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通过教育使天下人知道礼、义、仁、善,这还不够。知行合一,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所以还需要一些外在的辅助力量来完善。”
  所谓的辅助力量就是法治。徐京墨引用的是《冠子度一》中的“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
  这句话意思是,法律是统制万物的根本法则,只有坚持法治,才能有效地管理国家和社会。
  文帝听信仁善之言,认为人皆为善,不应该用刑罚去处置本性为善的人,随即废除了所有的刑罚。对待犯罪/犯错的人,也只有口头教育。然恶人不会因为被人说教几句就变成好人,相反因为没有惩罚,他们作起恶来会更加肆无忌惮。
  故而废除刑罚之后,社会就变得越加混乱。若是依法而行,就不会出这样的问题。
  徐京墨如今不过只有十岁,这番论述却逻辑严密,环环相扣,无论最后结果如何,他的学识已经被在场的学子所认可了。不知是何人带头,那掌声一经响起,久久不绝。
  他的观点并非是完全遵照荀子的思想,而是认为德治与法治需的要结合。因为一味言法,那么何人立法、何人执法、何人守法,最终的原点还是回到“人”,“尚贤”才是核心。
  第三场的比试没有分胜负,因为各自言之有理。但是不少人心中是偏向于徐京墨的,只是孟子的仁政说乃是当今的执政理念,所以无人敢说这个观点的不是。
  虽然这约战没有分出什么胜负,但是两所书院都赢的了百姓的认可,这才是读书人,这才是做学问。
  正准备离去的徐京墨被陆鹏程喊住,“徐兄,可否借一步说话?”
  徐京墨不明所以,但是还是跟着他去到了一旁的角落里。
  “我一早就想见你一见,只是没有合适的时机。”
  徐京墨很确定自己与他并不相识,所以很纳闷儿,“不知陆兄寻我何事。”
  “只是帮某人带句话,健在,好好活着、自有相见之日。”说完,陆鹏程就离开了。
  他跑去府学浪费了好些时间,为的就是与徐京墨见上一面。他总算不负所托的将话传到了,只是不知道来日他会怎么对待那“背信弃义”的姐夫。
  徐京墨几乎是瞬间就猜到了是谁给他带的话,他很想拉住陆鹏程仔细问上一问,但是他不能,但凡有一点异样,就可能被暗处的人所察觉。
  他说的对,要好好活着。
  第38章 新年
  夜里,杜领航问他,“可是那陆鹏程说了什么,你回来以后兴致就不高。”
  “没什么,我只是突然感慨,还有这样厉害的人物,等到科考时,说不定还会有许多外地归来的人,不乏这种学识渊博的。”
  “肯定有的,毕竟乡试要求回原籍。”左言前段时间有些浮躁的心,因为这一场比试平静了下来。
  书院的勤学氛围自那场约战之后变得越加浓郁,尤其是要参加乡试的甲级壹班,左言几乎是从睁眼睛学到闭眼睡觉。
  夫子们对他们这状态非常满意,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过年有一个月的假期,可别光顾着玩耍了。”左言看着徐京墨,再考一次他就该到壹班了,不知道他会不会改变心意,一起参加考试。
  徐京墨不参加乡试的理由是没法对人直言的,他轻轻摇摇头,只说“难得可以休息一下,我也好在家陪陪母亲。”
  杜领航听他们说起过年,就一直臭着一张脸,过年他就只能回到那个没有亲人的府里去。也不知道姐姐情况如何了,威武侯府恰好要采买一批丫鬟、小厮,他就顺手送了些人进去。
  不求他们立刻就能起到什么作用,但是好歹能让姐姐那边有些可用的人。
  “我想明年就下场。”
  左言和徐京墨一愣,他俩也明白杜领航这么着急是为了什么。但是中举又如何呢,他依旧无法对抗自己的父亲和威武侯。
  “若是夫子觉得可以,那就下场一试。不过不必勉强,我若是你,就先要去问问姐姐的想法,你想给她的是不是她想要的呢?”
  杜领航已经联系了他姐姐,最要紧的一个问题她还没有他答案,他也没有催,这个问题关乎姐姐的后半生,无论如何都要慎重。
  齐国的年味儿特别足,就算是书院都会放一个月的春假。徐京墨带着观言回到家中,就看见母亲正安排着人打扫院子呢。不知道什么时候院子里多了两棵冬梅,在万物凋零的冬季,这自带幽香,肆意盛开的冬梅给人带来一种“生”的希望。
  徐京墨也没闲着,回屋放下书箱就来帮忙。
  “你可别来添乱,回屋休息去。”徐子凌看徐京墨不肯,又说“要是没事儿,你就出去转转,都要过年了,你不该去备些礼吗?”
