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杨志远心底哀叹,他实在是对沈江霖生不了恶感,又不想再如此干坐下去,正准备找个由头起身离开,却听沈江霖疑惑道:“杨兄过去与我常常相谈甚欢,怎么今日却避如蛇蝎?难道就是因为小弟我如今被贬谪了,马上要赴任云南,就连杨兄都不屑于再与我相交了?”
  杨志远原本都要起身了,听此一言,他只能继续钉坐在原位,张了张嘴,最后汗颜道:“小沈大人,你又何必挖苦我?是我愧对了小沈大人,只能避开,不污了小沈大人的眼。”
  杨志远的长相其实和杨允功有六七分的像,同样清矍瘦长脸,就连身量都差不多,但是明明长得这么像的两个人,性格脾气却截然不同。
  沈江霖不知道未来杨志远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杨允功,但是目前可以确定,他不是。
  沈江霖长长叹了一口气,眉眼低垂着落寞道:“杨兄,我又何尝不知道你有你的难言之隐,正是因为知道,所以才想在离别之前,和你再相聚一场,或许下次再见,也不知道是何光景了。”
  杨志远嘴唇抖动了一下,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要说什么好。
  “杨兄,你是你,旁人是旁人,我正是因为知道杨兄的脾气,今日才会特来告辞。”
  杨志远的脸色越发地涨红了,他羞惭极了,沈江霖的每一句话,非但没有让他的愧疚之心得以减轻,反而让他更加难安。
  若是可以,他恨不能将身上这个起居郎的位置还给沈江霖,多希望那日朝堂上对他的攻讦从来没有发生过,那么今日,他们两个人就可以好好畅饮一番,谈天说地,而不是他一味的愧疚。
  憋了许久,杨志远最后跟着叹了一声:“小沈大人,终归是我对不住你,可恨我是个无能之人,竟是什么都做不了。”
  沈江霖摇了摇头,他的目光定定看着一个人的时候,那人便觉得他是如此满眼真挚,对他说出来的话,也就更加不设防了。
  “杨兄,我今日来,其实是想和你说一说那位的喜好,希望你在后面别犯了一些忌讳,仅此而已。”
  作为前后两位起居郎,照理是应该要做工作交接的,但是沈江霖是被拉下马的,杨允功处处防备着他,哪里还会有机会让他做什么交接?
  而沈江霖这次来的目的,就是将把原本要走的流程走完而已。
  沈江霖在如此嘈杂的环境里,用只有两个人可以听到的声音,毫无保留地将当今的各种喜好忌讳都说了一遍,虽然杨志远已经从祖父那边得到了够多的信息,但是沈江霖给到的无疑是更加细节的,两相对照之后,杨志远确信,沈江霖是真真实实地给到了所有的注意点,一点都没有藏着掖着,甚至可以说是完全当他是自己人一般,推心置腹地将要点全部说了一遍。
  说完之后,时间已经有些迟了,沈江霖微微一笑,拍了拍杨志远的肩膀:“杨兄为人我是信得过的,希望有朝一日,杨兄不用再身不由己,我们还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说完这些之后,沈江霖便从容站起身来,行礼告辞。
  杨志远看着沈江霖渐渐远去的背影,手渐渐握成了拳头,一言不发地拨弄着手中的茶盏,过了许久才起身打道回府。
  杨志远今日只是回来的晚了一些,旁的行止和平时一般无二,没有人知道今日的杨允功内心中是如何挣扎,一切都掩盖在了沉默之下。
  然而终有一日,这种沉默会爆发出来,只是需要时间来酝酿而已。
  *
  沈江霖终是没有办法等到沈江云和钟扶黎他们回来,两行人几乎是前后脚,等到沈江云抵京的时候,沈江霖他们的车队刚刚启程了两天。
  沈江云和钟扶黎是行色匆匆地回来,就想回来和二弟、二弟妹分享一路上的见闻经历,结果等待他们的却是他们两人的人去楼空。
  沈江云回到他的院子里的时候,看到了沈江霖留给他的手书以及那日的族会纪要。
  沈江云是含着泪看完的,二弟就是这样一个人,哪怕自己深陷囹圄,还要将府里的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还要劝慰他不要冲动行事,往日如何依旧如何便是,在微末之时,依旧需要积蓄力量,不要轻举妄动、着了对方的道。
  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沈江云实在是没有忍住,等到反应过来,眼泪滴到了信纸上,他慌忙去擦,但是依旧晕开了一团字。
  他拿出帕子胡乱擦了一把脸,将信纸递给了钟扶黎,自己倒在圈椅里,身上的衣服还没来得及换,整个人都是灰沉沉的,恰合了现在他的心情。
  沈江云以手支额,苦涩道:“我是这个世上最不称职的大哥,这么多年都是二弟在照顾我,我何尝为他做过些什么?只恨我无能啊!”
