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七零路人甲的吃瓜日常> 七零路人甲的吃瓜日常 第194节

七零路人甲的吃瓜日常 第194节

  文绮和沈诚是七五年年底领的结婚证,说是七五年年底,但距离七六年元旦过年也没两天,所以说是七六年结婚的也没什么问题。
  刚结婚两个人没打算要孩子,一是因为两个人都没做好心理准备,二是因为两个人工作都忙想先把事业上的事搞定好,再去想这些事儿。
  所以两个人一直做着避孕的措施。
  这一做就做到了七七年,七七年夏天那会儿,文绮就听说上面有意要恢复高考,她当时就有点t意动。要不是因为高考取消,她原本高中毕业就是要去考大学的。现在听说有望恢复高考,她肯定是想要去试试的。就算考不上也无所谓,她就是想去试试。
  她把心里的想法跟家里人说了,文立新和颜之芳不用说,他们俩举双手双脚支持文绮去高考。沈诚对这件事也是相当的支持。
  他还特意去找人借了高中的教材还有辅导资料。
  就这样,文绮从夏天就开始复习,等到后面十月份恢复高考的消息正式公布的时候,文绮已经比同届的考生提前复习了两个多月。
  恢复高考的消息就像是一场旋风,很是在胡同里掀起了一阵波动。
  有子女下乡的第一时间就跑去邮局给子女信儿了,让他们早点复习争取考回北城来,就算考不回北城,能考上别的大学也好啊。起码可以不在生产队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了。
  就算留在城里没下乡的,大家这心里也不是一点波动都没有的。
  十年啊,高考暂停的十年,藏着多少人的遗憾啊。广播宣布恢复高考的时候,厂子里还有大街上,都爆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呢。
  可是欢呼过后,大家伙又都冷静了下来。是,有高考的机会了,但自己真的能考上吗?这十年间,真的没把书本放下的人还是少数,大多数人连高中的知识点都记不起来了,更不要说参加考试了。
  除了知识的掌握,还有家庭的负担。
  虽然考大学不用交学费,学校还会给补助,但毕竟不能和上班的工资比,家里一家老小都等着工资糊口呢,真的要为了虚无缥缈的大学梦放弃工资、放弃家里人吗?
  有人叹气放弃,有人坚定自我前进。
  不管怎么说,十年之后的第一次高考还是在七七年的冬天准时进行了,准备了大半年文绮在家里人的鼓舞下上了考场。
  第一届高考的题目并不算难,起码对文绮而言是这样的,两天考下来,文绮感觉都还好,起码没有那种被考“糊”了的感觉。
  这次参加高考,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其实是场内场外的考生。第一天她去得早,在考场外面等了一会儿,这期间她见过皮肤黝黑看着就久经劳作,跟乡下种地老农没区别的老知青考生;也见过挺着大肚子,看着都快到预产期的孕妇考生;当然也有那种一脸稚嫩看着就是应届毕业生的考生。
  高考结束后,文绮回报社就写了篇稿子,内容就是写这一次高考的感悟。里面有她对其他考生追求知识的敬佩、有她作为第一届参加高考的考生的忐忑、还有她对因为种种原因放弃参加高考的考生的惋惜……
  杜时芳看完觉得非常的有代表性,立马就给塞进了第二天的报道里。
  不得不说,杜时芳的眼光就是准,报纸一上市就引起了广大考生的共鸣。
  那段时间北城报社光是收给文绮的读者来信,就收了两大麻袋。
  杜时芳看着两大袋子的读者来信,都不想放文绮走了。
  当然,这只是玩笑话。
  杜时芳是真的很欣赏文绮,不过她同样的支持文绮去上大学深造,文绮录取通知书下来之后,杜时芳还跟文绮说过,她会保留文绮的工作,等文绮毕业之后,报社还欢迎她。
  文绮很是感动,也答应毕业之后还会回报社。
  这倒不是文绮给杜时芳画饼。
  她确实打算毕业之后还回来,毕竟她专业对口啊。
  是的,文绮这一次大学报的就是新闻专业。
  她原本进到报社工作,只是为了找个工作不下乡,但随着在日报的工作,她越来越意识到自己这份工作的意义,更想要在报社发光发热,成为了不起的大记者!
