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高考前,我在科学圈火爆了 第164节
“还是需要一次切实的聚变反应,方便我们来收集数据!”数天后,吴桐盯着手上经过不断讨论推演,构造成型的数学模型,略带一丝遗憾感慨道,他们已经几乎摸到了目前的上限,似乎就差一张窗户纸,就能捅破目前的束缚。
但是,这层窗户纸,看似轻薄可透,却还是需要足够的力量积蓄,才能真正的捅破那层薄纱。
吴桐介入聚变项目研究,之前国内的收集的海内外聚变项目资料,各种数据,她的权限足够,在聚变项目立项前的积累上,她都做过足够的专研学习和研究。
基于这些数据资料的基础,吴桐甚至在推衍空间内,做过了完善的聚变反应模拟。只是,纸上谈书终觉浅,吴桐觉得,她还是需要一次,实实在在,亲临现场的聚变反应参与,收集更精密的数据资料填充。
“好在,我们即将迎来一次真正的聚变观摩!”陆骁失笑,他们这研发速度,放眼世界,已经足够迅猛。
吴总这是一贯研发迅速,很多情况下,她在不需过多试错,就已经凭借强大的理论基础,推导出了唯象模型,以足够的理论设计,计算涵盖,指导研发进程,基于吴总的天赋,这个速度,是相当的迅速,她或许,已经习惯了这样的速度,才会觉得,目前的研究进度,仍然让她有些憾然。
“就等贺院士通知了!”一次聚变反应的启动,由来不是小动静。他们需要,足够的时间,去等待时机的成熟,这种情况下,真不是他们着急,就能立即安排执行的。
毕竟,聚变装置,诺大的工程,每一根导线,每一个部件,但凡有丁点误差,都有可能造成事故的产生,毕竟,无论是仿星器装置,还是涂卡托卡马克,在点火完成提温后,里面发生的,都是超过一亿的高温,慎重,是必须要的精确!
饶是贺院士说是西南研究所已经基本做好准备,需要再做细致的实验前检修,这个过程,真得着急不得,等真正可以进入托卡马克装置点火实验,已经是一周后的事情了。
“吴总,向您汇报,我们的sst-1,已经做好了全部准备,随时可以点火!”贺院士汇报过来的消息,对于目前亟需一场聚变反应,用以观摩切身感受,收集更多鲜活数据填充模型,且附带对材料进行校验的吴桐,真不亚于天籁之音,仙音悦耳。
“好的,贺总,辛苦您和西南研究所上下研发人员,我这就准备出发!”吴桐没有过多废话,干脆利落的就将出发的指令,下达给这次的额随行人员,同时沟通褚恒元,对接出行。
在确定万全准备好后,吴桐带队,一行人奔赴西南,与此同时,金乌工程,也在留守的万院士督管下,各单位紧锣密鼓的研发设计制备中。
从那次开完首次部署会后,后面的细分会议,更是接连不断,在万院士和和贺院士两位经验丰富的元老安排下,各个研发任务,由整化零,一项项细分安置下去,交给对应的小团队进行研发。同步的,整个研发进度,每日都有汇总,提交到金乌工程最头部的三位总设计师以及总工程师手中。
吴桐虽然没有完全亲临一线每一个研发小组,但是对于项目的研发进度,却是了若指掌,以吴桐为核心的绝对攻坚团队,也已经做好了,哪个小组进度不顺,遇到无法突破难关,随时支援的准备,有效的指点,更是已经在不经意的执行之中。
以及,对于不负责、走入歧途,安排不合理小组,随时叫停的心理。
当然,能经过安全部门调研、以及科研部门认可,借调过来的项目组成员,基本都是正干且骨干的优良研发人员,特别是,真正对吴桐信服,凝聚力日渐浓厚的基础中,目前整个封闭研究区的研发氛围,还是十分的良好、积极,热火朝天。
褚恒元早就做好了吴桐一行随时出行的前置准备,在吴桐对接过来后,只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做好了一切出行安排,并且,前来护送接机,做好足够保护安排的车辆,已经在研究所的楼下停驻,吴桐一行带
着准备好的材料,前后登车,车队有序启动,护送吴桐前往专机,直飞西南。
西南核物理研究所,这是贺院士的主场,进入后,他只对沿路的布局做了简单介绍,吴总不会在这里停留太久,他们没必要为了了解周围环境,浪费太多时间。
知道吴桐最关心的是什么,他径直带着吴桐,前往ssi-1所在之处。指着前方蹲伏堪称巨兽的大家伙,骄傲的为吴桐介绍:“吴总,这就是我们西南研究所,倾尽全力,借助上面支持,打造的超导托卡马克聚变装置!”
