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我竟是宿敌白月光 第258节
谢献沉默了片刻,这才说道:“不错,当年我父王确实是借着崔知节之死,挑拨了皇帝和先永宁王的关系。毕竟崔知节当年何等从龙之功,却依旧还是被鸟尽弓藏。皇帝连一个臣子都不放过,又岂会放过一个姓谢的宗室亲王。”
毕竟对于嘉明帝而言,一个宗室亲王的威胁可远远比臣子的威胁更大。
况且先永宁王本就是先皇之子,跟皇帝乃是血亲兄弟,他若是当真反了,可比崔知节要更加名正言顺。
谢灵瑜听到这里,几度想要开口,她想要为自己的阿耶辩驳。
但是她最终还是忍了下去。
“我父王自然也不会平白相信先永宁王,直到先永宁王将整个长安布防图交了出来,甚至还策反了当时的羽林卫大将军李作安。刺客一旦得手,李作安便可在短时间内控制整个皇城。”
“那时候几位皇子尚且年幼,我父王便可趁势登基。”
在谢献说完时,原本一直沉默的谢灵瑜突然笑了起来。
原本她只是轻笑,但似乎想到什么,越笑越大声。
直到谢献疑惑的望着她,谢灵瑜这才渐渐平静下来:“所以你的意思是,我父王费劲心力想要谋反,只是为了让楚王登基,成为新皇。”
“若我父王真的担忧圣人鸟尽弓藏,楚王便值得信赖吗?我父王难道就不担心楚王会同样这般对待他?”
所以在听到谢献这般说之后,谢灵瑜当即便想到,只怕当年她阿耶不过是跟楚王在虚与委蛇,并非真的想与他合谋造反。
这次谢献反倒并未动怒,他淡然说道:“连你都能猜出来,只可惜我父王当年却被蒙蔽了。”
“楚王当年早已经是起骑虎难下,即便他不反,圣人也不会放过他。所以他想要利用我父王,做最后一击,倒也不难理解。”
此刻反倒是谢灵瑜理解地说道。
当时楚王境况只怕早已是不好,虽然圣人登基之后,并未动他。
但朝野都知道,他也不过是秋后的蚂蚱而已。
圣人对他动手也只是迟早的事情。
病急乱投医,或许崔知节之死,让他将最后的希望放在了先永宁王谢重润身上。
谢重润也确实给了楚王希望,不仅给了他长安兵力布防图,还策动了左羽林卫大将军李作安,一旦刺客当真杀了圣人,便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控制皇城。
几个皇子也不过堪堪成年而已,手中未掌权势。
楚王和永宁王联手之下,想要控制整个朝堂便是轻而易举之事。
如若先永宁王当真如楚王所想,只怕今日坐在朝堂上的是谁当真就说不好了。
但是谢灵瑜在听到谢献说,父王策反了左羽林卫大将军李作安,就知道这其中定然有蹊跷。
倘若李作安真的参与所谓的谋反,他早就不会是左羽林卫大将军了。
更别说如今谢献造反,圣人钦点他为讨伐反贼的大将军,可见其深受圣人信任。
“好了,你说了这么多,我阿耶当年究竟被何人所杀?”
谢灵瑜追问说道。
谢献似笑非笑的看着她:“永宁王你这般聪明,都说到这里,还没想到害了你父王的真凶是谁吗?”
谢灵瑜怔住。
“不错,当年你父王确实是假意和我父王合作,一切不过都是他和嘉明帝的阴谋。他假意以三千卫要为崔知节报仇为由,派出三千卫与我父王所养死士,行刺杀任务,实则是为了将我父王手中的一干势力尽数铲除。”
果然。
谢灵瑜心底并未有一丝意外。
只是究竟何处出了差错,为何她父王会身死。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倘若我父王是那只可怜的蝉,你父王便是那个可笑的螳螂。他本以为带领三千卫将我父王势力彻底连根拔起,他便能保住三千卫。殊不知你的那位好圣人,一早便没打算让其他人活下来。我父王和崔知节所遗留的三千卫,都是他要彻底铲除的目标。”
“你父王所图谋,不过也是笑话一场。”
原本谢灵瑜心中不愿去想的最坏结果,便是在这一刻赤白的被谢献说出。
她本以为是三千卫与楚王合谋害死了她的父王,可最后却是皇伯爷。
父王去世之后,圣人不顾天下反对,让她承袭父王爵位。
更是待她比皇子公主更为宠爱。
在她心目中,皇伯爷早已是如父亲般的存在。
即便她知道帝王之道注定孤寡,但她一直以为皇伯爷和父王是不同的,他们是血亲兄弟,父王更是拼死助皇伯爷登上大位。
最终还为了保护皇伯爷,死于刺客之手。
这么多年,她所知道所相信的真相,都是这些。
“你是说圣人杀了我父王?”谢灵瑜最终还是将这句话问出了口。
谢献:“皇帝事先早在四周布满了士兵,不管是我父王派出的刺客还是永宁王派去的三千卫都是插翅难逃。不过最终还是有少部分人,逃了出去。”
“你知道这些人是如何在天罗地网之中逃出去的吗?”
