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李糠,新帝的舅舅?”
苏浮生说到这里,才想到,李糠也还是郁宁的亲舅舅,不禁抬头看了郁宁一眼。
郁宁并未注意到李糠与自己的关系,反而在想着这件事对时局的影响。
苏浮生见郁宁神色未动,这才继续道:
“徐邦安虽说也有私心,但是表面上一直是忠于大禹皇室的,过去一年中,巴州被三路夹击,仍旧屹立不倒,他的功劳不可磨灭。可是……”
郁宁闻言叹了口气,接过话道:“可是李糠不过一莽夫,如今执掌山南道,巴州朝堂的末日应该是要来临了!”
云姑姑闻言,神色复杂地坐在一旁,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
“公主,属下这次回来,还有一件事要告知公主。”
郁宁点头,示意她直说。
翠屏接着道:“江南道闫氏恐有自立之心,属下探知他们已经养兵数十万!”
闻言,众人神色立刻严肃起来。
江南道与滢炆岛比邻,一个如此强大的对手,坐立在自己旁边,无人敢不重视。
苏浮生更是提醒道:“公主,闫氏恐怕会成为我们今后的劲敌!”
郁宁自然知道这个道理,她点了点头,心想是该把那件事提上日程了!
第104章 硝石的作用
郁宁心中想着从兹於买回来的硝石,是时候派上用场了。
不过这事急不得,还需慢慢筹划。
心中做着这样的计划,郁宁表面上还是对众人对闫氏的忌惮,表示了安抚。
“滢炆岛在他人眼中不过是一海外荒岛,如今内陆局势复杂,应该还没有人注意到我们这里。”
郁宁说着,转头看向翠屏,询问道:“王医正如今在闫三公子那里,过得如何?”
翠屏倾耳听了下外面的动静,见没有人偷听才回答道:“闫三公子上次被王医正救好后,就把医正带回了闫氏,闫刺史见到他,一眼就认出了他的身份,对他很是看重。”
“那你?”郁宁记得翠屏同王其仁,原本在柳州城的假父女关系。
翠屏闻言知道郁宁的担忧,解释道:“我就说自己是王医正在逃亡途中认下的义女,闫刺史之前没有见过我,我们与公主的关系,没有败露。”
说完,她又补充了一句:“公主放心,我此次回来,找了个替身呆在府中,他们不会发现的。”
郁宁听到这里,才放心下来。
既然闫氏很可能成为滢炆岛最大的威胁,那么翠屏和王其仁的这个安排,就很可能会派上用场,一定不能浪费了这个机会。
说完这两件事,几人又讨论起了这次翠屏回来的重点。
怎么从内陆,招更多的人过来。
其实自上次,郁宁给翠屏写信后,翠屏就已经在安排这件事了。
目前滢炆岛在内陆的人,已经在各个地方散播了滢炆岛的招人政策。
不少走投无路的百姓,都表示很心动。
加上中原地区的战乱和灾荒,好多百姓已经自发地向沿海地区迁移。
翠屏他们这次过来,就顺带着领了不少百姓到泉州一带。
就等着翠屏回岛汇报后,滢炆岛上派船出去接过来。
翠屏这次带着鲁玉过来,也是让她亲眼见见滢炆岛的情况,后面招人的时候,能够更大胆一些。
几人商议一番之后,把后面招人的事情,安排差不多了,才一起出去用晚饭。
郁宁亲自设宴,叫上王桓和张川,当初一起从禹京城中逃出来的几人,聚在一起吃了个饭。
如今翠屏的身份,不宜让过多的人知道,余下的时间,她也多是呆在郁宁身边,早晚指导一下郁宁的武艺,行事很是低调。
正月十五一过,翠屏就带着鲁玉悄然离去了。
郁宁坐着马车,目送她的船远去后,才叹了一声返回城中。
王桓与郁宁一道来送别,见她情绪低落,不禁主动找话题闲聊。
“公主,去年你从兹於带回来的硝石,还放在仓库中吗,我想去借一点用来制冰可以吗?”
郁宁闻言,果然被转移走了注意力。
她想着自己的打算,不由看着王桓轻笑道:“大冬天的,你制冰来干什么?”
王桓嘿嘿一笑道:“就是冬天才要制冰呢!”
