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方正,你来说。”梁帝见没人回应,只好点了兵部侍郎。
“陛下息怒,这李家军行事隐蔽,谁也没想到,这李婉和苏晚竟会是同一人。”
方正现在其实也觉得很冤,几个月前,黎山突然崛起了一股势力,唤作李家军,他当初马上就上报了这个消息,是梁帝觉得对方就是一些杂牌军,没有放在心上。
结果不曾想,就是这个没放在眼里的杂牌军,也不知道是用了什么方法,竟然让刘良初带着十五万大军归顺。
刘良初归顺之后,他们就立马开始进攻南楚,等他们把这一切都弄清楚,上报回来的时候,就是这么个结果了,他也没想到那李婉就是苏晚呀。
“没想到,那要你们有什么用?”梁帝拍了一下桌子,继续道,“那你们说说,现在应该怎么办?”
“父皇,儿臣以为,应该派兵灭了苏晚。苏晚假死离京,这本就是欺君之罪。现在更是私自筹集了这么多人马,可见其居心不良,定是不能放过她。”
二皇子率先出来建议,他当初怂恿田毅勇设计苏文山,这事儿苏晚也知道,他跟苏晚之间可是死仇,不灭了苏晚,苏晚肯定会想办法弄死他。
“哼。”梁帝冷哼一声,直接将手中的奏章砸到了二皇子身上,“你这么厉害,要不朕派你带兵,你去灭了苏晚可好?”
还灭了苏晚,说话前都不掂量一下自己几斤几两的吗?他们现在要是有灭掉苏晚的能力,他现在还用这么担心,还用在这里发这么大的火吗?
二皇子捂着自己被砸的地方,没有再敢说话,带兵打仗这种事儿,他怎么会去,战场上刀剑无眼,他可不会让自己去冒这么大的险。
“父皇,儿臣以为,苏晚毕竟是咱们北周人,还曾经是咱们北周的将领。她现在带兵灭了南楚,却并未登基称帝,说不定她并没有叛国的意思,只是怕父皇您不同意她攻打楚国,才这般隐姓埋名。咱们应该派人过去,对苏晚招安,原谅她的欺君之罪,咱们也可以借此机会,将南楚纳入咱们北周的版图。”
三皇子说完,梁帝就在找可以砸人的东西,拿起手中的砚台,掂了掂重量,还是没忍住扔了出去,“招安?谁去,你去吗?”
两个儿子,简直是一个比一个离谱,还原谅人家的欺君之罪,苏晚她都灭了南楚,随时就可以登基称帝,成为一国一君,还会在意他们北周的欺君之罪?这话他是怎么好意思说出来的。
三皇子和二皇子各自挨了一顿骂,站在一旁,不再言语,大殿内再一次安静下来,停了一会儿,才有一个大臣站了出来。
“陛下,微臣以为,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应该弄清楚苏晚诈死的原因,只有知道苏晚离开京都的原因,弄清楚她对我北周是否有敌意,才能更好的地做下一步对策。毕竟苏晚现在只是带兵灭了南楚,并没有对咱们北周发兵,说不定她并未有攻打咱们北周的计划。”
“陛下,微臣觉得赵大人说的有理。”
“那你们觉得,苏晚为何诈死离京?”梁帝看着站了一屋子的文武百官,将目光停在了一旁的梁华身上,“梁华,苏晚之前和你最为要好,你可知道原因?”
朝中的其他人也都把注意力放到梁华身上,半年前,梁华因为救驾有功,竟然被梁帝允许了上朝。事情最初也是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但是后来发现,遇到事情,梁华总是比两位皇子处理的都好,也就渐渐接受了梁华上朝这事儿。
“回禀父皇,儿臣不知。儿臣若是知道她没死,当初就会把人给找回来。我觉得她…”
梁华欲言又止,一副想给好友说话,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的样子,看得梁帝也不好再问。
梁华退下之后,状似不经意间向一个方向看了一眼,然后便有一个大臣站了出来。
“陛下,微臣以为,此事可能与二皇子有些关系。”
曾斌说完,二皇子立马反驳,“曾大人,话可不能乱说,这苏晚叛国,跟我能有什么关系。我跟苏晚可是毫无交情,你总不能说是我指使的她吧!”