谢献脸上充满了玩味,如今他这条命已是保不住了,倒是丝毫不用在意得罪谢灵瑜。
“是你的父王挟持了皇帝,逼迫皇帝放走三千卫。”
“最后先永宁王自杀以谢罪。”
谢灵瑜呆滞站在那里,脑海中仿佛有无数声音响起,甚至在这一刻许多曾经疑惑的事情,如今似乎都有了解释。
为何明明父王是为了救圣人而死,她母妃却非要将她送往上阳宫避祸。
在父王以死谢罪之后,圣人心头涌起了无数愧疚,这才会冒朝堂上下反对,也要封她为永宁王。
但是这份愧疚能持续多久呢。
就像当初圣人登基之时,难道他会没有与崔知节和先永宁王盟誓富贵与共。
到头来,还不是说翻脸就翻脸。
帝王一诺,有时重如泰山,有时却也可以轻如鸿毛。
“谢灵瑜你不觉得自己很可笑吗?你父王一心效忠皇帝,到头还不是被皇帝活生生逼死了。你也是,你拼命保住老皇帝的皇位。你以为他就会对你刮目相看吗?”
“你只会落得跟你父亲一样的下场。”
“功高震主,谢灵瑜,你也不会有好下场的,不会!”
谢献的声音宛如诅咒般,在谢灵瑜耳畔响起。
直到萧晏行弯腰,狠狠给了他一拳,直接让原本疯狂叫嚣着的谢献,彻底闭了嘴。
谢灵瑜旋即转身走了出去。
待走到帐门口外时,她低声说道:“看好他,除了本王亲至,任何人都不许接近他。”
“是,殿下,”门口守卫立即说道。
随后谢灵瑜头也不回的离开帐篷,萧晏行跟在她身后,两人一路沉默,直到回到先前萧晏行歇息的帐篷。
砰。
只见谢灵瑜在进入帐篷后,便伸手打在了帐篷内的木柱上。
“阿瑜,”萧晏行匆忙过来,拉过她的手仔细检查。
谢灵瑜望着眼前面露担忧而细心检查她手掌的萧晏行,突然伸手抱住他,低声说;“辞安,是我错了。”
当初她以为是三千卫勾结楚王,谋划了刺杀之事,这才让她父王身死。
明明当年萧晏行也不过是一介孩童,甚至那时候他已经历丧父丧母之痛,堂堂安国公府世孙,却只能流落他乡。
三千卫所行之事,全然与他无关,她却还是执拗的将一切怪罪在他身上。
何等荒谬,何等愚蠢。
更何况如今谢献所说,便是连三千卫的那些人,至死都是效忠着圣人。
是上位者榨干了他们最后一丝价值,彻底丢弃。
便是连谢灵瑜在听到这些时,心中只觉得这般悲凉。
这也是为何父王当年会选择自杀的原因吧,眼睁睁的看着那些追随着效忠着他的人,最后却一个个死在他的眼前。
他心中定然是绝望万分的。
谢献说的没错,是皇帝逼死了她的父王。
谢灵瑜不由冷笑了声,难怪在她父王死后,圣人会又是封她为永宁王,又是那般宠信疼爱她。
是因为她父王以死引起了皇帝最后的几分内疚吗?
“阿瑜,这一切并非你我之错,”萧晏行抱住她,轻声安慰。
但是谢灵瑜却不想要逃避,她仰头望着他:“我轻率的认定三千卫与楚王联手害死了我父王,但是如今,却才知道他们和你父亲都承受了无休无止的污蔑。”
虽然谢献所言,只是口说并无实据。
但是如今他还有他子嗣的命全然握在自己的手中,他又何必再大费周章的骗自己。
“谢献说当年三千卫有人活了下来,找到这些人,我们便能确定谢献所言真假。”
谢灵瑜低声说道。
萧晏行却摇头:“这些人早已不知所踪,我想或许当年皇帝当着先永宁王的面假意放走这些人,最后却还是将他们屠戮殆尽。毕竟当年在先永宁王死后,三千卫便遭到了彻底的清洗。若不是提前做了安排,只怕连如今这些都保不住。”
突然萧晏行怔住,许久他轻声说:“我先前一直以为那些安排是我父亲所做,但是我父亲死于秦州,长安事发乃是在他死之后许久。这些安排只怕都是先永宁王所做。”
“或许他心底已对皇帝有了戒备。”
萧晏行眼底也落进了无尽的悲凉:“只是他和我父亲一样,他们都不相信曾经生死与共之人,如今登上帝位后,会对他们赶尽杀绝。”
其实这个故事并不陌生,自古以来便有帝王诛杀功臣。
只是功臣心中尚且念及旧时之情,但是帝王却早已经在皇座之上冷了心肠。
君臣之道,从来都是不公平的。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可是死去的是她的阿耶,谢灵瑜只觉得心头宛如千刀万剐般。
但下一刻,她突然抬起头,望向萧晏行。
“或许我们不需要这般大费周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