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章

  是以,他们足足等了三个月,确定人找不到了,再加上边关出了事,需要九皇叔坐镇,才敢让宋宴来劝说九皇叔。
  他们让宋宴来劝说九皇叔,也不是逼九皇叔放弃找人,而是希望九皇叔能清醒,能面对现实。九皇叔就是要继续找,他们也无话可说。
  没看到尸体,就表示还有一线希望,九皇叔想要继续找也没有错,他们这些朝臣也没有指责的立场。
  但是!
  但是,人找到了,人没事了,边疆战线又一再告急,九皇叔还能无视将士们的生死,不去前线救援,留在后方陪九皇叔,他们就真的心寒了。
  他们知道人的命是不同的,可苏云七已经没事了,边疆将士却有千千万万等着九皇叔去救命。
  事有轻重,苏云七的命是命,边疆将士的命,就不是命吗?
  要知道,边疆的将士是在为九皇叔开疆扩土,九皇叔此举实在让人心寒不已。
  边疆将士满不满,朝臣不知,以贺相为首的朝臣确实心生不满了。
  这也是三皇子一来,就对着九皇叔抱怨,故作不满把他牵上马的原因。
  虽然他看九皇叔有种种不爽,恨不能取而代之,但他很清楚这天下,没有人有那个本事取代九皇叔。
  为了让九皇叔的地位稳固,为了平息朝臣的怒火,他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提醒九皇叔尽快补救。
  毕竟,文臣寒了心,九皇叔礼贤下士一番,再许以利益,多少能打动他们一二。武将却不同,武将要寒了心,边疆的将士要寒了心,那是真的会造反。
  就算不造反,精锐铁骑每天战死的数量都在刷新,对他们东陵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再怎么下去,他们拿什么统一四国。
  这天下,是要将士们去打的。
  三皇子先大朝臣一步向九皇叔发难,故意在九皇叔入城当天,说出要九皇叔立刻去前线边疆的话,做的比那些不满的大臣很狠,让那些大臣无话可说,可谓是用心良苦。
  九皇叔自然知道三皇子的用意,但他并不想领情。
  苏云七失踪一事,让他清楚的认识到,这世间许多事、许多人都不值得。
  再说了,若遇到一点小事就要他出战,那他培养那么多能征善战的将领有什么用?
  边疆的战事虽然急迫,但并没有到山穷水尽、没有生路的地步。
  遇到一点困难就想退缩,就希望他出现,那他们永远没有更进一步的可能。
  他手下,不养无用之人。
  九皇叔压根不想搭理三皇子,正要让三皇子从哪来滚哪去,苏云七就撩起车帘,轻声道:“去吧,我等你得胜归来!”
  九皇叔到嘴的话生生咽了回头,扭头看向苏云七,一脸无奈,用眼神告诉苏云七:本王不想去,也不觉得有必要去。
  “去吧,天下太平、海宴和清、百姓安居乐业、再无战乱发生,才不会有人再打我的主意。”苏云七温柔且坚定地看着九皇叔,她知道九皇叔在担心什么,顿了一声,又补了一句:“我保证,我一定会等你回来!”
  有些事可以不做,但若是踏出了第一步,就不能回头,回头就是死路一条。
  比如,天下一统!
  第1161章 大结局中
  边疆战事吃紧,东陵对外作战失利,是需要九皇叔,但是是需要九皇叔带兵去援助。倾国之力的大战,再是骁勇善战的将领,也不可能靠孤身一人左右战局。
  打仗需要大规模资源整合,需要协同攻坚配合作战。个人能力强,能最大化发挥将士的作战能力,单凭一个人绝对就不行。九皇叔武功高强,可以凭一人称霸江湖,却不可能独自一人抵抗百万大军。
  苏云七开口了,前线的战事也确实吃紧,朝臣也确实不满了,九皇叔对带兵去前线也没有那么排斥了。
  早晚要打的战,一鼓作气打完,日后他就不用再出去南征北战的,与苏云七分开了。
  九皇叔同意带兵去边疆,但不能真跟三皇子说的一样,不进城立刻就走,就算他愿意,朝臣也不会同意。
  ……
  三日后,在朝臣高强度调度安排下,九皇叔带着二十万援军前往边疆。
  大军出发那日风和日丽,明媚的阳光照在朝臣与将士们身上,让他们对这一战充满了信心。
  当然,九皇叔也没有让他们失望。
  半个月后,九皇叔带大军抵达边疆,九皇叔接手了前线指挥权,次日就向西楚发起强攻。
  九皇叔甚至没有出现在战场上,他只是调整了作战安排,将原本攻打北庆的主力,调来攻打西楚,西楚就招架不住,连连败退。
  战事取胜,东陵上下士气大盛,将士欢欣鼓舞,只嚷着九皇叔来了,他们什么都不用怕了,此战一定能胜。
  九皇叔的到来,让将士们士气高涨。这一战的胜利,又让将士们信心倍增,要不是九皇叔下令休兵,他们还能打。
  当然,高兴、兴奋是普通将士的,边关将领一个个被九皇叔骂得狗血淋头:“一群蠢货!西楚能在战前背弃盟友,又在战时临阵倒戈,你们觉得北庆能有多信任他们?”
