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若是让大阿哥去了六部,与大臣们接触多了,能招揽到的人自然更多,对太子就是更大的威胁,打眼望去,太子还能找出谁来在朝堂上与大阿哥争位置,除了我这个奉药治好皇阿玛病的阿哥,他还能抬举谁。
更何况,我就算入了朝,就凭我身后的蒙古背景,大臣们也不敢与我走太近,皇阿玛更不可能考虑将大清江山交给我。”
这些事情,黛玉在胤祺话出口的第一时间,便已经想得明白,此时听胤祺抽丝剥茧的分析,黛玉止不住地心疼,她双目含泪地看着胤祺,眼睛都气红了,黛玉咬牙说道:“咱们只不过想过些安生日子,怎么一个个的都不让我们太平。”
我们,胤祺听了黛玉说出的我们两字,只觉心头一阵熨烫,他将手腕上带着的碧玺十八子手串取下,放在手心盘着,压抑着心中涌起的热意。
“放心,我心中有数。”胤祺喉头滚动几下,说出这么几个字。
得了胤祺的话,黛玉也不再继续追问,她干脆地将此事撂开,拿着筷子挑着桌上的菜慢慢地吃着,将萦于心上的琐事扔开,沉浸在佳肴之中。
正如胤祺猜测的那般,他与黛玉见面没两天,康熙享受够了后宫的温柔乡,终于将之前允诺的论功行赏提上了日程。
裕亲王福全果然对大阿哥赞不绝口,只不断地夸赞大阿哥勇武有力,身先士卒,不愧是康熙的儿子,这与太子预估的,大阿哥将被狠狠参奏一本全不一样,他脸色铁青地听着康熙对大阿哥的称赞,大阿哥得了夸赞亦感激涕零。
“好,不愧是我爱新觉罗家的儿郎,胤褆这趟出去,也能独当一面,是时候入朝当差,为君父分忧,日后胤褆你便在...”
康熙顿了一下,好似在思索大阿哥去哪儿合适。
“皇阿玛,”太子趁着这个机会,匆忙打断了康熙的话,在康熙不满地眼神里,他笑着说道:“此番出征,儿臣听闻五弟为您侍疾格外上心,更是为您献上了神药,儿子厚着脸皮,也为五弟讨个赏。”
胤祉喜爱与文人厮混,想必会将他扔去翰林院,翰林院里头一直在修史,胤祉去那儿正好合适,至于胤祺,自小就舞刀弄枪的,又奉药救了皇上,即使看在皇太后的份上,他去得地方也不能差,许是会去兵部。
这样就算大哥也去兵部,一山不容二虎,胤祺瞧着也不是能屈居人后的,兵部大臣在两人之间选谁都是得罪人,想必能保持住,不被拉拢。
康熙最是喜欢儿子们之间兄友弟恭的模样,瞧着太子友爱兄弟,他满意地点头:“若非太子提醒,朕真疏忽了此事,不知胤祺,胤祉侍候的也用心了。”
说着,康熙的浓眉紧紧皱起,好似不知该如何定夺,思索片刻,康熙终于做了决定,他笑着问道:“胤褆,胤祉和胤祺,你们想去哪儿当差?”
想去哪儿当差?
康熙什么时候这么大方了,就连提出这个建议的太子,都没想到康熙居然会询问阿哥们的意向,他一口银牙紧紧咬着,死死地盯着大阿哥。
大阿哥得意一笑,只觉着太子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仅没有断了他入朝的路,反而为他添了康庄大道。
大阿哥自信地一笑,他跨步向前,削了胡茬的脸重又变得丰神俊朗,他激动地望着康熙,恨不能将心剖给康熙看:“皇阿玛,儿子愿意去兵部,成为您的马前卒,誓死为您效力。”
康熙捋着下颌上的胡须,满意地点头,又将目光转向三阿哥胤祉。
胤祉亦同样兴奋地涨红了脸,他挠着头,忐忑说道:“皇阿玛,前些日子儿臣有幸,在您麾下做事,见着那些粮草调拨事项,只觉着处处都是文章,若您不弃,儿子愿意去户部,为您分忧。”
什么!老三居然将目光盯到了户部,太子骤然将头抬起,死死地瞪着胤祉,他怎么敢,怎么敢如此放肆。
这就是没有随侍在康熙身旁的坏处了,太子费尽心思才打听出大阿哥的事情,对于在他眼中无关紧要的胤祉,并未费心力,他自然不知道,康熙病重这段时间,不重要的折子都是胤祉帮着处理的,一旦摸到了权利的滋味,谁愿意放开手呢。
大阿哥同样震惊地看着胤祉,他也没想到,不声不响的胤祉,居然在暗处滋生出了如此庞大的野心。
康熙眼中精光一闪而过,却并未否定,他只是将目光转向了胤祺,和煦笑着:“胤祺,你想去哪儿?”