这个聚变装置,对于贺院士来说,意义非同一般,可以说是凝聚了他们西南研究所上下几代人的心血,可以说,比他自己孩子的份量,对于他来说,都要来更重要!他这大半生,都在为此而汲汲努力!
第425章
战损
看到眼前偌大的装置,多少先辈们一代代心血的凝结,才有了眼前这尊大家伙的诞生,这是继东方环之后,国内再有的进步创举,吴桐为聚变领域先行者们的执着奋战致敬。
来回穿行,做着最后核验的工作人员,吴桐带来的材料,在这最后的过程中,被贴嵌到第一壁上,等待着点火试验,进行中子辐射和耐热的测验,吴桐也在等待,真正的聚变数据,虽然这次点火,依然是以秒做单位,但是,对于吴桐和陆骁的约束研究来说,依然具有参考意义。
观测室内外,作为总控的贺院士以及研究所所有工作人员严阵以待。
“轨道密封性检测正常!”
“充填保护气体!”
“保护气体充填完毕,开始测压程序!”
“……”
“达到超导临界温度,电路充能完毕!”
“磁场运行状况确认正常!”
“所有流程执行完毕,请求点火!”
听完了各研究组的汇报之后,贺院士立刻下达了实验启动地命令。
“预备,点火!”
磁体电流达到15ka的瞬间,晶闸管快速开关关断,磁体电流转移至第一级耗能电阻上,产生2400v电压,使真空室中的气体被击穿,从而产生等离子体。
透过监测仪器,他们从屏幕上可以看到,淡红色如蛛网般蔓延开来,大致约束在一个环形的范围,起步就是百万度的高温,随着贺院士的指挥升温,逐步冲击向一亿进发。目前,国内外,能够让反应温度冲上这个数的,并不多。
虽然在这个温度下,只维持了数秒,仿佛就几个呼吸之间,报警器就轮番响起,做好预警措施的工作人员随之做好冷却停止操作。
“我们能做到的,还是有极限,若是我们的sst-1,能够换上吴总你刚研发的超导导线,我有信心,让这个时间翻个倍都没问题!”若是能连内壁材料也更换,他就更有信心了!
自打进了金乌工程项目,深入了解了,吴桐做得材料突破,贺院士就十分对跨越性的材料成果心水不已,若是他们之前搞聚变,能有这样的材料助力,他们何愁一年年没有大步进展的成果。材料,实在是困扰着他们进步的首要问题。
吴总在材料上有天赋,实在是他们聚变人的福音。只是,如今吴总有了金乌工程,若是金乌真能成立,他们这些备选项目,肯定都要收缩战线!虽然或有成为弃子的可能,但是能看到中华聚变项目的飞跃进展,他们肯定会与有荣焉的骄傲!
“已经很好了,您们都是先行者,最起码,在面向国际的时候,您们的努力,就是咱们国家的底气,不落下风,不被动的底气!”吴桐这是真心称赞。
国际那些大鲨鱼,又不是善心圣母,他们允许中华的加入,一是迫于中华如今崛起,经济体量激增。作为联合五常,没有人可以忽视。
二则是,他们想要从国内扣钱,但是又想用钱又不想国内掌控话语权太多,在最开始的时候,国内肯定十分被动。但是如今,随着国内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中华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杠杠硬!
因为,他们后盾底气十足,不需要再以过分的谦和示人,有了翻桌的底牌。科研的进步,永远是国内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吴桐如今,深深理解了这句政治书上,第一课就开始学期的方针话语。
“哈哈谢吴总的认可,不过,后面聚变项目,未来要看吴总创造奇迹了!”贺院士温厚一笑,眉眼是放松的释然。
他们能力有限,只能做到这一步,但是不代表,国内就只能受他们限制,感谢上苍眷顾,让他们有吴桐这样的卓越天才学者,只短短的时间内,就已经有了两三项困扰世界的重难关突破,且还有了清晰的聚变思路,他们如今跟着吴桐做项目,希望可是比他们当时自行研发,要大多了!
他是真的,希望能够顺利看见奇迹诞生!
