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嫁之将 第147节
如此潜行三里,敌营火光近在咫尺。
第248章 夜探敌营
二人匍匐休息,积攒体力。叶星辞将汗津津的脸探出草披风,呼吸新鲜空气,同时观察。此处是东寨的东北角,木栅墙上每隔五丈有一哨兵,神态轻闲。
他思忖片刻,已有对策。
“我们不能进营寨。”叶星辞低声开口,“看见两团草挪进辕门,傻子也会上来扎两刀。待会儿,我们围着营墙慢慢移动。”
“咻咻。”另一丛草发出刮风似的响动。
“罗兄弟?”
“听见了。”罗雨回应,“我是草,不该说话。”
叶星辞忍俊不禁。又歇了半晌,他嗓音一沉,凛然发令:“全体听我指挥,前面哨兵更密,一点点往前蹭。”
“王妃,咱俩就是全体。”罗雨笑了。
二人蜗牛般爬行,以夜幕和四周摇曳的野草为掩护,缓缓逼近。若不长久凝视,很难注意到,这里的草忽而茂密,那里的草忽而稀疏。
就这么一路爬到墙根。守夜哨兵的注意力均集中在远处,此刻反倒最安全,这就叫灯下黑。
“呼……”叶星辞露出脸,用袖口揩汗。他疲惫地虚着眼,悄声开口,“来,和我一起数茅坑。”
罗雨探头,也双目半闭:“一个茅坑,两个茅坑,三个……我快睡着了。”
“是数他们的茅坑!”
扎营首先要挖茅厕,远离营帐、水源、粮仓。据叶星辞推测,敌军的茅厕大多靠近营墙,气味也印证了这一猜想——与他们一墙之隔处就有。透过木栅缝隙,果见一座低矮棚屋。
“三万大军,至少一二百茅厕。”叶星辞讲明对策,“南边不会有,因为那里靠近龙吟川。余下的方位,哪没茅厕,哪就有地下粮仓!”
“机智。”罗雨夸道。
二人小心翼翼贴墙移动,追寻茅厕的踪迹。遇到夜巡的,便就地一趴,伪装成草。根据敌营的更声来判断,足足探查了两个时辰。
果然,靠近水源的南边干干净净,空气清新。
而西寨的西北角,亦一处茅厕也没有。或者说,有类似的棚屋,但根本无人使用。叶星辞由此断定,这是一种障眼法。
用假茅厕,掩盖此处的秘密!地下粮仓就在这!
“你怎知是假的?”罗雨不解,“没闻到味,可能是刚刚撒了土,或者很少人用。”
“很简单啊,四周杂草几乎没踩踏痕迹。里面要么空着,要么贮藏了些不常用的东西。”
罗雨又贴近木栅缝隙,眯眼细看,点了点头。
“入口就在某几个营帐里。”叶星辞笃定。
罗雨问,怎么进去放火。
“入口一定重兵把手。我们不一定要走他们的入口,可以自己挖一个。”叶星辞拍拍地面,压下兴奋和就地刨坑的念头,沉着以对,“今天进不去了,好好谋划一下,明晚再来。多带几个人,还有工具。”
他振奋地挑起嘴角,正要撤离,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叫划破夜空,针似的刺在耳中。
是女人的声音。
夹杂着男人们的淫笑。
她哀求几人放过她,她的孩子还很小。他们却哈哈大笑,说忘了家里那个吧,她很快又会有新的孩子。
她是被“马匪”掳走的安泊县民女之一。
叶星辞浑身发抖,被灭顶的愤怒笼罩,像有一锅热油兜头淋下。他十指紧抠地面,下唇咬出血痕,不知不觉满脸泪水。
他和楚翊立志,视天下人为血脉,那便是他的姐妹啊!
被泪模糊的视线中,女人衣不蔽体冲出营帐,又被薅着头发拖回。纤弱的身影消失了,嘶哑的尖叫却久久不散。
罗雨将拳头咬出了血,悲愤地呜咽低吼,显然想起死在军营里的母亲和姐姐。他猛然拔刀,想砍开木栅,叶星辞一把按住:“进不去!先撤,明晚设法救人!”
