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眼下见到对方主动打退堂鼓,更是丝毫没有挽留的意思。
何荜圣闻言双手一紧,立刻就想转身离去。一旁的许主簿赶紧拉住了他的手,打圆场道:“何少东家,这花露水确实是个好东西,想必城中的达官贵人都会喜爱。虽然价格贵了一些,但是你这独家的生意,也不愁买卖!”
“独家,只是泉州独家而已!”
这是何荜圣最不满的一点,要不是看在郁宁身份特殊,他都想要派人去将配方抢过来了。
“这个,泉州是小了一点,不过你们何家的主要势力不也只在泉州吗!”
何荜圣双眼一瞪,显然想不到自己的老熟人居然先拆了自己的台。许主簿笑呵呵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稍安勿躁,转头又看向了苏浮生。
“苏公子这个是个好生意,何少东家想多做一点也正常。要不然苏公子将泉州附近,东南五洲的售卖权都定给何家吧!”
东南五洲,除泉州外还有复州、曹州、汀州和建州。这江南道四分之一的底盘,已经属实不算小了。
何荜圣闻言,面色松了松,要是能拿到这东南五洲的代理权,这生意倒是可以做一做。何家虽然势大,但是毕竟只在东南一隅,能够做到五洲的生意,已经是极限了,再多恐怕也吃不下。
苏浮生目光转向郁宁,见到对方微不可查的点头后,才扬声道:“好,我们就听许主簿的,这东南五洲的花露水生意,今后都交给何少东家。”
双方终于达成一致的意见,此时饭菜已经冰凉,可是也没有谁的心思在吃饭上。
之后在许主簿的见证下,双方签订契约。并且约定二月份之前,清宁城要给何家提供一千份花露水,何家也先付了一成的定金。
这次泉州之行的主要任务完成,郁宁又随着苏浮生去买了一些岛上所需的生活物资。
现在岛上资金紧张,原本郁宁带来的金钱,基本已经用尽。岛上工人的工资,也大部分靠的是百姓的花销,流转回来的银钱。可是为了维持民生,岛上很多物价,郁宁都定得很低,所以工资也每个月都要贴补一部分进去。
就连过年前买的猪,都是用的李宗显买花露水的定金,所以郁宁才这么急着开发生意。
不过,让两人想不到的是,两人买好东西带着人回到码头的时候,居然发现自家的船被围了。
看着密密麻麻的人群,郁宁一行人一时间有些莫名。
“这是怎么了!”
郁宁语气惊讶,另外一边却立刻有人发现了他们。
“人来了!”
人群中不知道是谁高呼了一声,众人瞬间转身看向郁宁一行人。
谢维神色紧张的带着人,保护在郁宁的身前。
第70章 做工潮
“清宁城的人来了,快让让,快让开,让他们过来。”
出乎意料的是,人群并没有围上来,而是自动分成了两边,让郁宁一行人顺利上船。
“这是怎么回事?”
谢维找来留守在船上的胡三,神色严肃的询问道。
胡三有些紧张有些激动地道:“公主,大人,这些人都是来投奔滢炆岛,想去清宁城中做工的百姓!”
“做工?”
谢维有些不解,郁宁和苏浮生却瞬间明白了。
这次他们过来,也顺带着接年前回家休息的泉州工人回岛上工。
现在这些人定然是听到了风声,想跟着一起去清宁城。
果然胡三解释道:“这些人有些是我们工人的家人想跟着去清宁城定居,有的是附近的其他百姓,听闻清宁城中做工待遇好,也想跟着去。”
这件事虽然是意料之外,但是郁宁从不嫌人多,清宁城更是一直处于人员紧张的状态。现在人自动送上门了,自然没有拒之门外的道理。
郁宁当即就让苏浮生给等候的众人,讲解清宁城的规矩,开始登记愿意去清宁城的名单,并安排人员上船。
幸好这件事,苏浮生和谢维等人都已经做过几次,现在做起来已驾轻就熟。不过短短两个时辰,围在码头的人群,就有一半上了船。
“公主,船已经满了,剩下的人怎么办?”
