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六岁的王贞仪抓着王者辅的袖子,哇一声哭了出来。
“爹!”王父王母焦急地踏进门。
王者辅懵了,发配边疆.....可是重罪呀!自己平日里做事兢兢业业,认真对待每项公务,从未利用手中权力去谋私利,贪过百姓分毫米粮,到底因何缘故获了重罪,具体罪名又是什么?
王者辅想不明白,他叹息着,轻轻搂住王贞仪,对王父王母道:
“我流放了不要紧,千万别连累了贞仪和你们。”
王父欲哭无泪:“爹,这下怎么办啊,咱家不能没有你。”
王者辅咬了咬牙,壮士扼腕道:“我明日去衙门辞职!”
既然是获罪发配,那他干脆不做官了,这样总能捡回一条小命吧?
【祖父去世的打击并未磨灭王贞仪奋学向上的意志。
十六岁那年,她随家人前往关西,期间游历吴、楚、燕、越多地,路途上万里,几年的游历令王贞仪大开眼界,泰山的巍峨壮观,山海关的雄伟险峻,五湖的壮阔浩瀚,都深深地印刻在她的记忆之中。
途中所见的名胜古迹、民俗物产让王贞仪感慨万千,她的志向也逐渐在路途中成形——】
天幕上,肤色微黑的少女,掷地有声道:
“始信须眉等巾帼,谁言儿女不英雄?”
“我要以女子的身份做出不亚于世间任何男子的成就!”
【王贞仪用《蚕妇词》《捣练图》等诗篇即描述了沿途所见中劳动妇女的艰难生活,对社会上贫富不均、官吏横征暴敛的残酷现实进行了有力的抨击。
面对地主富户及封建官府在灾荒年月“千田无复有青黄,赤地空遭旱魃殃”的情况下,仍然逼租催粮的恶行,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同时代的诗人袁枚评价王贞仪的诗“俱有奇杰之气,不类女流”,王贞仪听后只是笑了笑,她何尝不是因为女子,才会将目光投向最底层的弱者,对他们无限悲悯,为他们发声呢?】
【进步思想并不是男性的专属,作为女性也
同样有呐喊的欲望与权利。】
稷下学宫。
颜回随侍在孔子身边,听到孔子长长地叹息一声,声音隐含自嘲。
“枉老夫自尊自大,原来也是井底之蛙。”
“老师.....”颜回担心道。
“无妨。”孔子说:“错了便是错了,承认没什么好丢脸的。”
“去吧,子渊,你且去拟一份奏章,呈交予王上,就说——
女子聪慧,代不乏人,学宫内可见长袍,亦可见罗裙翩翩。”
第80章 墨家与发明篇28他大清人才济济,怎……
武周朝。
“始信须眉等巾帼,谁言儿女不英雄?”
武则天低声念诵王贞仪所做的诗词,感慨道:“此女才智绝世,又有一颗怜民之心,宰执之才不敢说,但至少做一方大员足够用了。”
“若为朕臣子,朕必重用。”
上官婉儿点头,她道:“陛下慧眼识珠,要是王姑娘知晓她得到了您的认可,一定会很高兴。”
武则天看向上官婉儿,女子的脸上没有丝毫嫉妒之心,唯有对王贞仪的真心敬佩。
“王姑娘太遥远,朕现下最倚重的是你。”
“婉儿,你不比她差。”
上官婉儿一愣,在朝堂上喷敌无数,所向披靡的冷硬女官,微微红了脸颊。
陛下.....总是叫她猝不及防。
若说天幕的出现,对女性的肯定与剖解空降上官婉儿心中的神坛位置,那么神坛顶端,站立的永远都是武则天。
她们是君臣,也是志同道合的队友。
上官婉儿对权力的认知从武则天开始,她看她从皇后走到天后,再从天后走到万人之上的位置,见证了一切。
父亲被杀,上官婉儿也想过卧薪尝胆,对仇人虚与委蛇,爬到高位再狠狠报复她,但等真正抵达高峰后,上官婉儿才明白武则天当年有多难,正如她现在以女官的身份站在朝堂上。
她的敌人不只是朝廷诸公,更是千千万万座大山,山上刻着男尊女卑,刻着千百年来对女子的成见。
上官婉儿时常感觉庆幸,她并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
有陛下,有太平公主,有努力想为女儿争到皇太女位置的韦氏,还有……
上官婉儿看向了天际的明月。
银月流动着莹莹光辉,辉光洒落至另一时空的唐朝。
贞观年间,立政殿。
长孙皇后赞叹:“足万里书万卷,尝拟雄心胜丈夫。”
“闺娥志向远大,亦可撑起乾坤之半。武才人,你说是吗?”
