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七零路人甲的吃瓜日常> 七零路人甲的吃瓜日常 第134节

七零路人甲的吃瓜日常 第134节

  白思思:“对呀,我跟魏亭彦结婚了,我们都领证了。”
  说到这儿,白思思自豪的挺了挺身子。
  她跟魏亭彦可是领证了的,是合法夫妻了呢!
  “那,恭喜啊,恭喜你们俩结婚。”邻居大妈反应了一会儿说道。
  听到这话,白思思脸上绽放出一个笑容来:“嗯,谢谢。”
  邻居大妈:“哈哈,那什么,你先自己转悠转悠,我有点事,先走了哈。”
  她说完,转身匆匆的下楼,到楼下院里的大柳树下,瞪着眼睛对树下乘凉的人群说:“大消息!你们都不知道,魏家大小子,魏亭彦,结婚了!跟那天那个,在咱们院这跳楼那个姑娘结婚了!”
  “什么?!”
  “真的!刚才那姑娘亲口跟我说的,她跟魏亭彦都领证了!”
  “我滴妈耶!”
  “这什么时候的事儿啊,怎么老魏家都没给大家信儿呢?”
  “不是,那姑娘都过来了,是什么意思啊,他们俩不办婚礼了?”
  “那肯定不办了呗,老魏家现在这情况,也不方便办婚礼吧?”
  “这倒是……”
  大家伙议论纷纷,等魏亭彦下班回来还不等进家门,就从邻居那知道白思思过来的消息。
  他烦躁的抓了把头发。
  白思思这是要干什么?
  他不是跟白思思说过了吗,等他把家里的事儿处理完,会去接她的,她自己跑过来干什么?来给他添乱吗?
  魏亭彦一脸不耐的打发走了上前来恭喜他的邻居,接着回了家。
  白思思就在家里等着魏亭彦回来呢,一听到开门的声音,立马从屋里跑出来,她冲出来,一把抱住魏亭彦。
  “亭彦我好想你。我在家等了你好几天,你一直没来接我,我太想你了,就自己过来了。你想不想我?”
  魏亭彦心里本来带着郁气,但听到白思思这话,不由得又心软了。
  白思思有什么错呢,她只是太爱他了。
  他伸手搂住白思思肩膀,轻轻拍了拍说:“我也不是不想接你,只是前两天家里的事情太多了,没顾上。”
  白思思:“我知道,我就知道你不是不想接我。没关系的亭彦,我没生气。”
  她一边说着,一边伸手抚向魏亭彦脸上,看着魏亭彦眼下的深青,她心疼的说:“你这两天肯定没休息好吧。”
  魏亭彦叹口气:“可不是。”
  这几天他一直在劝他妈不要离婚,劝的心累憔悴,根本休息不好。
  白思思推了推魏亭彦:“那你去,你现在去休息,我给你做饭去。”
  魏亭彦:“你?做饭?”
  他不放心的说:“你知道我家东西都放在哪了吗?”
  白思思:“知道,我刚才都去厨房看过了。”
  魏亭彦想了想,点头:“那行,你去做吧,我睡回去。”
  他松开白思思,进了屋子。
  白思思撸起袖子进了厨房,她在厨房里扫视了一圈,眼睛盯上墙角的白菜,决定简单炒个白菜。
  白思思拿上白菜到外面走廊上洗菜,水池子边上围着一圈人,本来在叽叽喳喳的说话,在看到白思思的身影后,这群人下意识闭上了嘴。
  白思思也没在意她们的反应,自顾自的忙活着,有几个大妈看见白思思一只手费力的洗菜,不由得面露同情,其中一个大妈忍不住开口说了句。
  “魏亭彦家的,魏亭彦和你婆婆呢,他们怎么不出来干活?”反而让你一个手受伤的出来干活?