如同世间的每一个慈父一般。
殿中之人,包括康熙在内,都紧紧盯着胤祺,是与大阿哥一样,去兵部?还是和三阿哥一般,去户部,亦或是野心格外大,想去吏部?
一团团的疑问盘旋在众人的心头,久久不散,其中眼神更加激烈的就是太子,他并未想到,他让胤祺与胤褆对打的计划,居然让胤祉得了利,如今胤祺是他唯一的希望,只盼着这五弟能按着他的心意,去兵部与大阿哥打作一团。
胤祺抬起头,看着康熙,笑得格外真挚:“皇阿玛,儿臣想好了。”
第121章 决定
此时虽未寒冬,但乾清宫的火地早已烧起,东暖阁里春意融融,热气从地下缓缓逸出。太子只觉着简直被这热气逼得喘不上气来,他死死地盯着胤祺,眼中已经冒出了凶光。
一直不声不响地胤祉,猝不及防地给了他那么大的惊喜,这让太子对于他的计划开始怀疑起来,看着老实忠厚的胤祺,是不是也要闹出什么事来。
事实证明,所谓的老实忠厚,只不过是太子对胤祺的误解太深。
他不负众望地给了太子当头一击。
只不过,与太子想象的方向截然相反。
“皇阿玛,”胤祺在满屋子人的注视中,继续说着,此时不仅太子,就连大阿哥以及三阿哥,都紧张的看着胤祺,大阿哥粗重地呼吸声,就连离他有段距离的常宁都听见了,他撇了撇嘴,低下头不发一言,天子家事,何必他枉做小人。
“儿臣欲往理藩院。”胤祺噙着温和的笑意,慢条斯理说出的这句话,不亚于在乾清宫里扔下了一个大炮,直将人惊得目瞪口呆。
“理藩院?”就连康熙都滞了一瞬,犹豫地反问。
胤祺理直气壮地点头:“皇阿玛,儿臣不惯应付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您就成全儿子,让儿子去理藩院当差。”
太子脸色乌黑,从担心胤祺生出野心的焦虑,变成了恨铁不成钢的暴躁,他台子都给胤祺搭好了,他去兵部,是多顺理成章的事情,没想到,这胤祺实在太没出息了,居然选了这么个地方。
为何太子如何生气,这就得从理藩院这个衙门的性质开始说起。
理藩院由来已久,崇德年间便已设这衙门,到了顺治元年,将理藩院置于礼部之下,等到康熙登基,又将理藩院从礼部分了出来,理藩院尚书照六部尚书,位于工部尚书之后(1)。
若这么看,理藩院能与六部平级,倒也是个好地方。
奈何理藩院的职责,是治理外部地区,即是负责蒙古、鄂罗斯那些番邦事物,与大清朝的国事是毫不沾边,胤祺入了理藩院,除了与蒙古人打下交情,也做不了其他。
然而胤祺是宁寿宫太后养大的阿哥,他与蒙古的关系是天然的,去不去理藩院,这份关系都断不了,他的这个选择,简直就是断了与重臣结交的路。
太子既是嗤之以鼻,又是隐隐安心。
至于大阿哥和三阿哥,则是纯粹的喜悦了,他们提到嗓子眼的心瞬间踏实掉了下去。此次胤祺献药,居功至伟,若他也相中了兵部或者户部,皇阿玛九成会答应,一个衙门去了两个阿哥,阿哥的身份可就不再值钱,发展起自己人困难到底多了一重。
这几人脸色明明暗暗的变幻,全都看在了康熙,他意味深长笑着:“你们的心意,我已经尽知。”
说完,便让几个阿哥退下,他继续与重臣议事。
太子敛目行礼,领着几人退下离开,等刚出了乾清宫大门,大阿哥狠狠对离开的太子背影翻了个白眼,随即皮笑肉不笑地看着胤祉:“三弟,也长大了啊。”
胤祉笑着向胤褆行过礼,却不理他拿腔弄调的话,径直离开,将胤褆气得跳脚,抖着手指着胤祉,对胤祺道:“你看他,简直太猖狂了!”
胤祺不欲牵扯到这几人的争执中,随意敷衍了几句,便与胤祺告辞,去了前些日子去过的酒楼,赴黛玉的约。
还是那个酒楼,还是那间屋子,就连里头摆着的花都是同一种,当然,从品相上看,那花自是今日里刚从洞子房里摘出来,插入花瓶的,唯有这样,才能有此水灵灵的模样。
但此时屋子里的人,谁也没有心思管那花到底新不新鲜。
黛玉已经掌不住,笑倒在椅子上:“你真这么说了?”
见着黛玉,胤祺绷着的心绪放松下来,他勾着脚,散漫地说道:“他们想把我当刀使,也得看我乐不乐意。”