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 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 第13节

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 第13节

  当然,这话直接说不行,显得不太厚道,王连长眉眼弯弯,心里有了打算。若是熟悉他的人看见了,一定会叫白露赶紧跑。
  作者有话说:
  第27章 第一个病人
  三个月前坐着东风车来,如今又坐着东风车走,不同的是,这回白露坐到了副驾驶的位置上,感受天差地别。虽然同样颠簸,但少了那些要命的气味,竟然还有几分舒服的感觉。
  骑了两天骡子,白露非常累,上车后调整椅背躺靠着,和司机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太久没声音传来,小战士偏头一看,只见那姑娘靠坐着椅背闭上了,从他这个角度可以看见长长的睫毛和粉嫩的脸盘,头上扎着彝族姑娘们喜爱的五彩绳,煞是好看。只一眼,小战士就不敢再看,尽量把车子开得平稳。
  省军区在离省城六十公里的地方,非常大,周围都是山林,他们是半夜到的,王连长领着白露去了招待所,嘱咐里面的服务员多给白露拎两壶热水,还有炊事班的小战士煮了面条送过来。用王连长的话来说,小姑娘还没成年呢,不管什么事,吃饱睡醒了再说。
  睡着之前,白露还觉得王连长非常体贴,等一觉睡饱,听说了今天的行程,白露就收回了这句话,这特么的是个白切黑啊!
  听听他说的这话:嘴巴讲不如实战演练,不如一边给老首长们按摩一边让来的中医们在警卫员和小战士做练习,一举两得。
  单看这话倒是没错,可看看他列出来需要按摩的首长名单,上面没名字,打头的是张副司令,后头一长串从师长到副营长都有,这是来教技术的吗分明就是义诊吧!
  王连长感受到白露的死亡凝视,本就心虚,脸皮再厚也有几分不好意思:“这不是咱们军区太大了嘛,沈知青你是不晓得,这几年虽说没有仗打了,但咱们的战士可从来没闲过,又是开渠又是建水库的,都泡在水里,一个个风湿可严重了,也不是让你全部看完,尽量,咱们尽量啊。”
  白露知道王连长在卖惨,但他也没瞎说,云省特殊的自然气候注定了容易夏天涝其他时候旱。建国之后,国家在云省修建了不少水库和大渠,大部分都是有战士参与的。再加上泥石流救灾等情况,明明是一个干燥的省份,得风湿病的人却不少。
  “那开始吧,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制药厂那边还有一大堆事儿等着我,我也不能保证能看多少人。还有,教我肯定认真教,但能学多少,得看他们自己。”
  这时候中医的处境不好,很多人都下放了,不管是地方医院还是部队,西医尤其看不上中医。不管是为了减少麻烦还是其他原因,很多中医出身的孩子,在入行前都转学了西医。整个部队医院都找了一遍,只来了两人,但学习按摩的小护士挺多,足有十三个。
  首长们忙,自然不可能一个个等着,王连长亲自带着白露,先去找刘副司令。路上,白露问了两个医生的传承,男的叫李溪,今年29,李家世代都是中医,如今技术最好的一位是他隔了两房的堂爷爷,在一位大领导身边,因着这个原因,李家没有受到波及,在一群师兄妹都去学西医的情况下,他依旧在坚持中医,擅长外伤正骨。是个沉默寡言的小伙子,问一句答一句但态度端正,并没有因为白露年纪就轻视她。
  女的叫张素,27岁,听说是军医院院长收养的烈孤,后来发现这孩子更喜欢中医,就拜了院长一位老友为师,她师父擅长调理肺脏,她天赋佳,学的不错。老战士们打战的时候压力大,抽烟的尤其多,年纪大了后,肺部多多少少都需要调理。
