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孙家人和杜秋娘不同,他们觉得韩小妹是块宝,被他们挖到了!
  选定吉日后,孙大娘便请村里名声不错的张媒婆上门提亲。
  张媒婆听说竟然选的是个南方姑娘,倒是奇怪。
  “你家青阳模样周正,人又能干,不说咱们村里,就是这十里八村打他主意的也不少,怎么倒选了个没有根基的外地人。”
  自从孙青阳的未婚妻病逝后,有好几个姑娘相中了孙青阳,让她上门帮着探口风,结果人家愣是说不急着成亲,过几年再说。
  当时她就觉得不过是个托辞,孙青阳年纪一大把,村里和他差不多大的小子都当爹了,再过几年,只怕别人家的孩子都要说亲娶媳妇了!
  肯定是她提的那几户人家,他们没看上。
  也不知道这个南方来的姑娘有什么本事,竟然一相就相中了。
  孙大娘正是满心得意,听她一问,也不隐瞒,一五一十地说了。
  把韩小妹夸得天花乱坠,跟天上的仙女一般。
  “那姑娘的模样,就跟朵花似的,站在那,秀秀雅雅,斯斯文文,说话也是轻言细语,看着就招人疼,做事又麻利,她姐夫她外甥做生意赚钱,全靠她在家里帮衬。”
  何娘子把韩小妹的真实情况告诉了孙大娘,叮嘱她不要往外说,所以对外韩小妹仍然叫何秀莲,是韩老三的小姨子。
  “她家里人也都讲理得很,说话有条有理,一说一个笑,我们这些粗人不能比。”
  “自家开了面馆,就是外城西那家叫‘方便面馆’的,生意好得很,家里不缺钱用。”
  “她就住在我外甥女家隔壁,和我外甥女处得也好,她是什么性子,我们清楚得很,一点假做不了,以后过了门,两家更亲近,不会生嫌隙。”
  “我们青阳老实,真要是太伶俐的,他也伏不住,就那姑娘刚刚好,和我们青阳般配得很。”
  见孙家这般满意这位何姑娘,张媒婆肯定就锦上添花得奉承两句。
  “那你们这姻缘不得了,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竟然走到一起,这才叫千里姻缘一线牵呢!”
  “就是这么说的!”孙大娘更高兴了。
  于是这件事就这么说定了。
  事情也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子。
  不少对孙青阳有点想法的姑娘都暗恨不已,竟然便宜了个南方蛮子!
  还有些村民好奇这家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便趁着进城的时候,找到了韩子文的面馆,借着吃面的机会,正大光明打探这家人的情况。
  回来无一例外地都是夸赞。
  虽说连地都没有一亩,可是人家的店生意好得没话说,只怕一个月的进项,比村里大部分人一年的都多。
  再看那姑娘的姐夫,一表人材,气质出众,她姐是个人物才配得上,那么这个何姑娘肯定也是个出色人,孙家这次确实挖到宝了。
  孙家人听了更高兴,聘礼准备得足足的,以至于张媒婆拿到礼单都吓了一跳。
  “丝绸五匹,细棉布十匹,麻布五匹,聘饼一担,三牲两对,米酒八坛,各色糖果八盒,茶叶一担,八式海味一盒,妆奁一盒。”
  除此之外还有家具,桌椅衣柜木床,连水桶都有。
  其他的还有红烛红绸对联,方方面面想得很周到。
  最后就是礼金,足足封了六十九两。
  加上前面的那些东西,得好几百两。
  一般庄户人家娶个媳妇,从来没有这个阵仗,跟娶城里的大家小姐差不多了。
  要知道普通人家,礼金二两就不错了,像李大力,给个十两银子就是把媳妇买回家,打骂由他。
  以至于村里的姑娘们看了这礼单,恨不能把手帕扯烂。
  知道孙家日子过得好,没想到会好成这样。
  成了亲还立刻分家,小两口过自己的日子,不用一大家子搅在一起。
  这条件可以说十全十美,一点缺点都没有。
  早知道是这样,当初怎么就不主动点,想法把孙青阳拿下呢,以后这福就自己享了!
