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相公是锦鲤 第121节
孙二狗,“……”
“那你说错了,不有点啥表示?”孙二狗有些不甘心。
“混小子,要啥表示?”江有成伸手给了孙二狗一个爆栗子,“我要是不跟你说我不相信,你今儿个会赌了气的去村口等着盼着,第一个见着你小夏姐?”
孙二狗,“……”
明知道他是在狡辩,但是为什么又觉得说的好有道理?
简直无法反驳!
收拾完东西,刘氏便张罗着做晌午饭。
马氏和珠翠母女两个也忙活了起来。
虽说眼下并非过年,但也是久违的团圆饭,晌午这顿饭做的也十分丰盛。
粉蒸排骨,梅菜扣肉,香煎豆腐,小炒肉,蘑菇炖鸡,炝炒藕片,咸菜丝炒鸡蛋……林林总总,几乎摆满了一桌子。
江有成甚至拿了一壶先前在县城买的汾酒,热了一热,准备和宋景韫喝上两杯。
对于喝酒的事儿,宋景韫下意识想拒绝。
毕竟他酒品好像不好,喝完酒后容易脱衣服……
不过再一想的话,这是在自己家,似乎也没什么好怕的,到时候也只是在自家娘子面前脱而已,应该也是没关系的。
更何况,娘子好像也挺喜欢这件事儿的。
宋景韫在进行了简单的思想斗争后,还是决定陪江有成好好喝一杯。
不过到底是自己家人聚在一起吃饭,不存在劝酒的情况,一顿饭结束时,宋景韫倒也没喝太多,处于微醺的状态。
宋景韫能感觉到自己的清醒,也有些遗憾。
没有喝多呢……
真是可惜啊。
下午,江米夏和宋景韫去了趟大房江有福家。
这属于是晚辈年前回家,要去长辈家的拜访,所以去的时候,带了许多的礼品。
布料,茶叶,药材,还有一些糕点吃食。
“来便来,拿这么多东西做什么。”杨氏笑嗔道,“真是把这里当亲戚了,这些糕点茶叶留下来也就留了,其他的快拿回去。”
说着话,杨氏便要拎着东西往外走,要将这些东西送回到江米夏家中。
“我跟景韫不常在家,好容易回来一趟,又是过年,这都是应该的。”江米夏忙拦了下来。
“娘你就收下来吧,眼下六姐姐和六姐夫住在县城,这时不时还能回来一趟,给送些东西,若是等过上两年,六姐夫考到了京城去,怕是过年时便不容易回来了呢,到时候您想要这些东西,只怕也没有呢。”
江春雨在一旁促狭了一通。
“猴崽子。”杨氏笑着伸手给了江春雨一个爆栗子,却又道,“不过话到是在理儿的很。”
宋景韫读书用功又有出息,这往后的前程肉眼可见的远大,江春雨这话,实在是说到了正经地方。
“那这回我也就不客气全收下来,下回可是不许了。”杨氏笑道,“家里头的柿饼子,还有杏子干儿,知道你跟景韫都喜欢吃,专门给你俩留着,待会儿回去的时候带回去。”
迎着江米夏和宋景韫进了屋子,杨氏忙喊江有福来陪坐,又喊江春雨去拿瓜子花生果子什么的。
等茶水都泡上,吃食也准备停当,杨氏去张罗着做晚饭,又让江春雨去把江小杏和朱永武给喊回来,一块坐一坐。
江小杏和朱永武十月份成了婚,现如今婚后的日子已是有了两个来月。
原本二人便是彼此有情谊,又认识了许久,平日里更是时常见面,比着那些盲婚哑嫁的有感情基础,现如今正式成了婚,两个人的感情也是越发好。
吃饭要坐在一处去不说,时不时说上几句话后便要彼此看上一眼,眼神之中的柔情几乎都要滴出水来。
在家和刘氏聊天之时,江米夏便听说,朱永武平日里亦是恨不得将江小杏捧到手心里头去,但凡他能伸手做的事儿,可以说绝对不会让江小杏去操劳。
不得不说,这江小杏当真是寻了一个好姻缘呢。
江米夏感慨之余,忽的想起来先前江小杏因为洪家之事退婚时,宋景韫便说过,让她放心,江小杏一定会有一份极好的姻缘。
现在看来,宋景韫的话还真是应了验,为他这张嘴,再添了些光。
晚饭在大房家吃的,菜式颇为丰盛,吃完饭后,江有福拉着宋景韫和朱永武这两个女婿喝起了酒。
酒桌上女人待得乏味,杨氏便跟江米夏和江小杏去旁边屋子里头吃零嘴,说些女人之间的体己话。
江春雨和朱广泰两个孩子更是坐不住的,两个小孩子也不怕冷,只在院子里头玩爆竹,点灯笼等类的。
自今年秋季开始,江春雨和朱广泰两个人便被送到了镇上的弘乐书院,跟着章夫子开始读书。
二人皆不算特别有天分,加上送去读书的时间的确不算早,比着旁人学起来更加困难,所以比别人更加刻苦用功一些。
也因着平日里读书实在有些劳累的原故,现如今书院放了假,两个人也有些像放出笼子的鸟雀,叽叽喳喳个不停。
江米夏三人听着自家男人在旁边喝酒划拳,外头孩子们在那闹腾,这脸上的笑便没断过。
“大哥和大嫂啥时候回来?”