  文绮七八年二月份入学的,她考的就是北城大学,学校离她家就几公里,经学校的同意她办了走读,所以她上了大学以后的生活倒是也没有太大改变。
  还是沈诚每天早上送她走,晚上接她回家。
  只不过从送她上班变成了送她上学而已。
  文绮她们这附近上了大学的,还有赵大妈家的小闺女和苏静怡。
  赵大妈家小闺女也报名参加了第一届高考,不过她第一次没考上,第二年参加第二次高考的时候,倒是考上了个大专。
  虽说是大专,含金量不如大学高。
  但对赵大妈来说,已经是相当值得高兴地事儿了。
  赵家为了庆祝这个事儿,特意办了一场流水席,还交代院里人,不用出份子,就来吃席就行。
  还有隔壁院的苏静怡,其实说隔壁院已经不合适了,苏静怡七二年和季问枫结婚之后,就从隔壁院子搬走了。
  她和季问枫住在季家的老房子那边。
  苏静怡和季问枫本就是青梅竹马,感情也是水到渠成,两个人婚后没两年就生了一对双胞胎,是两个肉乎乎的小男孩。
  两个小孩长得可可爱了,文绮逗小孩瘾犯了的时候,就跑去苏静怡家逗孩子玩。
  俩孩子性格不同,哥哥性格更稳重一点,弟弟更外向一点,不过不管是哪个,都很听话,没给苏静怡添过什么麻烦。
  也是因为这个苏静怡才下决心参加高考的。
  文绮得知有意恢复高考的时候,就把这个消息跟苏静怡说了,苏静怡也意动,但她有些瞻前顾后,怕她上大学去养家的重担全都落在季问枫身上不好,又怕两个孩子离不开妈妈。
  最后还是季问枫看出了苏静怡的顾虑,花了两天时间,让苏静怡不回家,就看他一个人照顾孩子。给苏静怡证明了,苏静怡就算离开家,他一个人也可以照顾好孩子。
  苏静怡这才放下心,决定参加高考。
  最后考试成绩出来,她考的不错,在艺术加试考试里,更是拿到了北城市的第一名。
  就这样,她没有丝毫疑问地拿到了北城艺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哦,对,说到高考,还有一个人也参加了第二届高考。
  那就是冯招娣。
  冯招娣自打回城之后,就意识到了一件事,那就是知识的重要性。
  别管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她要是没一点文化,都不成。要是没文化,在乡下甚至还比城里好呢,起码在乡下还能种地呢,在城里连地都没得种。
  冯招娣就是个明显的例子,她去上了赤脚医生班,拿了个赤脚医生证,下乡了也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每日劳作,而是美滋滋的在自己的医疗室当自己的赤脚医生。挣的公分还比别人高。
  冯招娣每想起这个事儿都要感慨一句,知识的重要性。
  所以在乡下插队的这七年,她也一点没闲着,自己悄悄的自学完了高中知识。
  她原本知识想闲着也是闲着,没事学学呗,没想到“咔嚓”一下,上面宣布恢复高考了。
  冯招娣也想去报名来着,但刚恢复高考的时候,报纸和广播上通知都说的是有高中毕业证的人才有资格参加高考。
  一直到第一届高考结束,冯招娣才知道其实第一届报名的人里面,有很多是没有拿到高中毕业证的人,而且这里面也不乏有考上的人。
  就这么着,第二次高考报名开始之后,冯招娣就大胆的去报名了。
  文绮和苏静怡知道这事儿后,都表示了支持。
  文绮把自己用过的复习资料全都给冯招娣拿过去了,苏静怡把自己整理的知识点也给捎过去了。
  冯招娣也很努力。
  考试前的最后两个月,她基本上是没日没夜的专心苦读。