  张素比较健谈,一边走一边和白露讨教病例方子,两人就着她遇见的疑难杂症引经据典,从《皇帝内经》到《温病条例》,张素提了,白露就能接过去,李溪时不时的也会接几句,把周围的王连长和小战士们听得头大如斗。
  瞧着这样的架势,王连长笑得越发憨厚了。
  白露其实也挺意外的,她年纪小,还是野路子出身,师娘家里虽然几代行医,但在业界属于默默无闻的状态。当然,白露真正学习医术是穿越后,她祖父是国手级别的,还有交易空间这个作弊器。但是张素和李溪不知道啊,在他们知晓的资料中,白露就是一个乡野出身的赤脚大夫。
  作为出身名门的前辈,他们不是应该质疑她针对她打压她,叫她知道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吗这可不只是戏剧作品桥段,白露前世在中医圈子里也是吃过好几次这种瓜,甚至她本人也遇见过的。
  其实白露不晓得,这样的人不是没有,领导们的风湿病年年犯,西医在这方面不擅长,哪怕是几十年后,采取的也是药物镇痛和手术。而如今,止痛药成了主流。
  这些药虽然治标不治本还有副作用,但首长们都忙,哪里管得了这些。每年雨季之前,医院都要备不少止痛药。
  今年来拿药的人骤然减少,医院这边觉得奇怪,询问之下,自然晓得了去痹丸。李溪张素及另外两位中医倒是晓得,但大家关系一般,这种事他们也不会乱说。
  在白露提出要来传授针灸和按摩手法之后,王连长第一时间打电话把这件事和张达成汇报,张达成很上心。都说人老成精,医院的那点儿事情他门里清。要说他本人,他其实更信任中西,我们传承了那么多年的东西,救过无数人,怎么可能是封建迷信,但大环境就是这样,实属无奈。
  其他事情他管不了,但这事儿是他一力主导的。在自己的地盘上,要是人家小姑娘抱着善心来传授独门秘技还被找茬羞辱,那不用木金凤拿着鞭子来找他麻烦,他自个儿都能挖个洞钻进去。
  所以这选人一事是张副司令亲自盯着的,他连中医门诊那个有些本事却孤高子傲的专业选手都没要,选出了李溪和张素这么两个虽然是中医,却不是一个学科的人来,就是为了让沈白露放心。
  至于沈白露的技术,他从来没有怀疑过,木金凤那人从不说大话,这点,张成达对她有迷之自信。
  张素是个聪明人,在聊天信息中,便假装无意识的透露出这点。白露对省军区的领导,尤其是张成达好感度大增。
  张副司令的大名如雷贯耳,多是他的能力和政绩,见到这人后,白露发现,这原来还是个帅老头子。别看他脸上长了皱纹,头发也大半花白,但身上的精气神却尤其好,特别是剑眉下的那一双利眼,好似能看透人心。
  人长得严肃,态度却和蔼可亲,听说警卫员报告白露来了,还亲自出来迎接了几步,先是问一路上怎么样,睡得好不好,三句话不到,就开始问金凤奶奶的情况。得,这是沾了金凤奶奶的光呢,白露心中了然,还是大体说了一下金凤奶奶的情况。
  “阿奶虽然有不少旧伤,但她身体底子不错,这些年一直坚持锻炼,虽然每年雨季旧伤复发,但其他老年人容易患的病痛却没有。眼下陈业华每天给她做针灸按摩,情况已经大好,只是身体里的两片弹片,我看过,确实不适合取出来,要多受些罪。”
  “那弹片还是替我受的呢,当年要不是金凤阿姐把我扑倒,这世上哪还有什么张成达。”张副司令感叹一句,白露这才晓得这件事,她虽然阅历足够,但在这样的老人跟前,还是露出端倪。张成达便晓得,木金凤没有和小姑娘说过这事,也是,她那样洒脱的人,从来都不在意这些。
  知道今天任务重,寒暄了几句,白露边上手给张成达诊脉。她诊断完,也没说结论,而是让李溪和张素来诊。他们二人虽然精通的是外科和肺脏调理,但中医在起步学习的时候,是不分这些的。
  除了诊脉,两人还看了张成达的舌头,询问了近几日的感受。两人诊断完,跟白露说了自家的结论,白露在一旁看得连连点头,虽然有很多不尽之处,但总体上来说不错,眼里尽是满意之色。
