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希吉尔下马车后,环顾着酒楼:“三郎,这是哪?”
康熙:“这是我在前门大街里置办的一处酒楼,虽说是酒楼,但这里的烤鸭味道乃是一绝。”
过了紫禁城外,那便是皇城,是住着皇宫贵族的地方。而皇城外是内城,住的是八旗的官兵以及家眷,内城外便是外城了,就是希吉尔现在的这个地方,而住的一般都是平民百姓。
也是出了内城才有这般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景象。
连康熙都称呼得一绝,那味道自然是不错。希吉尔尝到烤鸭后,又起了挖人的心思。
希吉尔专注地看向康熙,直到康熙发话,让希吉尔想说什么说什么,她这才说出口:“三郎,我可以把做烤
鸭的厨师给带回家吗?”
这个家是什么?康熙也清楚。不单单是将宫外的人带回皇宫内很麻烦,况且,这个厨师放在宫外,可是给康熙捞金来着,要是他不在酒楼,那酒楼的生意就会差上许多。
但是宣嫔少有向朕请求,罢了罢了,康熙:“不可以,但我允许你将厨师的徒弟给带回家,他应当也出师了。”康熙记得厨子之前跟他说过,他徒弟的手艺已经不逊色于他。
希吉尔自觉挽住康熙的胳膊:“谢谢三郎。”
宣嫔果真是见了美食就眼馋,都是为了这点吃的向朕请求,康熙是嫌弃的想,但是却很自然的接受希吉尔的亲近。
在酒楼里没有什么熟套的卖身葬父,纨绔子弟闹事的事情。什么酒楼有什么背景,在这皇城底下都知道哪里是可以闹事的,哪是里不可以闹事的。
康熙主动提起来:“听说你哥到了京城,倘若你想看的话,那我便与你一起去。”
二哥,希吉尔已经很久没有见过二哥了,她自然是想见的:“我想要去,谢谢三郎。”
第40章
条件
康熙对于这个主动离开蒙古来京城进行科举的人还是有关注的,三拐两拐就到了希吉尔二哥所住的地方。
原来是因为距离酒楼本就不远,所以康熙才带希吉尔过来。
“扣扣扣。”康熙敲响门上的铺首,二哥的府上没有门房,但是还是买了几个伺候二哥的人,此时便是下人来开门。
下人不认识康熙,在他的印象中,主家就没有相识的人过来拜访。
康熙:“你去跟你主家说,黄三郎前来拜访即可。”
希吉尔二哥出来开门的时候,见到是预想中的人,还是有些慌张。黄三郎,据他所知,皇上便是排行行三,再加上那个黄姓。看见康熙果然验证了他的想法,他连忙将康熙和希吉尔引入府中。
康熙:“班察,是我。”
是的,名字就是这么随意,和他生下来的两个儿子,一个叫做班第,一个叫做班察。
班察认出了康熙,一国之君谁能不认识。但是班察从康熙对自己的自称很快意识到康熙应该是微服出访:“黄老爷,您怎么来了?”一边询问着,一边将康熙引向大厅。
直到大厅禀退左右后,班察:“参见皇上,请赎我无礼。”
康熙命他起身:“无妨,我此行乃是微服出巡,把我当做一平民百姓就好。”
康熙是这么说的,可是谁敢将他当做平民百姓啊。
从班察的言行举止上,康熙对他起了兴趣,再加上班察的年龄,康熙马上起了提问的心思。
两人你问我答,相谈甚欢。
专门给了班察一个科举的机会,倒是为我大清挖掘了一个好人才,虽然不知道班察为什么不留在蒙古,但是,只要班察不做危害大清的事情,康熙也不予探寻他的私事。
康熙拍了拍班察的肩膀,表示自己的亲近:“好小子,学问不错。”
希吉尔不由得想笑,康熙和班察年龄相仿,但是从表现上看康熙却比班察年长许多。
而且显然康熙也是放在一个年长者的姿态来指教二哥。
但希吉尔也是发自内心的为二哥欣喜,在没有做官之前,就在帝王面前留下印象,对于想要科举的班察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在与班察交流完之后,康熙便借口出去给希吉尔和班察留下交谈的空间。
希吉尔不免为康熙的细心而感动,但完全不会动心。
希吉尔明白康熙,对于他的每一个妃嫔,仿佛都是处处用心,却也不会偏向谁。不是偏爱的话,那这爱就很难说了。康熙放在现代来讲,那就是中央空调般的存在。