这次出行,原本没有计划招人,郁宁等人也只驾了一艘船出来,现在这艘船上已经挤满了每一个空隙。
“去告诉剩下的人,把愿意去的人员名单记录下来,我们五日后再派船只来接。”
郁宁看着围在码头不肯散去的人群,吩咐了一句,又接着道:“顺便在码头上张贴告示,告诉所有人,接下来清宁城每隔五日,都会到泉州码头招人,愿意去的人,到时都可以到码头报名。”
苏浮生应声下去,郁宁却仍然觉得不够。
做工的百姓恐怕识字的不多,忙碌的人更是很少会到码头闲逛。想要尽快召集更多的人,还得想些其他的办法。
不过这件事也不急于一时,等回岛与人仔细商议后,再决定也不迟。
等到郁宁等人带着新招的工人,回到清宁城时,已经是第三天的凌晨。
进城后,又是一通忙碌安排不提,这边王桓却给郁宁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这是,白砂糖!”
郁宁看着王桓手中的东西,有些惊讶,不由伸手在对方拿着的盘中,抓了一点放入口中。
“公主!”
翠屏惊呼一声,想要阻止却已经来不及。
郁宁摆手示意没事,放入口中的东西已经漫出了熟悉的味道,“好甜!”
“哈哈,公主怎么样,这是不是你想要的?”
王桓面带得色地看着郁宁,脸上是控制不住的笑容。
“是,就是这个味道!”
郁宁哈哈笑着,拍着王桓的肩膀道:“王大夫,想不到你真的将这白砂糖做出来了!”
她忍不住又尝了尝,还拿给一旁的翠屏也尝了一下,想到今后这白砂糖可以挣的钱,郁宁就控住不住心中的激动。
“王大夫,你这次可是立了大功了,我一定完好好奖赏你。”
郁宁说着问王桓有什么想要的,王桓却摇头,他向来没什么野心,此时闻言也想不出什么想要的东西。
郁宁见此,低头苦思一会儿,拍手道:“这样,以后这白砂糖卖出去的钱,都分你一厘的利。”
王桓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糖做出来,心中也很是自豪。可是听到郁宁的这个奖赏,却感到有些受宠若惊。
“这怎么行,方子都是公主提供的,属下不过是照本宣科,哪里敢领这么大的奖赏。”
一厘看着不多,但这可是纯利润,要是卖出去的货多,日积月累也是很大的一笔财富。他知道清宁城正是缺钱的时候,自然不愿意要这个奖赏。
况且,先前周济他们研发出水泥,不也没有这个赏赐吗?
独独自己得了,倒是显得有些特例了。
郁宁听完对方的理由,沉默了片刻,点头道:“先前是我想得不够周到,这样以后我们定个规矩,只要是为清宁城中研发出新的东西,都可获得这件东西的一厘利润。”
“可是……”
王桓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拒绝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郁宁抬手止住了对方的话,接着道:“当然,如果是我提供的方子,那么这奖励也分一半到我的私账上。另外如果东西是多人合作研制成功的,那么奖励也按照众人功劳进行划分。”
郁宁说完,转身回到桌案后,提笔将这件事的条例写了出来。
第二天,这个事情就公布在议政大厅前广场里的公告栏上。对原本发明了水泥、花露水和蚊香的周济王桓两人的奖励,也写了出来。
众人看后,欣羡者有之、嫉妒者有之,但是不论是何种心情,回家后都不由开始琢磨,想着自己能不能也做出个新东西来。
这倒是为以后清宁城中的创新发展,埋下了种子。
“启禀公主,学院新招的老师,已经全部完成了简字、拼音和算学的学习,学院也做好了招生的准备。”
正月十五,所有人恢复工作,郁宁召开了年后第一个工作会议。
讨论完律法的研究后,郁宁问起学院的事情,谢芳芝起身回复道。
郁宁闻言,满意地点头,“那今日会后,就宣布招生吧!”
“是!”
学院的工作已经准备了一个多月,各项事宜,都已经确定得差不多了,郁宁并不是特别担心。
倒是阅书阁的工作,限于岛上的藏书有限,推行得很慢。
“陶熹,听说你以前做过书坊的工作?”
陶熹就是那日,在新招工人群中当众对郁宁问话的那人。前些时候书院招老师,他来应聘,谢芳芝见对方学识不错,就收下了。
今日所有新招来的老师,也参加了这次会议,所以他也在列。
听到郁宁的询问,陶熹淡定地拱手道:“是的,属下曾经经营过一家小的书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