  “副司令四肢,尤其双下肢有周期性疼痛,尤其双下肢反复发作,多在受凉或者疲乏后引发。疼痛时关节痛胀有凉麻感,头晕苦干不出汗,脉浮紧。
  你们说的这些都没错,是典型的中医痹症,但距离张副司令服用去痹丸已经有半月,效果比起木家堡几位病患严重许多,我个人更倾向于,这是急性风湿症造成的后遗症,如果我没猜错,张副司令的双下肢应该受过极寒侵蚀,短期内下肢冷麻不能站立,甚至出现瘫痪迹象。
  当时应该是有比较厉害的医生给张副司令施针急救过,但在治疗的过程中,情况不断反复,所以效果大打折扣,哪怕后期经过不少药物的调理,依旧外邪郁闭,阻滞经络,长期凝聚不解。”
  说实话,张副司令如今还能在岗位上发光发热,白露都觉得这是个奇迹。
  作者有话说:
  第28章 好苗子被毁了
  “我爬过雪山走过草地。”这不是什么秘密,张成达抽了一支烟,拿在手上没点燃,继续道:
  “大雪一直断断续续的下,两只脚踩在雪里久了,疼都感觉不到喽,全靠着一股气在撑。有一天晚上我们的雪洞塌了,砸在我脚上,当时就没有知觉,我以为我活不成了,那会儿跟在我身边的战友里有个老中医,他一直给我们打气,哈着手给我扎针,还把藏了一路的秘药给我吃了,靠着这口气,才走出来。”
  那会儿他还年轻,但老医生已经年近五十了,遭了这一场,身体便不太行,十多年前就去世了。也是在他去世后,张成达的腿脚每年都要住一回院,整个雨季都靠止疼药撑着。
  《素问。痹病论》里说:“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渣,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
  去痹丸是针对普通型的风湿病和老寒腿的,张成达这个情况有些不一样,虽然也能治疗,但效果达不到最好。白露打算给他另外配药,但药方这方面,她没打算捐献,所以没和李溪张素两人深聊,只聊了些新药的主疗方向和注意事项。
  “这副药里有毒的药物有好几味,容易相冲的药也有几味。待会儿我会全部写下了,你们要注意张副司令平时的饮食。还有,张副司令能熬到如今身体还未出现急症,是因为他本身內俯里的病症少,但如今肺部已经有些轻症,这点张素的感受应该更深,这方面你是专家。我的建议是,最好还是把烟戒了。”
  见提起这个张成达脸上的尴尬和张素的无奈,白露了然,没在这个话题上过多纠缠:“你们可以先讨论一下,我先教按摩手法,做完一套,我们再施针。”
  比起两个医生的专业,护士对中医的认知度就层参差不齐。这个时候重男轻女的人比较多,很多女性一辈子困在后宅只会做家务女红,当年的战地护士基本是现教现上手,解放后虽然成立了护士学校,但教的都是西医护理,张成达还是挑着听话耐性好的来挑,一半人都没有中医基础。
  这种集体培训自然不可能像教陈业华那样仔细,白露直接上手:“在按摩穴位之前,先用这个指法推一遍,舒缓表层的皮肤,从这个穴位开始,由浅入深,每个病患的情况不一样,所以在按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病人的感受,尤其是一些骨质疏松的老年人,避免过力使病人受伤。”
  白露一边说一边按,随着力道加重,日渐麻木的腿上感受到了暖流,非常舒服,张成达眯起眼来享受。
  一整套手法下来,用了近半个小时,从张成达那安逸的神情上就可以看出效果非常好。白露洗了手,把木家堡知青们帮忙抄写的书籍一人发了一本。
  “这上面穴位大全和有我要教的几套按摩的具体顺序、力道和注意事项,接下来我要给张副司令针灸,大约需要一个小时,你们就在旁边看资料,有什么不懂的,晚上我会抽出半个小时来给你们解答。”