“冷却需要一段时间,等到装置冷却足够,我们就立即取出来材料样本做检测,这边的监测仪器,也都是齐全的,应该能和吴总实验室里的检测结果不会有太大出入!”贺院士轻声和吴桐交代着,吴总研究所的仪器,一些列几乎可以说是国内顶配的存在,他们这里肯定是不能完全类比。
若是搁以前,肯定眼馋的他们去磨上面,给他们也务必配上。没有一个好研究人员,不希望自己能有更好装备的!
但是,这会儿,见证过吴桐真正的实力之后,贺院士深深觉得,上面就是上面,眼光卓绝,早早下了本钱,将吴桐留在国内,给足了基础配置,让吴桐能够尽可能的发挥才能!
他们才有了能够跟随吴桐,见证奇迹的可能!
“好的,吴院士,听您的安排!”吴桐颔首,那么高的温度,等待降温,也需要点儿时间。不然,任何人和材料,在接近核聚变的中心温度,都要做好气化准备,目前还没有任何材料或者事务,能够承受得住聚变核心上亿度以上的温度。
保护一线科研人员的安全,这是必须要的。吴桐,还没有需要科研人员,燃烧自己贡献的需求,未来也不会有这样的无理需求。
等到装置完成冷却降温后,工作人员穿着防护服,将之前放入的样本一一取出,密封保存,送入了专门的检测实验室内。
一边等待着检测最终结果,贺院士一边关心着自己研究所大家伙的目前现状。降温完成了,他们也能对装置整体进行探伤检查。
“sst-1现在情况怎么样?”他们之前做实验,并没有太多次直接冲击一亿高温这个界限,很显然的问题,目前第一壁的材料,无法承受得起那么高的温度冲击和中子辐射。这不是他们不想玩更高温度,而是现实表明,他们做不到经常去玩。
这一次,上来就挑战极限温度,他估计,sst-1,估摸着受损不会小了。
第426章
突破
“结构材料内部出现了中度膨胀,辐射损伤检测正在做,第一壁,出现了不可避免的脆化”负责报告的工作人员忍不住苦笑,他们这一把,可真的是玩大了!
本来他们的sst-1,就不是用来做聚变高强度升温的,现在进行的混合点火,让温度拉升到极限,为了模拟高温高密度状态下等离子体的运行环境。
因此,sst-1上各部位材料对于中子辐照的抗性,并不是太过完善,这次有超负荷执行任务,他们目前只是简单探测,已经有了这样明显的损伤。
“呼”贺院士深深心肝脾肺都是疼的,虽然已经有所预料,损伤几乎是必然的,但是他的大宝贝这样的战损,哪怕是心中早有准备,但是此时此刻,贺院士还是忍不住心中一阵抽疼,他们西南研究这一波损失大了。
“工程师预估计如何,还能修吗?”短时时间内,他们西南研究所的眼珠子,估计是不能再次动用了。虽然已经身在金乌项目,但是,出于对ssy-1的感情,以及不把鸡蛋放在一个蓝子里做堵住的备份思考,贺院士还是想要,他们的sst-1,能够恢复到之前!
“估计需要大维护,内部材料很可能要重新更换!”工作人员摊摊手,第一壁材料那个样子,肯定是不能再次利用了。
“那就先暂时慢慢维护吧!”贺院士强压心疼,为了科研进步,sst-1的牺牲损伤,在所难免,剩下的,就看吴总这边的战果如何,真得是正向结果,那么他们的所有付出,都是几句有价值的!有了这个突破,就是金乌项目功败垂成,他们也能利用目前已有的两项材料和不少的设计思路,鸟枪换炮,将sst-1大幅度升级,至少,轻松超越,让万院士骄傲上天的东方环目前现有数据是没有问题的!
