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看出徐京墨的不解,左言直接告诉他缘由。“祭酒大人被换了,如今的国子监,给了足够的银钱都能去。便是那些从未在学读书之人、游荡之辈,甚至被革生员都能去。你说这地方还能做学问吗?”
  去国子监的人是有机会当官的,有些一毕业就能当个**品的小吏,若是运气好些,说不定刚好遇到县令的缺。虽然当不了大官(非进士不可当四品以上大官),但是起码是出仕了。
  如今能用银子买前程,那不缺银子的人怎么会放过这个机会。
  不学无术的人汇聚到国子监,可是苦了那些一心向学之人,这与那卖爵鬻官可谓异曲同工。徐京墨瞬间就猜到这是和何人的手笔了,当真是蠢。
  “看来你我还能再同窗三年。”这话是说三年后的会试,左言必中了。
  杜领航从外面走了进来,他前几日告假回家,如今看他这轻松的表情,应该没出什么大事。“别落了我,高低至少还有三年。”
  “落不了你,不过下个月就是乡试了,你可别被分了心。”
  “我岂能让那对母子如愿。”这次回家,是得知他那个好兄长贼心不死,想给威武侯世子送妾,送的还是他表妹。
  杜指挥同知被他说的有些摇摆,杜
  领航岂会让他在这紧要关头去恶心姐姐,请假回府与他那唯利是图的老子好好谈了一番。
  虽然他们杜家卖女求荣已经没什么好名声了,但是这种上杆子去当贱人的事儿还是不做的好,不然以后谁家肯把女儿嫁到他们家。何况姐姐是他嫡女,哪有帮着外人膈应自家人的道理?
  杜领航前脚说通了他父亲,后脚就把杜领兴干的这事儿传了出去。但凡是哥要点脸面的人家,谁肯把女儿许给他们,他是无所谓,不过杜领兴可是谋划着找个好岳家,为他的前程添砖加瓦。
  “你就不担心弄得自己也娶不到媳妇儿?”杜领兴这名声已经臭的不能再臭了,但是如今尚未分家,别人可不会因为你和杜领兴不是一个母亲所生,就高看你一眼。
  “我不打算现在成亲,等得了进士功名再说。”现在娶妻,他的岳家怕也压不住他父亲,同住一府,他的妻子少不得要受那贱人的气。何况,他也有些心思,借着岳家的力分家,以后他才好给姐姐撑腰。
  左言也能猜到他的打算,若是日后有合适的人家,倒是可以请家中长辈帮忙。
  第42章 舞弊
  徐京墨从书桌上抽出两本书递给两位好友,“这是这两年的经典判案,虽然不知道咱们这位出自大理寺的考官会不会从中选题,但是多了解一二还是好的。”
  这是温大学士的提点,徐京墨去书铺买了三本,两本送给好友,一本自己研读。齐国的政局虽然有些混乱,但是这为官之人也并不全是昏庸无能之辈。端看这判案的摘录就知道,世家侵占农田一样会被官府入刑。
  本朝科举的第二场会考到判语,所谓判语就是要求士子对判题进行论述,最后依旧本朝的律令给出具体的法律意见。莫要以为这是个送分题,判语一共五道,若是未曾涉猎明法,这五题怕是一题都答不出来。
  左言和杜领航都是读过明法的,不过有了这案例集,肯定事半功倍。
  到了考试前夕,左言回到家中备考,但是杜领航仍然留在书院。直到考试当日,杜领航都是随着书院的马车一起去的考场。
  乡试一共三场,每场三天,共计九日六夜。
  等徐京墨再见到两位好友都是半个月后的事情了。看他二人的状态,考的都还不错。
  “京墨,这次多亏了你送的书。”这次考的判语题目颇难,若是没看过这些年的案例,恐怕答题不易。过往的判语都是一事一盘,这次的判语中有两题涉及两件事,不知主次谈何判断。
  “这可不关我的事,那判例的书满街都是,买的人也不少,就是不知道读的人有几许。”
  三人没注意的是,旁边一个学子一直在他们身边侧耳倾听许久了。
  等了差不多一个月,乡试的成绩总算要出来了。
  徐京墨大清早就陪着两位友人到布告栏附近的酒楼等成绩,他们身边的小厮可是大清早就守在布告栏那里了。
  看的出着两人有些紧张,徐京墨也不说破,反倒是说“等成绩出来,我要去趟金陵,你们可有喜欢的东西,我好顺道带回来给你们。”
  “好端端的去金陵做什么?”