  李溪和张素会针灸的基本手法,也经常给病人做针灸,白露只需要教授这套针法,但这也不容易,针灸为什么被那些人打成封建迷信,就是因为哪怕是一样的病症,但因为病患身体的情形,每一根针的落针深浅力道都不一样,而这个东西只可意会。不明白的人,再怎么学业学不明白。
  李溪和张素虽不是天才,但天赋也算不错。在针灸的同时还要分心教学生,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好在白露回来之前也带过不少学生,有了经验,一个教,两个学,警卫员拿着笔记本在旁边一边听一边记录,尤其是一些注意事项,记得非常认真。除了坐在旁边等得无聊玩手指的王连长,气氛十分和谐。
  一套针走下来很累,虽然王连长想压榨白露多干点活,但在连续给五个首长针灸按摩后,看着白露疲倦的脸,便叫停了今天的行程。
  “第一次施针都是这样的,需要全方位的唤醒穴位,等到后面就可以逐渐减少。”在去食堂的路上,白露跟张素聊天,今天的几人里,像张成达那样严重的仅此一人,后面几人都不算太严重。
  “在王原首长身上用的那套针法是最基础适合轻症的,不涉及死穴,战士们训练后出现的疲劳也能用,你们两个基本功扎实,这套针法不会出错。等以后我走了,你们可以找普通的小战士们联系这套针法,针灸这东西么,虽说需要天分,但熟能生巧也是必不可少的。”
  两人今天的练习是在白露的指导下,对警卫员和护士姑娘们进行的。他们有基础,顶多就是效果没有那么好,不至于把人扎出毛病。
  张成达固执是固执了些,但选人的眼光是真不错,一天下来,十几个小护士都没有怨言。倒是张素二人挺过意不去的。
  吃过饭,白露回招待所拿上大包裹,又找到了王连长。
  “这是寨子里的村民请我捎带的东西,要麻烦王连长陪我再去张副司令那儿一趟。”东西还是早些交出去,万一薛承曦有东西要捎回去,也有个准备的时间不是。
  王连长早就晓得张副司令和木家堡有旧,满口答应下来就带着白露往家属院走。
  这边有楼房也有小平层,张成达住在一套带院子的小平层里,警卫员小赵听见了来开门,见是二人有些紧张,生怕是副司令的腿有什么问题。白露连忙解释是来送东西的,小赵这才松了口气,连忙让两人进去。
  不知道是不是独居的原因,张成达家里和办公室没多大区别,院子里只在东北角种有一棵遮阴的常青树,底下摆着套石桌,上都还有本书。院子里有一个非常大的演练沙盘,白露愁了一眼,完全看不懂。
  白露说明来意,张成达也不意外,只是有些难办。
  “承曦那边不太好进去,不过下周二我有趟公干过去,可以把包裹捎过去。他们那边查得可比我们这儿还严吗,你安心待几天。”现在才周五,还有好几天呢。
  薛承曦所在的研究和部队有些关系,属于保密性质的,虽然不知道是哪个级别,但白露肯定进不去。
  “你帮我告诉他木家堡最近的变化就好,木年大当……木年大队长的身体调养得不错,木月还给薛家爷爷奶奶寄了不少药品个东西过去。等她有空了也会去看望两位老人,让他不同担心,好好照顾自己,报效祖国,有什么东西能寄回去的就带出来我帮着寄回去。”
  白露说完这些话感觉怪怪的。
  这些话都是木月教白露说的,遇上弟弟的事,她都变得啰嗦起来,生怕薛承曦不放在心上,写了信件不算,还非要白露重复一遍。
  张成达慈爱的看着白露,表示一定会把话带到。
  接下来的几天,白露就按着王连长的名单,给各位干部做治疗。深感第一天来回浪费时间的王连长在领导们办公楼上收拾出来一间会议室,整了两张行军床来,作为白露的临时治疗室。还派了四个后勤的小战士给他使唤。
  白露对这样的安排挺满意,这毕竟是军营,如非必要,她并不想乱走惹麻烦。
  王连长安排的病人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干部,张成达是情况最严重的一个,其他的在服用去痹丸的这段时间,病情已经有好转,只不过风湿病容易复发,去痹丸对症人数太多,白露便没有重新给他们开药,而是交代了一些饮食生活习惯,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针灸和按摩的教导上。
