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徐京墨想了想觉得可行,不过不能只给南宫家,不然好事也要变坏事。“阿辞,若是官府邀请本地商人,按捐赠价格高低赠出十个地方,你觉得如何?”
  “那就是竞拍了,不过也可以,南宫家不缺银子。”
  要这地方的人必须要有大量的货物,不然只亏不赚。已经在府城的码头有仓库的商人应该也不会再来这新的地方,所以她应该不用花太大代价就能拿下这仓库。
  为了让吕布政使同意此事,徐京墨又好好的算了几天账。新的收储仓大概需要五万两银子,过往的粮仓也需要修缮,大抵要一万两银子。修官学、请夫子、修路,处处要银子,但是官府的银库空空如也。
  之前查抄齐元礼、九州官员所得的银子,被悉数送去了京都。齐承帝也缺银子,他从齐武帝手里接过来的是破破烂烂的江山,处处需要修修补补。
  为了这事儿,徐京墨又跑了一趟府城。
  吕大人看来他写的东西,一时不知该怎么说,
  朝廷从未有过将沿河的地方拍卖出去的先例。正堂内,光线略显昏暗,他神色严肃,问道“码头乃本府重要的商贸枢纽,关乎着一方的经济命脉,若是随意建造,日后其他人有样学样,岂不会闹出乱子?”
  沧澜江那么长,沿着河道随意建仓,最后这河道还能通畅吗?
  “吕大人,下官知道您的顾虑。所以建议是在现有的码头基础上扩增一下,修建的费用自然也是由商人承担。”
  扩建与新增的意义完全不同,船只停靠的也依旧只是府城的码头。若是如此,应当不会引起什么麻烦。
  “南宫家可会参与竞拍?”
  “不瞒大人,下官本来是想请内子捐赠一点银子去建造粮仓,结果被她问到其他花销,才发现渔阳缺钱缺的紧。”一万两的银子可以让人捐赠,十万两银子总不能还要人白捐了吧。
  吕大人语重心长地说,“本官并不在意南宫家参与进来,只是因为你是朝廷官员,四面八方有着无数的人都盯着你。哪怕你的初心是好的,但是人言可畏!”
  徐京墨站起来作揖,“多谢大人提点。此次拍卖,还请由大人主持,南宫家会参与竞拍,故而下官需的要避嫌。此外,下官觉得竞拍当日可公之于众,价高者得之。”
  由新任布政使主持,城中的富商就算想要一起合谋用低价买下这些新的仓库,也要掂量掂量了。如此这般,官府得了银子接了燃眉之急,商人用相对合理的价格拿下这仓库得了利益。
  吕大人想了想,也就明白了这其中的门道,他倒是不介意自己点,但是九州之政必得稳妥。“无妨,此事由本官亲自督办,端看哪些要钱不要命的人敢来找麻烦。”
  “大人英明。”
  “子期,建粮仓之事可有准备?”他虽然并非出自工部,但也清楚术业有专攻,粮仓绝不是随便搭个棚子。
  “内子帮忙寻到了一位老师傅,擅长此道,之前江都的粮仓也是请他设计的。”
  吕大人听到这话欲言又止,但是终究没有说什么。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他虽然知道徐京墨的些许过往,但是所知不过一点皮毛,自然不该自以为是地去评价什么。
  徐京墨说通了吕大人,一刻也不停地赶回了渔阳。
  南宫云辞知道这竞拍规则以后,也没什么异议,越是公正,银子反倒花的越少,甚至不用担心恶意竞争。九州的位置很好,是连通齐国南北的中枢,日后那码头的地方肯定是寸土寸金,“码头的竞拍,可有限制数量?”
  “吕大人并未提及此事,总数是十个而已。”财力够,大可多拍。
  南宫云辞看徐京墨一边和她说话,一边盯着床上小时谦,心下好笑。
  “想抱就抱,他没那么娇气的。”
  徐京墨有些局促地走过去,缓缓伸出手,抱起床上那个小人儿,感觉自己抱了一块嫩豆腐,他甚至连呼吸都放轻了些。小时谦动了动,他更是紧张地整个身子都绷紧了。
  抱了一会儿,他就把儿子放回了床上,“我给他做个抱枕吧?”
  “何为抱枕?”
