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何娘子笑盈盈地跟在他们身后,对韩子文道:“恭喜恭喜,祝你们开门大吉,财源广进。”
韩子文忙道谢:“谢谢谢谢,快坐下歇会儿。”
何娘子摆摆手:“你不用管我,我看看你的铺子。”
大凤得意地道:“我哥哥的铺子好漂亮。”
何娘子打量一番,点点头:“是漂亮。”
这铺面虽小,却收拾得窗明几净,两堵墙下各摆了四张长条桌,桌子一头放着筷子桶,插满了筷子。
墙上贴着价目表,怕客人不认字,还在每种口味后面配了图,简单几笔,倒很形象。
“你们这铺子倒别致,我还没看到哪家是这样的格局。”
“我想着尽量把铺子利用起来,多摆几张桌子,就想了这个办法。”
韩子文请何娘子坐下,给她倒了碗热茶。
这是店里免费提供的。
这个时代人的口味都比较清淡,要是吃了方便面,觉得口味重,可以喝碗茶缓缓。
听到韩子文说茶水不要钱,何娘子替他们担心。
“这不收钱?你们的本钱又要增加了。”她转头四处看了看,“这里什么都要钱,我听说水都要用钱买?一文钱两桶?”
这是真的,这个年代没有自来水,铺子里也没有水井,只在巷子中间有一口,要用水就得自己去打。
十多家商户用一口井,遇到用水高峰期,挑水得排队。
如果怕麻烦,可以请送水工送水,直接送到厨房里,一文钱两桶水。
照他们这规模,一天二十桶水都不够用。
韩子文没去巷子里的水井处挑水。
他买了一个大水缸,在家里装满水,放进空间里,到了铺子,和厨房里的空水缸打个对调就行。
一点不麻烦。
韩小妹知道他有神仙送的宝贝,对他的举动并不觉得稀奇。
韩子文当然不可能把这事告诉何娘子,只笑着道:“我巴不得多用几桶水。”
何娘子点点头,也是,水用得越多,说明生意越好。
“顾峰和他奶奶跟着要过来。”
何娘子又告诉他们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
刚说完,就听到顾婆婆的声音在门口响起:“韩公子,恭喜恭喜!”
韩子文回头一看,顾婆婆手里提着一捆柴走进店来,身后跟着顾峰。
顾婆婆把柴火递给韩子文,嗔怪地道:“你们今天开业,怎么不提前说一声,要不是我正好看到何娘子带着孩子们出门,还不知道你有这么大的喜事。”
顾峰走上前,朝韩子文拱手祝贺。
“韩公子开业大吉,仓促之间,没来得及准备恭贺礼物,我奶奶就说提捆柴火,祝你们财源滚滚来。”
韩子文忙笑着回礼:“谢了,这贺礼已经很不错了。”
他转身把柴火放到厨房里,邀请大家坐下,等吉时一到,放了鞭炮,就给他们煮面。
“尝尝我的手艺,看看合不合你们的口味。”
韩子文毫不客气地方便面的味道归功到自己身上。
顾婆婆和何娘子却是不肯坐,一块站到门口聊天。
顾婆婆仰头看向门头挂着的招牌。
招牌选的白底金字,边框是红色,三种颜色对比鲜明,喜庆之余还透着几分贵气。
“方便面馆”四个字立在招牌正中,很有点气宇轩昂的感觉。
“这名字取得好,简单大气。”顾婆婆夸奖道。
何娘子惊喜地道:“顾婆婆你还认字?”
“识得几个。”
顾婆婆谦虚地道,又夸奖面馆收拾得干净,面的味道好,价格实惠。
何娘子立刻明白过来,这是在帮面馆壮声势,拉人气,马上大声附和她。
她们说得热闹,引得路过的行人好奇张望,上前询问店里的情况。
“来尝尝嘛,好吃得很。”
顾婆婆煞有介事地向路人介绍,就像她刚吃过。
顾婆婆和何娘子在外面帮着宣传,顾峰则在店内和几个孩子说笑,完全是耐心十足的大哥哥模样。
这两人一点没拿自己当外人,俨然已是韩家的一员。
韩子文越看越觉得诡异,悄声问韩小妹:“你和顾家关系处得这么好了?”
