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七零年代当军嫂 第240节
暖暖已经比她多跑好几圈了,三十多岁的身体,没办法和十几岁的身体比了。
“妈,你累了?”
“有点累了,我慢走一会。”
“行,我再跑两圈。”
许笛挥挥手,让她自己去跑,她在一边慢慢的走着。
“许老师,怎么不跑了?”
“跑了几圈,跑不动了。王老师,你这是刚来?”
“今天起晚了,不想出来的,咬咬牙,还得坚持跑啊。”
“运动是个考验毅力的事情,有时候是真的不想动。”
许笛也是深有体会,她能这么坚持,不是毅力多好,是怕死。
“坚持,坚持,许老师,我先去跑步了。”
王老师比许笛小几岁,有点胖,想要减肥。
许笛走了一圈,暖暖跑了过来。
“妈妈,我们拉伸一下就回家。”
母女俩到家的时候,新来的蔡大姐已经做好饭了。
吴姨去年就离开了,她年纪大了,心脏不好,医生说年轻的时候,吃了太多苦,以前不觉得怎么样,年纪大了,就都显现出来了。
也是,许笛第一次见吴姨的时候,她也才四十来岁,现在,都快六十岁了。
吴姨在京市有房子,她自己住,很宽敞。女儿时不时的过来,也算孝顺。
许笛偶尔也会去看看,一起生活了十多年,她们之间,像亲戚一样相互走动。
“小笛,小军刚才打电话过来,他过几天来京市,有一天的假期,过来看你。”
“太奶奶,真的吗,小舅舅要来了?”
暖暖的高兴,真的很明显。
“是啊,你小舅舅要来了,距离上次见面,又快一年了。”
钱奶奶别看八十多了,耳不聋眼有点花,但是脑子一点不糊涂。
许笛空间里种了人参,有十多棵呢。
当年许勇寄回来的人参,上面带着种子。许笛种上了,也发芽长大了。
奇怪的是,这些人参结出来的种子,不能发芽。
许笛觉得,这可能就是空间的隐形规则,不能利用空间发大财。
不然,把空间里种满人参,那得值多少钱。
许笛也不贪心,这十多株人参也够用了。
她找了老中医,给奶奶和自己爷爷奶奶号了脉,开了养生的方子,慢慢滋补着。
这么多年,人参也没用两棵,三位老人的身体倒是都不错。
“太奶奶,小舅舅有没有说,小舅妈和表妹,表弟来不来?”
“不来,你小舅过来出差,你小舅妈还要上班呢。”
圆圆有点失望,她挺喜欢小舅舅家的龙凤胎的。
许笛想着那对古灵精怪的侄子侄女,也笑了。
八一年,许军毕业,去了连队。
他的部队在南边,对象也是在南边找的,他战友的妹妹。
八五年结的婚,去年孩子出生的。
之前有机会能调回京市,但是,许军最后没有回来,他不想参与家里的事情。
父母的东西,他不想要,就让大哥大姐他们自己折腾吧。
许军媳妇也是大学毕业,在当地的财务局工作,她学的是会计。
孩子出生以后,孩子外婆帮着照应着,小夫妻,感情不错,生活也顺心。
吃完饭,许笛要去上班,暖暖她们要去上学了。
许笛嘱咐了一下蔡大姐,让她中午炖点牛肉萝卜,冰箱里有牛肉。
这几年,许笛在秀水街的门市租金越来越高,她手里余钱不少。
之前政府大院的楼房,她们有产权的。
虽然有很多人打那套房子的主意,但是,奶奶也不是软柿子,谁都能捏的。
八五年的时候,王姨牵线搭桥,有人用一套小院,和她们换了房子。
王姨介绍的人,知根知底,奶奶也同意了。
奶奶说,那套房子,她们好几年都不回去住了,虽然产权在她们手里,时间长了,也麻烦。
对方在政府上班,分的房子小,家里人太多,住着拥挤。
正好,他们家有一套院子,位置也不错。
院子是二进的小四合院,按照市场价格,他们谁也不吃亏。
八十年代,四合院不值钱,倒是楼房难求。何况,许笛她们的楼房,三室一厅,有厨房,有厕所的。
房子被许笛租出去了,整体租出去的,租金还不错。
去年,许笛还买了一套小院,房价已经不便宜了。
手里的余钱,许笛暂时不打算买房子了。
蔡大姐说她知道了,许笛也拉回思绪。
骑上自行车,往学校赶去。
她还要准备毕业论文,争取一次过。
八五年的时候,许笛考上了在职研究生,今年要毕业了。
这几年,忙着照顾孩子,忙着读书,许笛也很累了。
她暂时不打算继续考了,想停下来,歇一歇。
暖暖马上初三了,团团圆圆也要上初中了。
孩子学习任务重了,还要面临青春期,许笛要留出时间陪孩子。
而且,许笛想写点东西,她也有个文学梦的。
第253章
张晨晞,我跟你说,咱班要来转学生了。
刚进教室,林淼就拉着张晨晞说悄悄话。
暖暖,大名张晨晞,初二了,身高一米六七,梳着马尾辫,穿着蓝色的校服。如果不是梳着马尾辫,很难分清她的性别的。
林淼比张晨晞大一岁,但是,身高却不足一米六,长得娇小可爱。
两个人,从小学就是同学,到了初中,又是一个班,感情好得很。
“你不愧是万事通,什么事都知道啊!”
晨晞点了点淼淼的额头,也不知道这些消息,她都是怎么得来的。
“山人自有妙计,这可是我的秘密。”
林淼笑嘻嘻的,她就喜欢探索秘密,以后励志做一名记者。
“行,你厉害。好了,早读要开始了,你赶紧回座位上去,一会老师来了,你就麻烦了。”
晨晞双手搭在淼淼两肩上,让她身体向后转,回自己座位。
晨晞也坐好,拿出英语书,开始默读。
她和妹妹们,从小就跟着表姑学英语,口语发音比较标准。
但是,英语不是日常生活用语,一天不读,两天不读,时间长了,就会忘记。
铃声响了,早自习开始了。
“同学们,停下笔,我说个事。”
班主任宁老师走进教室,后面跟着一个高个子的男生。
“这是新转入咱们班的同学,司徒洛,大家欢迎。”
林淼回头,看了一眼晨晞,意思说,“怎么样,我没说错吧。”
晨晞跟着同学们一起鼓掌,对林淼同学的能力,真是钦佩不已。
“司徒洛,你做个自我介绍,让同学们认识一下。”
“大家好,我叫司徒洛,以后请大多多关照。”
司徒洛话不多,宁老师让他坐在张晨晞后面一排的空位子上。
初二一班,一个班里有差不多五十个同学,教室坐的满满的。
司徒洛按照老师的指示坐好,就是,这老旧的木头课桌,他有点不习惯。
第一天来学校,他还穿着自己的运动服和白色运动鞋,一身衣服,可不便宜。
对于司徒洛来说,回到国内,感觉到处都灰扑扑的,没有国外鲜亮。
但是,他爷爷决定的,回国发展,没有人能反抗。
他爷爷回了司徒家的老宅,大伯一家跟着,他爸爸是做研究的,是搞学术的,直接去清北大学任科了,他妈妈在京大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