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这人断成两截是不是不太正常,却不在她的考虑范围内。
  作为偷偷闯进藏经阁的外人,李昼做贼心虚地夹起尾巴,掩耳盗铃地一溜小跑,冲回了自己借住的厢房。
  庞大的阴影在她身后迅速收缩,重新变回了那个普通的、乖顺的影子。
  半妖·李昼下定决心,最后吃一顿斋饭就上路,继续去闯荡江湖。
  她不知道,每天给她做饭的老和尚,已经不在这个世间了。
  ……
  剑客·李昼坐在主考官位置,听到了远方传来的喧闹声,很多人哭喊着“不要拔我的稻”“我跟你们拼了”,亦有人呵斥“如今棉织物出口之多,值银足有百万,令尔等弃稻植棉,是朝廷愿与小民分利,尔等竟如此不识好歹,难道要做反民不成?”
  咦,官府和百姓吵起来了。
  剑客·李昼用余光瞥了瞥两侧的考官,见众人神色如常,心想那应该没什么事吧,便也没有放在心上。
  她也不想想,别人哪有她的耳力,能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
  并不知道有些地区为了完成出海订单,官员已经开始践踏即将成熟的稻谷,奉天子之命巡视四方的钦差顾盛,还在和其他考官们一起讨论着本场比试中,众位考生的表现。
  被她看好的卫原果然表现突出,虽然与同组考生关系并不融洽,却能在遇到难过的关隘时,主动向汪思礼、张大提出三人合作,而在渡过险关后,又能以不凡的身手,堂堂正正摘下那轮山巅“圆月”。
  当卫原神采飞扬地回到山下,等待着终试名额出炉时,顾盛的目光里满是藏不住的赞赏。
  其他考官即便亦各有自己看重的考生,看到如此年轻的英才,也不由露出欣慰的笑容。
  这一刻,闯入终试的少年们意气风发,台上的考官们脑中浮现出本次武举状元获得神剑,带领天下武人为国尽忠、为民造福的场景。
  所有人都觉得未来一片光明,大周的国运一定会迎来一个新的高峰。
  然而——
  “铛!铛!铛!”
  终试的铜锣声响起时,在所有人猝不及防的情况下,一匹染血快马闯入了考场。
  守卫先是厉声呵斥,试图拦住闯入者,冲上前后,看到了马背上体无完肤的驿卒。
  “出什么事了?!”
  守卫一把接住滚落马背的驿卒,却只从后者手中接过一封印着血手印的信笺,而后,完成任务的驿卒疲惫地闭上了眼睛,再也没有睁开。
  考场安静了片刻,骤然骚动起来。
  “难道又有邪祟作乱?”
  “听说近来有海贼聚集,难道是贼人打过来了?”
  “肃静!”
  顾盛与兵部尚书等人对视一眼,疾步走下考官席,接过守卫呈上的信笺,看到了一行潦草凌乱的文字:
  【奚州暴.民焚毁织机,殴杀官差,聚众数万!奚州告急,请发兵救之!】
  顾盛骤然捏紧了信笺,正要说话,却听到轰隆一声,刚刚还万里无云的天空骤然炸响一道惊雷,仿佛在为急转直下的局势拉开序幕。
  一名年迈考官神色仓皇,受不住这忽如其来的刺激,两眼一翻直接厥了过去。
  兵部尚书亦是面色惨淡,呼吸凌乱,似乎随时都会晕倒。
  然而此时,没人有心思去关注二位大人的身体状况。
  以顾盛为首,所有人都下意识扭头,看向了主座上的剑侠大人。
  剑侠大人的一举一动皆有深意,难道此次出山,为神剑择主,就是因为早早预料到这场民变?
  莫非,获得神剑认可之人,一人便能抵百万大军,数万暴.民亦不过是手到擒来?