  问话的大妈话还没说完,就看白思思一脸幸福的笑着说:“亭彦和我婆婆在屋里休息呢,亭彦这几天太忙了,都没有休息好,我心疼他,让他在屋里休息呢。”
  听到这话,几个大妈脸上的同情都收了回去,开口问话的大妈也把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这还问什么呢。
  她超爱。
  一点也不觉得魏亭彦和魏母让她一个胳膊受伤的人干活,有什么不好的。
  第80章 感谢信 白思思嫁出去后,……
  白思思嫁出去后, 院里迎来了一段难得的消停时光。没有白思思吵吵闹闹,孙旭东终于舒服了,不用再照顾白思思的孙母也终于清闲了下来。
  倒是赵大妈有些遗憾。
  白思思不在, 院里可以看的热闹都少了, 她出去跟老姐们儿都没话说了。
  文绮就没有赵大妈这个困扰了, 因为她脑海里的系统,会给她播报白思思的近况。
  “宿主, 今天魏亭彦他妈用打扫卫生的借口让白思思洗了二十多件衣服,还有四套床单被罩,还让她洗了两个冬天的门帘子。”
  文绮:“不是, 白思思她人型洗衣机啊, 一天把这些都洗完了?”
  不说二十多件衣服, 和床单被罩了, 就说冬天的门帘子,北城的冬天冷, 家家户户用的都是那种厚门帘子, 一个门帘子十多斤重, 比得上一个大被子了。
  白思思一个人把这些都洗完了?
  系统给了肯定的答复:“是的,宿主。”
  “她……她可真厉害。”
  文绮感慨了一句,又替孙母有些不值,白思思在孙家的时候,孙母没让白思思干过一点活, 恨不得连吃饭都是直接端到白思思嘴边。她瞅着白思思对孙母也没有多少感谢之情,这会儿魏母这么为难她,她却也甘之若饴。
  真是……
  文绮正感慨着呢,就看孙母和孙旭东拎着个包袱往外走,文绮愣了一下, 问:“孙大妈,你们这个点要出门啊?”
  这会儿都快吃晚饭了,这个点出门不太合适吧?
  孙母:“嗐,不出门,我跟你旭东哥去思思婆家看看她去。”
  她说:“原本今天思思该回门的,我在家等了一天,都没等着她的影,就打算跟你旭东哥过去看看怎么回事。”
  三朝回门。
  要按白思思和魏亭彦正经领证的日子,回门的日子早就过了,不过要是按白思思搬到魏家开始算,今天刚好第三天,也就是回门的日子。
  所以孙母等了一天,都没看见白思思回来,心里正着急呢。
  她跟文绮打了个招呼,说:“那什么,文绮,我和你旭东哥着急去看思思,就先不跟你说了,等改天有空咱们再聊哈。”
  她说完,跟孙旭东脚步匆匆的就离开了。
  文绮看着他们的背影心说:白思思忙着当洗衣机呢,哪有功夫回门啊。
  不过她可没多嘴跟孙家母子两个说什么,她算是看明白了,这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儿。
  白思思愿意挨魏家的打,不管魏家人怎么为难她,她都不在意,硬是要嫁给魏亭彦。孙家的人也一样,不管白思思对他们怎么样,他们也硬是要对白思思好,来报恩。
  文绮没多关注孙家母子,只知道这两个人一脸忧心忡忡的去了魏家,过了两个来小时,又一脸生气的回来了。
  不用猜都知道,他们肯定是因为白思思在魏家被魏母刁难所以生气了。
  不过还是那句话,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白思思自己愿意,他们也管不了。
  所以他们即使生气,也只能憋着。
  转天早上文绮上班走,就听见赵大妈在八卦孙家母子的事儿。
  “哎,你们不知道啊,老孙昨天和孙旭东去白思思婆家了,结果发现呀,白思思那婆家对白思思一点都不好,这给老孙气得啊,她差点就想把白思思带回来了,没成想人家白思思不愿意跟她回来……”
  文绮:看吧,她果然没有猜错。
  赵大妈那边还叭叭的说着呢,文绮却没有再听下去。
  这会儿都到上班点儿了,她再不走今天上班就要迟到了。
  文绮快步除了大门,跟等着她上班的苏静怡一块往报社走。
  今天比较特殊,文绮脚刚一踏进办公室,就听负责读者来信的小余举着一封信凑上来。
  “文绮你可来了!t”
  文绮指着自己鼻子:“等我?”
