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王小玲眼前一亮,种田不好学,砍柴应该容易很多。
  “爹,我也要去。”王小玲屁颠屁颠跟上王爹的脚步。
  王爹刀起树枝落,刷刷刷,两三分钟,就砍好一捆柴,再用一根枝杈,拧巴拧巴将柴捆成一捆。王小玲直接看呆了,这也太厉害了吧,是因为做木匠的关系吗?
  王小玲看着那个高大的背影,觉得她爹真是厉害。这这这砍柴她能学会吗?王小玲试着搬搬一捆柴,纹丝不动,这重量,快赶上她背包里的石头了吧。
  一刻钟后,王爹担起一担砍好的柴往家走去,柴上还挂着水珠,树叶上也有水珠,目测得有一百多斤。
  王小玲咽了咽口水问道:“爹,您能抓到兔子,打到野鸡吗?”美大叔这么厉害,也许可以打死野猪。
  王爹慈爱的摸了摸她的头,笑问:“我家大丫想吃肉了?”
  王小玲条件反射的点了点头,又赶紧摇了摇头道:“小玲不想。”
  回家路上,王小玲慢慢吞吞的走着,早就见不到王爹的背影,种田砍柴,真是任重而道远呀。
  取出切好的鸡食,王小玲开始喂鸡,喂鸡很简单,将蕨菜末丢到鸡的面前即可,王小玲无精打采的喂着鸡。
  第七章 认识草药
  “大丫,快来看看,这是什么?”屋前传来王爹的喊声,这个落后的地方,通信基本靠吼。
  赶紧丢完盆里的鸡食,王小玲跑到屋前一看,王爹手里提着一块肉,带皮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用一根干稻草穿着拎在王爹手里,看到王小玲看过来,王爹摇了摇手上的肉。
  瞬间,王小玲被感动了。不是,王大叔你挣多少钱?咱家有多少钱?你要养我和弟弟,娘还有孕在身,家里马上就要添新人口了,那么多要钱的地方,怎么能乱花钱呢?
  不是!这些都不能说,不能问,不能玩穿越,会死人的。
  “我是小玲!”王小玲扭过头去,不想让王爹发现眼中复杂的情绪。
  中午的饭菜是林氏准备的,特别丰盛,青笋炒肉片,肉汤,炒青菜,米饭。一家人在一起吃得特别开心。
  肥肉比较受欢迎,应是缺少能量的身体需要摄入更多的热量,王爹干体力活需要热量,王妈孕妇需要营养,王小弟长身体也需要营养。
  虽然肉不是专门为王小玲买的,但王小玲还是觉得特别暖心,吃了几片瘦肉,现代的王小玲还是对肥肉下不去口,用肉汤泡了两碗米饭吃光,这顿饭是王小玲穿越以来吃得最好最饱的一顿饭。
  饭后午休,王小玲躺在床上,暗自给自己做心理建设,王小玲呀王小玲,这几片肉就能把你收买吗?你又不是没有吃过肉,可心理就是挺感动的。真想对着王爹王妈大吼:“姐我吃过的猪肉比你们见过的猪跑还要多,两片肉算什么!算什么!姐姐我才不在乎!”
  不过有家的感觉还真好,做个村姑也不错,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穿越年纪变小了,智商也跟着变低了。
  下午,王爹开始翻地种菜,王小玲帮忙递菜的幼苗,王小弟在翻过的地里抓蚯蚓喂鸡。经过一下午的努力,在王爹的孜孜教诲下,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王小玲终于认识了黄瓜苗、辣椒苗、豆角苗、南瓜苗、丝瓜苗、地瓜苗、茄子苗等很多种蔬菜幼苗,施肥用的家里人禽畜等的排泄物。
  栽种好幼苗后,王爹在会长藤的幼苗边上插上小竹竿,据说这些小苗很快就能长大,爬上这些竹竿,王小玲拭目以待。
  王小玲觉得这个活她也能干,翻地可以穿鞋、施肥栽苗可以用工具,插竹竿也容易,大不了将所有的幼苗边上都插上一根。
  晚间,王小弟回到了自己房间休息,王爹王妈一间房,王小玲从听墙角得来的信息总结如下。
  镇上有个富户准备嫁女,王爹在镇上给人做陪嫁用的家具,箱子柜子椅子等,由于工期比较紧张,要从天亮做到天黑,包吃包住,自带工具,树木东家准备,一天二十文铜钱的工钱。
  天黑路难行,为了安全,王爹住在东家。这个活已经做了半个多月,大约还要做一个月,期间还会回家一天照顾家里的农活,下家的活也已有预约,给本村富户做床,离家很近,每天都可以照顾到家里,那时林氏怀孕也快7个月了。
