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七零年代当军嫂 第210节
等校方和当地教育局核实以后,两人面临的就是被退学。
“我这边也证实了,她俩根本没考上大学,而是临时改名,截了别人的录取通知书。
这件事,有关部门很重视。
她们俩,肯定不是个例,这样的情况,全国各地,应该还有。”
“总有人仗着自己的地位,干些损人利己的事情。
等这事查实了,报纸也会陆续报道,大伙心里有数,国家也会出台相关政策,会越来越好的。”
白教授相信国家,混乱只是一时的,会慢慢恢复秩序的。
“我也相信,如果不相信,那些年,我们也坚持不下来。”
今天和钱姨见过以后,心里好受多了。但是,暂时,她还不想回想之前的生活,太苦了。
“今天怎么样,我看微微心情不错。”
“嗯,许笛家有三个孩子,被教的很好。微微今天笑了很多次,神情放松了很多。
之前不知道的时候,还以为她性子冷清,不爱说话。
现在知道了,从细节上能发现孩子的不一样,都是我们做父母的粗心了。”
张楠是自责的,她们没有及时发现孩子的异样。
“以后我们更用心,孩子会好的,会好的。”
也许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很多事情,需要时间去淡忘。
许笛家后院的黄瓜开花了,豆角爬满了架子,一串串紫色的花,隐藏在叶子下,还挺有趣的。
许笛她们这学期也要接近尾声了,大同学们争分夺秒的复习,谁也不想考试不及格,都想有个好成绩,将来分配个好工作。
这时候,学校的图书馆,自习室,那真是人满为患,去晚一点,就没地方了。
不过,这事和许笛没什么关系,她在家住,不怕宿舍到点熄灯。
许家,许母也很忧心,马上七月份了,也不知道许梅学的怎么样了,能不能考上大学。
这几个月,两个孩子在她这里,吃喝拉撒睡,都要她来操心,真的挺累的。
时不时的,大儿媳还要酸上几句,觉得她照顾外孙子外孙女,却不照顾自己的亲孙子,孙女,觉得她偏心。
偏心不偏心的,她也是没办法。许梅把孩子扔下就跑了,她能把孩子扔大道上吗?
大儿媳妇不理解,她也不埋怨,毕竟许梅只是小姑子,不是亲妹妹。
但是大力对两个孩子也很冷淡了,她挺伤心的。
大力和许梅相差两岁,一母同胞一起长大,小时候大力很照顾妹妹。
现在,也不知道怎么了,对弟弟妹妹都漠不关心。
做父母的,希望自己的孩子相互扶持,好好相处。但是,好像这是她们一厢情愿了。
许笛和许军关系好,对大哥大姐感情一般。
她能理解,她们做父母的,愧对许笛,从小到大,很多事,她们都没顾上许笛,小的时候,更是把她放在乡下长大。
唉,自己四个儿女,也不知道怎么就变成现在这样了。
她看许笛和许勇,许强,许佳她们处的都很好。不像是堂亲,像是亲生的。
七月,许笛家后院的黄瓜有几根长到一扎长了,可以吃了。
茄子也能摘下来几个,够吃一顿了。
“妈妈,这个茄子好吃,黄瓜也好吃。”
圆圆用茄子拌的大米饭,吃了半碗,小肚子都起来了。
“这茄子还是一样的茄子,黄瓜也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就是觉得自己种的好吃。”
吴姨也觉得好吃,这菜,格外的新鲜。
许笛也说不上来,可能是因为自己种的,也可能这些菜苗是从空间里长出来的,味道是不错。
许笛没觉得空间里的东西有什么神奇功效,没有像小说里写的的那样,可以洗筋伐髓,或者美容养颜,延年益寿。那些神奇的功效,一样也没有。
但是,不管怎么说,味道是不错。
天气越来越热了,而七八年的高考,也紧张的进行着了。
这是恢复高考以后的第二次考试,以后也是七月份开考,九月份开学。只有第一年是十二月考,三月份开学的。
等九月份,她们就成了大二的学生了。
几百万的考生,几十万的录取率,竞争不是一般的激烈。
第221许梅的事情
高考和许笛没什么关系了,要说一点关系也没有也不是,今年大妮参加高考了,还有许梅。
学校放暑假了,许笛她们也没有回政府大院住,还是平房凉快。
最主要的是,后院有菜地还有两笼子小鸡呢。
许笛打听了,这附近的少年宫暑假开始招生了,想着,带着三个孩子去看看,有没有她们想学的。
“暖暖,咱家附近的少年宫要开班了,你有没有想学的?”