  张素的天赋比一般人好些,达不到天才的地步,但她真的非常勤奋,才跟着白露三天,笔记本已经记录得密密麻麻。当天犯过的错误,她晚上回去会不断的复习,很少再犯第二次,进度比李溪快些。两人本就有底子,这几天下来,基本掌握了三套针法,遇上症状轻些的,白露已经让他们上手来治疗,她在旁边指导。
  护士里有个叫梅芳的让白露觉得非常可惜,她是这一批人里年纪最大的,今年已经45,学得扎实认真,但还是和陈业华一样。气血两虚,平时看上去没什么,但到了按摩手法的最后三分之一,力道就跟不上了。而且她年纪大了,已经有骨质疏松的症状,不像陈业华那样还能补回来。
  在这个人均贫血营养不良的年代,梅兰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结束了当天的课程之后,白露让小战士们在外等候,把学员留在会议室里,拿出了之前整理的脉案。
  这些小姑娘是张成达挑选出来脾气好的,但有时候脾气好也不代表是好事,往往和软弱可欺挂钩。像梅芳,她明明出身城市工人家庭,家里还有一个大伯在军队发展得不错,自身也做到了一个科室的护士长。
  这样的女性,不管在哪个时代都算是不错的了。可竟然因为嫁了一个出身重男轻女重灾区出来的农村兵,婚后被公婆丈夫压着生儿子,在已经生育五个女儿的情况下,三年前,以43岁的高龄又生下一个女儿。
  一个好好的苗子,没有遇上就算了,偏偏遇上了还被毁了,白露只是一个医生,不是神,梅芳这样的情况已经没办法了,虽然有天赋,但最后起到的作用,还不如那些天分一般的小护士,挺遗憾的。
  作者有话说:
  求个收藏,么么哒
  第29章 突发状况
  重生回来后,白露数次考虑过她想要做些什么。穿越之前,她的梦想就是吃饱穿暖,穿越之后,每天被爷爷逼着学习,曾经也无数次的想过上富二代那种躺平的咸鱼生活。
  这个时代虽然艰难,但她知道以后的发展,还有金手指,很容易就能达到这个梦想。她只要维持着现在木家堡制药厂的规模,把住了手上的配方,等以后能自己开厂了,大把的钞票就能进入口袋。
  可爷爷在国际交流会上被偷国抢国医生气得颤抖,对方趾高气扬、普通百姓提起中医满脸鄙夷说是骗子的画面总会时不时的就出现在脑海里。
  “终究还是没有那个躺平的命啊。”
  白露自嘲一声,把中医发扬光大,哪个学中医的没有这个梦想。但这个梦想哪里有那么容易实现,医学和其他行业是不一样的,比如互联网,哪怕大众们每天都要各种骂某些大厂,但其实大家对他们的技术是信服的。
  可中医呢,一个人优秀的老中医哪怕救了一千个人,但除了这一千个人外的其他人只要没有受到治疗,那么他对中医的态度都是持怀疑的。如果他遇见一个技术不好的中医,他还会怀疑你救的这一千个人是虚假宣传,从而完全推翻中医。
  一个西医没有治好病人,病人会怀疑这个医生不行,顶多怀疑这家医院不行很少有人怀疑西医不行。但一个中医没有治好病人,病人却会怀疑整个中医体系。虽然不是百分之百,但起码有一半以上的人是这样的。
  要想发扬中医,中药只是辅助,因为中药和中医在几十年之后已经被普通人割裂开了,他们不信任中医,去药店买药却喜欢买中药。
  唯有培养有真才实学的医生,把医术传承下去,才是发扬中医的出路。
  但这门学问,实在太看重天赋了。这就是为什么白露在陈业华惊现天赋后惊喜,梅芳身体被破坏后遗憾的原因。
  哪怕不是全面之才,只是推拿正骨之术,那也是不容易遇见的好苗子。但凡梅芳身体没坏,或者她这天赋出现在其他几个年轻人身上,白露都愿意多传授一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