  小余:“对!就等你呢!”
  小余把文绮拽到他办公桌前说:“你看看这是什么,给你寄的感谢信!”
  文绮睁大眼睛,她眼神看向桌子上的信件:“给我的?”
  小余:“对,给你的感谢信!你快看看吧!”
  文绮有些激动的拿起信纸,这还是她第一次收到读者来信呢,还是感谢信?
  她一目十行,飞快的阅读起信上的内容,这封信不算长,总共才只有十几行。
  信是以一个初中女学生的口吻写的,女学生在信里认真的感谢文绮,说文绮她们健康专栏的报道救了她妈妈和弟弟的命。来信人在信里说她妈妈已经怀孕八个月了,之前孕中一切正常,但是在最近一段时间,她的胎动突然频繁了起来,最近两天还会有不舒服的感觉。来信人的妈妈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倒是来信人听说这个情况,想到了上一期健康专栏关于脐带绕颈的科普,一下就紧张了起来。在来信人强烈的要求下,来信人的家里人陪来信人妈妈到医院拍了b超,结果检查发现,来信人妈妈肚子里的孩子真的出现了脐带绕颈的情况!而且是比较危急的情况,检查的医生说胎儿的心跳都已经很微弱了,幸好他们来医院拍b超了,不然再晚一点,孩子可能就死亡了。如果孩子真的死在产妇肚子里,那对于产妇的身体和精神也是很大的打击。来信人妈妈被送进医院之后,医生很快为她做了剖腹产手术,现在来信人弟弟已经安全出生了,来信人妈妈身体也没有事情了。所以来信人觉得自己妈妈和弟弟的命都是被文绮的报道救了,特意来感谢文绮的。
  文绮看完信,整个人都有些飘飘然,她恍惚的抬头,对小余说:“余哥,你看见没,这封信上说我的报道救了两个人的命诶!”
  “她还说我写的报道是最好,最有用的报道,说我是最了不起的记者。”
  饶是文绮一向是个自信的小姑娘,这会儿都有点被突如其来的夸奖冲昏了头脑。
  小余看她这样,忍不住笑了。
  他笑着说:“对,你是最了不起的记者!”
  文绮脸上绽放出一个灿烂的笑容,她客气的回了句:“小余哥,你也一样。”
  小余:“……”
  “那我还是没有你了不起。”小余打趣了一句,表情认真的说:“不过说真的,你那个栏目做的真的挺好的,我妈一个不爱看报的人,都会特意翻到你的那个栏目看。之前你们栏目不是说大蒜有杀菌作用,春天可以吃吗,因为这个,我妈她逼着我们全家每天早上生啃大蒜。真的生啃,什么都不配,就光吃打算,这给我辣的。不过辣虽辣,但是这玩意还真有用,以前我年年春天忽冷忽热的都要感冒一回,但今年我没感冒。我家里也没人感冒!”
  听到小余的话,办公室的其他人都凑了过来,小余点了点头说:“是啊,文绮她们那个栏目做的真的不错。我小姑子家孩子前段时间一直哭闹不止,还不吃奶,她婆婆说孩子是魇着了,还说要找个会看事儿的神婆驱驱。还是我看见她家孩子嘴巴里面长了一圈跟奶渍一样的白色的斑片,我去擦还擦不掉,就想起你们专栏写过婴幼儿常见的鹅口疮,赶紧让我小姑子带孩子去医院了。她到医院一检查,孩子就是得了鹅口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