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沈江霖给秦之况拜年,可不是想巴结上官,而是他知道秦之况离皇权近,又和内阁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消息应该是最灵通的。
果然,秦之况没有让他失望,通过一段旁敲侧击之后,沈江霖终于搞探到了唐云翼的一点消息。
更准确的来说,是和两淮盐官贪腐一案有关。
自去年六月,有人密奏两淮盐官贪腐,搜刮盐商钱财,永嘉帝就派人去彻查,抓了一批官员回京来审,结果审来审去却没有审出来太大的问题。
有些该顶包的顶包,该畏罪自尽的自尽,还有几个却都是小问题,根本不足以如此大动干戈。
便是永嘉帝心中狐疑,但是在证据面前,不可能继续关押着他们不放,这件案子算是平息了下来。
平息下来之后,去年的那个告密者却是受到了清算。
此人正是两淮巡盐御史唐云翼。
巡盐御史本身就身负着监察巡视盐务一职责,盐乃万民之所需,大周朝很大一块税入,都是盐税上收取的,盐官本身就是一个贪腐高发的官位,唐云翼能够做到巡盐御史的位置,可想而知是很受永嘉帝信任的。
秦之况说到最后的时候讳莫如深,有些意味深长道:“江霖,你的官途还很长,这些事情不是现在的你可以管的,纵使心中着急,也只不过是传递传递消息,你也便尽力了。”
叫秦之况说,师父是师父,师父的儿子是师父的儿子,根本不用混为一谈。
沈江霖颔首行礼:“多谢秦大人指点。”
然而,沈江霖回去之后,又多方打听,这才知道目前唐云翼已经在地方上被收押,正在转至大理寺受审。
这里面,还有的磨。
难怪师娘急成这个样子。
师父肯定是不想让自己忧心,才匆匆一笔带过,如今肯定是想方设法调用人脉关系给唐云翼疏通,只是现如今唐公望已经不在位置上,此事颇为棘手,也不知道师父那边能不能行。
沈江霖提笔写了一封信过去,将自己知道的一切都原原本本说了出来,同时要求唐公望将其中细节都一一道来,不许再对他有半分隐瞒。
唐公望这边,先是收到了沈江霖千里迢迢让人带过来的药材和药方,果然调整了药方,给钟氏喝了几幅之后就好上了一些,唐公望心里更是安稳了一点。
这些药材药方这么快就到了,显然是徒弟一收到信就开始去忙活了,半点耽搁都没有。
然后没过几日,唐公望又收到了徒弟的来信,用强硬的语气,让他必须将唐云翼的事情告知他,否则他就要告长假到徽州府来找他当面详谈了。
唐公望为了这个事情其实心里头也犹豫了许久。
一方面,若是事无巨细都和徒儿说了,以徒儿目前的官职根本够不上帮忙,徒增烦扰罢了;可另一方面,他这个徒儿的脾性他了解,若是什么都瞒着他,等他知道之后,必然不会善罢甘休,到时候师徒若是离了心,更是不好。
唐公望忖度了一番,最后还是将事情始末告知了沈江霖。
事情远没有沈江霖知道的那般表面。
先是唐云翼被派往两淮做巡盐御史的时候,永嘉帝就提点过唐云翼要好好查一查两淮都转盐运史元朗。
想来是永嘉帝听到什么风声了,但是又没有确凿的证据,所以需要唐云翼去查。
唐云翼假装在两淮盐场与元朗同流合污,最终查到了一些切实的证据,密奏给了永嘉帝,言之元朗通过职务之便,把控盐引,挟制盐商,假借家贫之暗示,命令盐商必须赠送大量金银器物,才会给之盐引。
永嘉帝大怒,下令唐云翼继续往下严查,结果唐云翼在淮安盐场巡视之时,突然身染恶疾,口不能言,而两淮官场上的盐官,有些被抓后,甚至频频出现畏罪自杀之事,关于元朗的确切罪行证据却被扫的干干净净!
永嘉帝够惊够怒,想要急招唐云翼回京,结果唐云翼又被人参了一本,言唐云翼家的管事受唐云翼指使,参与了贩卖私盐的买卖中,影响十分恶劣,要求永嘉帝严惩不贷,绝不能姑息养奸。
永嘉帝看到这份奏本上,每一笔的交易写的清清楚楚,从哪里购买,又卖给了谁,总计获利多少,证据翔实,且还能提供人证,由不得人不信。
唐云翼口不能言,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硬生生气吐了一口血,整个人陷入了昏迷之中。
唐公望言,陛下是相信唐云翼的,至今没有贸然定罪,将弹劾唐云翼的折子也先压了下来,已经派了心腹御医前往治疗,让沈江霖不必过于忧心,陛下会给唐云翼主持公道的。
唐公望这番说辞,沈江霖不知道师父是在宽慰自己还是宽慰他。
沈江霖反正没有被宽慰到,而是觉得此事很不好,大大的不好。
唐云翼如今显然已经是被推在了风口浪尖,成了皇帝和元朗斗法的棋子,下棋人会在意棋子的死活吗?
