暗道一声好容貌,天青色的素罗抹胸,牙白色绣衫,显得脖颈修长,脖子上的一串水晶珠显得皮肤白皙动人,蓝瓷色的半臂衫裙搭着杏色的披帛,愈发情态动人。
  她绝对不是明艳动人的,但是站在那里浅笑盈盈,看她寒暄几句,就知晓她是个清灵妩媚、聪明灵透的女子。
  “怎好让你破费许多,十六郎我当自家子侄似的。”刘夫人见锦娘送的礼过来,倒是颇为满意。
  这些并非市面上常见的糕品点心,看提盒都不一般,显然是用心过的。
  锦娘见刘夫人是懂行人,微微一笑,她最怕明珠暗投,即便送好礼,人家不知道其价值,也是白送,故而她诚恳道:“郎君常与我说夫人和大娘子都对他极好,我也不知您二位喜好,还望您见谅。”
  人家说破费,其实什么好东西没见过,你就得说你自己惶恐,不能真的说自己东西不值钱。太值钱了,恐怕有所求,不值钱就是太不把别人放在心上。
  刘夫人又问道:“你们成婚多久了?”
  “回夫人的话,成婚一年多了。”
  “可有子嗣。”
  “有个女儿,七个多月了,现下可淘呢。”锦娘说着,倒是想女儿了,这小丫头如今可爱到铺子里玩了。
  说话间,刘夫人尝了一下玫瑰饼,倒是意外道:“这与我平日吃的不同,平日吃的玫瑰卤太重,这个倒是格外清甜。”
  “是,这玫瑰里面又加了些茉莉粉,茉莉素来去甜腻,又有芳香。”锦娘笑着答。
  刘夫人重新看向锦娘,不免又点头:“我听说你们现下住甜水巷?”
  锦娘也没有说许氏赶他们出来的时候,家丑除非万不得已暴露出来,自己也受损,故而她笑道:“是,甜水巷倒是离府上不是很远。”
  刘夫人见她说话滴水不漏,始终笑语盈盈,送自己的披帛是一条洛神珠红小簇花纹,看起来华美异常,且配蓝、白、石青、茄花这种年纪大的人爱穿的衣裳都百搭,又很高兴,还道:“等会儿就留在这里用饭,正好你们夫妻也见见面。”
  锦娘羞道:“他才来了几日,安心让他在此地读书罢了。”
  刘夫人这等年纪的人,很喜欢年轻夫妇恩爱,等中午用完饭,就让人送锦娘去蒋羡那里。不过才三日,锦娘见到他一幅委屈的样子,还打趣道:“难不成是许久没见我了?不认得我了。”
  “娘子。”蒋羡连忙搂着她进来,还关了门,锦娘吓了一跳:“呀,你这般,外头的人还以为我们在里面做什么呢。”
  蒋羡道:“咱们是正经夫妻,管她们做什么。”
  锦娘遂拉着他的手坐下来:“这几日你睡的好不好呀?我带了些橙丁蜜饯来,这是我新发现的蜜饯。对了,你不是爱吃柿饼么?我也带了一盒黄桂柿子饼过来,只不过你要记得,不能和螃蟹一起吃。”
  “我就是想娘子,旁的倒还好。”蒋羡轻轻的抚弄着锦娘的手。
  锦娘则道:“如今已经九月了,没几个月就过年了,到时候总不能在人家家里过年吧。平日你要回来,便说想女儿回来看看,人家也不会说什么。”
  她也不反对丈夫和刘家保持关系,人家都说寒门寒门,寒门也有一道门在,像她弟弟那样的农门子弟如果完全没门路,压根出不了头。
  此时北宋行卷之风还颇盛行,蒋羡此时也是结交众人,她也知晓。
  但她也心疼丈夫。
  年少夫妻,最难忍受的便是分别。
  蒋羡觉得这个借口太好了,可以常常回去看妻子,他心情又好了,也不觉得那么难熬了,便问起锦娘和刘夫人见状的情形。
  锦娘一五一十的说了,还道:“刘夫人给了我一对金镯子做见面礼,我拿出来给你看看。”
  她一边说一边从荷包里拿出来,蒋羡看了一眼,才道:“那就好好收着,你的首饰太少了一些。等年底我再陪你去打一套。”
  年底钱庄会交赁钱过来,锦娘知道,她一脸期待的说好。
  郎君的钱不给娘子花,又给谁花呢。
  夫妻二人又说了一盏茶的功夫,锦娘拍了拍他的手,就先告辞了。
  回去之后,锦娘则先去了铺子,继续赶制夹衣,又让人买了绵和兔毛回来,提前买回来到时候做冬袄。
  阿盈笑道:“娘子,方才有人一口气买了三套小孩儿的衣裳去了。”
  “哟,这可太好了。”锦娘笑嘻嘻的。
  刚绣了一会儿,罗玉娥回来了,正笑道:“今儿你爹送夹衣去书院了,十月暖炉你弟弟会回来。”
  “那到时候咱们一起去遇仙楼附近逛逛去。”锦娘抚掌而笑。
  锦娘童衣和婚庆两种,卖出去的绣件更多了,到现下九月中旬就已经挣了五百贯了,只是今年开销大了些。
  罗玉娥又问起女儿去刘家的事情,听女儿说很好,她也松了一口气,还道:“这就好,咱们女儿什么大场合都不怕。”
  “娘,您和爹现在的生意怎么样?”锦娘问起。
  罗玉娥则说起她们那里被遮了许久,生意大不如前,等年后再换一个位置,又道:“这也没法子,你弟弟读书一个月笔墨纸砚就是一大笔不小的开销,我们可不能停下来。”
  这几年臭水巷的赁钱一年也三十几贯,做生意除去店租和儿子读书的钱,一年能攒下五十贯,平日生活都是女儿全包了,她们现下手里也有一百大几十贯的盈余。
  锦娘赞许道:“那您若是差钱了便和我说,还有,郎君与我说过年的时候带扬哥儿去刘家拜访一二,您让扬哥到时候别怯场。”
  “嗳。”一家人把劲头往一处使真好。
  转眼到了暖炉会,扬哥儿回来了,锦娘帮弟弟裁了缎子,准备做一件光鲜些的衣裳。蒋羡也回来了,他们遂一起去遇仙楼附近逛了一遍,罗玉娥还特地帮蒋羡买了一份他爱吃的烧鹅和柿饼,丈母娘和女婿倒是处的跟母子似的。
  蒋羡原本打算回来和妻子亲近一二,没料到锦娘比他还忙呢,只见她正在绣一幅观音图,还道:“你等会儿啊,我要把佛像绣会的。”
  “娘子,你,你何时学绣这个了?”蒋羡不解。
  阿盈送水进来,正捂嘴笑道:“郎君,咱们娘子可是要争行首呢。”
  “阿盈。”锦娘嗔了一句。
  蒋羡连忙问道:“我这一个月没回家,娘子要做行首了吗?”
  锦娘还有些谦虚的道:“哪有啊,你听阿盈胡说,我就是学了绣佛经的针法,随便学学罢了。”
  蒋羡心道这行首虽是商人,不是官吏,手中没有权力,但由于经常游走于商人与官府之间,行首一定程度上拥有“胥吏”性质,形同行业“地头蛇”,影响力有时比政府官员还要大呢!
  娘子也不是不行,她本来原本是文绣院绣头,如今魏家绣铺几年之内以小而精美在汴京也有名气,且娘子人品贵重,手艺精湛,无论在官府还是在民间都能说的上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