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有一部分驻军跟着,皇帝就能安心多了:“就按照老四说的去办,给寿善那边写回信吧。”
四阿哥执笔,很快就写好了一封回信,上面把自己刚才说的法子写了一遍。
皇帝看过后,感觉没什么问题,就让人尽快送过去了。
这事商议完,皇帝放松了一些,笑着道:“这么快又挖出一条铜矿来,挖掘的人手只怕又要不够了。”
其他大臣纷纷附和,笑着恭喜道:“托皇上洪福,这矿脉是越发多了。”
九阿哥也笑着恭贺道:“皇阿玛,矿工那边吃喝还行,工钱也不行,去的人只会越来越多,不像刚开始那么难招到人手了。”
确实当地矿工刚开始没什么人愿意去,也就是当地人实在活不下去的才试探着过去试试。
这一试就明白福利不错,于是叫上亲朋戚友过来。
来的人多了,口口相传,知道人就更多了。
还有人大老远赶来,拖家带口的。
都是穷苦人家,身上没多少钱财,只要有一口吃的,能养活一家子都愿意留下挖矿。
原本寿善以为要在附近捡起一个城镇实在太难了,不说建筑和宅子得有人手,人口就是个问题。
总不能城镇建起来了,里头没几个人,叫什么城镇呢?
谁能想到矿场是越来越大,矿脉也挖了一个又一个,招的人手是越来越多。
人一多,刚开始可能是一个人,后来日子稳定下来,就叫上亲友和家眷搬过来。
家眷可能跟着挖矿,可能去开荒,总归需要住的地方。
寿善这边建了一些简易房屋,让他们暂时住进去,免费住一年,后边酌情交一点钱就行。
实在交不起的,那就交粮食。
矿场的工钱不错,还包一顿饭,只要愿意卖力气,不偷懒的话,一年下来,总归能有点盈余。
加上家里人还在开荒,当地又是种粮食的好地方,哪怕粮种只算一般,好歹他们还能养得起家里人。
这日子能过,来的人就更多了,城镇已经日渐有了规模,叫寿善很是舒心。
朱栋刚到的时候,看见有个皮肤黝黑的人高高兴兴过来要抱自己,还吓了一跳:“你谁啊,你……五弟?”
他不可置信上下打量着寿善,这才多久,自己这个最小的弟弟怎么晒得皮肤黑漆漆的,差点认不出来了!
寿善抹了把脸,无奈道:“这里又热又晒,呆几个月后,四哥也会变成我这样。”
朱栋吓一跳,摸着自己的脸颊道:“什么,跟你一样?那我回去,你嫂子岂不是要嫌弃我了?”
寿善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没事,四哥一时半会估计回不去了。”
要不是还有其他人在,朱栋就要对这个弟弟动手了,说的什么不吉利的话,什么回不去了!
寿善知道来的是自家四哥,高兴得很,拉着人就往里走:“我给四哥说说这边的情况,对了,刚挖出一条铜矿来,还得加派人手过去。”
“四哥熟悉这边之后,这里就交给四哥了,我去铜矿那边看看。”
朱栋吓了一跳,拉着寿善就道:“不行,我刚来,五弟怎么就走了?而且又挖出新的铜矿来了?”
寿善点头道:“是,矿工挖的时候迷了方向,挖到别处去了,没料到挖出铜矿,只是挖到暹罗那边了。”
“皇上刚送了信笺来,说是要派兵去暹罗那边。”
朱栋更是诧异,紧紧拉着寿善道:“什么,要打起来了?就你这三脚猫功夫,别去凑热闹了吧?”
他还真担心寿善跟着去,打起来的时候寿善伤着的话要如何是好?
寿善哈哈笑道:“四哥放心,士兵都跟着弟弟我呢,不会有事的,我就是过去看看铜矿在暹罗那边究竟多大。”
他拍了拍朱栋的手背,示意自己这个兄长放心。
朱栋才发现,小半年没见,这个幼弟的变化很大。
再不是以前吊儿郎当的样子,反而变得稳重从容。
要跟着驻军去暹罗的事,在寿善看来似乎不是什么大问题一样。
他交代了朱栋几句,就施施然离开了,走的时候还对着朱栋笑了一下。
寿善这压根不像是暹罗打仗的,反而像是去踏春一样。
反观自己,刚才又是紧张又是害怕的样子,作为兄长实在太不稳重了。
朱栋反思了一下自己,很快就跟着寿善留下的副手,开始熟悉起这边的差事来。
寿善先是去找哥单威借兵,哥单威再是不乐意也只能借。
寿善是一点都不跟他客气,张口就要走一半人。
哥单威心里郁闷坏了,也只能答应,看着他带人离开。
侍从见寿善一走,在哥单威耳边低语道:“听闻大清那边挖矿,又挖到铜矿了,还挖到暹罗境内。”
寿善说得含糊,只说借人,矿场那边挖到暹罗了。
哥单威如今才知道,矿场居然又挖出一条矿产来,不由皱眉。
他开始后悔把最大的金矿给了大清皇帝,谁会想到,这矿脉当中还能挖出别的来?
