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那是一个素衣女子,衣襟为左衽,象征着人已死,不必再穿脱衣物。
她的耳垂上,用红绳悬挂着铜钱耳坠,随着阴风轻轻摇曳,发髻间插着一只玉簪,没有血色的脖颈上,依稀可见复杂神秘的血红咒语文身。
看起来,已经有人镇压过这具尸体。
赶尸人持着符节的手悄悄垂下,下意识往后退了一步。
她学艺不精,无法完全读懂这些咒语,但她看得出,其中蕴含的强大力量。
随着千年尸重见光明,这股镇压之力,失效了。
积累了千年的怨气,该是何等骇人?
难怪偏执的方神教徒都会望风而降。
现在的她根本想不到,方神教徒甚至不是投降,而是打心底里颠覆了信仰。
“砰!”
赶尸人手中的铜锣、错金符节,掉在了地上,响声惊醒一众看傻了的缉妖使。
“快跑!”
只来得及提醒一句,赶尸人便率先扭头狂奔。
龚道判面色一凛,才要上前做最后的努力,看到素衣女子嘴角勾起一个冷酷的弧度,似是要痛下杀手。
“先回去搬救兵!”她一个激灵,大喊了声,带着缉妖使们,紧跟上了赶尸人逃命的步伐。
李昼疑惑地迈出高高的门槛,不得不说,模拟人物的腿长就是好,换成婴儿身体,还得变出触手才能迈过去。
她心中感叹着,走到了铜锣与错金符节前,捡起来端详了一会儿。
银白长发、血红眼眸的褚慎悄无声息走到她身后,恭恭敬敬等她下达指令。
李昼看着模拟器界面弹出的提示:
【恭喜你获得:赶尸铜锣*1】
【赶尸人掉落的装备,驭使尸体的重要道具!】
【恭喜你获得:错金符节*1】
【错金符文中蕴含着神秘力量,咬起来会有点硌牙哦!】
谁会咬这玩意儿啊,李昼心里直摇头,她又不是什么贪吃的笨蛋。
她抬头看向赶尸人与缉妖使逃走的方向,望着缓缓落下的扬尘,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刚才的敲锣声,不是在欢迎她。
赶尸的意思是,把她当成诈尸的尸体了吗?
李昼低头看了看身上,心里再次摇了摇头,她衣服穿这么整齐,也没有跳着走路,一出门就面带微笑,友好得不能再友好,怎么可能被当成尸体?
既然不是她自己,那就是另有其人。
李昼转过头,目光落在了褚慎为首,银发赤眼的方神教徒身上。
懂了,一定是这群人样貌太前卫,吓坏了保守的古人。
模拟器界面,又一条弹窗弹出:
【恭喜你解锁新天赋:从不内耗】
李昼没有管它,思索一番,指点道:“都把斗篷穿好,盖住面孔。”
“是。”
褚慎等人连忙用黑色斗篷裹住身体,戴好兜帽,掩藏住银发,隐约能看到眼瞳中散发的赤光。
这就好多了,李昼心里点了点头,提着赶尸铜锣,把错金符节挂在腰上,追向了缉妖使与赶尸人逃走的方向。
要是半路遇到其他人,再被她身后这群家伙吓到,她就敲一敲铜锣,假装自己是赶尸人,这些看起来诡异可怕的东西,只是她赶的尸体。
怎么会有她这么聪明的人!
李昼被自己的清晰思路惊到了,在心里连连夸赞了一番,才带着一群黑色斗篷罩着的方神教徒,不紧不慢地继续往前走。
圆月高悬,皎洁的月光照亮了前路,四野俱寂,一时间只能听到李昼与褚慎等人的脚步声。
黑色斗篷与裹尸袍拂过丛生的野草,发出轻微的窸窣声。
就这样默默走了好一会儿,荒僻的路边,终于出现了一座散发着昏黄灯光的建筑。
李昼运起卷耳诰,目力得到了增长,她看清了夜幕下的建筑原貌,那是一座外观有些残破的庙宇。
庙宇屋顶满是尘土,长了许多凄绿的杂草,墙上红漆脱落,在月色下格外斑驳,看起来像是荒废了很久。
这样一座破庙里,怎么会有灯火?
会不会缉妖使与赶尸人就在里面呢?
