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亡骨医心> 第133章

第133章

  这么一看,果真如此——水面上的怪物长得似蛇非蛇,四足像龙,头上无角,与洪钟描述得所差无几。
  蛟龙鸣啸,水池里的水如龙卷风一般卷成高高的水柱,旋即周遭的一切都被卷进水柱,在水中化为齑粉。
  长鞭缠紧洞中的顶梁,众人这才不至于与杂物一同被卷进水柱。
  蛟龙绕着水柱盘了一圈,继而将一池子水尽数吞进肚子里。池底的累累白骨现世,白骨主人的鬼魂也一一从池底站了起来。
  “不好!”
  见状,姜泠把长鞭交给了凌岓,自己靠近水池边,用骨簪划破掌心,玉玦见血,散出莹莹金光,刚好挡住从蛟龙嘴里喷出来的一池水。
  亡魂冲击着金色屏障,场面一度僵持不下。
  “你保护好他们俩,我去帮你姐。”
  凌岓走进骨医身边,却发现有什么地方不对——眼前人的双瞳泛金,嘴里念着他听不懂的语言,每念一句,屏障之外的亡魂动作就慢一拍。
  他不敢打扰她,只攥着一把随身携带的匕首守在她身边。
  鬼魂的动作越来越慢,等姜泠眼中的金光熄灭,这些亡魂也彻底定格在原地,一动不动。
  蛟龙大怒,池水搅动,大有要把整个防空洞连同上面的医院一起摧毁的架势。
  “完了完了,这次我们都要完了。”胖子抱着卫斯诚的腰,眼泪都要流下来了。
  下一秒,防空洞顶破出一个大洞,有人一脚踏上了蛟龙头顶。
  “孽畜,不得伤人。”这人话音刚落,满地黑水便慢慢变成蓝色,重新蓄回池中。
  “青罗。”姜泠垂下手,金光被收回玉玦。
  “不好意思,来迟了,来迟了。”
  岳青罗冲她一笑,手上的水蓝镯子悬在蛟龙头顶,这条异兽便缩成了细蛇那么大。
  “你怎么会?”久别重逢在这种地方,骨医多少有点惊讶。
  “我…我和你心有灵犀,感应到你有难,所以来帮忙。”岳青罗一如既往开朗,“话说回来,你怎么会念佛门咒语?”
  “佛门?”姜泠扫了一圈四周定住的亡魂,不解其中奥秘,“我不清楚,只是下意识那么做了。”
  “唉,我只能带走水蛟,这些人恐怕还得在这里待一阵。”玉镯回到岳青罗手上,她看起来有点愁眉苦脸。
  “为什么?留着他们不是为祸人间嘛!”危险解除,卫斯诚也凑了上来。
  “这些魂属活人,不属于阴间的管辖范围。不止我,阎王来了都带不走他们。”
  “活人魂…”姜泠想到断念客栈,问,“他们留在这里的确害死了很多人,如果不能把他们处理掉,我怕会有更多人遭难。”
  “其实不会。”岳青罗指着地上濒死的鲶鱼,“这条鱼专门被人豢养来吸食这些魂魄的怨念,按理来说怨念被收走,他们不会害人。可不知道是谁把水蛟放了进来,水蛟生性易怒,鲶鱼又怕它,吞进去的怨念被吐了出来,才会出现最近的事情。”
  “不过你说得对,留他们在这里有违天道。但要带走他们,就得先找到他们的躯干。你是骨医,这方面你比我更懂。”
  “明白了。”姜泠点点头,“那你呢?又要走了?”
  “对呀,我去处理这条不听话的小水蛟。”岳青罗捏了捏姜泠的脸,笑嘻嘻地回答她,“有缘再见。”
  卫斯诚对这位风一样的姑娘并不感冒,想起之前还被她怼过,心里更是憋屈得慌。无奈姐姐看上去和她关系不错的样子,他也不好多说多问。
  骨铃摇,寻骨踪。池底的根根白骨跃水而出,姜泠用指尖点在白骨中间,光斑点点,她的脑海中渐渐有了画面。
  “怎么样?有什么发现?”凌岓轻声问。
  “他们活着的时候被人剥离了魂魄,身体的一部分埋在池水下面,所以怨气冲天。但是很奇怪,他们完整的身体始终在移动,我现在也只能确定那些躯干在青海,具体位置还不好说。”
  “难道是在断念客栈?”卫斯诚想不通,“何欢发现师父的秘密以后,不是把那些锁住的人魂都放走了吗?这里的和那里的会不会有关系?”