“能学武术吗?”
“啊?武术啊,你想练武啊?不是跳舞吗?”
许笛没想到暖暖想练武,小女孩,不是应该喜欢穿着小裙子,妹妹的跳舞吗?
“妈妈,我想练武,不想跳舞。练武可以打跑坏人,保护妈妈和妹妹。”
暖暖说的认真,她应该想了很长时间了。
“暖暖,妹妹们妈妈和爸爸会保护的,你学自己喜欢的就行。
妈妈去问了,有合唱团,有书法班,有笛子班,还有很多呢。”
“我就想学武术,妈妈力气没有爸爸的大,爸爸力气大,但是不能总在家。我要练好武术,保护妈妈和妹妹,我力气大。”
暖暖思路清晰,自己都想好了。
“行,暖暖也不要那么担心,家里有爸爸妈妈呢。”
许笛抱了抱暖暖,孩子太贴心了,当父母的也会心疼。
“妈妈,我自己也喜欢练武术,想像爸爸一样厉害。”
暖暖眼神清正,没有说谎。
“好,妈妈去问问,如果可以,咱们就去学。”
许笛带着三个孩子去了少年宫,暖暖见了武术班的老师,报名成功。
团团圆圆也四处溜达着,团团相中了乐器班,看着人家拉二胡,她还挺投入的。成功报名乐器组,算是里面最小的成员了。
圆圆转了一圈,她相中了小小主持人那个班,一大群孩子,在那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她喜欢。
三个孩子都选到自己喜欢的才艺班,以后每天一节课,时间是一样的,许笛还挺庆幸。
暑假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早上吃完饭,许笛带着英语书,送三个孩子去少年宫。孩子们上课,她找个安静的地方背英语单词。
下课以后,许笛带着孩子去附近的公园玩一会,中午前到家,和吴姨一起做饭。下午基本就不出门了,家里比较凉快。
许笛她们小日子过得不错,少年宫没课的时候,她们也会去牛坊大队,去看看爷爷奶奶。
张朝阳不知道在忙什么,现在基本两三个月甚至更久,才能回来一趟。
许笛想不起来七八年有什么大事发生,她上辈子很少看新闻联播,也没关心过国家大事。
七月中旬,大妮带着孩子过来玩。
杨大妮两个孩子,一儿一女,正好凑成了一个好。
小女儿去年出生的,正好赶上宣布恢复高考前一天。
“许笛,还是你们这院子凉爽,楼里像个蒸笼。”
杨大妮把女儿放在许笛找出的婴儿床上,自己也能歇会。
九个多月的孩子,抱着也挺累人。
“院子是凉快,楼房的窗户比较小,所以感觉不到凉风。”
“是呗,孩子小,还不敢让她吹风扇,怕着凉。每天晚上,我得给她扇半天风,胳膊都酸的不行。”
杨大妮从小真没吃什么苦,结婚以后,婆家人对她也不错。
生两个孩子,照顾孩子,倒是吃了不少苦。
“你考的怎么样,报的哪个学校?”
杨大妮虽然抱怨养孩子辛苦,但是,她家两个孩子伺候的不错,干干净净的,大的那个也很有礼貌。
“师范大学,师范学院这样的院校,我爸妈说当老师挺好的,有寒暑假,现在老师也不像之前的,很受尊敬。”
“是挺好的,那你上学,孩子谁看?”
“我婆婆看,她马上要退休了。”
杨大妮挺羡慕许笛的,家里男人虽然常年不在家,但是有个能力强的奶奶婆,对她还好。
自从结婚,生活水平直线上升,都不用天天做饭。
“那挺好的,坚持坚持,四年很快就过去了。”
能遇到好的婆婆,真是不错的运气。
“许笛,你真的决定了,不要孩子了?”
“不要了,我这都三个了,再多,真的照顾不过来。
而且,孩子越来越大,需要的花费也多了。”
许笛知道大妮什么意思,她家大伯嫂也是生了三个女儿,一心想要生儿子。
“也是,现在养一个孩子,花费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