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隆虑公主无奈的道:“阿姐定是喜欢卫青的,否则当年怎么可能让卫青上她的榻。”
这一点隆虑公主看得分明,而且提一句道:“我对卫青最大的不满只有他的出身,可是这出身吧,算了吧。他现在也挺好的,想他凭本事成为大汉的大将军,这满天下的男儿有几个能比得上他。出身算什么?”
过于实在的隆虑公主,让人挑不出刺。
平阳公主笑了,“说得不错,出身算什么?天下都能易主,更何况所谓的出身。有本事,得遇伯乐,不怕没有出头之机。没有本事,才是最让人无法接受的。仗着父母的荣光,企图作威作福的人,更是可耻。”
说到这里,平阳公主的目光闪闪,不知她在说的到底是谁。
南宫公主打量平阳公主半晌,还是不太放心的道:“阿姐是真不觉得委屈?”
也就只有自家人,才会关心平阳公主到底委不委屈。
平阳公主笑着安抚道:“不委屈。像隆虑说的,卫青除了出身,无一处不好,我有什么委屈的。况且,你还不知道我,我什么时候是委屈自己的人。只是这以后的路,要筹谋一番,得好好的想想怎么走才是。”
隆虑公主瞥过平阳公主一眼,眨了眨眼睛像是想说些什么,话到嘴边终是咽了回去。
平阳公主嫁给卫青的事,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那是刘彻希望看到的局面,也是刘彻对平阳公主的利用。
这样的利用,平阳公主不会不明白,也定然不会让自己受委屈。
该谋划,该争取的,平阳公主定然早有准备,他们这些人,只要不添乱,平阳公主自会把事情解决。
“阿姐,那你们成婚后住哪里?”婚礼的事眼看是没办法管,那就不说婚礼的事了,说说以后的安排。
平阳公主理所当然的道:“住公主府。”
这回隆虑公主问:“长平侯,大将军也住公主府?”
平阳公主无所谓的耸肩道:“随他。”
不是,怎么叫随他呢?
“他想住长平侯府就住长平侯府,想住公主府就住公主府。卫家的事,他会处理。”平阳公主将这话丢出来,南宫公主诧异的瞪大眼睛。
隆虑公主半眯起眼睛似乎在思考什么,审视平阳公主问:“长平侯承诺的?”
平阳公主点点头,倒不是平阳公主一开始就不想掺和,这不是觉得,要是可以的话,能不管有些事最好。
“卫青,不,长平侯的生父?”南宫公主想起那么一回事,名扬天下的大将军,姓了卫,这个事,从前卫青的生父没把卫青当回事,现在还能不当回事?
隆虑公主翻了一个白眼,“你傻了吧,都在阿姐门下的人,他们敢闹腾,这是找死吧。”
平阳公主笑了,提醒道:“是平阳侯府的名下,不是我的。”
结果隆虑公主没能忍住翻一个白眼道:“这么多年平阳侯府也多亏阿姐撑着。要不然早让人吞了。你是有多小瞧我们阿姐。不过,阿姐,阿襄对你们的事怎么想的?他才刚成婚,你和长平侯也成婚了,这事......”
提起曹襄,平阳公主道:“陛下把他们小夫妻召进宫了,人,我还没见着。”
没见着,自不可能清楚曹襄怎么想的。
“阿襄从小让你教得很好,这一回应该也不会犯糊涂。再说了,阿姐和长平侯之间,就差一个名正言顺,现在由陛下下诏,名正言顺,有什么不好的。”隆虑公主说得那叫一个理所当然,平阳公主一个不字都说不出来,只能是点着头。对对对,隆虑公主说得都对。
隆虑公主感受到平阳公主眼中的戏谑,没能忍住推了平阳公主一记道:“阿姐,说正经的事,偏你不正经。”
这个,平阳公主很是冤枉的道:“我什么时候不正经了。你说得有道理,我在附和你,不应该?”