希吉尔仰视着二哥,她唯一的苦恼那就是身高不够高,分明都是出生于蒙古,身边的姑娘也个个都是大高个,就只有希吉尔还秉承着前世的身高。而二哥的身高更是蒙古中的佼佼者。
两人许久未见,却也不见生疏。只是因为身份的缘故,班察也不能和希吉尔像在蒙古一般的勾肩搭背。
希吉尔和二哥谈话是完全忘记了在门外的康熙,好在班察还记得康熙,及时制止两人继续的交谈。
班察:“妹,应该回去了。”这不是班察想要将希吉尔赶走,而是如今天色已黑。康熙和班察交谈了很久,而且现在是冬日,太阳下山得早,到了希吉尔应该回宫的时间。
希吉尔抱怨:“我原本是想出来玩的,但是见到二哥高兴极了,都没来得及出去玩。”希吉尔和班察的感情颇深,希吉尔的直言也不至于伤了两人之间的感情。
班察看着还像一个小姑娘的希吉尔,可以知道她在宫中过得应该不差:“二哥到时候建功立业,想办法让你多多出来。”
希吉尔得意,就像是每一个在家人炫耀自己成就的孩子:“我早就在皇上那边取得出来的权利了。”
就是,就是康熙还没有说出来的条件,想到这里希吉尔的情绪就低落下来了。
班察像在蒙古一般哄着希吉尔:“妹还是那么厉害,那二哥更要加油了,二哥会想办法帮你的。”
在蒙古的时候希吉尔经常作弄大哥跟二哥十有八九都能得手,大哥是因为不知道,而二哥很聪明当然知道,但是也自愿走入希吉尔的套路中,只为了她开心。
因此希吉尔对班察非常放心,班察的地位甚至排在阿布的上面(爸爸),因为希吉尔的阿布和塔,相较于女儿来说,还是更喜欢儿子。而且阿布死得早,希吉尔心中更是没有阿布什么印象。
希吉尔请求班察:“二哥,可以帮我到海外找一样东西吗?是一种植物,叫土豆,混身上下都是黄色的。”
班察一口应下:“行,我派遣人到美洲替你寻找的。”
班察送着希吉尔出去和康熙会合,直到他们走得很远,看不见他们的人影了,班察还在门口注视着。
他的小妹妹又要进入皇宫了。
而此时回宫的希吉尔完全没有班察想象中的失落,顺其自然,希吉尔心态极好,能接受落差,况且她又不是不能再出宫了。
希吉尔依偎在康熙的身上,康熙还以为希吉尔是因为见二哥不久就要与二哥分离的伤心,正想安慰希吉尔。
希吉尔抬头看向康熙:“三郎,我什么时候才可以再出来?”说话间希吉尔的声音都带上了尾音,撩中康熙的心间。
康熙沉思着,原本他是打算让希吉尔半年出一次宫,这样他也不算食言,况且半年出一次宫也不算少了,但看到希吉尔在宫外的活泼,好似一颗小太阳,当她笑起来的时候,康熙也觉得愉快。
“我让你一个月出一次宫吧,但是这是有条件的,你身边必须有人跟着,我叫几个嫲嫲伺候你,顺便在你出宫的时候跟着你吧,你身边总要有人保护。”
希吉尔很快的答应,生怕康熙反悔:“我知道了。”
出宫的条件,希吉尔完全可以接受,不就是身边多了几个名为保护,实为监视的人,但是希吉尔又不做亏心事,身边多了康熙派来的这几个嫲嫲,反而是对她的一层保障。
况且出宫的频率可太让希吉尔满意了,这已经超乎她预料中最好的结果。
在康熙回应希吉尔后,希吉尔马上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时不时掀起帘子,看向外面的一切。
哪怕是他人的吵架声,她都看得津津有味。
康熙感到落寞,有了一种被白嫖的感觉。
等到回宫了,希吉尔更是跟康熙拜别后,撒腿就跑。
女人真是善变,康熙不由得觉得自己的许诺是不是给早了,要是晚点再给,在见着宣嫔之前的模样那倒是也不错。
但是康熙回了乾清宫后就没有注意力分在希吉
尔身上了。
“皇上,太子发高烧了。”
发烧在古代可不是一件小事,古代既没有各种抗生素,又没有药水。况且太子才三岁,康熙的脚快得都要冒出火花,到了后面几乎都是小跑起来。
那名太监相伴康熙身边很久,除了上次赫舍里皇后,从来没有看过康熙如此失态。
等到康熙跑到乾清宫的时候,就看见诸多太医围着太子的身边,只听见他们唠唠叨叨的声音就已经让康熙烦躁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