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99次完美狩猎 第462节
更加查不出什么,毕竟人家本来就没问题。
……
事实上,狩猎樊勇,非常简单。
整个狩猎计划,只有两步。
第一步,由董仲书完成,那就是做统计。
自一个月前开始,董仲书每天按时来到写字楼路边,蹲点观察。
两周下来,他发现。
十四天里,樊勇有12天,下班后,直接开车回家。
而另外2天,下班后,则是步行来到路边,打车不知去了哪里。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平均下来,每七天,樊勇会有一天,下班后,并不会直接回家,而是打车离去。
至此,破绽出现。
第一步完成,董仲书下台,孟严明与刘兵登场。
从那以后,每天下午六点,孟严明与刘兵,就会开上出租车,从路边经过。
由于事先董仲书做过统计,樊勇如果要打车,来到路边的时间,大概在6点20到6点半之间。
所以,出租车出现的时间,就被刻意定在6点25分。
时间,就这么一天天过去。
直到昨天,当樊勇来到路边时,刚好6点25。
也就刚好看到,出租车朝他缓缓驶来。
至此,杀机成,樊勇上车。
上车之后,刘兵迅速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迷药,把樊勇弄晕。
紧接着,就在车内,将樊勇扒光,自己变为替身。
替身人选,是根据体型来的。
相比孟严明,刘兵体型,与樊勇更接近,从而负责担当替身。
等一切准备就绪,开车的孟严明,控制速度,保证与后方警察汽车,有着十米以上距离。
接着,找机会停车。
车辆停靠,刘兵下车,朝烤肉店而去。
但他没有真的进入烤肉店,只是做样子。
等两警员汽车走远,寻找停车位时,刘兵立马转向,快速离去。
最后,在百米外某隐蔽处,再次坐上出租车,消失无踪。
作案经过,就是如此。
但细节方面,依旧做了考量。
比如,董仲书只负责统计,不参与行动。
如此一来,不光安全,还能避免警方关注。
要知道,蹲点观察那段时间,董仲书的车,监控是可以拍到的。
但无所谓。
警方不可能知道这一点,除非开挂。
又比如,出租车行动时,从不在那条路上逗留。
都是一次过。
如果没有遇到樊勇,那就等明天。
总之,同一天内,绝不会在那条路上,出现两次。
如此一来,狩猎成功之前,出租车绝不会被关注。
概率杀人,关键在于赌概率。
既然赌概率,就基本没有刻意安排的地方。
没有刻意安排的地方,也就意味着,作案之后,警方没办法查。
就算查,也查不到什么。
毕竟,所有一切,都不是刻意安排,属于巧合的一类。
既然是巧合,哪来的证据?
……
现在,让我们来算算,狩猎樊勇的成功率,有多大?
大概每七天中,有一天,樊勇下班,并不会直接回家,而是打车离去。
这里,赌他打车,概率为7分之1。
而打车,有两种选择,要么是出租车、要么是网约车。
这里,赌他打出租车,概率为2分之1。
还有,樊勇来到路边,恰好遇到孟严明、刘兵,这也是赌概率。
据统计,樊勇来到路边时间,大概在6点20到6点30之间。
而出租车来到这条路的时间,每次都控制在6点25。
也就是说,樊勇恰好拦下出租车的概率,差不多10分之1。
这么一算,猎杀樊勇,成功率大概为140分之1。
然而,事实上,成功率真的这么低吗?
第488章 :新手法诞生前夕
答案是否定的。
数据上的概率,只是理论数据。
真实情况,还要算上人性、客观环境等条件。
除此之外,如果再加上叠加概率,最后的成功率,将变的不同。
就拿狩猎樊勇来说。
樊勇与朋友聚餐,这个7分之1概率,很难去影响,也不适合干涉。
毕竟,如果刻意安排樊勇朋友约人,势必会留下漏洞,警方也容易查到。
但后续,选择出租车、还是网约车这点,真实概率,其实不止2分之1。
如今是9月初,西康正是秋老虎时节,下午六点,依旧炎热异常。
此等情况下,樊勇站在路边,如果看到出租车,几乎不会选择网约车。
不仅是樊勇,但凡一个正常人,当附近有出租车的情况下,基本不会再花时间等,重新下单约网约车。
还有。
樊勇打车去春华街,去的时候,需要打车。
等吃喝结束,从烤肉店离开,也需要打车回家。
那么,回家这一趟,又是一个机会,还会增加成功率。
如此一来,尽管理论数据上,成功率大概140分之1。
而实际成功率,远超这个数据,估计在十分之一左右。
当然,如果吴影有心,还能继续提高成功率。
只不过,没有必要。
概率杀人的精髓,本就在于赌概率,刻意安排的地方,越少越好。
甚至设计足够巧妙,压根儿没有刻意安排之处。
如果是那样,足以堪称完美犯罪。
举个例子。
一般杀人,情况是这样的。
凶手拿着刀,找到目标,一刀捅死。
而概率杀人,情况是这样的。
凶手不去找目标,而是站在某个位置,朝空气不断捅。
随后,赌运气。
等着目标自己来到刀面前,被一刀捅死。
而想要叠加概率,情况还可以是这样的。
凶手不去找目标,有两个凶手。
两凶手,站在不同位置,朝空气不断捅。
这时候,无论目标主动来到a位置、还是b位置,都会被一刀捅死。
成功率,大大提升。
除此之外,概率杀人,要是操作的好。
很有可能将故意杀人,搞成意外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