武媚娘放下书册,向长孙皇后轻轻福了一礼。
长孙皇后神色复杂的看着她,眼前这个女人身份特殊,她不仅是她丈夫的妃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还是她的儿媳,出色到与雉奴共治天下甚至后来掀了李家的桌子。
作为李唐的皇后,长孙皇后天然地排斥对方,但另一方面,她很佩服武媚娘的能力,甚至隐隐有些羡慕她后来能在史书上留下那般精彩的一笔。
而她自己,或许与无数的贤后妃子一样,化为盛世大唐可有可无的点缀,就像无人有兴趣去了解红花旁的绿叶有着怎样的生平。
武媚娘说:“多谢娘娘救我。”
李世民并非心慈手软的人,清楚武媚娘将来会以周代唐,第一时间便准备杀了她,是长孙皇后带着宫人赶到武媚娘住处拦下了那杯毒酒,为此与李世民爆发了激烈争吵。
皇后娘娘在陛下面前向来是贤淑的,微笑的,亲人可柔的,宫人们第一次见到长孙皇后发那么大火。
眉目凶狠,字字如刀。
“你李家的江山很了不起吗?”
“昭昭大唐,容不下一位女皇帝?”
“事情还没发生,就已经惧怕到不敢让她继续活下去了!”
“……是!我是你的妻子,该为你着想,但我也是雉奴的母亲,她是雉奴的伴侣,将来帮他对抗权臣,我作为母亲,凭什么不能护着我儿媳?!”
而长孙皇后最后一句话直接让李世民沉默。
“太宗陛下想赐死一个小小的妃子,轻而易举,我这位后宫之主在您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她自嘲说道:“什么大唐的皇后,我看只是一个无用的花瓶摆件罢了,千年之后,后人估计连我姓甚名谁都不知道。”
“......”
夫君那日离开的背影,至今长孙皇后还清晰地记得,她心里很难过,但不后悔自己说过的话。
出口的一瞬间,还有种莫名的解脱感。
她当贤良淑德的皇后当得太久了,竟渐渐忘了自己在闺阁中的样子。
听到武媚娘的道谢,长孙皇后道:“不用谢,还要委屈你在我的宫殿多待一段时间,现在外面有很多人想杀你,等风声过了,我会想办法把你许配给雉奴。”
不料武媚娘听了,反问:“娘娘想把我嫁给晋王殿下,殿下同意吗?”
长孙皇后顿了顿:“自然是同意的,只不过以你现在的身份,无法光明正大地做雉奴正妻,只能先委屈你做他的侧妃。”
武媚娘低头思索了一下,说:“臣妾知晓了,多想娘娘为臣妾周旋,但臣妾不愿嫁给晋王殿下。”
长孙皇后一愣:“为何,你不愿做妾?”
武媚娘摇了摇头,她上前一步,道:“还请娘娘将臣妾引荐给陛下。”
长孙皇后怔在了原地。
武媚娘认真地注视着她:“娘娘,世间并非只有做贤妻与侍妾这两条路。”
“您说女子亦可撑起乾坤之半,那我为何不能像男子一样,做陛下手中的刀锋,斩出一条新的生路呢?”
清朝。
乾隆耸拉着脸。
凭心而论,王贞仪实在称不上丑女。
看得出来她五官底子不错,随长辈婉转多地,吃了那么多沙子,人还没晒成黑炭。
但一个女人,居然力压过他一众能臣登上天榜,乾隆实在高兴不起来。
开什么玩笑,他大清人才济济,怎么可能只有一个小女子上榜?
这是歧视!天大的歧视!
乾隆鼻腔发出冷哼:“只会做些酸诗抨击朝廷可算不上大才,我倒要看看这王贞仪到底发明了什么厉害的东西,能得到比朕还高的评价。”
视频中的场景一变。
从湛蓝的天空,美丽的日照金山到小桥流水的江南风景。
【十九岁那年,因为家庭变故,王贞仪随长辈再回金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坚定了志向的她静下心来,潜心研究天文历算,因为女性身份无法去学校读书,王贞仪就自行在家中钻研书本,简陋地做些力所能及的实验。】
少女待在烛火通明的房间里,阅读文章《灵宪》,对文中描绘的月食原因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星星微小的时候,月亮经过就会发生月食呢?”
“如果能尝试复刻月食场景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