说着,他掀开车帘,看向外面绿树葱葱的景色,埋怨道:“这滢炆岛就是一点不好,四季都一般的热,这冬天嘛,还是见点冷气比较好!”
王桓是北方人,可怜他来了滢炆岛,竟然从未在冬天见过雪、摸过冰,如今实在是有些想念禹京的冬天了。
郁宁闻言哈哈一笑,点头应许了他的要求。
“多谢公主!”
王桓高兴的道谢声还未说完,郁宁就抬手打断了他的话。
“且慢,这硝石原本我还另有打算,如今你既然要拿去用,就帮着我看看,这东西能不能也一并做出来吧!”
郁宁说完,从怀中拿出一张纸。
王桓看着熟悉的纸张,一脸不可置信地看向郁宁。
他记得上次郁宁让他制作蔗糖时,给他的图纸就是这种,还有上上次制作花露水也是。
“公主,这又是什么好东西?”
王桓满脸苦笑,他倒也不是讨厌研究这些,不过比起躺在家里看医书,这些总是显得不够吸引人了。
“你见过道士炼丹吗?”
郁宁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大禹皇帝求道之风盛行,道观在民间也很受欢迎,王桓自然是见过的。
他点了点头,还加了一句:“我还曾偷偷跟着青木观的道士学过呢!”
不过后面,被他爹给发现后,痛打一顿,没敢再练了。
后面一句话,王桓吞在了口中,没有说出来。
郁宁没有在意,听到王桓学过炼丹,更感兴趣了几分,问到:“那你见过炼丹失败时炸炉的情形吗?”
王桓点头。
郁宁接着道:“我要的就是比炸炉威力,还要大十倍百倍的东西!”
王桓的眼睛瞪得溜圆,不敢想象那样的大威力,会是怎么样的东西。
“这张图纸你可以拿回去看看,如果有兴趣你再来找我。”
郁宁说完,将图纸放到王桓手上,拍了拍他的肩膀。
“这个东西制作极其危险,你要仔细考虑一下,不要勉强,不行我就再另外找人来做,你注意图纸不要泄露出去就行。”
王桓虽然是郁宁最信任的人之一,但是制作火药确实太过危险,她也没有把握能够一定成功,所以对王桓没有强求。
王桓知道郁宁的性子,这种话并不是客套,定然是真的有危险她才会这样说。
他点了点头,难得地严肃道:“我会认真思考以后再决定的。”
火药之事不急于一时,郁宁回去后,就将之先放在了一旁。
年前滢炆岛在岛东和岛南建立的两座城池,已经基本竣工。
如今就等到城池挂牌之后,就可以安排人入住了。
郁宁准备将此次随着翠屏迁来滢炆岛的人,都安排到新城中去。
月底的大会上,讨论完前面的事情,就说起了新城的事。
“大家觉得岛东和岛南的两座城池,叫个什么名字比较合适?”
郁宁再次提起,这个讨论了几次的问题。
众人闻言,再次热烈地讨论起来。
有人觉得名字通俗易懂就好,直接叫东城、南城就行。
有人觉得这关系着滢炆岛的颜面,必须要取个文雅点的名字。
郁宁见众人议论纷纷,说不出个结果,直接道:“好了,名字不过是个代号,大家不用再争论了,我看就叫绍南和长东吧!”
大家见郁宁都下了结论,也不再纠结。
况且这两个名字又好记又不算粗俗,大家也没有多少意见。
“苏大人,你回头就让人将城门牌匾制好,定要赶在隔日的开城仪式之前。”
苏浮生应是后,郁宁才开始讨论下一个话题。
“开城仪式之后,就要安排百姓入住新城,这两城的管理人员,还没有定下来,大家有没有推荐的人选?”
这是大事,众人都认真的思考起来。
郁宁见众人沉思的样子,转头问云姑姑道:“吏部这边可有优秀的人选推荐?”
云姑姑早有准备,闻言倒是不慌不忙地拿出了一份名单。
“这是属下从上一年表现优异的官员中选取的,公主可以过目。”
刑悠上前去接过来,递给郁宁。
郁宁打开,上面共推荐了五个人。
其中有三个人,都是郁宁比较熟悉的。
第一个就是在谢芳芝手下,做学院教师,顺带管理印刷坊和阅书阁的陶熹。
如今印刷坊的工作基本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流程,后面书籍的印刷,只需要按部就班操作就可以了,管理的工作轻松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