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七零年代当军嫂 第184节
一直到过完年,奶奶才缓过来。
年后,张朝阳就忙起来了,打电话,时常找不到人。
许笛隐约的知道了一些事情,这一年,好像数字帮被消灭了。
具体什么时候,她也记不清,历史书上学过,但是已经被她就饭吃了。
四月以后,天气暖和了,也过了春季感冒的高峰期,暖暖又去托儿所了。
团团圆圆已经十四个月了,小姐俩,已经走的很稳了。
许笛现在的空余时间,都用来看书了。
上班的时候,她也带着一本高中课本,没事就看一会。
因为这事,还惹得办公室的同事直夸她爱学习。
唐姐和组长年纪比较大,一个三十大多,一个四十出头了。但是孟娇只比许笛大三岁,也是高中毕业。
不过,最近她刚查出怀孕了,反应挺大的。
孟娇这也是二胎了,第一个孩子是女儿,还没满两周岁。
王伟三十出头,家里陆续有三个孩子了,小的这个,刚出生没几个月。
许笛有时候也挺感慨的,这时代的出生率是真的高。
一对夫妻,平均都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
感觉这时代的夫妻,结婚以后,没其他事,就是生孩子了。
“许笛,你怎么想起看高中课本了?”
孟娇刚吐完一回,精神不济,感觉浑身的力气都被抽没了。
“现在也没什么书可看,我家大女儿已经三周岁了,用不了几年,就要上小学了。我这不是提前做准备吗,省的到时候,孩子作业都督导不了。”
许笛能怎么说,只能找一个不算理由的理由了。
她总不能实话实说吧,那是不可能的,她还没活腻。
不知道是不是黎明前的黑暗了,最近外面又风声鹤唳,街上又有批斗的,抄家的。
许笛特意找了许强,让他最近消停点,用心学修车,其他的不要做了。
许强也感觉到事情不太对,也打算停手了。
“你家老大都三周岁了?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眼,孩子们就长大了。”
唐姐干完手里的活,也加入到几人的聊天中。
“唐姐家的孩子马上高中毕业了吧?”
“可不是,今年七月份就毕业了。现在好像不强制去下乡了,我心里松了一口气。
但是,毕业以后,工作的事情也不好弄,也不知道招工的多不多?”
唐姐家三个孩子,她也犯愁。
“唉,我家亲戚中有下乡的,最长的,已经下去十年了,在当地结婚生子了,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回来。”
孟娇想着过年的时候,看见的从乡下回来串门的表姐,和之前完全不一样了,陌生的很。
“国家会给说法的,就是不知道最后会怎么决定。”
组长家的儿子也下乡了,去了快两年了。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说了没几句,也到了下班的时间了。
七月初,林薇在医院生了一个女儿,母女平安。
许笛把团团圆圆的小衣服,尿布,挑好的,拿过去一些给林薇,这是她自己要求的。
她觉得许笛家三个孩子养的好,身体壮壮的,是有福气的孩子。
张母知道林薇生了一个女儿,也不太热络,她现在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朝恒家的两个儿子身上,还有又怀孕的张朝茹身上了。
林薇和许笛想法差不多,自己的孩子自己喜欢,奶奶什么的,不喜欢就不喜欢,真的不必在意。
林薇月子还没坐完呢,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那天凌晨,许笛也感受到震动,继而想起了这年的七月,还有这件事呢。
京市距离那边有二百多公里,虽然也受了一些影响,但是,日常生活的城镇建筑没有受到破坏。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许笛她们单位也组织了捐款,捐物的活动。
许笛捐了钱,又把家里用不到的东西,拿到单位捐了。
也不知道张朝阳会不会过来救灾,她有两个月都联系不上他了。
这一年,事情多,军队也不是一块净土。许笛能做的,就是在家带好孩子,照顾好奶奶,让张朝阳没有后顾之忧。
接下来的时间,许笛除了上班,带孩子,就是看书了。
小军高中毕业了,许笛和他谈了一次,没说高考的事情,只是分析了一下他的现状。
不用去下乡,各工厂招工的也不多,征兵也没到时候。而且,征兵要求不低,竞争也很激烈。
现阶段,小军处在迷茫的阶段,那就继续看书,做题。
不管是哪个厂子招工,都需要考试,成绩好的还是占优势的。
小军高中成绩不错,又有许笛的劝说,他还真就没着急,也没出去乱晃,而是宅在家里看书或是帮着二姐带孩子。
主要是,今年一年,发生的大事件太多,外面也不太平。
张朝阳还特意联系过许军,让他不要着急,稳住。
许父许母也不着急,许军才十六岁,在家待两年也没什么问题。
就这样,高中毕业的许军,成了最自由的人,哪里有需要,他就到哪里去。
大多数时间都是带孩子,许大哥家的两个,因为许大嫂又怀孕了,反应比较大,两个小的顾不上了,被送到了爷爷奶奶家。
许笛呢,把初中,高中的课本认真的看了一遍又一遍,习题也做着。
九月,十月,又有两件大事,都是影响深远的。
奶奶这次哭了,但是没有病倒,可能这一年发生了太多的事。
等冬季到来的时候,许笛她们基本不出门了,外面乱糟糟的,不要被波及到。
这一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不过,日子还是要过,只是都低调了很多。
第195章
七六年除夕,张朝阳没有回来。
许笛带着奶奶和三个孩子,准备了很多吃的,喝的,还给每个人都做了新衣服。
“妈妈,也要给爸爸做新衣服。”
暖暖还记得爸爸,两个小的,不明白姐姐说的是什么意思。
在她们脑海里,爸爸是相片上的人,是话筒里的声音。
“行,听暖暖的,给爸爸也做新衣服。”
这个新年,张朝阳不在家,许笛独自去去各家送礼。
往年的例子摆在那,许笛只要按照张朝阳之前的路线走一遍就行了。
只不过,许笛和奶奶的老朋友们不是很熟,东西送到了,话就没多说什么。
倒是去干休所的时候,老爷子留她说了一会话。
“朝阳今年过年回不来,家里过年的东西还缺什么吗?”
“东西都准备齐了,不缺什么了,爷爷。”
许笛和老爷子还有方奶奶都不熟悉,屋里还有张朝阳的两个婶婶,真是有点尴尬。
“要是缺什么就吱声,不用不好意思。朝阳在外保家卫国,于国于家,都要照顾好你们。”
“谢谢爷爷,真的不缺什么。奶奶有相应的供应,我们单位也发了福利,我爷爷大队上杀了猪,给送来不少的肉。”
许笛她们真的不缺吃喝,心意领了,东西还是算了。
“行,这里有两袋奶粉和两袋麦乳精,给孩子拿回去喝,都还小。”
“谢谢爷爷。”
盛情难却,许笛也没在推辞,主要是现在奶粉不太好买。
暖暖四周岁,两小只将将两周岁,多喝奶粉还是有好处的。
许笛和老爷子说完,和其他人打了招呼,拎着奶粉和麦乳精离开了。
屋子里,老爷子看了一下其他人。
“朝阳两年没回来过年了。”
老爷子也没等其他人回答,自己回书房了。
七六年的除夕过的很低调,也很安静,之前许笛她们很安静。
老一辈讲究家里有丧事,三年不贴红,不放鞭炮。
别人家怎么样她不知道,至少,她们这栋楼,家家都很安静。
老爷子,老太太们,心里难受着呢。
过完年,感觉时间过得飞快。
转眼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最直观的是,家属院搬进来好几户人家,大人孩子,满身疲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