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此次乡试的主考官是翰林院学士秦之况,也便是秦勉的族兄,去年刚刚升的官,否则今年的乡试还轮不到他当主考官。
  主持乡试,秦之况也是头一遭,所以更是小心翼翼,每一个地方力求完美,生怕有疏漏。
  毕竟此等大事,做好了受益无穷,万一搞砸了,摘了他的官帽亦是有可能的。
  答题纸一一发下,沈江霖先在答题纸上写好自己的籍贯名讳,过了不多时间,就听到一阵鼓声,抬头望了下天,估计已经到巳时二刻了,很快就有官差举着考题来回走动,跟在他旁边的书吏高声唱念考题。
  这三天要考的,是四书题三道,每一道要写两百字以上的时文,经义题四道,每一道要写三百字以上的文章,加起来就要写七篇文章,至少两千字。
  可谓是,时间紧,任务重,而且第一场考试,还是重中之重。
  到了乡试阶段,已经不会再考核简单的默写背诵等,上来就是写文章,考理解、考运用、考辞藻,比之生员考试,生生拔高了一个难度。
  沈江霖这两年来,在唐公望的教导下,已经不知道写过多少篇时文了,基本上四书五经中,每一个唐公望觉得可以考的点,都拎出来让沈江霖去破题,哪怕没有完整写过,但是写文章的思路,早就打磨过千百遍了。
  再加上本身唐公望就做过两次主考官,他去拎的考点,自然有他的独到之处。
  独到之处体现在哪里?体现在沈江霖拿到的四书题里头的第一、第二道题目,都是曾经唐公望给他讲过的,第二道题更是轻松,沈江霖曾经据此写过一篇文章,唐公望还帮他细细批改过。
  若是其他人,或许因为时间有些久远就忘记了,但是沈江霖是什么脑子?有过目成诵之能的人,可以立即将那篇文章全部复述出来。
  而第一题虽然他没有正经作过文章,但是如何破题,从哪种角度来写,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要点,他都已经和师父讨论过了,如今写下来,骨架已成,不过就是再往里面添加血肉罢了。
  沈江霖将袖子绑起,拿起墨条,在砚台里放了点清水,细细研磨起来。
  提笔蘸墨,略微停顿片刻,少年眉毛一扬,端坐在木板上,开始洋洋洒洒写了起来。
  沈江霖一进入到考试的状态中去,几乎是忘我的,文章在心中已成篇幅,落笔的每一个字都是如此自然地流泻于笔尖之上,再加上沈江霖这一笔好字,哪怕同样是馆阁体,但是和两年前沈江霖的字,早就不可同日而语了,每一个字的框架结构都能力求到最完美的姿态,每一个横撇捺勾都有独属于它的魅力,便光是看沈江霖这一笔字,都已经足够让人叹为观止了。
  这便是真正的名师出高徒。
  等到几个监考的内帘官来回巡考,走到沈江霖这边的时候,看到翩翩少年郎奋笔疾书,关键这一笔字还写的如此出彩的时候,好几人都纷纷点头,在他面前驻足了一会儿。
  只是沈江霖心无旁骛,对外界事情一应不管,更是让那些监考官觉得此子心态极好,哪怕年纪虽小,但也比很多三四十岁的考生,他们一靠近还没驻足呢,就已经慌得额头直冒冷汗的强上许多。
  沈江霖一口气将两篇文章全部写完,又在草稿纸上细细改过,确认没有什么需要避讳的地方,用词用字都极为准确,这才放下了笔,捏了捏有些发酸地胳膊。
  鼻尖轻嗅,闻到了一股饭食的香味,再抬头望天,日头已经到了正中央,没想到自己这一写就写了一个多时辰,已经到了吃午饭的点了。
  沈江霖早上起的极早,刚刚全副心神都在答题上,现在闻到了香味,腹中也唱起了空城计,干脆就将笔墨纸砚好好收了起来,用油纸包住,放进了考篮里。
  这也是唐公望叮嘱他的,在考场之上千万不可有大意,吃饭的时候尤其要将答题卷和稿纸包裹好,他曾见过许多考生因为疏忽大意弄污了答题纸,到时候便是答得再好,也没有录取的可能了。
  等到木板上面全部收拾干净了,沈江霖这才从考篮里拿出了一个小铜炉,又拿了一个小圆铜盒子,打开上面的盖子,在里面倒了一些透明的液体,上面放上一根棉线,用火折子引了一下,便着了。
  这是未来姐夫周端根据沈江霖的提示,自己捣鼓出来的酒精炉,酒精燃料是他自己提纯的,沈江霖装在了一个小竹筒里,刚刚搜子检查了一下,闻到一股酒味,还诧异地看了他一眼,不过也没说什么,就帮他旋紧盖子还回去了,
  小铜炉中接了一点水,等到水烧开了,沈江霖就将挂面下了进去,又放进去一把晒干的崧菜叶,早就剁得细细的,放在开水里一烫,就滚开了,再打入一个鸡蛋,盖上锅盖,微微闷煮一会儿,就得了。
  挂面里本身放了盐,所以也无需额外的调料,面条劲道,白崧爽口,鸡蛋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简简单单一碗面条里,什么都有了。
  这还是钟氏帮沈江霖做的挂面,因为顺手做多了,就让沈江霖分给沈家学子,沈江霖吃着这碗面条,心中想着应该大哥他们此刻也已经吃起来了吧。
  这些都是易于存放的东西,三天就是顿顿吃这个果腹,也尽够了,至少能吃个热汤热水,食物也不存在变质的可能。
  坐在沈江霖对面的考生,目瞪口呆地看着沈江霖变出一个能烧炉子的小东西,关键问题是,那个小铜盒里倒了一点水一样的燃料后,可以烧好久啊!这到底是什么玩意?