  人们眼睛都不敢眨,紧紧盯着剑客·李昼,生怕错过了她的任何提示。
  然而剑侠大人只是微微皱眉,淡声说道:“比武继续。”
  李昼每一次模拟都很认真,完成任务时更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自然不愿意自己的任务被别人的事打断。
  即便所有人都因为百姓造.反骇然失色,她也不会花一点心思去理解他们的表情,更不会管造.反会导致什么可怕的后果。
  考场外,传来了清脆稚嫩的童谣声:
  “炀帝引血兮,天地为烘炉,造化为大冶兮,日新月异。”
  除李昼外,所有人都在听到“炀帝”二字时脸色瞬变。
  好内远礼曰炀,逆天虐民曰炀,这童谣在此时唱响,简直是在暗示大周气运已尽,当今陛下将要成为盖棺定论的暴.君。
  身材高大的韦都统大步流星走出考场,看向童谣声响起的方向,却见那里空无一人。
  京城,紫宸殿中,皇帝收到了奚州刺史八百里加急的奏报,却对匆匆赶来的右相说:“不必招抚,派兵去镇压吧。”
  右相面色一紧,俯身拜倒:“陛下不可!此事过错全在奚州刺史,此贼欺上罔下,逼反百姓,只要陛下派人多加安抚,乱民不攻自破,万万没有再去火上浇油的道理。”
  她说得字字恳切,只是,她不知道,皇帝桌案上,合上的《大周宝卷》中,早已浮现出一行新的谶语:
  【假岁剑,真弑君。欲诛神,先弑君。天子血,焚天火。天火起,岁剑出。】
  铸造诛神之剑的火,乃是天子之血。夺天宗为假岁剑择主,为的是弑君引血。
  《大周宝卷》提前将此事告知了皇帝。
  皇帝可以选择做一个流芳百世的明君,也可以选择做一个带领王朝走上末路的疯帝。
  然而,弑君之剑怎会指向一位明君?
  明君之明,只在皇帝自己,却未必有利于这个时代。
  旧时代若是继续延续,无数人筹谋的诛灭天神的计划,或许会功亏一篑。
  只有灭绝神秘,那些腐朽的事物才会停止复生,未来才能真正崭新。
  皇帝心中已有决断。
  劝说失败的右相跌跌撞撞离开了紫宸殿,大周太.祖从屏风后拐出,神色古怪地看着皇帝:“我怎么不知道,你竟然是这种愿意牺牲自己成全天下的好人?”
  皇帝抬头看了他一眼,平静的脸上多了一抹笑意:“自天神复苏,朕有多久不能如此掌控自己的命运了?”
  她笑意逐渐扩大,看起来畅快极了,狂妄极了:“神又如何,朕才是最后的赢家。”
  “史书工笔,世人只会认定你愚不可及、自食恶果。”
  “哦?”皇帝微微挑眉,“那又如何?”
  只要能报复欺她辱她的天神,后世如何评价,她不在乎。
  第157章 这个世界的主宰者,注定了盲目无情。
  “天反时为灾, 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
  薜荔山脚的一处村庄中, 夫子在给孩子们讲课。
  奚州暴.动之事已经传开了,驷州境内却还波澜不惊, 人们丝毫没有天下将乱的慌张,这份安宁只因为薜荔山、夺天宗的存在。
  “夫子,我听说奚州乱民围困州府后,只杀了几个小吏,并不敢动刺史, 只要陛下发一道圣旨, 容大家把今年的水稻收完,乱民就甘愿弃械投降。”
  “不错。”
  “可陛下却一意孤行,不肯与之谈和,还要杀一儆百、将乱民车裂示众,此等暴虐之举,使得奚州乱民越剿越多,短短十日,已席卷数十县。”
  “岂能妄议天子?”
  “学生不敢, 只是不解。”
  一双双困惑的眼睛望向夫子,一名学生大着胆子起身求问:“那些乱民,其实不过是一群吃不上饭的可怜人, 他们也能算得上‘民反德为乱’吗?”
  夫子沉默少顷, 摇头道:“不算。”
  夫子叹了口气, 对学生们说:“今日就先上到这里, 散了吧。”
  别说是这些孩子,就连朝中那些大人们, 也无法理解皇帝近乎疯魔的举动。
  明明只是一场再寻常不过的官民冲突,却因为皇帝残暴的手段,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
  从前的皇帝不说千古一帝,也算得上有为之君,不知为何脾性大变,成了一个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独夫。
  甚至有传言说,皇帝如今的疑心病重到,就连那位从不离身的“内相”裴霁宰裴尚宫,都不能近身伺候了。
  越来越多人怀疑,皇帝真的疯了。
  那首“炀帝引血”的童谣,以广信县为中心,逐渐流传开。
  更有人说,本次武举的魁首,便是童谣中的弑君者。
  ……
  “有人在刻意传播谣言。”顾盛面色难看,一想到“炀帝”二字,就恨不得将幕后黑手啖肉饮血。
  然而……
  想到那一封要求她继续整顿吏治的圣旨,顾盛填满了怒火的胸膛里,还是刮过了一道冷风。
  皇帝如今的表现,即便是她这个皇帝死忠,也只能承认,幼稚、轻佻,分明就是亡国之相!
  此时正是需要地方拱卫中央的时候,皇帝却要在这个节骨眼上,继续对地方官施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