  徐京墨用手在儿子身边比划了一下,“就是这样的形状,用棉花和棉布做的,把他围起来。”
  他记得u型抱枕可以安抚小婴儿,而且有坡度可以防止喝奶以后反流。反正做起来不费事儿,先做一个给儿子用,要是他不喜欢再说。
  南宫云辞也是第一次当母亲,她也不知道这抱枕适不适合儿子,不过他们总是商量着一起来,那就先试试看。徐子陵告诉了她很多要注意的事情,可这些事情里起码有一半是她自己的,剩下的才是关于孩子的。
  她的运气是真的不错。
  “紫阁已经把那位老师傅送过来了,建仓的银子我可以帮忙先垫下。”
  徐京墨却摇摇头,“不妥,你我是夫妻,你好心垫银子,日后说不定还要被泼脏水。不过多等十几日,无妨。”
  徐京墨也就歇了两天,第三天就请那位老师傅去各处看看,先选出合适的地址再说。粮仓的选址是很有讲究的,要考虑通风、干燥、少虫等。
  徐京墨换了一身深色的短打,穿着黑色厚底的布鞋跟着张师傅一起去了城外。
  “张师傅不必紧张,只当在下是个路人就好。”徐京墨没有自称本官,就是担心这位张师傅紧张。
  “大人,草民既然答应来修建粮仓,就肯定会尽心尽力的,糟蹋粮食是要被天打雷劈的。”
  徐京墨看他满是皱纹的脸和手,心里叹了口气,想让老百姓对他们这些官员放下心防也是不容易。
  “张师傅,你是有良心的人,所以你不会骗我,但是以后的人会不会骗我呢?如今,我在九州,日后也可能去到其他地方,粮仓未必只修建这一个,我总要知道这新修的粮仓是好是坏。”
  那张师傅听了他的话,半饷没再说话,“粮仓的选址不难,虽然每个地方的条件不一样,但是粮仓就是用来保存粮食的。所以一定是选在地势较高、干燥且地下水位低的地方。”
  这样的地理位置可以减少水患和湿气影响,利于保存粮食。
  一路上,张师傅给他指了好些有特点的地方,都是看起来能建仓实际上不能的。
  走走停停,总算找到了合适的地方,“大人,此处可建仓,若是日后需要,可在这旁边增建一个粮仓。”
  徐京墨站在他身旁,就能感受到一阵风吹来,“张师傅,这风可是你定下此处的原因?”
  “此为其一,粮仓的墙壁和地面虽然会设通风孔,但是也不能少了自然的风力。”
  张师傅看中此处本就干燥的环境,加上这儿有很好的自然风力循环,日后搭配粮仓的结构设计,一定可以给粮食一个良好的存储环境。
  他在四处走走去看看,徐京墨跟着他,却完全看不懂他在干什么。
  “大人,您看,这是侧柏,它适合在干燥环境中生长。”
  原来如此,通过之物去判断一个地方的环境。“张师傅,若是没有合适的地方,要怎么办?”
  “工艺上能做的总是有限的,最好的法子就是少储粮。”一般湿热的地方,粮食都是一年两季,没有天灾人祸的时候,完全不必要储存太多,免得发霉变质反倒是浪费。
  他们选定了地方,之后要先进行基础处理,张师傅不管银钱,只管提要求,要多少人、多少稻草、多少模板、竹席。
  徐京墨负责满足要求,不,他负责朝着上官哭穷。
  好在吕大人的效率够高,没让他多等。
  南宫云辞以九万两的价格拍下了三处码头的仓库。这是个仓库一共筹集到了二十六万两银子,吕大人直接拨了十万两,用于粮仓建设和“赈灾”。
  徐京墨看着入库的银子,心里一下就踏实了,立马发出“招工”通知,不是无偿劳役,而是有偿的劳动。
  粮仓用不了那么多人,也修不了那么久,他想的是连着路一起修了。渔阳到府城的路不算好,所以耗时久,若是拓宽一下、平整一二,这路程少说能缩短三成。
  还有渔阳到西凉的路也要修,西凉是什么都缺,与西凉毗邻的西域亦是如此。这路修好了,以后会有许多商人来渔阳,不再闭塞的渔阳一定会越来越好。
  第89章 北马道,樊家……
  徐京墨命人贴出告示,“为保民生之利、促商旅之通,依朝廷律令,本城兹行征募劳役事宜。征募身强力壮、吃苦耐劳之民夫若干,凡本县治下年满十六岁至五十岁之男子,除老弱病残者外皆可报名。此次劳役,为修建粮仓、通路。”
  本以为是朝廷是强征劳役,没想到还有报酬,不仅提供服劳役期间的饮食,每日还额外给粮食和工钱,要是干得好,还给布帛当奖励。
  本地的老百姓都多少年没穿过一件新衣服了,谁身上不是补丁摞着补丁,王大壮听衙役说完,就立刻凑上去问,“衙役大哥,真的给我们发粮食和工钱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