随着陶然阮成旭带队一一检测,各项数据逐渐呈现出来。
“吴总,我们的hc-1材料,坚持住了,真得坚持住了!”随着检测结果确认出现,陶然不由得第一时间向吴桐报喜,虽然这个结果,是之前在他们研究所就已经有过简单测试,但是如今,这是真正经过过了真正聚变的材料,意义完全不同。
他们的hc-1,真得克服了目前聚变反应的冲击,这样的奇迹,再次见证,依然有让他们潸然泪下的动容。他们真得做到了,真得实现了第一壁材料,这个困扰世界的重大难关的突破。
“根据检测显示,我们的陶瓷基复合材料hc-1,热能性能传导,极其的优越。里面特殊的结构,完美的容纳了中子束的通过,材料没有嬗变,没有被破坏,无明显辐射损伤”陶然眼眸发亮,兴奋地汇报着。
他们的hc-1复合材料,完爆目前常见的各种合金,钨板一些列包壳材料,是真真真正,经得住真正聚变反应的超能材料!作为这项材料的实验辅助人,他真得是骄傲不已。
哪怕不是他们研发的,但是他们参与了,想想未来功劳簿上,也会有他们的姓名记载,他们就不由得乐呵呵,笑不拢嘴,实在是太美妙不可言!
“果真?”随着陶然
的回报,最激动的,并不是吴桐这个研发人,而是代表西南研究所的贺院士,他肯定是盼着成功的,但是当这项材料的验证结果,真真正正优越的呈现在他面前的时候,陶然的逐一汇报,对他来说,不亚于天降纶音。
他迫不及待地拿过陶然手中的数据统计汇总资料,认真的一遍遍阅看。虽然材料研发上面,他并不是太懂,但是材料性能表现,聚变需要什么样的材料,他还是十分精通的。
如今对照下来,越是查阅,他的心情就越是激动澎湃,这一切都是真的,他们真的在第一壁材料上,做出了卓越的突破,甩开世界数条街,他们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又深深的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让他们本来缥缈的可控核聚变项目,如今真得化作了切实可行,可以望到山顶的真是映现。作为第一见证人,作为为此奋斗大半辈子的聚变人,贺院士不由得潸然泪下。
“吴总,谢谢你,真得要谢谢你!”贺院士好半晌,反应过来,转而面向吴桐,深深感谢道,若不是担心唐突了吴桐,他此时此刻,很想抓住吴桐的手,深深表示自己内心的激动。
sst-1内壁材料受损,这次战损严重,此时此刻,在贺院士眼里,都已经远去,面对这个卓绝成果,他们sst-1的付出和牺牲,非常的值得!
“贺院士,也多谢您和西南研究所上下不辞辛苦的受累,都是您指挥配合得当,才有了这次的成功验证!”吴桐唇角笑意不减。
虽然这个结果,是她在推衍就有所预料的。但是成功在现实中验证,且亲临直击聚变反应,收集了足够的数据,填充了他们的规律理论模型,约束磁场控制程序有望,一举数得,吴桐也为这次的出行开怀,这次的收获,非常的不错!
“贺院士,这是我们共同努力地结果,我们现在迈出了第二步,接下来,咱们的担子,依然还重着呢,仍需要您坐镇,让咱们的金乌,早一点儿面相世间,绽放光辉!”吴桐笑着与贺院士致谢展望,这只是阶段性的成果,距离他们真正的铸造金乌,驾驭太阳的能量,他们的路,才刚刚起航!
这是个不错的开端!比起现阶段的兴奋,吴桐更喜欢,一切尘埃落定,项目完满达成所期,倾听最后的胜利欢呼!
“哈哈吴总,您不用特意照顾我老贺的面子,有什么吩咐,只管把我当成普通研究员,只管吩咐,我绝对服从指挥,一切跟着吴总走!”贺院士对着吴桐竖起大拇指,他是真的心服口服,也是满心的希望凝聚,跟着吴桐项目走,去见证,最终的奇迹盛放!
当国内真正铸就金乌,燃起那道光,一切都会不一样的!
第427章
尊重
一举数得的试验,还算圆满落幕,吴桐在数据收集完整后,先行带队携带资料转回上京。至于装置的维护,贺院士已经交托给留守的工作人员慢慢维护。
第一壁完蛋就完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没有意外,下次重新启动它,就要上更好的第一壁材料和超导线缆,更新换代,让他们的老朋友脱胎换骨,赶超东方环!
若是金乌项目一举成功,那就是他送老朋友退役,进入历史博物馆,成为时代进步的铭记勋章。
在第一壁材料有重大突破的基础上,坐镇项目,把握项目进度安排的万院士第一时间调整了项目进度,督促各个小组,加快了他们所负责的小课题进展!
不是他这边扮黑脸施压,而是他们很荣幸,跟随了一位,能把高峰难关推平成坦途,举轻若重,速度比他们做这种小课题攻关还要快的总设计师吴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