总算找到你们了。
可真能跑啊。
李昼擦了擦不存在的汗珠,欣喜地走了过去。
褚慎等人连忙跟上,黑色斗篷一角飞起,隐约露出银白发丝,血红眼瞳。
庙宇中本来还有些人声,似乎是在讨论着什么,随着他们脚步声逼近,这些声音倏地停了。
李昼走到了庙门口,听到了柴火燃烧的哔剥声,感受到了深夜中可贵的亮光与融融暖意。
她回头扫了眼褚慎等人,确认了他们斗篷都裹得很好,没有露出惹人生疑的发色与瞳孔,心里松了口气,微笑着迈进了庙中。
随着她的进入,十几双眼睛向她看了过来。
看起来不大的破庙里,居然聚集了不少人。
围绕着中央的篝火,左右两侧分别是:
眼睛蒙了层白翳、脸上有着深刻沟壑的老婆婆;
背着“悬壶济世”的幡旗,一身素麻衣裳的赤脚郎中;
守着货物,眼睛精亮,腰佩长刀,人数众多的健壮镖师;
肩上停了只绿毛鹦鹉,面无表情的绿衣少女;
头发蓬乱,看不清面貌,衣衫褴褛,散发着臭味的乞丐;
背着书箱,面容白净,满脸紧张不安的白衣书生。
林林总总,人数众多,就是没有李昼要找的人。
李昼疑惑了一瞬,目光停在了“悬壶济世”四个字上。
好巧,是同行。
虽说同行是冤家,但李昼真没什么行医的经验。
虽然她非常有天赋,一上手就治好了烧伤患者,但她并没有自满,非常乐意和同行做一次深入交流。
李昼朝着赤脚郎中走了过去。
她一动,所有人都绷紧了肌肉,弓起了腰背,看到她走的方向,众人更是默契地向两侧移动,空出了一大片空地。
赤脚郎中眼睁睁看着李昼坐在了他旁边,眼珠子随着她的移动而移动,身体却僵硬得无法动弹。
仿佛有股力量按住他的肩膀,冷冷地制止了他的所有行动。
穿着黑色斗篷的方神教徒围着他,一声不响。
他的额头绷出一根青筋,一滴汗流淌到下巴上。
滴答。
汗珠洇湿一小片地面,将砖石染成深色。
李昼在“悬壶济世”的幡旗旁坐下,思索起怎么开口。
大家怎么都不说话,她都不好意思交流了。
由于四周过于安静,李昼有点社恐起来。
就在这时,一道清脆的声音打破了一室寂静。
“人到齐了!”
众人一怔,包括李昼在内,所有人看向说话的方向。
绿衣少女面色大变,猛地扭头,看向肩头的绿毛鹦鹉。
绿毛鹦鹉张开红艳艳的喙,又说了一遍:“人到齐了!”
说话间,庙门吱呀一声,无风自动,在众人眼前关上了。
人们背后,或是端坐、或已坍塌的神像,结满蛛丝的脸上,嘴角勾起,露出了诡异的笑容。
第66章 李昼的纯善之心
对破庙中的众人来说, 这个夜晚,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他们大晚上聚集在这里,皆是因为, 自己有不得不来的理由。
封州大旱,官府的祈雨仪式已进行了月余, 却仍不见一滴雨,据说,这是因为圣人不修德行,触怒了上天。
远近闻名的积善之家山氏,在这个档口站了出来, 大人们自然都是一心为民的君子, 他们却也读过几本书,晓得是非道理,天灾面前,岂能因一己私利,置天下生民于不顾?
山氏运出了自家存粮,每日施粥赈济亲邻,人人称赞山氏的义举,私底下悄悄议论, 为什么朝廷没有开仓放粮,那个因一己私利,置千万生民于不顾的人, 是谁?
说不得。
再讨论下去, 恐怕要有杀身之祸。
人们都这么说, 心里却有了定论, 想起最开始的传闻,圣人无德, 才引来了天谴。
——除了御座上的天子,又有谁能引得老天如此动怒?
真没想到,天子竟然还不如地方豪族爱惜百姓。
山氏愈发得民心,可僧多粥少,他们施再多米粥,也填不饱饥民的肚子。
好心的山氏,收留了这些活不下去的百姓,接收了他们种不了的土地,对朝廷的征召一再推脱。
什么祖传祈雨之术,后辈无能,老祖宗的看家本事竟然都忘了个干净。
何时能想起来,得看朝廷什么时候,能给够山氏一族心动的筹码。
地方官不敢擅专,一边等京城的指示,一边和山氏打太极。
两方势力的博弈,代价便是愈发严重的灾情,愈发饥饿的百姓。
可生命啊,如同压在石头下的野草,总能自己找到出路。
那些原本已经无人问津的乡野淫.祀,迎来了久违的香火与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