罗雨挣了一下,颓然垂下双臂。
狼狈退回那座用于瞭望的小山时,天已微明。一路潜行,比耕了一天地的牛都累。叶星辞的衣衫被汗浸透,经风一吹,冷得直抖。
他仍被彻骨的难过和愤恨笼罩,收拾心情,尽量平静地将所见所想报给孙总旗:
“除了观察茅厕,还有一点,让我更确信地下粮仓在西北角。那几个侮辱民女的畜牲,都会说江北官话,这表明他们军阶不低。他们的营帐本不该靠边,除非,是为了监守粮仓入口。明晚,我要挖穿地道,付之一炬!”
孙总旗握拳叹息,接着与他分享河湾东侧的情况。
他的部下并未探清虚实,中途遭遇敌军哨骑,折损了两个同袍。这也让他更确信,那里藏着秘密,决定明日再探。这次遇挫,却也利于明晚火烧粮仓,因为敌人会将更多哨兵部署在河湾以东。
叶星辞凝重地垂眸,蓦然间,一句话闪电般划过脑海,是罗雨的声音:几个老家伙,还不至于伤到我。
他跑到山下,忍着心悸,挨个翻看那些被罗雨灭口的喀留兵尸首。的确都是花甲老卒,凝着血的须发花白。
他似乎懂了。
他跑回孙总旗身旁:“孙将军,我发现昨夜值守此处的,全是些老兵。上次你带队来探,也是老兵在放哨吗?”
孙总旗说,上次没人。
“既然这里是能俯瞰营区的高点,为何只安排一队老弱放哨,而之前甚至没人。我猜,这是喀留人故意留给我方的眼睛,想让我们从此处俯瞰,然后生出东西夹击的打法!先前没安排人放哨,他们觉得不妥,所以这次派了一队容易对付的老兵。这些人,就是用来给我们杀的。”
起初,叶星辞还略带犹疑,却愈说愈坚定:“河湾东侧,一定有他们布设的某种陷阱,能阻隔千军万马的陷阱!一旦围攻,就中了圈套!”
孙总旗睁大双眼,许久不语。
队伍里的人也面面相觑,诧异地打量叶星辞。这小子很嫩,却有一种难得的整合细节、洞察全局的能力。
叫人不禁好奇,年少的他之前经历过什么。是不是常被人坑,也常坑人,才练就一肚子心眼。
“今夜再探,先撤回昨日营地。”孙总旗跨上马背,看向叶星辞,“小兄弟,你与我同行。跟我说说,你想怎么烧粮仓。”
不觉间,已将少年视为左膀右臂。
叶星辞策马相随,分析道:“为防坍塌,一定不是空旷的仓库,而是隧道样式,就像……蚁穴。不会挖得很深,不然就太潮了,毕竟附近有水源呢。”
“没错,不会超过一丈深。”
“内部蜿蜒曲折,肯定不好引火。我们所带桐油不多,得想个办法,叫他们‘一子着火,满盘皆燃’。”
迎上孙总旗赞许的目光,叶星辞悲愤切齿:“我想,同时设法搭救被掳到敌营的民女。”
“这不在任务范畴内,我们无能为力。”对方沉重而无奈地叹气,口吻冷硬,“别心软,当心因小失大。”
叶星辞心里一酸,沉默半晌,才道:“如果,我能大小兼顾呢?在已完成任务的情况下……”
“闯敌营救人,岂那么容易?你很聪明,但力量也有限。”孙总旗语重心长,“到时救不了人,还会把自己搭进去!你知道,你这样漂亮的小子,落入敌手,会遭遇什么?我同情她们,但有心无力。”
“我——”
“不救,这是军令!”
叶星辞张了张嘴,咽下争辩。孙总旗没错,且理智而负责,用行伍二十载的经验做了判断:做不到。
因小失大……民女为小。若是一百个?一千个呢?多少算大,才值得放手一搏?若是皇亲国戚,名门闺秀被困,算大吗?值得救吗?