  一千文铜钱等于一两银子,肉是二十文铜钱一斤,自己家应该还有三五两银子的存款。算不上特穷,日子简简单单还能过得去。
  王爹第二天一早天还没有亮就离家去上工了。
  王小玲和王小弟又多两项工作,给菜地浇水和施肥。
  王爹走后,王小玲恢复了规律的锻炼身体,每天早晚练习瑜伽、搬了两块小石头在房间当哑铃练习臂力。
  每天跑步15公里左右锻炼体能和耐力。剩余的两个竹蜻蜓送给了王小弟,每天卖掉五斤蕨菜,偷吃饭团水团,跑步和快速完成各种繁杂的家务劳动。
  穿越前,王小玲是个宅女,能不出门就不会出门的那种,穿越后,王小玲变成了能不在家就不会在家的野猫。
  开玩笑,以前宅是因为家里吃喝玩乐样样都不缺,现在不宅是因为家里一穷二白啥玩意也没有。
  时间匆匆过去十天,王小玲的积分存到了757,快要突破四位数。身体体能自我感觉良好很多,至少跑2公里都只微微气喘,负重20斤跑2公里回家也可以轻易做到。
  王猎户家周边的猪食被王小玲采得所剩无几,王小玲开始慢慢进入后山。
  这天,王小玲跟往常一样,拎着竹篮进入后山,看到远处有一个中老年男人弯腰在草丛中干着什么,说是中老年,估计也就40多岁,这边人均寿命短,都看起来年纪偏大。
  走近一看,哇!是她的目标人物,王昆王大夫,王小玲的医术识字技能就靠他来点亮了,必须抱大腿。
  “王伯伯,您采药呢?”王小玲靠近王大夫,热情的打招呼。
  “小丫头,你是谁家的呀?”王大夫并未认出王小玲,村里的小姑娘小伙子特别多,王大夫一下认不出来也不奇怪。
  “我是王铁峰家的王小玲,王伯伯,我帮您采药呀?”
  “哦,是大丫呀,好呀,帮伯伯采药会不会耽搁大丫割猪食呀?”
  “不会的,王伯伯,小玲干活可快哩!”王小玲一脸黑线,大丫这小名还真出名。
  在王昆的帮助下,经历了一下午的软磨硬泡,王小玲认识了“止血药草”“降暑药草”“驱寒药草”“驱虫药草”等常用药草。
  这个世界的草药可能与现代的不同,现代遍地常见的夏枯草、车前草、蒲公英、金银花这里都见不到,而这里的“止血药草”“降暑药草”“驱寒药草”“驱虫药草”王小玲前世也是闻所未闻。
  一味药就能治疗相应的病症,不像现代中药开药时,一副药里面有多种药材,每种药材、剂量都不相同。
  简单容易学呀,据王大夫说这些草药洗净晒干煎水服用即可,到冬季山里采不到草药,就需要在有草药的季节采集晒干后,磨成粉保存或制成药丸保存。而判断病症的方式也是望闻问切。
  第八章 制作药粉
  傍晚回到家中后,王小玲去屋后小树林也找到不少草药,“止血药草”“降暑药草”“驱寒药草”“驱虫药草”都有,只是没有后山那么多,采摘了一些药草,王小玲将草药晾在屋前的坪中。
  “大丫,真棒,认识采草药了呀。”林氏见小姑娘下午都没有回家,原来是在捣鼓草药。
  “娘,这些您都认识吗?”
  “娘当然认识呀,这些每家每户都会备着点,平常的小病小痛就熬来喝,大丫前段时间病了喝这个驱寒药就好了呀!大丫忘了吗?还埋怨药苦呢。”
  大丫并没有喝好……王小玲一脸黑线,懒得纠正称呼问题,原来林氏都认识这些草药呀,她白巴结半天王大夫了。
  “那娘亲识字吗?”也许这个技能点亮能有捷径。
  林氏摇头道:“你的两个叔叔是识字的。大叔叔柳树镇上开杂货铺、小叔叔在柳树镇开小餐馆,你爹也不识字。”
  那要学识字,找镇上的叔叔教也可以,得找个机会去叔叔家打杂工。
  王大夫说,磨成粉保存或制成药丸保存,药粉晒干粉碎就好,这个容易,不过没有粉碎机怎么办,这个时代用什么碾药呢?驴子拉磨吗?
  制成药丸,是水丸?好像还有蜜丸?没有蜂蜜,用米糊糊和药搓成丸子?就是药丸?应该就是了?还是要去找王大夫偷师呀。
  第二天一早,王小玲用最快的速度干完要干的杂活后,带着柴刀跑到后山,迅速采摘草药,尽量选择长相更好的草药采摘,尽管用了她能达到的最快的速度,王小玲还是用了近一个时辰的时间,才采了一篮子草药,重量最多四五斤,效率远远比不上割猪食呀。
  带着一篮子草药,王小玲跑了三公里左右到达王大夫家,王大夫正在翻晒昨天采的草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