  最后她是擦着线拿到了北城中医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虽然是擦着线考上的,但能有这个成绩,冯招娣也相当的满意了。
  为了庆祝自己上大学,她特意去给自己改了个名字。
  什么狗屁冯招娣。
  她才不要叫冯招娣呢,招个屁的弟。
  冯招娣兴冲冲的去公安局改名字,上来就说要把自己的名字改成冯绝弟,跟着她一块去改名字的苏静怡和文绮眼睛都瞪大了。
  苏静怡拉着冯招娣好一顿劝。
  她能理解冯招娣的想法,但冯绝弟这名字不好听,意思也不好,冯招娣没必要背着这个名字活着,她的人生应该是为自己而活,她的名字也应该是为了照耀自己的人生而存在的。
  苏静怡的话冯招娣倒是听进去了,冯招娣最后想了半天,别别扭扭的给自己起了个冯凌云的名字。
  代表她要上青天的凌云志。
  冯招娣说这个名字的时候,还有点害羞,倒是文绮和苏静怡一直在边上说这名字起的好,合适。
  公安局办事效率高,很快的,户口本上的名字就由冯招娣改成了冯凌云。
  有考上的,自然也有没考上的。
  比如魏亭彦。
  其t实这几年,白思思回大杂院的频率倒是不怎么高。她刚生孩子那阵回来的还挺勤的,但孙母和老孙头都没怎么给她好脸,所以她后面回来的越来越少了。
  到后面只有过年过节,或者跟魏亭彦吵架了,才会回大杂院。
  不过文绮倒是没少听说白思思和魏亭彦的八卦。
  听说白思思生了孩子之后并不怎么待见孩子,孩子最后被她婆婆抱走养着去了,都不让白思思插手;听说魏亭彦结婚之后并不老是,跟纺织厂好几个女工的暧昧不清,白思思三天两头的跟魏亭彦吵架;听说白思思打算给魏亭彦生二胎,但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怀不上孕:听说……
  这些八卦都是文绮从赵大妈那听说的。
  包括魏亭彦高考没考上的事儿,也是赵大妈说的。
  恢复高考以后,魏亭彦第一时间就报名参加考试了。
  结果第一次没考上,不光没考上,满分四百分的总分,魏亭彦只考了两百分,距离录取线差了好大一截呢。
  成绩出来之后,魏亭彦很是怀疑了一阵子,他觉得自己不可能会考这么低的分,因为这个,他还跑到教育局去闹了一通吗,怀疑教育局的人把他的考试成绩给换了。
  事儿闹得挺大,最后市长都关注了这件事,教育局迫于压力,严格的调查了一通,发现魏亭彦成绩一点问题都没有,他确实就考了这么低的分。
  不过魏亭彦倒也没有白闹,因为他闹事,教育局详查的时候,确实发现了一起领导家孩子调换成绩作弊的事情。
  虽然魏亭彦丢人了,但他也救了一个差点被换成绩的可怜人啊!
  魏亭彦闹了一场,丢人丢出了名,不过他倒是没有放弃,第二次高考,他也报名了。
  当然,他第二次也没考上。
  白思思那么信任魏亭彦的一个人,都忍不住劝魏亭彦别考了。
  但魏亭彦就是不听,考大学对他来说已经不是为了追逐自己的大学梦了,更是他一雪前耻的证明。
  他为了这个,连工作都不干了,说是有工作分心,前两次才一直考不上。他把工作传给白思思,自己开始闷在家里苦读,说是要参加七九年的第三次高考。
  结果第三次也没考上,也不知道他还打不打算参加第四次考试呢。
  不过文绮觉得他下一次也够呛。
  不是她看不上魏亭彦,是这人真不行呀,真不行。
  七年过去了,还是一样的不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