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而这!”太子猛地伸手指向床上躺着的永平帝,“都是父皇造的孽!堂堂一国之君,居然沉溺于儿女情长,置百姓于不顾,实在是德不配位!”
  “你这逆子!”永平帝怒瞪双眼,艰难地吐出几个字。
  “逆子?”太子又笑道。
  他背着手在空旷的大殿中来回走动,仰头大笑,与他平常的温和儒雅判若两人。
  “本宫凭什么要孝顺你这样的败类,你这一生,不配为人父,不配为人夫,更不配为人君!”
  永平帝听他如此贬低自己,再不能忍,猛地撑起身,嘶吼道:“朕无愧于心!”
  太子慢慢踱到永平帝面前,定定看着他,声音冷厉。
  “无愧于心?”
  “我母后十五岁便嫁与你,心里眼里只有你,你却将她弃之如敝履,让她一人独守空房,任徐氏贱妇羞辱我母后,把我母后的脸面踩在地上,这就是你的无愧于心?”
  “你的宝贝儿子不过六岁,在你眼里却比本宫这个二十岁的嫡长子更优秀,要废本宫立他为太子,这就是你的无愧于心?”
  “皖北大旱,农田颗粒无收,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官员上报灾情请求赈灾,你听信徐丞相之言,指责官员夸大其词,骗取朝廷银两,把银子拿去给你的宝贝儿子准备秋狩猎物,这是你的无愧于心?”
  “江宁巡抚李勤,利用职权,贪污受贿、欺压百姓、放纵家人,与当地的恶霸勾结,欺压善良百姓。本宫的下属发现了他的罪行,儿臣向父皇你禀告,只因他是徐丞相的学生,你根本不予理会!”
  “你是不知道百姓们的苦吗?你知道!只是不在乎罢了!百姓在你眼里,和地上的蝼蚁没有区别!”
  “你的心里没有黎民百姓,不配做大周的君主!”
  他双目圆睁,颈上鼓起一道道青筋,情绪激动。
  永平帝呼哧呼哧扯了一风箱,总算迸出一句话。
  “你又比朕好到哪去?”
  “你逼着徐相发动叛乱,有多少无辜的将士死在叛乱中,你又把他们的命看成什么,你做出一副仁厚爱民的模样,和朕有何区别?不过是嘴上说的好听而已!”
  太子不以为意地笑笑。
  他说了那么一堆话,似乎渴了,走到桌前给自己倒了杯茶,低头吹了吹,浅浅饮了一口,才姿态优雅地放下茶杯。
  他望着永平帝,淡淡道:“一将功成万骨枯。既然有变革,就得流血死人,这是难免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再说了,这些兵士,既然从了军,就要随时做好牺牲性命,为国捐躯的准备,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担君之忧,这是他们的本份!”
  “这样的死去,不比他们庸碌活着更有价值?他们在泉下有知,会感激儿臣给他们这个机会!”
  永平帝冷哼一声,气喘吁吁地道:“说得好听,不过是给自己心狠手辣找借口。”
  太子变了脸色,质问道:“那又如何?你以为本宫想如此做?这一切的灾难不是你造成的吗?不是你将本宫逼得走投无路,本宫会这么做吗?徐家人会有这样的下场吗?一切都是你的错,你才是罪魁祸首!”
  “等本宫登基后,定会爱民如子,让大周子民过上富足生活,开创大周的太平盛世,大周子民定会感恩戴德,他们有本宫这样的一位仁德明君,史书上也会记载我的丰功伟绩。”
  太子说着,突然想到什么一般,深呼吸一口,恢复往日的模样,带着温润和雅的笑容走回永平帝面前。
  他俯下身,慢慢的,一个字一个字地对永平帝说道:“对了,父皇,儿臣忘记告诉你了,徐氏那贱妇不仅死了……”
  “你把她怎么了?”永平帝怒红的眼睛瞪得更圆,艰难地问道。
  每说一个字都带着颤音。
  “儿臣待她饮下毒酒后,找了法师,送她最后一程,让她好走,不要对儿臣心怀怨念,可谁能想到,她居然不识抬举,不肯离去……”
  他顿了顿,继续道:“儿臣只好让法师将她的魂魄镇住,压在八卦井中,永世不得超升……”
  说完,太子的眼皮一掀,目光落在永平帝涨红的脸上,尽情地享受他脸上的愤怒,痛苦与绝望。
  他很满意永平帝这个反应,正如他曾经所经受的那般。
  他终于将这些苦痛悉数还给这个本该是自己最亲近的人。
  他慢条斯理地开口,给了永平帝最后一击:“只苦了父皇,上穷碧落下黄泉,再无法与你心爱的女子再见了。”
  “你!你这个逆子,你这个……”永平帝猛地剧烈咳嗽起来,胸前的衣襟沾染上点点乌黑的血滴。
  “你……朕不会放过你!”永平帝拼尽全力,抬手不断拍打床帏,嘶吼道,“朕还没死,大周轮不到你这个逆子来做主,朕要废了你这个逆子,来人!来人……”
  太子居高临下地看着垂死挣扎的永平帝,脸上的笑一点点收起,不发一言。
  待到永平帝渐渐力竭,才面无表情地开口:“父皇还是省省力吧,这外面都是儿臣的人,没人会来救你。”
  话音刚落,就听宫殿的大门突然被人轻轻敲响。
  太子回过头,朗声道:“知道了,本宫即刻就来。”
  说完,太子又转回头看了眼永平帝红到发紫的脸,轻声细语地道。
  “恕儿臣不能再在父皇塌前侍奉,只是父皇年事已高,已无力承担一国之君的职责,还是早日退位吧。”
  说完,太子转身,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寝殿。
  第178章
  第二天正午时分,韩子文正在店里做生意,突然听到皇宫方向传出一阵沉重的钟声。
  店里的食客停箸惊呼:“这是皇宫的丧钟!”