  韩小妹也没想到孙家会这么大手笔,吓了一跳。
  等她打开妆奁又吓一跳。
  里面有一枚金戒指,一对金手镯,一根金项链,一把小孩子的长命锁,一对小儿银镯,一枚玉佩,一副珍珠耳环,一根玉簪,还有绢帕,头绳,头花,把妆奁盒装得满满当当。
  一般农家就是一对银手镯,其余的很少会有,韩小妹抱着这价值不菲的妆奁,纠结上了。
  一方面觉得这么多聘礼,是孙家人重视她,心里很甜蜜,另一方面,又觉得是负担。
  男方聘礼给得足,女方的嫁妆相应地不能差太多,要不然在婆家会抬不起头。
  她自己是一文钱没有,嫁妆全靠韩子文和韩老三准备,如今怎么着也得花上几十两银子,她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而且婚期也定得紧,按孙家的意思,两个孩子年纪都不小了,没必要拖太久,最好今年秋后就成亲。
  而八月二十八是个百年难遇的吉祥日子,万事皆宜,这天成亲的小夫妻,日子定会和和美美,长长久久。
  现在都三月了,离八月只有五个月,短时间里能凑够这么多银钱吗。
  韩子文看出她的忐忑,悄声对她道:“小姑,你别担心,神仙给我的东西还多着呢,我进了京悄悄卖了一两样,加上面馆挣的钱,都快有一千两了。”
  韩老三对于这门亲事也很有热情。
  这可能是近十年里办的唯一一件婚事。
  韩子文就不说了,就算跟小顾走到一起,也不可能像这般操办婚礼。
  而他自己,媳妇都不知道有没有生下来,更指望不上。
  接下来就是小山,等他成亲,至少得是十年以后。
  所以这场喜事,他卯足了劲儿,要办得热闹喜庆,让小山三兄妹开开眼,什么叫成亲。
  他和韩子文便坐下来,认真讨论韩小妹的嫁妆要准备哪些东西。
  聘礼肯定是要全部算到嫁妆里,让韩小妹带回去。
  另外还得准备比聘礼略多一点的嫁妆。
  当然,不能比男方聘礼高得太多,否则就是扫男方面子。
  “得去打家具箱子,要准备衣服、鞋、被褥,绸缎、首饰、梳妆品。”
  被褥本是该女方母亲为女儿准备,韩小妹这情况,就得她自己来了。
  韩老三把韩小妹带到自己曾经当过伙计的布店,买了一堆红色布料。
  在布店掌柜伙计面前狠狠出了一把风头。
  接下来的时间,韩小妹除了做饭做菜接送韩家三小只外,便在家里绣嫁妆。
  韩小妹针线活还行,不太会绣花,好在顾婆婆和何娘子这方面很不错,没事儿就过来指点她,帮着绣点小东西,聊聊以后两个人的日子该怎么过。
  怎么和婆家人相处,怎么和自家男人相处......
  韩小妹虽然害羞不语,却还是很认真地听着。
  她现在满心憧憬着未来的生活,有时候又会忍不住心里发慌。
  这日子实在太过美好,让她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第191章
  韩小妹的亲事说定后,韩子文和韩老三便忙碌起来。
  韩子文负责盯着木工师傅给韩小妹打家具,韩老三则忙着研制方便面的材料包。
  在韩子文的帮助下,蔬菜包,蘸料包和粉料包终于研制成功。
  这天下午,他们煮了一碗最受顾客欢迎的红烧牛肉面,尝了尝,味道一点不比现代厂家做的差。
  韩老三端着面碗恨不能仰天长啸。
  在这个世界,他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了!
  接下来,他要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他掰着手指向韩子文细数:“得租间屋子,请两个工人,专门生产方便面。”
  “等量上去了,先在北门开间分店,这里交给你经营,我去北门开拓市场。”
  他选择北门是有考量的,他以前就在那边混,比较熟,生意更容易起来。
  北门店开起来后就可以缓缓,再开间专卖成品方便面的铺子,争取销往全国。
  “只要销量上去了,我们只管坐着数钱。”
  韩子文没有被他的情绪影响,反而很冷静,挑了一夹面,眉头蹙在一起:“你不觉得和超市里的方便面相比,少了点什么味?”
  “少味儿?少什么味儿?”
  这几天韩老三一直在忙着品尝各种比例的调料混在一起有什么不同,味觉都有点失灵了,没觉得少了什么味。
  韩子文让他坐下,自己煮了一碗红烧牛肉面让对比着尝。
  韩老三左吃一筷子,右吃一筷子,不得不承认,超市里拿出来的面确实要好吃一点。
  好像多了股特别的鲜味。
  真要说是什么味,又形容不出。
  他抠抠脑袋,眨巴着眼睛想了半天,像是明白了什么。
  “我说当初吃这方便面,就觉得特别好吃,和我以前吃的有点不一样,我还问过你是什么牌子的,你记得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