  姜泠摇摇头,“真的想知道,我们就得再去一趟青海。”
  第98章 篇七:玉魂·故地重游
  春节是最热闹的节日,四处张灯结彩,哪里都是鞭炮的声音。
  防空洞的事情被节日搁置下来,越滚越大的谜团却始终萦绕在众人心中挥之不去。
  毫无意外,明樾又不回家过年。卫斯诚和洪钟商量了老半天,决定去凌岓家凑凑热闹。
  何女士对客人还是很热心,对第一位由好大儿主动带回家的姑娘更是热心得过了头。
  “这姑娘真好看,不像我们家那个糙儿子。”
  “吃不吃橘子?阿姨挑的最好的。或者吃不吃葡萄,阿姨给你剥皮?”
  姜泠摇摇头,诚惶诚恐,“不不,阿姨我自己来,自己来,谢谢阿姨。”
  “小姜,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你家里…”
  “妈——”凌岓及时制止母亲“盘查户口”,“您要不上楼洗个澡?年轻人的事您就别跟着掺合了。”
  “那也行。”何槿颐拍了拍儿子的手,“你把人招呼好啊!”
  “放心放心。”凌岓转身道歉,“不好意思,我妈她就爱问东问西。”
  “挺好的。”姜泠不觉得这有什么,“有人关心就很幸福。”
  年夜饭寓意团圆,春晚就是最应景的背景音乐。闲聊之间,得知姜泠是个能探险能治人的医生,何女士更加欣赏她了。
  “我一直就说,女孩子是很聪明的。像我们学校,很多小姑娘成绩又好,性格又好,自理能力又好,哪里都好。每次有人说什么女孩不适合搞科研,我第一个反对!你看小姜也是,能把医科读下来的,了不起!”
  “不是医科,我没读医科。”
  “自学成才?那更了不起了!”何槿颐笑眯眯打断她,“女孩子要自信一点,要相信自己能做很多事,阿姨就觉得你很棒,比我们家这个棒太多了。”
  凌岓叹了口气,对这种“拉踩”表示理解。
  洪钟在一边偷笑,偶然间瞥到了何女士收藏的花瓶。花瓶上的图案风格很眼熟,可他半天都没想起来在哪里见到过。
  “小洪,怎么不吃饭?看什么呢?”凌峰顺着洪钟的目光看过去,了然,“这个瓶子是我们家槿颐在西北收的,蛮好看吧。”
  “西北?”洪钟想起来了,“我想起来了!是巴那!韩仲先家的壁画也是这个风格!不过他家的风格很怪,花园像水乡园林,走廊上的壁画倒是很敦煌风。”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呀。”何槿颐一听,来了兴趣,“能把这两种风格混搭在一起的人,要么是绝对的创新大师,要么是干脆的一窍不通。”
  “这有什么…敦煌风这两年一直很火,有人喜欢也正常。再说了,老妈你收这个瓶子不也是因为喜欢嘛!”
  “我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你老妈我收这瓶子是为了一个故事。”
  “故事?”几个人不约而同抬起头,“什么故事?”
  “画灵的故事。”
  敦煌壁画由许多种不同的技法制绘而成。每种技法负责的部分不同,呈现出来的效果也不同。晕染法常被用来表现肌肤的细腻变化,线描法则在勾勒肌体轮廓时最为常见;沥粉堆金则能把服饰细节点缀得栩栩如生。
  在这些技法中,有一种最独特,叫沉香点睛。取一块上好的水沉香,磨成粉末后与矿物颜料混在一起,然后再佐以得道高僧的舍利子,用秘法烧制,这种沉香颜料才算完成。相传,用这种颜料画眼睛,能赋予画中人或动物灵魂,让其活过来。
  “画龙点睛,据说这个故事里用到的就是这种颜料和技法。可惜传说只是传说,颜料的制作工艺早失传了;至于使用这种颜料的技法,也早就没人记得了。”
  何女士讲完,对这种技法的失传颇觉得可惜,她看着那只瓶子说,“当时卖瓶子的人说,这个瓶子出自一位盲画师之手,这个盲画师是唯一一个知道沉香点睛技法的人。这瓶子是他倒数第二个作品,我一激动就买下来了。”
  “妈,等您退休了,我给您卖保健品。”凌岓无语凝噎。
  瓶子上画着复杂却精美的花纹,对称的叶扇很好看,至少在美观性上十分充足。
  “我倒不觉得阿姨被骗了。”姜泠看着那些栩栩如生的图案,认真说,“这上面的图案虽然多,却没有什么是需要点睛的。或许画它的人真的会那种技法,只是没有运用到这只瓶子上而已。”
  “看看!”何女士大快,“看看我们家泠儿的鉴赏能力,再看看你们的,唉!”
  凌岓心知这是在点他呢,也不接话,默默低头吃饭。
  饭后,卫斯诚看了一眼其他人:洪钟正对着小品傻笑;自家姐姐已经和凌岓说悄悄话去了…剩下他一个人百无聊赖地坐着,只好翻出手机刷一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