当他构思翻越雪山的奇策时,清楚会折损两成兵力,却以“慈不掌兵”而接受了。可实际面对身陷地狱的女子,又开始悲悯。
为何会这样,他是虚伪之人?
他陷在矛盾中,旋即顿悟:救落难女子,他奋力一搏或能做到,此为尽人事。翻雪山会有人死,并不可控,此为听天命。
尽人事,听天命。
他要尽人事!
回了营地,裹着毯子卧倒,碎片似的梦里回荡着女人的尖叫。惊醒时,已过晌午,又冒了一身冷汗。
叶星辞觉得自己快变成咸菜了,极度渴望下河洗澡,又怕光着屁股被射死。唉,算了,大家都一样的。
第249章 燃尽黑夜
于章远在啃硬馍馍,耗子似的用门牙一点点磨。叶星辞也拿出肉干果腹,笑看好友的吃相。忽而秋风卷过,沙尘滚滚。他扭头避风,灵光一现:面粉!
他立即找到正在打盹的孙总旗,问马匪从县城劫走的粮食里,有无面粉。
“有。”孙总旗疲倦地眨眼,“而且几乎全是面粉。当时是麦收之后,粮仓里堆满了新磨的面粉,马匪至少抢了五万斤。”
他停顿一下,双眼一亮:“你是说,用面粉助燃?”
“没错!”叶星辞狡黠一笑,“潜入地道之后,找到面粉,扬得到处都是,再将桐油撒在地上引燃。这样,就能烧毁整个地下粮仓。”
孙将军略一沉吟,重重点头。
入夜,一队人继续去河湾东侧探查,叶星辞则携带桐油、锹铲等工具,伪装成草,潜行至敌营西北角。此处有塔楼,而他就在哨兵脚下挖掘,同样乔装成草丛的几个同伴围着他掩护。
挖得深了,大家就趴在洞口遮挡,他在坑里继续挖,将土用提篮送上去。
“务必当心。”郑昆小声叮嘱,“面粉确实易燃,我祖母邻居有个磨坊,磨面粉、豆粉这些。有一天轰一声,整个屋子都着了。”
“太好了。”叶星辞在地下挥汗如雨,“邻居太惨了,但这效果太好了。”
挖了六尺深,他将磨得红肿的手掌贴在坑底。土壤极为湿粘,很不好挖。罗雨要下来帮忙,他说不累,而且坑里站不下。
又挖了一刻,铁锨“咚”的一顿,挖不动了。
糟了,挖到岩石了?白挖了?掏出火折子一照,是木头。
这是地道的顶部!
叶星辞清理四周泥土,一排原木赫然出现在脚下。他一阵狂喜,用手摸索,发现拼得不紧,之间有很大缝隙。他仰头道:“挖着了,锯子!”
一把铁锯从天而降,差点砸到他的脑袋。他骂了一句,在裤上蹭蹭肿痛的手掌,将锯子探入缝隙,开始锯木。
木屑横飞,忙活小半时辰,锯开一道一尺半见方的洞口。叶星辞估摸足够出入了,便放下锯,将脚探入。
谁知还有阻碍,感觉很柔韧,像油纸。他一脚踹破,先将火折子探入,见仍在燃烧,便双手撑着洞口,缓缓沉了下去。
火光难及之处,是一团浓墨般幽邃的黑,阴冷犹如墓道。没有想象中潮湿,微风在一人高、四尺宽的地道里流窜,裹挟着土腥气、木头味、和防潮的油纸味。
有风,说明有许多通风口。很好,更加助燃。
叶星辞背靠以石块加固的侧壁,左右观察。屏息静听半晌,确认没危险,才把罗雨叫下来,共同探索。
“尽快找到面粉。”叶星辞肃然部署,“你往左,我往右。”
接着,二人一头扎进同一方向。罗雨一愣,转身走向地道另一侧:“搞错了,刚才我们是相对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