韩小妹摇头:“没有,我怕顾婆婆真要你当孙女婿,早上买菜都没敢叫她。”
她顿了顿又道,“可是我问过她有没有孙女,她说没有,就顾峰一个孙子,这么说来,又不像是要你当孙女婿。”
韩子文也不知道什么缘故了。
“可能是他们初到京城,人生地不熟,想和邻居搞好关系。”
似乎这样的猜测最合理。
反正人家没有坏心眼,那就坦然接受吧。
眼看吉时将到,韩子文抱出几大卷鞭炮,准备把鞭炮挂在长竿上。
顾峰见了忙站起身上来帮忙。
鞭炮刚挂好,小山小龙何娘子的两个儿子,一人拿根火捻,争着要点火。
“一个一个来,有好几挂呢。”
于是按照年龄从小到大排序,小龙先点火,最后轮到何娘子的大儿子。
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韩记“方便面馆”正式开业。
等鞭炮放完,硝烟散尽,韩子文招呼大家坐下,便回到厨房里,关上门开始忙碌。
他这厨房里可是有商业机密,不能让人看到。
第152章
今天开业,韩子文没有像现代饭馆搞打折促销,而是每碗面赠送一个煎蛋。
希望以后做什么事都能够圆圆满满。
因为是新店,店里的摆设又很特别,不少路人出于好奇前来品尝味道,没一会儿,面馆就坐满了。
结果一吃,大家都赞不绝口。
首先是快捷。
刚报出要吃什么面,瞬息间面条就端了上来。
面汤油汪汪红艳艳,一根根金黄色的面条弯弯曲曲,打着卷,泡在面汤里。
面条上卧了一个煎得黄澄澄的油煎蛋,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面条的味道也很特别,和常吃的杂酱面,素面,鳝鱼面,温面全部不同,不止面条筋道有力,汤汁更是鲜美,一口一口,简直停不下来。
不过一刻钟,便能解决一顿饭。
要在别家饭馆,只怕这时候才把菜端上来。
一桌吃完走了,马上又有人进来,桌子就没有空过。
俗话说,客走旺家,其他人看着吃客们边擦嘴边不住赞叹走出店,立刻被吸引了,纷纷走进店里来要吃面。
一时间小店里人满为患,还要等位置。
何娘子一见这架势,忙让几个孩子快点吃面,好把座位腾出来。
她对韩小妹道:“我把他们先带回去,免得给你们添乱。”
韩小妹道谢不迭:“谢谢何娘子,今天麻烦你了。”
何娘子摆摆手:“哪的话,不过是搭把手的事。”
说完带着几个孩子浩浩荡荡地走了。
他们一走,立刻空出几个位置,马上有人坐了下来,乱嚷嚷地向韩小妹报着自己要吃什么面。
韩小妹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么热闹的场面,顿时有点晕头转向,不晓得该先招待哪个客人好。
顾婆婆和顾峰见状,马上把自己碗里的面吃了,起身帮她的忙。
韩小妹吓一跳,不好意思地推脱:“这怎么行?怎么能麻烦你们?”
顾婆婆豪爽地道:“这有啥,反正我们也没事。刚开店你还不熟,难免手忙脚乱,等过一阵就好了。”
说着就笑眯眯询问那位叫嚷得厉害,一副等不及地客人要吃什么面。
顾峰则站到厨房门口,韩子文的面一出来,马上端给客人。
韩小妹身上的压力立刻减轻,长舒口气。
大家齐心协力,分工合作,总算不再手忙脚乱。
如此忙乱了差不多一个时辰,客人才渐渐少起来。
快到下午两点时,韩子文出来宣布,今天的生意就做到这里,店里的客人吃完,就不卖了。
这是韩子文的经营策略,打算来个饥饿营销,每天只卖中午这两小时,早上晚上都不卖。
让客人们知道他家的方便面条,不仅味道独特,只此一家,还很紧俏,供不应求,来晚了便吃不到。
虽然卖得贵,却很值!
毕竟普通的面条只卖五文一碗,他卖到七文,面条也没几根,价格算很高昂了。
要想做得长,只能用这样的法子。
而且他还有别的事情要做,不愿意把自己拴死在面馆上。
他挣钱的大头并不是面馆,最重要的还是沐浴产品的销售。
面馆不过是他靠此为生的一个幌子。
顾客们听了他的话果然很意外。
其他店都是有买卖就要做,这家面馆倒是牛气,到点就不卖了。
“没办法,今天的面全卖空了,得明天现做。”
顾峰听了,悄悄扯了扯韩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