“阿姐,以后的事,事到临头再想,走一步算一步。哪有人把事情全都算好的。那日子过得一点波澜都没有,就没意思了。”隆虑公主知道平阳公主发愁什么,劝上一句。
平阳公主含笑道:“知道了,前面的路我选择走,不会遇上一点困难就退缩的,放心。”
隆虑公主扬扬眉,打量平阳公主一会儿,想着平阳公主也是,遇难而上,解决问题,从来也不含糊。
总归,隆虑公主道:“那,先把阿姐的嫁衣准备好吧。”
这个事情南宫公主非常认可,“自然,我们阿姐定是最美丽的新娘子。”
姐妹商量着嫁衣的事,而汉宫内,未央宫的宣室里,刘彻正和曹襄下棋。
“朕让你母亲和长平侯成婚一事,你怎么想?”不得不说,刘彻还是挺为平阳公主着想的,作为平阳公主唯一的儿子曹襄,平阳公主和曹襄的关系以前不错,站在刘彻的立场,也希望将来能够继续不错。
曹襄知晓此事,刘彻的询问,更多要表态,好让曹襄知道,有些事,刘彻有数得很。
“臣只是惊讶,而且如此之急。”惊讶不假,比起当年知道平阳公主和卫青的关系,那时候他有些妒忌,现在嘛,曹襄其实早料到会有这一天,并不以为然。
刘彻道:“凡事速战速决,朕怕阿姐反悔。”
啊!这句话让曹襄诧异,怕平阳公主反悔,平阳公主会吗?
在曹襄记忆里,平阳公主一向是言而有信的人,绝不会无的放矢。
可刘彻却说,他怕平阳公主反悔。
“而且,大战在即,你的婚事早早准备好,就是让你回京后成亲,继续出兵。”曹襄已经上过战场,因此刘彻也不妨告诉曹襄,接下来大汉会对匈奴有大动作。
曹襄张大了嘴,这些事,曹襄不能说一无所觉,但在从前,刘彻可是从来不会跟曹襄说这些的。
“你要识得大体,懂大局。你母亲帮我,这些功最后都会记在你的头上,得利的人是你。”刘彻不怕把话说得更清楚,平阳公主做的事,确实最后得利的人是曹襄。
可是,如果曹襄不够聪明,连识大体,顾全大局都做不到,甚至流露出不该有的情绪,坏刘彻的大事,也是刘彻所不能容的。
曹襄一脸的讶然,刘彻将手中的棋子放下,半靠在靠枕上道:“大汉的公主,大汉的大将军,你要敬。”
没错,要敬。
刘彻这句话说得相当清楚了。
一个平阳公主,一个大汉的大将军卫青,这两个人都是曹襄该敬的人,如果曹襄做不到,那就不要怪刘彻。
曹襄听出其中的警告,连忙起身拱手道:“陛下教导,臣都记下了。”
不可否认,在听到平阳公主要嫁给卫青时,曹襄心里是有很多不舒服的,可是再多的不舒服在刘彻一番的警告下,都化为乌有。
刘彻让平阳公主和卫青去做的事,那是他吩咐下去的事,这门婚事,是刘彻下诏昭告天下的,证明在刘彻的心里,是他认可的。
他认可的婚事,曹襄不乐意,这不是在打刘彻的脸吗?
刘彻本来就有所图谋,结果他的外甥加女婿第一个想跳出来闹腾,试问,刘彻能容得下?
可以说,如果不是看在平阳公主的份上,曹襄是不可能听到这样一句明言的。想想刘彻什么时候跟人把话说得那么清楚的?
曹襄庆幸于,他能得到刘彻的指点,没有犯下大错。
第54章 将近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有刘彻出现, 把平阳公主认为最难的问题解决了。
虽然这可能在平阳公主看来,曹襄同不同意的不重要。
但,曹襄不再有任何不满, 平阳公主还算满意。
倒是卫公主想着应该怎么宽慰曹襄才好,曹襄道:“你不用想要怎么宽慰我, 有些事, 当年我有过不舒服, 母亲早说过, 她虽然生了我, 可她并不是只为我而活。况且,这件事是舅舅的意思。舅舅要母亲嫁给大将军,是为国事,再非家事。舅舅已经提醒过我, 我都明白。”
明白, 便不会再对平阳公主和卫青成婚有任何不满。
卫公主稍松一口气,她夹在中间也很为难的。
一个是她的姑姑还是婆婆,另一个是她的舅舅,都是血脉至亲的人。
虽说早些年平阳公主和卫青的关系闹得沸沸扬扬, 当时的卫公主听是听了一耳朵, 却也并不是怎么放在心上的, 也是不懂。
等到她懂时, 议论的人所表露出的意思又完全不同, 那个时候的卫青, 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骑奴,而是有功于大汉的长平侯。
其实卫公主也曾问过卫子夫,将来有一天,有可能卫青娶平阳公主吗?
当时的卫子夫答不上来, 只是提醒卫公主,他们两个人的事,不管是谁提起,都不要多说,在外也不要多问,一句都不要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