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老妇人一怔,随即看向岿然不动、重新闭眼的神像,无比欣喜地说:“多谢剑圣大人。”
犬夷王不甘心地张了张嘴,似是还想说什么,下一刻,却已咔嚓一声,从腰腹位置烧成了两半。
老妇人收回视线,神色漠然地望了眼他的尸体,又扫了眼门口早已经倒下的侍卫,拿起铲子,挖起了埋尸坑。
与此同时,一处螺妖洞府前,韦先锋正让部下去附近通知百姓来围观收妖,想要借此破解谣言,她拿的“赤焰灯”绝对不是魔器,之所以公主一来就走,还不是因为她是先锋,要给公主开路。
剑客·李昼通过血色镜子,看到了堆积如山的粉色福寿螺卵,张开的嘴,一下就闭上了。
怎么搞的,一会儿是臭人,一会儿是臭螺卵,都不好吃的样子。
被恶心到的李昼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密集恐惧症犯了,消失吧福寿螺。
终于被说服的百姓们小心翼翼走出家门,看到那房屋大小的螺妖,与密密麻麻的粉色卵,都被赤焰灯的血色光芒罩住。
螺妖惨叫着自燃起来,在烈焰中疯狂翻滚,几个家中曾经出现过“田螺姑娘”的年轻人脸色一变,下一刻,竟也低头呕出大量粉色的卵。
第113章 神器东皇瓯现世
在这个螺妖附近的小村庄里, 一直流传着田螺姑娘的故事。
传说中,有个农户没钱成亲,每天一大早就出门干活, 晚上收工回家,过得很是凄苦。偶然有一天, 他在田里捡了一只田螺,便将田螺放在了家中的水缸里,悉心照料。
第二天,这农户一回家,便看到灶台上已经煮好了白米饭, 饭桌上放着做好的美味菜肴。
连续几天都是如此, 农户下决心搞清楚这个神秘人是谁,第二天下午早早收工回家,透过门缝悄悄朝里张望。
只见水缸里,一个年轻貌美的姑娘钻出螺壳,走进厨房,不多时,便做出了一桌香气四溢的饭菜。
农户就在这时推门而入,把田螺姑娘吓了一跳, 农户问她为什么要对自己这么好。
田螺姑娘叹了口气,说自己本是翡翠湖里一位老螺王的公主,因为犬夷人霸占了翡翠湖, 几个护卫拼死把她护送出来, 走到这处村庄时, 便因缺水生生渴死了。
要不是农户心地善良, 把她带回家中水缸里,她肯定也会步上她们的后尘。
田螺姑娘为了报恩, 这才每日悄悄做好饭菜,免得农户忙碌了一天,还得忍饥挨饿。
可惜,现在她的真身已被农户看穿,不能再继续停留。
她留下了螺壳,告诉农户,里面存放着足够他食用的米粮,随即便翩然远去了。
因为有这个故事,村子里遇到了“田螺姑娘”的年轻人,都不敢去戳穿,生怕点破此事,自己便没了一回家就有饭吃的好日子。
他们哪能想到,所谓的田螺姑娘竟然是从异国迁徙而来的福寿螺。
呕出粉色卵的年轻人,纷纷和烈焰中翻滚的螺妖一样,倒在地上,捂着肚子,凄惨地喊起痛来。
螺妖苦苦哀求韦先锋:“求大师收了神通吧,我虽然在他们的身体里种了许多卵,可也只是为了繁衍生息,并不是存心害他们性命的啊。”
韦先锋看着房屋大小的螺壳里滚出各种各样的骷髅,人骨、犬骨、羊骨俱有。
她摇头说:“你既然杀了人,我便留不得你。”
螺妖流着泪,继续恳求:“请让我的孩子们回家吧,我保证,它们以后只吃些水草,不会再出现在人们眼前。”
韦先锋刚有些心软,余光瞥见满地粉卵:“……”
意识破碎的镜子更是尖叫着,断断续续地传音:“它在这里……没有天敌……越生越多……水里会变得全是它的同类……”
李昼已经切断了与镜子的联系,看到福寿螺时的反应却深深留在了镜子的脑海里,主人厌恶的东西,自然不能再留在这个世界上。
韦先锋一想到满湖都是粉卵的场景,就打了个寒颤,连忙拿着镜子,加快速度,把螺妖与其卵全都烧成灰烬。
吐出粉卵的年轻人不再喊痛了,肚皮被小福寿螺顶破,谁也不敢靠近,韦先锋将镜子移过去,把他们身体里呕出的卵与螺也烧了个干净。
他们的尸体肯定也不能留,万一体内遗漏了一两只福寿螺,后患无穷。
为了避免村民们反感,韦先锋将福寿螺能快速增殖的特点提前告知。
村民们都恨不得给她磕头了,求她快把这些尸体烧了吧。
熊熊烈焰烧死了过去的故事,村庄里流行起新的传说,年轻男子若是不会做饭,就会引来妖物寄生,所以每个男孩从能走路开始,就要学习怎么做饭。
……
剑客·李昼吃饱喝足,骑着白犬,悠闲地回了薜荔山。
她可不管昌宁公主要如何经略西南,她是一名纯粹的剑客,心里只有剑。
再加上一点点吃。
毕竟,人是铁,饭是钢。
她这一走,先是望蛮村村民一直追到了大周边境,对着薜荔山方向三跪九叩。
又有远处的百姓陆续赶到,哭得像个泪人。
边境挤了近十万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大军压境。
有几个边境将领就以为公主兵败,犬夷又打过来了。了解完前情,嘴上虽没说什么,私底下却打听起,怎么把孩子送去夺天宗修行。
那位伏魔正阳剑圣,可是正儿八经有敕封的活神仙啊。
要能拜在神仙门下,岂不是能带着家里老小也鸡犬升天?