“指使苏晚,二殿下您应该还办不到。”曾斌趁机讽刺了句二皇子,才继续道,“微臣说的有关系,指的是一年前,苏文山和苏嘉之死。当年,玉屏山战败,可并不是意外,而是有人通敌叛国,向南楚泄露了军情,才导致苏文山和苏嘉战死沙场。”
曾斌还未说完,二皇子一派的一个大臣便站了出来,“曾大人,这件事早已结案,当初通敌叛国的田毅勇已经伏诛,这跟二殿下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诸位难道忘了,田毅勇当时可是声称自己是受二殿下的指使才做的那事,若是不信,可以问问大理寺寺卿,这案子当初可是他审的。”
被提到的大理寺卿站在人群中动都没敢动,假装自己不存在。
“曾斌,你简直就是血口喷人,你有什么证据,难道就凭你上下嘴皮子一碰,本殿下就成了谋害忠良的人?”二皇子说完就跪在了下来,“父皇,您可要给儿臣做主啊!”
“这事儿我怎么认为不要紧,关键是苏晚怎么认为。要知道,当初苏晚从边关送回的人和证据里,可是有二殿下您府上的标志。”曾斌说着也跪了下来,“陛下,既然二殿下让您还他清白,那微臣也请求您彻查当年的玉屏山一案。”
第163章 女将军(52)
“父皇,此事确实要彻查,但是咱们现在最重要的不是应该先想办法对付苏晚嘛?哪有功夫查什么案子。”
二皇子连忙阻止,要是在这个时候重申这个案子,迫于苏晚的压力,有些人可就不见得会站在他这边了。
“二殿下此言差矣。查案子是刑部和大理寺的事,行军打仗则是诸位将军和兵部要谋划的事情,有什么可冲突的。”
曾斌继续道:“当初,苏文山和十几万镇南军战死沙场,重新彻查此案也是为了给死去的将士们一个交代。顺便,还能还二殿下一个清白,二殿下这么害怕重申此案,难道是因为,这事真的跟你有关?”
“曾斌,你这是陷害,你是何居心…”
“行了,都别吵了!”梁帝看着吵起来来的曾斌和二皇子,心中很是烦闷,“退朝,此事容后再议。”
梁帝自然知道玉屏山的案子有内情,也清楚二皇子肯定是在里面做了什么,但是这案子当初就是他让人不要再往后查的,重审此案可不仅仅是在打二皇子的脸,更是再打他的脸。
可是梁帝也明白,正如曾斌所说,这件事儿不是他们怎么看,而是苏晚怎么看。当初的那些人和证据,可是苏晚派人送回的京都,证据都是她查的,她难道能不知道二皇子在里面做了什么?
父兄被人所害,无处申冤,自己又被夺了兵权,梁帝想想都觉得苏晚现在定是对他们北周没有什么善意。
苏晚的事情还没有商量出什么,后唐的请求结盟的使臣便到了,但由于双方谁都不想做那个率先出兵的人,两国并没有谈拢。
后唐的使臣还没有返回后唐,苏晚就带人对后唐开战了。
相比南楚,后唐更加不堪一击,仅仅一个月,后唐便向苏晚投降了。
南楚朝堂,如今每日讨论的重点,都成了苏晚,甚至提前增兵到了北周和南楚的边界,以防万一。
“陛下,边关奏报。”
“快些呈上来。”如今这边关的奏报,就是他们的头等大事。
梁帝将奏报上的内容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半晌才道:“苏晚说,要求朕重审玉屏山一案,否则她就发兵北周。”
梁帝话落,曾斌就站了出来,跪下来道,“请陛下重审玉屏山一案。”
“请陛下重审玉屏山一案!”
“请陛下重审玉屏山一案!”
......
有人当了出头鸟,剩下的人也就都陆陆续续跟着表态。
梁帝看着跪了一地的朝臣,知道这事情是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大理寺卿、吏部尚书。”
“臣在。”
“朕命你们二人,重审玉屏山一案。”
“微臣遵旨。”
玉屏山案就这样强行重审,时隔一年,当初苏晚送回来的那些人都已经杀了,证据里唯一能跟二皇子扯上关系的,就是从碧红处搜到的那个盒子里的几封信件和一块带有二皇子府标志的玉牌。
但是这些东西,当初可是宣平侯自己站出来,说这些东西都是他儿子薛东卿伪造的,甚至连伪造这些东西的人都找了出来,不过那人也死了。
这一圈查下来,当初涉案的人,竟然除了薛东卿,其他的人全都死了。
薛东卿作为唯一跟此案有关且还活着的人,自然是被召来询问的。
主审官其实对薛东卿并没有抱什么希望,一个被家族抛弃的纨绔子弟,还指望他能拿出什么证据不成,也就是走走过场。
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却是,薛东卿还真的是给了众人一个很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