一个别的就算了,一个接一个挖出来,叫哥单威都忍不住有点嫉妒了。
早知道他就该把另外一个小一点的金矿交出来,这个自己来挖,那么国库很快就能充盈起来。
但是如今说什么都迟了,侍从还在敲边鼓道:“王,可要派人跟在后头,先告诉暹罗这件事吗?”
暹罗那边还等着大清送钱给他们买铜矿呢,压根不知道这边居然带兵过去了。
哥单威看了一眼这个侍从,摇头道:“你以为他们来借兵,是真的人手不足吗?那是怕驻军撤走太多,矿场出现疏漏,这才会跟我借人。”
“这边留下了不少眼线,一举一动他们都会知道,没必要节外生枝。”
哥单威很清楚自己这个王位是怎么来的,没必要得罪大清的皇帝。
再说了,暹罗跟缅甸的关系从来就没好过。
大清不算朋友,却也不是敌人,实在没必要帮暹罗这个敌人,反倒让大清也成为新的敌人了。
寿善被士兵护送到矿脉的另外一边,暹罗的人已经等着了。
自是有将领过去谈判,寿善还真的只是过去看看这条铜矿的矿脉究竟延伸到多远。
他身边还带着一个老矿工,这矿工年纪很大了,却在矿场几十年,对矿脉极为熟悉。
老矿工低头检查暹罗这边的矿脉,很快回头低声告诉寿善道:“大人,这矿脉在表面的不多,然后向下延伸,看着应该很深。”
越深的话,这矿脉就越丰富。
虽说不在表面,挖起来没那么容易。
寿善摸着下巴,却想到个好主意。
第75章
朱栋还没熟悉完矿场的情况, 就发现寿善回来了。
他一脸目瞪口呆,刚才还觉得寿善十分稳重,怎么刚过去就跑回来, 这是想偷懒吗?
寿善却顾不上跟朱栋解释,飞快跑到书房里头,打开折子一口气写了起来。
他来缅甸之后, 三五天写一折子, 越写越熟练。
如今寿善都不用多想, 直接就能写完, 都不需要修改和誊抄一遍。
不过他还是谨慎检查了两遍,另外又写了一封信放进锦盒里头,然后抬起头来问站在门边愣住的朱栋:“四哥要写信回家吗?正好等会信使过来, 一并送回京城去。”
“你给嫂子写信报平安, 记得给妹妹也写一封信。”
朱栋一怔,点点头进了来。
寿善让开了一点,把折子和信笺放进锦盒里头,等会再把朱栋的放进去, 上面加个封条,就能送出去了。
朱栋看弟弟如此熟练的样子, 确实不是第一次做了。
他一边写信给家里人, 一边还分心问道:“五弟刚去暹罗那边, 怎的这么快就回来, 不是说要商量吗?”
寿善点头道:“这次弟弟过去就是查看一下情况, 商谈的事不着急。我先把折子送回京城, 让皇上定夺。”
朱栋听见后不住点头, 弟弟果真是历练久了, 确实稳重, 知道事情重大,不会随意擅自做主。
他很快就把回信写完,还给苏澜也写了一封报平安的信笺。
寿善一边让人去叫信使,一边把信笺通通放进锦盒里头。
信使一来,他就吩咐道:“八百里加急,左边的折子送进宫里,右边这些是我和兄长写给家里人报平安的信。”
寿善还给信使示意了一番锦盒里面的东西,信使仔细记住后点了下头,他才开始给锦盒上面加了封条。
信使检查封条完整后,这才行礼退下。
两人也不是第一次写信送信了,彼此之间都行个方便,这事办得是又快又好。
朱栋在旁边看着,越发觉得自己过来历练是对的。
要不然寿善越发厉害了,自己这个当兄长的却远不及他,只能在原地踏步,这就有点丢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