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尽管谢维等人努力坚持,但是面对异常凶猛的敌人,仍旧难以在短时间内结束战局。
  幸好,敌人被城外的大军拖住,一时片刻也无力再去攻城。
  僵持的战局,直到傍晚时分,又一支军队的加入,才得以改善。
  “报!”
  “将军,刘将军带人驰援!”
  一名传讯兵,突然从前线飞驰过来上报。
  谢维大喜:“是刘武带兵回来了?”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谢维再次命人调整了战局布置,尽量安排人同刘武进行左右夹击。
  在刘武和谢维双方的默契配合之下,天黑之前,敌人终于退军了。
  中军大营中,谢维和刘武等人会面,此时众人终于得知,这次来军并不是晋国的援军。而是早已等候在一旁,妄图趁着宁晋两国交战,做个黄雀的陇右道石氏。
  早在宁晋二国开战之前,晋国就向陇右道提出过结盟的邀约,可是陇右道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拒绝了。
  现在众人才知道,他们并不是不想同宁国为敌,而是想趁着大战后两国损耗,占取更大的利益。
  这次击退陇右道的军队后,宁军有了喘息的时间,休整一天后,又联系了何田驻守在洛阳的军队,总算是将石氏的军队彻底击退。
  接下来的时间,谢维一边让人向远在杭州的郁宁传报,一边继续在晋都周围收复其余的城池。
  等到郁宁三月份来到晋都的时候,晋都周围的关内道和河东道基本都在宁军的掌控之下了。
  晋国残余的势力已经退守至更北边的河北道地区。
  郁宁随着谢维等人进入晋都城中,城内的街道已经收拾干净。
  等到这次跟着郁宁而来的工人建立好水泥工坊,就可以重建这座旧都了。
  “这段时间,你们辛苦了!”
  众人进入大禹皇宫后,郁宁终于有机会说出了这句话。
  她的目光从眼前面容沧桑更显沉重的谢维、依旧稳重的邢北和沉默的白玉堂以及他们身后的众将士身上一一扫过,深深地向着众人鞠了一躬。
  谢维等人见此,面露激动,单膝跪地道:“为宁国而战!”
  在这片染满宁军鲜血的土地上,郁宁带着众人向着逝去的士兵们,致以最高的敬意,然后又对所有的参战将士进行了封赏。
  最后,他们到底是没有在这座已经完全破损的皇宫中休息,而是去了皇宫附近的一座大宅。
  “查清楚晋国用的火药来源了吗?”
  此时的房间内,只剩下谢维、邢北和白玉堂以及随着郁宁前来的苏浮生和李彦。
  郁宁出发的时候,谢维等人忙于战争,还没来得及审问晋帝,因此郁宁此时还不知道审讯的结果。
  谢维闻言,立刻让负责审讯的白玉堂上前回答。
  白玉堂当即将自己从晋帝林懿和丞相崔斯身上,严刑逼供出的结果,一一道来。
  “居然是大禹朝遗留下来的配方!”
  郁宁听完白玉堂的汇报后,感到十分惊讶。
  她想到了曾经自己离开大禹皇宫的时候发生的事情。
  那一天发生的事情太多,她几乎忽略了当时祯文帝逃亡时,众多宫殿同时倒塌的异常。
  当时情况紧急,她也只以为这是某种机关阵法,完全没有向炸药的方向联想过。
  现在想来,能够同时毁损这么多宫殿暗道,又岂是仅仅的机关术可以做到的。
  不过,当时大禹皇宫中用的炸药也并不完全是晋帝这次用的炸药来源。
  大禹朝虽然初步研发出炸药,但其配方早在庚寅之乱中就已丢失,暗道中所用的炸药,也不过是大禹皇室留下的仅存的库存。
  让晋帝这次使用炸药的根源,还是宁国和晋国交战后,晋国认识到炸药的威力,极力在民间和大禹皇宫中寻找出的庚寅之乱中失传的配方,再加以改良后的产品。
  郁宁深深的叹了口气,果然不能小瞧任何人。
  这世上的聪明人太多了,她虽然有天然的优势,但是这些危险的利器,也保不住哪天就成了别人刺向自己的武器。
  如今,她更是能够理解,为什么系统在武器的兑换上,限制如此之大。
  “晋国这些人,殿下准备怎么处置?”
  见到郁宁迟迟没有后话,谢维不禁再次出声询问。
  郁宁看了看谢维三人,不出意外的从他们的眼中看到了仇恨的目光。
  她沉思了片刻道:“明日午时,于东城门外,当着三军将士的面,斩首示众吧!”