一辆辆马车驶向了薜荔山,一群群少年们燃起了剑侠梦,拜师之人汇聚在巍峨山门下,求叩仙道。
山门却始终紧闭,没有一丝一毫开门收徒的意思。
打听到夺天宗已有两位弟子,一位是驷州司马之女,另一位只是个庶民的孩子,平日也未曾有天赋异禀的传闻。
这些将军们、刺史们、豪强们的孩子,便自豪地挺起了胸膛,他们体内流着祖先高贵的血统,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懂得比那小官之女、黎庶之女多多了,夺天宗连她们都愿意纳入门墙,又有什么理由不收他们呢?
这些少年,即便在豪门望族中也是个顶个的出类拔萃,夺天宗门都没开,就已经想好了如何学习到上等功法,怎么收取族人孝敬,飞升的时候带哪只狗了。
没有人想到,这门一关,便是七七四十九日。
虽然没人敢去闯山门,大部分人却也耐不住性子了。
最娇生惯养的一批没几天就叫苦不迭地回了家,自诩有恒心有毅力的住了一阵子马车也灰溜溜地走了,最后还在山下苦等的,只有在家中不受待见的透明人,和没什么家底的普通百姓的孩子。
山门之后,方士齐英与墨者刑参默默望着这一个多月,山脚从车马骈阗,犹如集市,到人流稀疏,只剩小猫三两只的场景。
这几人里,有一个大家出身的姑娘汪思礼,把家中仆役全部赶走,孤身一人留在了山门前,尝试着自己生火做饭,却差点没把林子点了,好在旁边有两个农户的孩子,一个叫卫原,一个叫张大,帮忙灭了火。
汪思礼为了感激他们,取下身上的玉佩珍珠相赠,张大也就罢了,只是推辞不受,卫原却只是冷冰冰地望着她,仿佛看穿了一切。
“你发现没,汪姑娘时不时就会看一眼四周隐秘处,似乎是觉得有谁在看她。”刑参若有所思地说。
亦是贫苦出身的齐英,神情与卫原一模一样,嘴角勾起了讥笑:“她是在演给剑侠大人看,表现她的品行呢,这些大家族的人一贯如此,心机深沉,表里不一,什么举孝廉,呵!卫姑娘做得对,此人不可结交。”
刑参摸了摸鼻子,不敢反驳她,只是看了眼山顶,沉吟道:“宗主大人不在,剑侠大人便不愿再收徒了吗?”
“自从宗主大人云游,剑侠大人便一日比一日孤寂,若不是公主出征,根本不会下山。”齐英叹了口气,“她们二人,果然师姐妹情深,嘴上不说,却思念着对方,这份真挚的感情,真叫人向往。”
刑参点头说:“宗主大人与剑侠大人心里,一定装着许多我们无法理解的大事吧。”
“放眼四周,皆是你我这般的庸碌之人,她们又岂能放心呢?”齐英说,“不过,我觉得剑侠大人也不是说不愿收徒,这漫长的等待,或许确实是一场考验。”
“考验?”
“不错。”齐英说,“剑侠大人的威望如日中天,大部分人来拜师都是为了走捷径,可修行,不光是修身,更重要的是修心,若连这点毅力都没有,又怎么能传道给他们呢?”
刑参恍然大悟:“那看来,那些离开的人,即便山门开了后再来,也没有拜师的机会了。只是不知,剑侠大人要考验这些人多久啊。”
“或许是一个月,或许是一年,或许是十年,谁知道呢?”
“十年?那也太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