  “我有一挚友也是今年下场,这次必是榜上有名,考试前我不好去打扰他,出来成绩总要去为他庆贺一二。”
  徐京墨说的就是谢长歌,他去金陵还有个原因是南宫一家也要去金陵。南宫二爷的酒楼经营的一塌糊涂,那位老夫人已经去南宫家闹了几回了,非要南宫君烨帮衬他弟弟。
  怎么帮衬,最好就是由他出面,去帮他那个蠢弟弟把往后数十年的生意都谈下来,让他的蠢弟弟躺着数银子就好。
  南宫君烨怎么可能答应,这老夫人仗着自己是长辈,隔三差五就要去闹一会,搞得南宫家不胜其烦,所以才打算借着生意的名头到金陵去避避。
  被徐京墨这么一打岔,两人烨顾不得紧张了,倒是都关心起他的行程。毕竟金陵那边都不是好相与的,不然他也不会随着南宫家到临安了。
  “不妨事,那人奈何不了我。”都断亲了,他能如何。
  左言身边的小厮一脸欢喜的跑了进来,“少爷,您中了,是第四名。”
  左言这名次比他自己预计的还要好,想来多少是因为判语占了些优势。他又问小厮,“杜少爷呢?”
  “也中了,小的没细数名次,就急着跑回来给两位少爷报喜了。”
  恐怕不是没细数,而是名次不高,不过杜领航也不在乎,乡试第几名有什么要紧的,他现在只求中举,名次什么待到日后会试再说不迟。
  “恭喜二位兄长。”
  十余年寒窗苦读,总算是成了举人了。
  杜领航的小厮也回来了,他这次是第二十九名,他自己是很满意了,距离进士只差一步,往后三年好好努力便是。
  第二日说好一起去同春楼庆祝的几人,最终没能去成。府衙来了人,说是有人状告杜领航舞弊。
  舞弊是重罪,无论真假,官府都要认真对待。左言和徐京墨自是不相信杜领航会作弊的,但是来拿人的衙役似乎笃定他作弊一事。袁院长亲自过来,也不松口。
  此事颇为蹊跷,徐京墨注意到那衙役将杜领航的书本都收了去,他们拿到那本案例集的时候表情有些许不同,所以这问题是出在这本案例集上吗?
  二人随着袁院长一同去了府衙,还在那见到了杜指挥同知和杜领兴。
  杜指挥同知一开口就给自己儿子定了罪,“本官也不知道这个混账居然如此不长进,简直有辱斯文,还请陈大人秉公处理,本官绝无二话。”
  这是直接帮杜领航认罪了?徐京墨凉薄地看了眼满身是戏的杜指挥同知,刚要站出来,却被袁院长按住,袁院长行了一礼,“陈大人,老夫乃是重山书院的院长,杜领航乃是我书院的学子。这两位俱是杜领航的室友,也许他们能为度领航的清白证明一二。”
  这陈大人曾任按察司佥事,屡破奇案被提拔成了按察司副使,之后又被调回京都,任大理寺右少卿。他为人刚正不阿,且颇有智慧,自然不会听信一家之言就给杜领航定罪,只是此案设计舞弊,需的要仔细审理。
  “袁院长放心,本官自会查清此事。”
  “陈大人,学生徐京墨,乃是杜领航的室友,杜同窗笔耕不辍,不知为何会被状告舞弊。”
  陈大人并未回答他,只是说“本官不会冤枉任何一个无辜的人,明日过堂尔等皆可旁听。”
  三人回到书院后,袁院长才告诉他们是书院的学子告发杜领航,这人如今不在书院,他们亦是不清楚具体缘由,只能等明日再说了。
  徐京墨喊来观言,让他给南宫家送了封信,又亲自去了趟温大学士府上。
  次日过堂,到场的可不止是崇山书院的人,还有杜指挥同知父子。
  那状告杜领航的人,徐京墨甚至不认识,还是左言告诉他,这人乃是肆班的学子。出身寒门,虽然有几分读书的天赋,但是不多,所以才一直在肆班。听说肆班的夫子曾今劝他退学,但是这人很执着,硬是要留下读书。
  徐京墨瞧不上这样的人,真真百无一用是书生,不事生产,又读不出什么名堂,不过是荒废光阴罢了。
  看着被衙役带上来的杜领航,只是精神要差一些,其他无碍。
  一旁坐着的杜指挥同知指着他便开始骂了,“混账,还不赶紧认错,我杜家的脸都要被你丢完了。”
  徐京墨和左言面露怒色,这人枉为人父。
  “肃静。”那陈大人看了眼激动的杜指挥同知,虽未多说什么,却也让他闭上了嘴。
  “刘贵,你状告杜领航作弊可有证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