  太后去年薨逝,丧钟曾经敲响过,现在再次敲响,是为谁敲,大家心里都有了分寸。
  客人们纷纷停止吃饭,仰头望向皇宫的方向,默默数着钟响。
  待钟声停止,大家也数清楚了,四十五下!
  这是大周皇帝驾崩了!
  大家面色凝重,甚至有人跪在地上,捂脸痛哭,为皇帝的去世悲痛不已。
  有了第一个人带头,其他人为了表示忠诚,也纷纷起身跪下,表达自己的哀伤。
  须臾间,店里便跪了一地的人。
  韩老三刚数完钟声,正要感慨,见到这一地的人,顿时愣住了。
  大家都跪了,就连顾峰也跪在厨房门口,就他直挺挺地站着,似乎不太合适?
  他左转右转,纠结半天,虽然满心不愿,也只得不情不愿地跪在了地上。
  好在他们每天的清洁卫生打扫得很彻底,地面没有一滴油渍,也没有一丝灰尘,不然真要心疼新做的这条浅灰色细棉袍了。
  韩子文也在厨房听到了丧钟,不过他正在煮面,没有出去。
  等他煮好面,透过门缝看到外面的场景,更不愿意出去。
  他才不想下跪呢。
  他站在厨房里,听着外面的哀声,默默点头。
  大周皇帝终于驾崩了,徐家人也被太子拉下马来,接下来便是太子上位,做大周的新帝了。
  这一次和徐家的搏弈,太子大获全胜,赢得漂亮。
  他突然有个感觉,既然皇上什么时候死掉,全在太子的掌控之中,那么选择这个时间,太子应该也有打算。
  肯定得算在徐家人身上!
  这个罪名实在太顺理成章了。
  皇上本就病重,因此徐家人才敢兵变,皇上受了惊,病体不支,才会猝然离世。
  现在徐家人的谋逆罪做得更实了,挣都挣不动。
  韩子文甚至觉得有空可以找顾云朗打听一下,太子到底是怎么步步为营,反败为胜,夺得皇位的。
  要是穿越回去,照着写一本权谋文,想必会很有市场。
  接下来,大周皇帝对徐家人的讨伐和对皇上的哀悼同时进行。
  太子倒是对徐家人网开一面,只诛杀了父系三族,并没有如他所说诛杀九族。
  更让人惊掉下巴的是,他还和徐家人拥立的四皇子兄弟情深,丝毫没有受到这次兵变的影响。
  这赢得了大周臣民们一片赞叹,称赞他心胸开阔,有情有义,必定是一位难得的好皇帝。
  而大行皇帝在遗诏中专门交代了,为了不给子民带来麻烦,京师百姓只需着三十日素服,不可奏乐嫁娶,以后便恢复正常生活。
  他的这一举动虽然也赢得了称赞,不过坊间仍有传言,认为他太过昏庸,信任奸臣导致他的离世。
  要不是他被徐家人迷惑,想废掉这么优秀的太子,不会惹出这场祸端。
  甚至有人认为徐皇后是妲己一类的狐狸精,专门来祸害大周江山,全靠太子英明神武,戳穿了他们的阴谋。
  处置了徐家人,太子又将与徐家人同一阵线的官员全部清理出来,换成太子的亲信。
  大周朝官员们一时间惶惶不安,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轮到自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