第187章 偏心
“前几天我跟你大伯去县城的时候去家里头瞧了瞧,说是邱记那活儿多,得晚几日才能回来,原本想着先让你大嫂和孩子们回来,结果文瑞前几天因为积食有些发热,便想着也在县城呆几日,让大夫给看好了再回来。”杨氏回答。
方氏早先顺利产子,是个六斤六两的男孩儿,取名叫做江文瑞。
现如今,江文瑞已是四个多月大。
男孩子胃口大,四个多月又是刚刚开始添加辅食之时,初初尝了除母乳以外其他吃食的滋味,自然觉得新奇无比,停不下来。
“孩子年岁小,还是得多当些心。”江米夏笑道。
“可不是么。”杨氏也笑着点头,“原本想着文瑞身子不舒坦,老大媳妇还得看管俩孩子,实在是累,便想着接了麦花回来,结果麦花也不肯回来。”
“说不能留弟弟和娘亲两个人在家,她是姐姐,是娘的小棉袄,得提娘做些事才行,你听听,这人小鬼大的模样哟。”
真真是惹人疼的很啊。
杨氏提及自己孙女时,满脸的爱恋和宠溺,多的几乎要溢了出来。
江米夏和江小杏听得是忍俊不禁。
几个人说的正高兴,只听外头屋子里传来了动静。
先是“咚”的一声,而后便是“哗啦啦”的声响。
这动静……
像是什么人倒地的声音?
该不会是小赘婿又喝多了吧。
毕竟先前宋景韫便有一碗酒下去,直接躺尸的情况,这次中午又在家喝过一些酒,这会儿又是许久不曾跟江有福和朱永武一起小坐,必定也有些高兴。
这一高兴,难免就会容易醉了。
江米夏已是做好了准备扛小赘婿回家的准备。
但等到她跟杨氏和江小杏一并到了堂屋时,便瞧见酒桌底下躺着此时有些不省人事的朱永武,江有福也已经酩酊大醉,只趴在桌子上头,手边的碗筷和酒杯洒落了一桌,人也是嘟嘟囔囔,“喝,再喝……”
惟独宋景韫端坐在桌前,看着江有福和朱永武两个人醉成这个模样,有些无奈地抓耳朵,“怎么都醉了了啊。”
“你这是,给大伯还有姐夫灌了多少酒?”江米夏帮着杨氏和江小杏将人扶起来送到里屋去躺着,一边问宋景韫。
“就……没喝多少啊。”宋景韫一脸茫然,“刚刚划拳,已是提前定下了规矩,说无论我们三个谁输了,我都会陪着喝上一杯的。”
也就是说,按照这样的概率来算的话,小赘婿喝的酒,大约是杨氏和朱永武两个人加起来之和。
江米夏顿时一脸狐疑,“你的酒量,什么时候这么好了?”
“我也不知道啊。”宋景韫越发茫然。
说实在的,因为中午没有喝多的缘故,宋景韫满心都是遗憾,刚好晚上要凑在一起吃饭喝酒,便干脆想用陪酒的方式让自己多喝上一些。
结果这一场酒下来,江有成和朱永武醉的一塌糊涂,他还清醒无比,没有半分醉意。
这可真奇怪。
江米夏也不由地挠了挠头,想了许久的功夫,“兴许最初的那次醉酒,只是因为你第一次喝酒,所以不大习惯,其实你酒量十分不错?”
“也可能?”
毕竟除了这个缘由,宋景韫也实在寻不出来旁的了。
杨氏和江小杏也是见过宋景韫酒醉后被江米夏背回去的,这次见宋景韫竟是硬生生喝倒了江有福和朱永武,也是十分诧异。
但看宋景韫当真半分事儿也没有,只当宋景韫到县城读书之后,兴许平日里文人墨客之间酒会饭局多,硬生生将酒量练了出来,并未放在心上,但也提醒江米夏回去之后煮些浓茶,蜂蜜水什么的,好解一解酒。
而江米夏见宋景韫虽然并未醉酒,但也担心他喝了那么多酒第二天起床时头痛胃难受什么的,便交代珠翠去煮了蜂蜜水和豆芽解酒汤。
宋景韫虽然现在已经吃饱喝足,甚至也觉得自己没有半分醉意,但还是依江米夏交代的,将蜂蜜水和豆芽解酒汤喝了个干净后才去睡觉。
不知是因为解酒汤和蜂蜜水起了作用,还是因为宋景韫的酒量实在大,第二日晨起时,宋景韫依旧是神采奕奕,跟没事儿人一般,到是江有福和朱永武这翁婿二人,据说第二天又睡了足足大半日,才算过了酒劲儿。
也因为这个,宋景韫酒量好的名声,很快便在江家村传了开来。
原本想着趁过年期间好好跟宋景韫喝一杯的人,这会儿心里也都掂量了一二,放弃了妄图灌醉宋景韫的想法,转而变成了小酌两杯即可。
大约也是因为这个的缘故,今年江家村在过年时,酒醉嬉闹之事比往年少了许多。
这让江正信觉得省心无比,只觉得这都是托了宋景韫的福,所以今年拜年时,给宋景韫的节礼都比其他人的更多,更大一些。
“里正叔可真偏心呀,给我们的都是薄薄的。”
“可不嘛,瞧给景韫的,比咱们这一堆人的加起来都厚呢。”
“难道是因为咱们不够乖巧懂事听话?”
“我看那,里正叔就是因为偏心而偏心,没缘由的……”
“小兔崽子们,说什么话那,有那个闲扯皮的功夫,去把村口大粪挑了去?”江正信扯了嗓子在那喝,“还说我偏心,我偏啥心了,还不是因为人家景韫成天帮我解决麻烦,让我少长了多少根白头发,哪儿像你们似的,一个个的光叫我操心!”
宋景韫,“……”
他帮里正叔解决啥麻烦了?
他咋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