  谢维等人闻言,大松一口气。
  虽然他们也并不认为郁宁会轻易放过晋帝等人,但是清楚的听到这道命令,他们这些日子的忍耐,才算是没有白费。
  因着郁宁等人远道而来,众人接着简单的交谈了几句后,就各自离开。
  第二日,午时时分,郁宁当着三军将士的面,亲自监斩了晋帝等人后,晋国终于宣告灭亡。
  “殿下,如今大禹大部分江山都已经归属宁国,接下来殿下是不是该考虑更进一步了?”
  从刑场回来后,苏浮生单独面见了郁宁。
  闻言,郁宁沉吟片刻道:“苏大人的意思是,称帝?”
  苏浮生微笑着点头。
  称帝……
  这是郁宁最开始参与角逐天下的时候定下的目标之一。
  她没有想到,这一天居然来得如此之快。可是仔细回想,又觉得已经走了好长的路。
  面对这个问题,她难得的有些迟疑。
  “现在称帝,会不会太早了一些?”
  毕竟陇右道石氏还在一旁虎视眈眈,晋国残余的势力也仍未扫清。
  另外还有安东道丁氏和剑南道姚氏,也不知道他们如今态度如何。
  苏浮生自然明白郁宁的担忧,但是他却仍旧肯定道:“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第159章 称帝
  郁宁到底是把苏浮生的建议听进去了,第二日就召集在禹京城的众人商议此事。
  果然,这件事得到了众人的一致同意,于是称帝一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接下来要讨论的就是称帝的时间和地点。
  “臣以为,如今宁国疆域广阔,滢汶岛等地更是远悬海外,仍旧将都城设在杭州一地较为合适。”
  苏浮生首先说出了自己的建议。
  众人闻言,有的点头,但是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想法。
  “如今北方未定,都城设在杭州一地,恐怕不利于收复北地。”
  出言的人是邢北,他自来文武双全,如今在军中已是仅次于谢维的大将,在思考政事上,更是远超军中众人。
  郁宁听完点了点头,“二位说得都有理,这都城必须得同时兼顾南北两地,还需交通便利才行。”
  说着,她让一直随侍在一旁的邢悠取出大禹地图,悬挂在墙上。
  她指着如今众人所在的晋都道:“晋都周围被战乱所毁,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况且地势靠北,已不再适合成为如今的宁国国都。”
  说着,郁宁用手中的碳笔,将图中的晋都划掉。
  这个说法众人都没有异议,只有李彦眼中划过一道沉色。
  他虽然一直知道郁宁从来都没有光复大禹的想法,但是见到对方对昔日的禹京城没有一丝留恋,仍旧有些唏嘘。
  不过,他这点情绪也只是转瞬即逝,大禹朝已经成为明日黄花,他如今也是宁国臣子,自然也应该跟着向前看了。
  郁宁划掉禹京城后,手来到了杭州所在的地方。
  杭州地处沿海,交通便利,而且还有闫氏世代的经营,商贸繁华、人文丰富。宁国接手后也一直在大力发展,如今杭州码头的繁华甚至已经超过了滢汶岛码头。
  杭州城外的工坊,这几年也已经修建齐全,城内各种设施也逐渐完善,不怪苏浮生建议定都杭州。
  可是,邢北的担忧也有道理。
  杭州地处东南,如今南地基本平定,剩余的晋国残军、陇右道的威胁和安东道的不定因素,都在北方。
  如果定都杭州,军令从杭州城传到北地,花费的时间太久,也不利于军队后勤物资的调动。
  想到这,她虽然不舍,仍旧缓慢地在杭州的名字上划了一道叉。
  苏浮生见此,叹了口气,也知道郁宁和邢北二人的担忧不无道理,没再多说什么。
  只是,排除了晋都和杭州两地之后,众人再次陷入为难之中。
  “殿下觉得襄州如何?”
  半响,邢北出言打破沉默。
  众人闻言,将目光移至地图上的襄州城。
  襄州位于南北交汇之地,地处汉江,交通便利。
  襄州周围地势平阔,人员密集,建立都城,倒真的不失为一个良选。
  郁宁将襄州圈了出来,也在思考都城建立在襄州的可行性。
  李彦此时却出声道:“若是考虑襄州何不选择洛阳?”
  见众人转头看向他,他沉静了一下,才接着道:“洛阳虽靠北了一些,但是同样地处平原,城池雄厚,交通便利。而且相比襄州,南北都有屏障,更不易被敌所围,岂不也是建立都城的好地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