  “这种情况下,你们居然还在一味的攻打北庆,怎么?本王给你们定了,要先打北庆,再打西楚的目标?”
  “西楚大军调来支援北庆了,国内兵力亏缺,你们就不能打?”
  “一个个只相着眼前这么一点事,那么大一个西楚立在那里,你们都瞎了吗?看不到吗?”
  西楚临阵倒戈后,东陵在战事就连连失利,一众将领憋屈了三个月,龟缩着不敢出兵,被北庆、西楚联军压着打,差点就把他们给逼疯了。
  好不容易九皇叔来了,带着他们打了一个胜仗,他们正想得意显摆了一下,不想还不开口就被九皇叔骂了一个狗血淋头。可偏偏九皇叔说的句句属实,他们就是想要反驳也找不到话,只能老老实实地站着任骂。
  九皇叔向来赏罚分明,犯了错的骂了,做的好的九皇叔也夸了。一众将领不仅没有被九皇叔骂得失去信心,反倒一个个士气更强了,一个个卯足劲想要好好表现,争取被九皇叔夸奖。
  于是,接下来的战役,完全不需要九皇叔领兵,一众将领就抢着上战场,一个个争当先锋。先前统领东陵大军的大将军赵宜更是主动请缨,要带兵去偷袭西楚重要的军事要塞。
  “王爷,你给我两千黑甲卫,末将保证把西楚的粮仓全烧了,让他们后院失火,顾不得跟北庆联军。”
  “准!”手下的将领有自信,他还有什么好担心的,九皇叔大手一挥,又加了五百人:“本王再给你五百黑甲卫,让他们务必把王子戎、谢三两位大人带回来。”
  “请王爷放心,属下定不负王爷所望!”本就信心满满的赵大将军,看到九皇叔半点迟疑地把黑甲卫交给他,顿时热血沸腾,恨不能现在就带兵出征,证明给九皇叔看,他没有辜负九皇叔的信任。
  当然,他也确实没有辜负九皇叔的信任。
  到底是九皇叔一手培养出来的大将,先前只是被西楚的倒戈打了个措手不及,慌了手脚,让西楚与北庆钻了空子,致使战场连连失利。
  现在九皇叔来了,赵大将军有了主心骨,再无后顾之忧。
  赵大将军也没有让九皇叔失望。一个月前,西楚传来战报,赵大将军带着两千五百个黑甲卫,化整为零潜入西楚,烧了西楚好几个粮仓。
  赵大将军带兵入西楚,刚开始还声势低调,等他们烧了几个粮仓后,就再也低调不起来。
  趁乱逃离,被友人所救,蛰伏在西楚的王子戎与谢三,不等赵大将军带人去找,自己就找上来了。
  “太好了,二位公子无事,王爷可以安心了。我来之前,王爷再三叮嘱我,要我在西楚找二位大人,为此还多派了五百黑甲卫,专门用来找二位大人。”赵大将军看到二人,有那么一刻的心虚了一下,但还是不忘告诉二人,九皇叔对他们的关心。
  他带兵入西楚后,打得太快乐了,一时间忘了找人了,还好这两人找上来,他可以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了。
  “劳王爷和将军担忧了。”王子戎与谢三人精一样,哪里没有看到赵大将军的心虚。只他们二人无事,双方也汇合了,计较这些小事倒显得他们小气了。
  左右大家同朝为官,来日方长,日后有的是机会计较,现下还是要以大局为重。王子戎与谢三很清楚,现在最重要的是什么。
  ……
  有了王子戎与谢三加入,赵大将军如虎添翼。
  在王子戎与谢三的建议下,赵大将军放弃了烧粮仓这种见效慢,还容易引西楚人注意的战略,转而隐到暗处,开始暗戳戳地搞事。
  王子戎与谢三在西楚呆了大半年,对西楚的内政可谓是了如指掌,暗中没少收买西楚的官员。哪怕是后三个月,因西楚倒戈不得不蛰伏,王子戎与谢三也没少暗中搞事。
  他们二人一直与西楚当时犯乱的那几个亲王的后人有联系,这次他们二人能藏这么久而不被西楚皇帝找到,就有几个亲王的后人相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