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徐复祯自己爱哭,却不知道怎么哄哭泣的小孩子,只好连声让可喜把他领走了。
  她心中郁气难消,又一眼看见养在角落里的小刺猬。
  蒹葭奴——一想到这个名字,徐复祯心里就恼羞成怒。
  她提起笼子放到几案上,原本想让人把笼子带刺猬一起扔了——她才不稀罕霍巡的东西。可是看那小刺猬无辜的眼神,她心里又软了下来。
  徐复祯从果碟中取过两枚杏仁,一左一右地放在笼子边缘。
  “灵灵,”她自言自语道,“你要是选择他,你就吃左边的杏仁;要是选择我,那就吃右边的。”
  小刺猬鼻尖翕动着,小心地爬向左边,叼起那颗杏仁啃了起来。
  徐复祯不甘心,又在原处摆了一颗杏仁,朝小刺猬说道:“这回选我就吃左边的,选他就吃右边的。”
  谁知小刺猬啃完爪子上的杏仁,因为没吃到右边那颗,又往右边爬了过去。
  徐复祯气坏了。
  她喊来水岚:“去跟太后娘娘说一声,明天我们搬到坤宁宫的配殿去住。”
  “这么突然?”水岚愣住了。
  徐复祯随便想了个理由:“就说我病了,不好把病气过给皇上。”
  太后得知徐复祯要搬过来喜忧参半,虽说这样处理朝政是便利了些,只是没那么方便召见文康公主了。不过她并没说什么,只让人把西配殿收拾出来给徐复祯住。
  搬到了坤宁宫去后,霍巡想见她就没那么容易了。徐复祯想起霍府的家仆说他每日三更才睡觉,她硬是挑灯到四更,准备把在情场丢的面子从职场上找回来。
  第二日的早朝,新旧两党依旧为了赋税变法的事情争论不休。新党要求把四成税银直接归地方调配;而旧党则坚持把税银收归朝廷,再向地方拨款。
  徐复祯一向鲜少在上朝时发言,忽然趁着两党争论的空隙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由宗室亲王在其封地兼领掌财赋的转运使,四成税银由他们直接调配;由枢密院调派掌军队的安抚使,从转运使手里拿钱养兵;由吏部指派监察使,将当地税银的分配直接上报皇帝。
  这样一来,既解决了新党批判的权贵敛财;又解决了旧党担心的皇权旁落。
  听上去是个两全的优解。唯一对成王这个在京摄政的王爷不友好:他的封地在西川路,如此一来西川路转运使要由别的王爷担任,等于是让别人住进了成王的大本营。
  成王一派自然不能同意。
  然而成王代表的新党里有相当一部分是锐意改革的文官,他们不属于成王的麾下,并不在意成王的利益是否受损。因此新党里又分出了两拨声音。
  彭相简直要笑出声来。虽然徐复祯的这个方案也狠狠剜了旧党一块肉,但新党直接内讧了,于旧党就是极大的利好。
  他不由佩服起徐复祯来,这小姑娘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三番两次让他刮目相看。
  徐复祯抿起唇角,微笑地看向霍巡。可惜他并没有看过来,神色也是一如既往的沉静。徐复祯有些遗憾,她真想看霍巡气急败坏的样子。
  九月初五是休沐日,太后命人去询问徐复祯要不要出宫。
  徐复祯正跟霍巡赌气,才不会给机会让霍巡见她,自然不会出宫。她知道太后的心思,于是让太后想见文康公主直接召见便是。
  太后没想到徐复祯竟会主动提出这件事。不过想了想还是作罢了:她怕文康气到徐复祯,也怕徐复祯给文康委屈受。
  重阳那日宗室命妇会进宫,到时候再召见文康公主也不迟。
  到了重阳那日,在京的宗室命妇都进宫来给太后问安。徐复祯嫌坤宁宫吵,于是躲回了昭仁殿去。
  她正坐在案边看奏疏,忽然水岚走进来道:“小姐,瑞和郡主求见,要不要宣?”
  瑞和郡主?徐复祯凝神一想,慢慢想起来她就是成王的长女。她冷不防想起秦思如的话:霍巡为了他的那位姑娘把成王的长女都拒绝了。
  “她来找我做什么?”徐复祯攒起眉心。
  水岚道:“说是很重要的事情。”
  徐复祯轻轻吐了一口气。她前几天在朝议上把成王得罪狠了。这位郡主不会是来找她麻烦的吧?不过,她连成王都不怕了,又怎么会怕他的女儿?
  “请进来吧。”
  不多时,沈芳宜走了进来。
  徐复祯悄眼打量她。这位郡主看起来年纪比她小一点,一张鹅蛋脸生得明媚清丽,不过上扬的眼尾眉梢显出几分倨傲,恐怕不是好相处的人。
  徐复祯请她在书案对面坐下。
  沈芳宜却朝她行了个大礼。徐复祯有些惊讶,忙道:“郡主这是做什么?”