最多棋局赢的时候,说一声死得其所吧。
沈江霖凝神细思,却发现以他现在的能耐,根本左右不了这场棋局,他甚至连做里面一颗棋子的资格都没有。
然而,正月十二,沈江霖刚刚回到翰林院当值没两天,这天夜里,沈江霖本留下来值夜,却有小太监通传,皇帝召他去侍讲。
翰林院是要值夜的,以应对偶尔皇帝突来兴致,要求翰林晚上讲学。
先帝的时候,值夜只是个闲差,人家先帝根本不带搭理你的,只是遵循旧制,翰林院里留两个人罢了。
而永嘉帝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且精力旺盛,他晚上点翰林讲学倒是常有的事情,不算稀奇。
沈江霖跟着小太监往外走,冬日天黑的早,此刻不过戌时一刻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
天上落下了纷纷扬扬的白雪,沈江霖穿着斗篷,手里提着宫灯,跟在小太监后面默默无言地往前走。
地上已经积起了一层白雪。
脚下的靴子踩到雪上,发出一点细微的轻响,北风夹着白雪不断地往衣领里钻,冻的人脸上一片麻木。
宫道内不时有穿着甲胄的禁军巡逻而过,两边宫墙高高立起,宫道一往无前,但是却看不清两侧之景,只能看到一扇又一扇的宫门。
今日永嘉帝在养心殿吃了晚膳后,敬事房的太监举着托盘来让永嘉帝翻牌子,永嘉帝这几日各种家宴、宫宴,天天在后宫几个嫔妃那里打转,美人再美,可有时候叽叽喳喳的还是吵得人头疼,皇后倒是端庄,但是和她在一起说不了几句话,今日又非初一十五,永嘉帝便更不想过去了。
后宫不想去,一个人读书又看的心烦,永嘉帝脑子里灵光一闪,不由得想到了那个连中六元的沈江霖,上次那篇祭文给永嘉帝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便让身边的小太监去翰林院看看,今日是不是沈江霖轮值,若是在,就将人招过来。
沈江霖进了“养心殿”的东暖阁,便对着永嘉帝叩拜行礼。
沈江霖的相貌是极好的,面如冠玉、玉质金相,永嘉帝见了便觉心喜,比成天对着内阁那群老臣的脸看着要舒服的多。
“沈江霖,今夜正好是你轮值,就陪朕一起读会儿书吧!”
永嘉帝直接开门见山道。
沈江霖自然无有不从,小心询问道:“不知道陛下是想读何书?”
永嘉帝坐在暖坑上,闭目沉思了一下,然后开口道:“沈江霖,你说说看,“政以得贤为本,治以去秽为务?。”这句话,到底有没有道理?”
心中烦闷无处诉说,永嘉帝想听听,年轻的状元郎,是到底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说的是执掌政权是以得到贤才为首要目标的;治理国家是以清除污秽为要务。
什么是污秽?
贪官污吏就是污秽!
原来永嘉帝也在耿耿于怀,也在烦心两淮盐官的贪腐一事。
这简直就是瞌睡就来了个枕头,是难得的好时机,沈江霖瞬间就开始了头脑风暴,要如何说,才能将事情引到他的轨道上来!
第92章
眼前坐着的人, 不再是那日见到的穿着冕服、头戴太平冠那般让人有距离的天子,此刻他身着一件黄色绫罗制的常服,胸口绣着一条盘旋而上的五爪金龙, 头戴乌纱折角向上巾,甚至或许是因为此刻面对的不是满朝文武, 而是沈江霖一个小小翰林,平日里满是威严的君主气象,此刻也显得柔和了许多。
然而沈江霖知道, 这是大周江山的主人, 不可等闲视之,更不可能被人轻易左右了想法, 他接下来说的每一个字,都要经过斟酌。
“回禀陛下, 微臣认为, 这句话说的极是,这世间若无人才便不可治,陛下开科取士,广纳贤才, 自然是为了将大周朝治理的妥妥当当, 让万民无饥馁, 让国泰民亦安。”
永嘉帝无可无不可地点了点头, 这种话已经是老生常谈了, 并不能激起永嘉帝什么特别的反应,只能说沈江霖此子思想上是正确的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