  他们受了南宫家诸多照顾,虽然他们是肯定什么不缺,但是总不能一点不表示,这也太失礼了。徐京墨自是明白这个道理,随即取了银子又出门了。
  送给长辈的礼物倒是好选,难的是送给南宫云辞的礼物。果不其然,他在街上转了一圈,硬是没有选出合适的礼物,他手上银子有限,金银玉饰看的上也基本买不起,其他胭脂水粉,虽有能看上的,但是总觉得太普通。
  徐京墨路过一家香料铺,脑中突然想到自家院子里盛开的冬梅,这不是现成的礼物吗。他走去香料铺买了些材料,就打道回府了,有什么比他亲手做的更合适的呢。
  回到家中,先让人搬来梯子,他挑了数多绽放的梅花,尤其是那梅香浓郁的。
  他要做的是冬渐暖,其实就是梅花香,主要的配料是梅花、檀香、甘松和白芷。这香是复合的味道,有檀香和龙脑香带来的凉意,亦有红梅带来的暖色,附有些许梅香。就好像是冬日里见到暖阳,一种有阳光、有希望的味道。
  这香并非是模拟梅花的味道,而是让人欣赏梅的境界。合香的工序倒也不算复杂,最耗时间的就是将梅花花瓣烘干,而后将这些东西按比例混合后,磨成细粉,加入炼蜜合之即可。
  等徐京墨忙活完,家里已经什么都准备好了。
  徐京墨看着母亲脸上轻松的笑容也跟着笑了,他抱住母亲,在她耳侧轻轻地说,“小舅舅说让我们好好活着,总有相见之日。”
  徐子凌的眼里瞬时溢满泪水,她死死咬住牙,不让自己惊呼出来,她一直不敢去打听七郎的事情,但是心里一直惦记着,徐家只剩下七郎和她了。她和儿子虽然没有受到什么限制,但是谁知道暗处有多少眼睛盯着他们呢。
  七郎还活着就好,他说自有相见时,那么他们就等着他。想到故去的父母、兄弟姐妹,徐子凌心中的恨意难平。
  缓了
  好一会儿,她的情绪才平定下去,“初三陪我去趟寒山寺吧。”
  徐京墨知道母亲这是想要祭拜徐家人,点头应下。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到帝京,徐家人的尸骨是在乱葬岗吗?不敢问,也不敢想……
  到了除夕当日,徐京墨亲笔写下对联,然后贴在门框上。
  “笨小子,歪了歪了,往左边一点。”
  徐京墨听话的往左挪了挪,又被喊住,“多了多了,又偏到右边去了。”
  折腾了半天,都没贴好,徐京墨有些哀怨地回过头看向母亲。
  徐子凌看着儿子那委屈的样子,捂着嘴笑了起来。
  好不容易贴好了春联,母子两个重新回到屋里,沛姨已经准备好了一大桌的菜。徐家现在就两个主子、三个下人,一共五个人,干脆也就不讲究什么,一起围坐在圆桌前。
  脍鲤用葱油提鲜,口感鲜嫩爽滑;猪排用的则是碳烤,油润香酥;八宝鸡内里乾坤,光是闻着都觉得鲜美;还有炉子煨着的芦笋三鲜汤,看着都觉得喜人。
  举杯共饮屠苏酒,庆祝他们这一年各自迈过了不一样的槛。徐子凌和沛姨想到了徐家,不禁落泪,逝者已矣,她们要带着故去之人的希望好好活着,绝不让亲者痛仇者快。
  这一晚,大家都喝到微醺。
  初一不出家门,这是习俗,徐京墨就在家里陪母亲聊聊天,练练字。上次和陆鹏程辩完后,徐京墨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手下的行书一下就有了神韵。
  徐子凌本也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她看着儿子的字,就知道他心中那股子抑郁之气散去了。之前在金陵,处处忍让,处处被打压,换了谁都心里不痛快。行事总是畏手畏脚,这字也像是被压着一样,少了那分肆意,行书就像是缺了魂一样。
  初二,徐京墨去了南宫府上拜访。
  南宫府上的年味儿更浓些,处处可见的红灯笼、就连下人们也都换了新衣裳,丫鬟们不是头上多了个红头绳,就是手腕上多了个红绳结,看着就喜庆。
  南宫君烨见了他,没说两句就让他跟着丫鬟去了后院。
  徐京墨看到小径侧边的梅林,手指划过那冬渐暖的盒子,这礼物大抵是选对了。
  南宫云辞也是难得松快一下,自打今年和父亲把话说开了,她手上接过的事情就多了许多,且她也是要跟着夫子念书的。说不累是骗人的,但是这样的路是她自己选的,她也乐得承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