  沈芳宜行过了礼,这才依言坐下,缓缓道:“芳宜来谢过徐尚宫的救命之恩。”
  “救命之恩?”徐复祯茫然地看她。
  沈芳宜没看出她的疑惑,自顾说道:“介陵哥哥都告诉我了。之前本想过来道谢,谁知道徐尚宫病了,一直见不着你,直到重阳这日进了宫,才有机会过来道谢。”
  介陵哥哥?他们关系看起来还挺好嘛。徐复祯看了沈芳宜一眼。
  “他都跟郡主说什么了?”
  她听说是病前的事,难怪想不起来,于是不着痕迹地套沈芳宜的话。
  “那日在万寿行宫的事呀。”沈芳宜道,“介陵哥哥说不想让我误会,就把沈蕴宁如何害我、徐尚宫请他去救我的事如实告知我了。说起来,徐尚宫才是我的救命恩人,所以合该过来一谢。”
  有这种事?徐复祯眉心微锁。难怪太后要见文康公主还要背着她,显得她好像是阻止人家母女团聚的恶人一样。
  沈芳宜却误会了她的意思,连忙道:“徐尚宫,你放心,我是顾大局的人。这事我没声张,我父王也不知道。”
  “喔。那多谢你。”徐复祯不知道说什么,随口敷衍了一句。
  沈芳宜见她态度不冷不热,料想还是记着自己从前对她不敬的事情。
  她于是直言不讳道:“其实,我第一次在奉灵殿见到你的时候就认出你了。那时我心悦介陵哥哥,所以难免对你有些敌意。可是我没想到你那次在坤宁宫出面帮了我,后来在万寿行宫又帮了我。难怪介陵哥哥倾心于你,我输得心服口服。”
  “你认出我什么了?”徐复祯莫名其妙,“谁说他倾心我的?”
  沈芳宜一副了然的模样:“他要是不喜欢你,能去当那个少师?当初父王想让介陵哥哥去的,可他一直没松口。后来你生病了,宫里封锁了你的消息。他突
  然就同意去当少师了。别人都以为他是为了仕途,只有我知道他是为了你。因为进宫给皇上讲书,就有机会见到你了。”
  徐复祯半信半疑:“他告诉你的?”
  沈芳宜扯了扯嘴角:“在我面前就别装了吧。那个和介陵哥哥有婚约的姑娘就是你,我早就知道了。”
  “你说什么?”徐复祯睁大了眼睛。
  沈芳宜有些不耐烦了:“从前在蜀中的时候,我在介陵哥哥的书房里看见过一些画像,每一幅画的都是你。所以我在奉灵殿一眼就认出你来了。后来他一说以前有过婚约,我就知道他说的那个人是你。”
  “什么画像?”徐复祯喃喃道。她想起霍巡书房里的那口青花卷缸。她就摸了一下,还被他说了。
  沈芳宜见她一副精神恍惚的模样,倒真像个不知情,于是道:“那些画之前就一直收在他书房里的,他平时宝贝得很,肯定也带回京城了。不信你自己去找来看。”
  “我不信。”
  徐复祯站了起来,她看了一下更漏,如今是未时一刻,霍巡刚开始给小皇帝讲书。
  “水岚!”她扬声道,“更衣。我们现在出宫。”
  沈芳宜看着徐复祯疾步离去的背影,不由讶然:她还真不信啊!
  第104章
  一刻钟后,一辆不起眼的平顶马车抵达霍府的角门。
  徐复祯掀开车帘,不等水岚搀扶,自己提着裙子跳下了马车。
  依旧是上回那个老仆过来应门,见到徐复祯,他有些意外:“徐姑娘怎么来了?少爷在官署,这会儿恐怕回不来。”
  徐复祯要的就是他回不来。她一面往里头走,一面对那老仆道:“无妨,我去厅里等他,老伯自去忙吧。”
  那老仆仍旧送她到厅堂里,给她沏了茶,这才退下了。
  徐复祯见他拐过连廊看不见影了,这才站起身来,循着记忆往霍巡的书房走去。
  她上次只是闲庭信步,这回却是存了目的来的,路上难免紧张。好在一路没见着什么人,顺利地摸到了霍巡的书房外。
  徐复祯先透过窗户往里瞧了一眼,里面还是她上回过来时的模样。她走到门边,试探地推那扇黑漆隔扇门,竟真让她推开了。
  徐复祯小心地跨步走进去,心却是砰砰乱跳起来。
  她记着沈芳宜的话,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到了那口青花卷缸上。里头斜插着数卷画轴,一二三四……总共有六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