  顿时,吃着早就冷掉的卷饼,喝着冷水顺下,原本还觉得能吃出点麦香的,如今只觉得拉嗓子。
  那位考生不是没想过自己烧点热乎的,可问题是,带炭进来,还要生火点炭,万一弄个不好,考棚里烟熏火燎,把卷子点了都有可能。
  怎么那小子,就这么轻轻松松的?
  见沈江霖将小盖子往铜盒上一盖,火就灭了个干净,锅子和筷子用清水洗干净后,沈江霖便用干净的布把它们包了起来。
  沈江云等人此刻在同一考场的不同地方,吃着和沈江霖差不多的食物,纷纷心底感激沈江霖的好法子,否则要在里头吃个七八顿冷食,这如何受得了?
  同一考场见到这个酒精炉子的考生,看的眼睛都红了——这是在哪里买的?他们怎么从来没见过!
  沈江霖吃过午饭,站起身来在考棚里拉伸了一下身体,踱步是不能的,就是一个转身的距离,随着沈江霖个子的长高,如今腾挪更加困难了一些。
  沈江霖站了一炷香的功夫,感觉食物消耗掉了一些,就将写字的木板拆了下来,合并到坐的那块木板上,在上面铺上一层毯子,蜷缩着小憩一会儿。
  午歇也是沈江霖的习惯,稍微睡个小半个时辰,醒来头脑更加清明,做事效率更高。
  对面的考生,眼睁睁地看着沈江霖就这么闭目睡了过去,睡没睡着他们不知道,但是这位真的是来考试的?吃吃喝喝睡睡觉,感觉比在家里还要舒坦啊?
  许多人见到这幅场景很是有些崩溃,干脆收拾掉餐具,铺开答题的卷子,继续作答,眼不见为净。
  说是三天时间,今天入考场就折腾了几乎一上午,第三日午时收卷,满打满算,其实也就两天两夜,若不抓紧些,后面碰上一些难题怪题,陷入了思考之中,很容易答不完卷子。
  有些人甚至心底暗自冷笑了两声,见沈江霖年纪小,又如此放肆,恐怕是第一次参加乡试,还没吃过苦头,等到后面时间来不及了,手忙脚乱哀求官差再给点时间答题的时候,那就有好戏看了。
  沈江霖生物钟很准,大约睡了半个时辰不到,他就睁开了眼,其实他也没有进入深度睡眠,只是眼睛和大脑需要放松,闭目养神,同样也是一种休息。
  沈江霖用手帕净了面,然后才将答题纸和稿纸重新放回木板上,先是将上午答完的两道题细细誊写到正式的答题纸上,然后才开始解读第三道题。
  “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
  这句话出自四书中的《中庸》,其含义为保持中立不偏不倚,这才是真正的刚强!
  意思很好解析,但是要根据这个题目,写一篇文章,却是要好好思量一番。
  这道题,其实沈江霖和唐公望也讨论过,破题之法他也有,但是当初讨论的时候,是跟着唐公望初步解读四书的时候,但是如今时移世易,环境又发生了变化。
  科举读书不能是死读书,除了书面上的知识,还有对于国家时事政治的关注,否则有朝一日,真的做了官,也只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懂。
  到了那个时候再从头开始学,谁来等你?
  是你的上峰会等你学会了再任用你,还是百姓们等你了解透了,再发布政令?
  显然光死读书,都不够用的。
  所以唐公望每一期的邸报都会拿出来给沈江霖分析,不仅仅是朝堂局势,各派关系,更有目前朝廷对内对外的主要政治政策和各派的态度,因为有着唐公望这个刚刚退下来的高官在,所有的一切,对别人来讲仿佛根本看不透的东西,唐公望却是信手拈来,每一条信息都可以掰开了、揉碎了,细细讲给沈江霖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