  钟扶黎看完这封信后同样也是沉默了,她默默坐在了沈江云的对面,抚了抚他的后背,安慰道:“二弟确实少年老成,但是你也不能如此否定自己。二弟如今去了云南这等苦寒之地,只有你可以帮他了。”
  沈江云听到这一句,立马坐正了身体,目光中散发出了无穷的斗志:“对!只有我可以帮他了,我不能让二弟永远都回不来,我一定要快一点站到高处,多让二弟在那里受一天的苦,都是我这个做兄长的不称职!”
  沈江云哪怕之前也想过要权力、要匡扶天下百姓,但是那是为了心中的理想,但是现在更是眼前情况的紧迫,让他生出了一种要不顾一切往上爬的念头。
  以前的沈江云在官场上总是谨慎保守、任劳任怨的老好人,从不参与任何争斗,只是踏踏实实做事,但是现在的沈江云却觉得,这样的自己,没用极了。
  在二弟需要他的时候,他又能做什么?!
  成长,有时候只是几个瞬间的事情。
  过程虽然足够痛苦,但是经历过这种痛苦之后,他成长的高度也足够高。
  在沈江云动心忍性的时候,沈江霖和谢静姝已经离开了京城,开始一路向南,直至云南边境之地。
  第152章
  “这是什么?”
  钟扶黎终于将行李归置好, 又陪着两个孩子吃了一顿饭后,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里,才发现她的桌上还摆着一小包东西, 用油皮纸包裹着,四四方方的, 钟扶黎没记得自己有从外面带回来这么个东西。
  留在院子里看家的小丫鬟听了,连忙上前来禀明:“这是二少夫人走之前送过来的,说是给夫人您的, 让其他人都不许打开看了。”
  钟扶黎闻言心生好奇, 二弟妹送给她的?会是什么?
  钟扶黎展开油皮纸将东西拿了出来,这才发现里头包着的竟是一册书。
  这本书也不像是外头买的那般规整, 翻开后上头的字更是有些眼熟,好像就是二弟妹的笔记, 但是封面上也没有写书名, 钟扶黎便从头开始看了起来。
  一看个开头,钟扶黎就有些放不下来了,这竟是一本话本子。
  但是这本话本子很有些不同。
  钟扶黎以前是不爱看话本子的,以前话本子里面讲的无非就是金榜题名、才子佳人这种, 里面充斥着一些酸词旧理, 彰显的都是男人的本事, 看的钟扶黎眉头大皱, 看过几本后, 就再不愿意碰了。
  后来和沈江云成亲之后,她才知道自家夫君和二弟居然还一起写过那本名噪一时的《求仙记》, 钟扶黎这才看完了《求仙记》全套,并且对沈江霖写书的本事赞不绝口。
  只可惜有本事的人,写完这一套书后, 便再没有见过沈江霖动笔,因为喜欢这个类型的话本子,钟扶黎也在市面上淘过,但是大部分都写的平平无奇,还要大浪淘沙地去找,钟扶黎不耐烦这些,就又放下了。
  可是谢静姝这本话本子,她却是看的比当初那本《求仙记》还要认真。
  这本书是以完全的女性视角写的书,而且写的还是一位巾帼女将。
  从女主人公她从小在草原长大、精通骑射开始讲起,因为家中父兄都是从军者,她便在耳濡目染之下,也开始学习了兵法一道,甚至比她的两位兄长更有天份,学起来更加快且能举一反三。
  后来外敌入侵,父兄纷纷驰援沙场,她女扮男装偷偷跟着前去,结果在沙场上屡建奇功,打退了异族之人,虽然最后暴露了女子的身份,但是因为建立的功勋实在卓著,最终被皇帝封为了有史以来第一位女将,载入史册。
  这个故事并没有多长,所以钟扶黎看到月上中宵的时候就看完了,等看完之后,她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心中澎湃万分,等要合上书册的时候,钟扶黎才发现书册下面还压着一封信。
  钟扶黎将信展开,只见信中写道:
  大嫂亲启,见信如晤。
  此书是我第一次写就,多有不足之处,以大嫂给我讲的那些沙场故事为蓝本所杜撰而成,同时其中的主人公亦是以大嫂为原型,若有冒犯到大嫂之处,还请大嫂见谅。
  若是大嫂同样喜欢这个故事,还请大嫂赐名,以全此书之始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